文字學家的甲骨學研究室:了解甲骨文不能不學的13堂必修課(電子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全面提升國學常識與中文能力不能缺少的輔助教材
從甲骨文的變化,
理解中文的字形、字音與字義
認識甲骨文的第一本書
從故事了解甲骨文的秘密
融會貫通中文的字音、字形、字義
甲骨文從何而來?占卜為何都用甲骨文嗎?如何運用甲骨文占卜?如何辨識甲骨文字?哪些字是從辨形而來。哪些字又是聽聲而造?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研究員、發現甲骨鑽鑿型態斷代法,
被譽為「甲骨學最有貢獻的二十五名學者之一」
的許進雄教授壓箱底之作!
以最通俗易理解的故事和實例,
帶領讀者一窺甲骨文的奧妙。
本書特色
◆以圖解演示說明各個文字的來由和演變。
◆以大量圖例佐證甲骨文的發現。
◆深入淺出從甲骨文說明當時的生活風俗、社會制度與祭祀卜辭等環境。
◆內含近千個甲骨文字。
◆以十三堂課講解甲骨文的發展和文字的創意解析
◆教你如何從甲骨文中洞悉古人的秘密和思維。
作者簡介
1941年出生於高雄。準備大學聯考時,讀到清代王念孫注釋的《廣雅疏證》,從此踏上研究中國文字奧妙的學問。在臺灣大學中文系就學時,開始研讀甲骨學,專精甲骨文和博物館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後,應聘加拿大多倫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館(1968年),整理館藏的甲骨(明義士收藏),在博物館研究階段,得到重要發現──「以甲骨上的鑽鑿形態作為斷代的新標準」,此一發現影響文字學界甚巨。安陽博物館甲骨展覽廳評為「甲骨學最有貢獻的二十五名學者之一」。
197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後,在東亞系兼職授課。1996年回到臺灣,接受臺灣大學中文系聘約,教授中國文字學、古代社會與文物等課程。2006年退休,轉任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版專著:《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鑽鑿形態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古事雜談》、《文字小講》、《簡明中國文字學》、《許進雄古文字論文集》、《博物館裡的文字學家》、《字字有來頭》系列著作等。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曾永義(中央研究院院士)
與許進雄、章景明、黃啟方論交已六十年,直到現在我還是酒党党魁,他們依次為第一、第二、第三副党魁,杯酒言歡不嫌多,兄弟之情彌篤。他們三位在臺大中文系低我一班,有金蘭之契。進雄碩士班畢業。奉屈師翼鵬(萬里)之命,於一九六八年攜家帶眷到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整理館藏甲骨,後來任職為遠東部主任,於一九七二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工讀博士學位,畢業後也被聘任多大,歷經助理教授至教授。當進雄在海外苦讀,學富五車而蜚聲國際,被列為殷墟甲骨學名家時,我在他們三兄弟中取他的地位而代之而為「臺大中文系三劍客」之首,以「尚人不尚黑」、「人間愉快」為宗旨,創立酒党,被擁戴為「党魁」,迄今蓋四十有數年。進雄起先只被遙封「南北美總代表」,無法與於「党中央」。
一九七八年我在哈佛大學,進雄不止來看我,還高規格的安排我到多大講演,更在大雪紛飛的元月天,勇敢的開車帶媛和我去面臨除了瀑布外都被凍住的尼加拉。從此之後,我在密西根、史坦福大學或率領布袋戲團、歌仔戲團到美加作藝術文化之交流,都會去進雄家叨擾,記憶中起碼有六、七次。
有一次我看到進雄打電動遊戲,用力之沉、專注之深,以及成就之高,都不下於做學問。我以「不務正業」責之,他說:「學問之事,五十歲即已完成。」但為此我耿耿於懷。進雄一部《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其扎實縝密、慧眼創發,已教我再三折服;何況其甲骨文字學之舉世推崇!其學術之康莊大道正而廣遠,焉可忽然駐足。於是在一九九六年,我掛電話給他,說:「已替你從國科會申請回系客座一年,你應該回饋中文系!」他說了一聲「好」,過幾天就回來了。翌年他又在中文系全體教授的歡迎之下,改聘為專任教授,直到退休,又轉任世新大學客座教授五年。也因此我們弟兄又能謦欬相聞,進雄在酒党地位雖然依序晉為第一副党魁,但酒量只長進些微,實在「名不副其實」;較諸第三副党魁黃啟方實不可以道理計。他在中文所雖培養一些出類拔萃的人才,在報紙上也寫頗受歡迎的專欄;但在我心目中,他仍不免有「學術歸隱」的行跡。
直到這兩三年,他總算碰到了真正的貴人,在字畝文化總編輯馮季眉和臺灣商務印書館前任總編輯李進文的懇求和誘導下,他體悟到「學術通俗化,反哺社會」的重要。認為學術在象牙塔裡爭短長、論真理,固然重要,可是將艱辛所獲得的果實,深入淺出的將其散播為許多人都能接受了然的英華,是否也同樣極有意義呢!因為如此可以為許多人打下豐厚堅實的基礎,無形中提升國民的文化品質。在此情況之下,進雄不發憤則已,一發憤就出版了十幾本書:字畝文化為他出的《字字有來頭》有七冊(將有第八冊),臺灣商務印書館為他出了《博物館裡的文字學家》和《漢字與文物的故事》四冊;而書一出版,即暢銷海內外,稿費版稅滾滾而來,進雄為之大宴小酌了弟兄友朋,為之大快朵頤。共享歡樂、共沐榮光。
而今進雄又將他新近就要出版的《文字學家的甲骨學研究室》要我寫序,說他已告訴自己不再寫書了。原來他這本「了解甲骨文不能不學的十三堂必修課」,又是在李進文前總編輯的「視頻腳本」精心規畫下,由五講而六講七講……那樣步步為營、時時「誘導」,有如宋江之於盧俊義那樣,使他不知不覺,心甘情願地登上梁山的忠義堂,共同的「替天行道」;所不同的是他被「扶腋」而上的是名著兩岸的商務學術大殿,弘揚的是他六十年來的甲骨文字學功底。
由於進雄做學問是融會貫通、自成體系而新說連連的,所以當他要「反哺」社會廣大群眾之際,他便能循序漸進,如數家珍的將其精華呈現出來。我們都知道,甲骨文字作為一門學問,迄今不過百二十年,而甲骨資料之零碎殘缺,其文法之精簡古奧難解,較諸其他學問,實莫此為甚,初學往往不得其門而入。而可喜的竟有許進雄這樣不世出的「通儒」,終於寫出這樣一冊可以循循然引人入勝,從而使人進入法門的「經典」,我想這不止是甲骨界的勝事,更是學術界的大事。
我於文字學所知淺薄,於甲骨學更是門外漢;而以弟兄之情受命作序,有幸搶先閱讀本書。本書只七萬餘言,但可以令人直覺看出:作者治學的手法和基礎,是多麼的樸實深厚,他融會貫通甲骨、金文、篆書、經史、文獻諸般材料,運用古器物學、考證學、考古學、民俗學諸般學養,如韓信治兵一般,進退自如,指揮若定;將甲骨學這樣天書般的學問,從甲骨文的發現,說到文字久遠的歷史,巫師使甲骨「裂紋」的魔法,而及於巫師的巫職、史官的造字,和如何理解甲骨卜辭的方法。從而轉入敘說甲骨文字中所呈現出來與我們最為貼近的生活和禮俗,諸如:「戲臺」與「司令臺」居然有密切的關聯,喪葬習俗可以理出長遠演進的源流,未被其他文獻記載的煉金術和造船術可以從中看出其先進技藝,舞蹈巫覡多用來祈雨,武舞為王者用來歌頌先王的豐功偉業。即此進雄也用來糾正古人對於「戲下」解釋的錯失和孔子對於所謂「三年之喪」想當然耳的誤解。而其第十二章則用較學術筆法、較多篇幅的來介紹甲骨斷代研究的進展和自己的獨門看法。這是進雄之所以被學界刮目相看的看家本領,不僅因此推翻了董作賓的理論,而且修正了司馬遷《史記》所記載殷商的「先王先公序列」。最後他總結全書旨趣,強調古文字學術研究的兩大目的,在認知文字的創意為何和文字使用的意義為何。並舉例說明對文字意義的理解,尤其指出《說文解字》錯認形聲字,導致韻部通轉的謬誤,以及其對文字創意經常不正確的解說。
我讀了本書,真是沾溉之餘,如沐春風,獲益良多。
今年四家弟兄四條「真龍」,党魁曰:「龍年播種乃屬真龍,若龍年出生,多係兔崽子。」我們皆將初度八十之歲。進雄寫完此書,一再宣稱「從此封筆」,而我的《戲曲演進史》在科技部五年「行遠寫作計畫」下,尚未完篇,希望天假我年,完成它,並奢求尚有餘暇,弟兄們逍遙歲月,悠遊一番!
二○二○年元月三日晨七時半 曾永義序於森觀寓所
後記:近日進雄來電,囑我作序;我告知元月十八日將入住臺大醫院做腎臟穿刺檢查,恐怕一時沒心情。沒想昨夜子時夢迴,即披衣坐案頭,兩起兩臥而完成此篇。
自序 許進雄
這兩、三年我出版了十幾本的書,一來是自己的身體有些狀況,二來是已經沒有什麼壓箱底了,所以告訴自己不要再寫書了。沒想到一個機緣,又答應寫《文字學家的甲骨學研究室》。臺灣商務印書館的前任總編輯李進文先生,找我寫五篇十五分鐘的視頻腳本,我估計兩、三千字就可以做出十五分鐘的視頻,五篇也不過一萬多字,就答應了。沒想到寫了兩、三篇,計畫變更,要我延伸為七萬字的一本書。既然已經答應了,只得硬著頭皮寫下去。但是我已經沒有新花招了,只好學廚師,把同樣的材料煮出新菜色來。
心中盤算,如何寫這本書,先找出十三個題目分章論述。文章的對象因為是一般讀者,而不是甲骨學的研究者,所以第一堂課應該先談甲骨文的發現。這是很多人都能寫的題目,但是是非常重要的基礎。依序介紹甲骨發現的時間、甲骨文的性質、書寫的工具,順便介紹相關的甲骨文字創意,解釋商代一般的書寫是用毛筆寫在竹簡上,以及為何會形成自上而下、由右往左的書寫行列的習慣。第二堂課,中國文字有多少年的歷史,這是常常被提及的問題,從「郭」字與「酒」字的創意所反映出來的,至少是四千多年前的景觀,表明甲骨文確有超過千年的進化。再介紹四千年前大汶口文化中大口陶缸上的刻畫,是目前所知文字最早的遺存,並以納西族的經書來佐證甲骨文是有至少近千年的歷史文字系統了。
第三堂課來談我與一位博士後在加拿大所做的實驗――解開甲骨占卜的千年祕密。甲骨占卜是以裂紋來回答人們的疑問,但是不知道祕密的人,怎樣也不能把甲骨燒裂,只有巫師才能顯現他們的魔力。我會在文中說明如何從科學的觀點來探討這個問題。這個世界只有兩個人參與這項探索,所以要寫出來,算是新食材的新料理,只有本書的讀者才能享用!第四堂課,如何理解甲骨卜辭,這算是我個人研究甲骨近六十年的心得,介紹給關心或好奇的讀者。甲骨文的句子和一般的文書不一樣,有些是發生了某事,請求對策;有些是還未發生,想做某事,請甲骨給予意見。如果不了解其特殊的格式,就可能產生很大的誤會。
第五堂課,占卜是巫師的工作,所以要介紹一下巫職。本章主要介紹巫自遠古以來,以占卜替人解決疑慮。求雨也是巫的主要職責,以火焚燒巫師來求雨,巫可能喪命,因此死後接受祭祀。看病也是巫的職責,商代也使用藥物治病。此外,巫師還會利用能在黑暗裡發光的磷礦製作道具,眩惑信眾。第六堂課,創造文字的史官。書中會舉兩個例子說明中國文字的創造有一定的原則與一致性,其恐怕是某個集團的傳承,因為最需要複雜的文字體系的是負責做紀錄的史官。從而談到中國很早就進入農業階段,管理田籍與賦稅需要有書寫能力的人,所以形成文官體制的社會。
第七堂課,演戲與軍事有什麼關係?中國自古以來戲劇是在高臺上演出,軍隊的指揮官也在高臺上發號施令,所以「司令臺」也稱為「戲臺」。從「戲」字可推知古代已在高臺上演出戲劇,但其何以與軍事有關?將詳細說明。第八堂課,商代可能行三年守喪之禮。這是一道新食材與新料理。儒家提倡三年之喪,但很有可能不是為了報答父母親在小孩出生後懷抱、背負三年的養育恩情,而是因為古代要等待屍體化成白骨大約需要三年,撿骨之後才算真正的死亡。從甲骨卜辭表現的幾種現象,推測商代至少在貴族間已有守喪的習慣。
第九堂課,撿骨風俗的源流。接續前章,從某些甲骨文字,推論喪俗演變的過程。打死老人以求解除經濟的負擔,但因不忍心的緣故,變成送老人上山等其死去,再撿骨回來埋葬,進化到用有高床的棺木埋葬,以及點主和蓋水被習俗的背後原因。第十堂課,介紹甲骨文反映的先進產業。從文字創意中可以了解未見於記載的鍊金術和造船業的先進技術,以及青銅器要在深坑中鑄造的科學原因,和「朕」字所反映出的使用木板聯結的技術。
第十一堂課,商代的歌舞表演。商代祭神的樂奏有很多不同的名稱,反映樂曲創作的豐富。奏的形式還包含使用道具,可能樂奏外還要有舞的動作。舞也有多種名目,主要是求雨的儀式。武舞是扮演祖先軍事與經營政治上的成就,是王者才能施行的禮儀。
第十二堂課,甲骨文如何斷代。我個人在一些演講的場合經常遇到讀者提問,何以能肯定某片甲骨是屬於某王時代的卜辭,但諸如西周青銅器的銘文就不能肯定是某王的時代?所以本書最後將以較多的篇幅介紹甲骨文斷代研究的進展,發生了哪些爭論,我如何發現鑽鑿的形態可以作為斷代的標準並解決紛爭,以及如何被證實。接著五期各舉兩例,除斷代的標準以外,還解釋甲骨的不同格式以及刻辭的內容。這章看似也是人人都能寫作,但其具體表現了我研究甲骨近六十年的體驗,希望也有可供學者參考的地方。
第十三堂課,古文字學的重要。研究古文字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文字的創意為何?二是文字使用的意義為何?大致分三節來談論文字創意的重要性。一、意義的理解:舉幾個例子說明從甲骨字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有些字的本義一向是被誤解的。二、錯認形聲字導致聲韻通轉的謬誤:《說文解字》是學者擬訂先秦古音的主要依據,但是通過字形的分析,往往把表意的字誤會為形聲字,而且是聲類不協的,舉出十幾例有可能被學者引以為聲韻通轉的依據。甚至以此說
某音是某音的旁轉,導致輕易假設某字可以旁轉當作某個字講。三、《說文解字》古文字形的利用:舉實例說明《說文解字》雖然對於文字的創意經常有不正確的解說,但也保存了一些古文字形,可做為了解表意字演變成形聲字之間的橋梁。
這本書應該是我撰寫的最後一本書,不知道能否對非專業的讀者增加一點有關商代甲骨文的認識,期待往後陸續出現通俗著作,讓甲骨學的推廣能更普及。最後感謝老哥曾永義教授為本書作序。
許進雄 民國一○八年九月二十七日於新北市新店區
目次
自序
第1堂甲骨文的發現
甲骨文和我們的文化關係密切,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就是從甲骨文一路慢慢演變而來的。
第2堂中國文字有多少年的歷史
甲骨文是商代後期,三千四百年至三千一百多年前所使用的文字,其序列和文法,必定有長遠的成長過程。
第3堂解開甲骨占卜的千年秘密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骨頭要經過特別的處理,才能被火燒裂用於占卜,只有經巫師加持後能做到,其中奧秘更顯現巫師魔力。
第4堂如何理解甲骨卜辭
卜辭是商代的帝王為了國事或家務事問卜後
流傳下來的文字史料,它不但在內容上有其獨特性,
於形式上、如何表達上也有所差異。
第5堂占卜是巫師的工作
當宗教活動成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時,有特殊能力可與鬼神交通的巫師成為專業的神職人員,進行占卜取得神靈的指示。
第6堂創造文字的史官
文字是高度文明下的產物,可能因史官們有即時記錄事件、傳達施政要點,隨時可供查驗的紀錄等需求而創建。
第7堂演戲與軍事有什麼關係?
古代於高臺上演戲,而軍隊的指揮官也是在高臺上發號施令,所以「司令臺」也可以用「戲臺」來稱呼
第8堂商代可能行三年守喪之禮
甲骨文對於正常的死亡和異常的死亡使用不同字表達,而古人有屍體化成白骨才算真正死亡的觀念,其需花費三年時間。
第9堂撿骨風俗的源流
中國古代有將老弱之人送到山野,讓野獸執行放血釋出靈魂的工作,等牠們吃完肉以後,再撿回骨頭加以埋葬的風俗。
第10堂甲骨文反映的先進產業
卜辭是商代的帝王為了國事或家務事問卜後流傳下來的文字史料,它不但在內容上有其獨特性,於形式上、如何表達上也有所差異。
第11堂商代的歌舞表演
音樂有安慰、歡愉、激勵、挑撥或者使人感受畏懼的作用,它是人們勞動以謀取生活之餘,幫助恢復疲勞,舒展心情,交歡結好的活動。
第12堂甲骨文如何斷代
中國文字有傳承性以及因循性,有些甲骨文很快就被辨識出來,但仍難以判斷某一片是屬於哪一位王的東西,因此需要斷代方法來區分。
第13古文字學的重要
閱讀古代文獻,可能會因不理解造字創意而導致誤解、甚至會錯意,甲骨文的探討可以作為研究古文字的憑據。
書摘/試閱
甲骨的發現
一般大眾聽到「甲骨文」這個詞的時候,常見的直覺反應是,那是很久遠以前的東西,非常深奧難懂,和我們的生活沒有什麼關係。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甲骨文和我們的文化關係密切,現在使用的文字,就是從甲骨文一路慢慢演變而來的。
西元一八九九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在骨董商向清朝官員王懿榮兜售文物時,他發現骨版上有文字。因為王懿榮除了喜歡收藏文物外,也是研究金石學的學者,所以意識到那些可能是古代的文字,非常有價值,就以高價收購。從此,挖掘甲骨來賣錢就成為很多村民的工作。甲骨原先是不輕易讓人看的寶物,王懿榮殉國後,劉鶚購得這批甲骨,加以墨拓,並在一九○三年以《鐵雲藏龜》的名稱出版,爾後就成為眾所周知的商代文字了。
在甲骨文公諸於世之後,陸陸續續有很多人介紹、談論與出版甲骨的相關論著。一開始並沒有統一的稱呼,所以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名稱,例如契文、殷契、書契、貞卜文字、貞卜文、卜辭、殷墟文字、龜版文、骨刻文、龜甲獸骨文字等等,後來就統一使用「甲骨」和「甲骨文」來稱呼這種文物與文字。
甲骨的性質
晚商時期(約西元前十四至前十一世紀),當商王對於國家大事或自己家族的家務事有所疑慮、難以決定如何行動的時候,就會以占卜的形式,請求鬼神給予正確行事的指示,並且把占卜的內容及相關記事契刻在所使用的龜甲或牛肩胛骨上,作為事後驗證的紀錄文字。這些契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就是我們一般所知道的甲骨文。使用甲骨來占卜,不但材料珍貴、製作費工,而且是只有少數人(巫師)才能夠操作的事情。一般人沒有能力或是需要在甲骨上刻寫卜問內容的文字,所以甲骨幾乎是王室,亦即是都城才會見到的東西。
在目前大量出土的古文字中,甲骨上的商代文字一般認為是發展比較成熟的文字系統,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但其字形仍看得出當初文字創造時的原貌,所以是探討中國文字創意最好的材料。再加上,甲骨文多為與商王治理國家政務相關的記事,也是探討商代歷史最直接可信的材料,所以是非常重要且珍貴的史料。
商代的書寫工具
因為甲骨文是使用刀在骨頭上契刻出來的文字,有些人便以為那是商代人做紀錄的常態。甚至大錯特錯,認為在竹簡上也是使用刀子來契刻。我們有確定的證據可以肯定,至少在晚商的時候,一般人已經是使用毛筆在竹簡上書寫文字了。
甲骨文的「書」字:□,作一隻手握著一支有毛的筆管上端,在一瓶裝墨汁的容器之上的樣子,點明這是使用毛筆書寫文字的動作,毛筆在蘸了墨汁以後就可以書寫,所以也有「書寫」的意思。金文的「書」,其字形為:□,變成了「從聿,者聲」的形聲字。後來覺得字形太過繁雜,簡化成現在的書字,又恢復甲骨文的形象了。書的原先意義是書寫,後來才延伸到書寫下來的「書冊」。
又如甲骨文的「畫」字:□,作一隻手拿著一支筆的上端,畫了一個交叉的花紋的樣子,所以有「畫圖、策畫」的意義。金文的「畫」字:□,把所畫的圖案變複雜了,小篆之後又更進一步變化,《說文解字》則作:□等字形。
從早期的文字是以使用毛筆為載體來表達書寫和繪畫等相關的意義,就可以了解商代已經普遍使用毛筆來書寫和作畫了。
其次,甲骨文的「冊」字:□,字形呈現了使用繩索去編綴多根長短不齊的竹簡成一篇簡冊的樣子。竹簡可以捲起來成為一卷,容易把握在手裡,所以「卷」成為書冊數量的品詞。甲骨文的「典」字:□,作兩隻手捧著一本已經使用繩子編綴成冊的典籍的樣子。典字的意義是指稱重要的典籍,不是一般的文章。典籍的篇幅比較長,竹簡的數量也比較多,所以重量比較重,不便單手拿,要使用雙手才有足夠的力氣捧著閱讀。後來「典」字形中雙手的部分被改換寫成「丌」(ㄐㄧ,底座,用以托物的器具),可能是因為典籍太重,所以被放在矮丌上閱讀。
竹簡的質料堅硬,而且紋理筆直,很難使用刀快速地契刻文字。如果是創作藝術作品,當然就可以慢慢地雕刻,但文字書寫就有不能太費時的必要。既然代表書寫與繪畫意義的文字都使用毛筆來表達,書冊又以竹簡作為載體,所以就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肯定,創造這些字的時代應該是以毛筆和竹簡來做紀錄。
甲骨文會把身體橫寬的動物(本來是四腳著地的)形象九十度轉向,使尾巴著地、頭朝上,成為窄長的字形結構,這完全是因應竹簡的寬度有限所做的應變。譬如甲骨文「馬」字的形象作□。「豕(豬)」字作:□。「犬 (狗)」字作:□。「象」字為:□。從字形上看,不必多做解釋,就可以理解都是因為軀體太過寬長,才使用偏離動物常態,轉變方向做高窄的字形。
另外,從某些字的排列,也可推測是為了配合窄長的竹簡。甲骨文有個地名「襄」:□,對照《說文解字》「襄」字的古文字形:□,意義是「解衣而耕」,這字形是表現雙手扶著耕犁,前有動物(從金文的字形:□,可以知道曳拉的動物是牛)曳拉著,並激起灰塵的樣子。正確的位置應該把牛放在耕犁的前面:□,但為了適應竹簡的寬度,只好把牛移到耕犁的下方:□。再如有四面看塔的「郭」字:□,後來省略東與西方向的看塔:□,也是為了配合狹窄的竹簡。
基於以上幾點理由我們可以肯定,商代日常,不管是貴族或平民,都是使用毛筆在竹簡上書寫文字。在竹簡上書寫文字還有一些好處,例如可以隨時增加文章的長度,如果使用寬大的木牘,想增加文章的長度可就要大傷腦筋了。同時,寫錯字時,可以用刀子削去字跡再寫,所以甲骨文的「刪」字:□,作冊與刀的結合,表達「刪改、刪除」的意義,而在紙張普及以前,文士們一般也會隨身攜帶毛筆、竹簡與削刀。
從右到左的書寫行列
在狹窄的竹簡表面上書寫,作由上而下的縱列書寫,遠較橫式左右的書寫要方便得多。因為橫著書寫,竹片背面的彎曲會妨害手勢的運轉和穩定。另外,一般人以右手書寫,也易於左手拿著直豎的竹片,寫完後以左手由右而左一一排列,所以由上而下、由右而左的排列,就成為中國特有的書寫習慣。最後,大家可能還會有一個問題,既然說商代普遍以毛筆在竹簡上書寫文字做紀錄,那為什麼迄今沒有商代竹簡的出土呢?這全然是因為竹簡會腐爛,除非是在特殊的環境,否則在地下也保存不久。商代不見竹簡出土,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第三章 解開甲骨占卜的千年祕密
占卜的行為
不管是古人或現代人,生活中不免有感到疑惑的時候,需要借助別人或依賴某種情勢來幫助自己下決定。簡單的方法是隨意抓取一把草,判別是單數或雙數,作為答案的是與非,或該不該做的依據,這就是所謂「冷占」的一種。但是這種答案的取得方式過於容易,所以人們對於這種占卜的信賴度較低,因此為了取信於人,從事占卜的人便故意使答案的取得複雜化,增加人們對他們占卜靈驗性的信心,所以中國的「蓍(ㄕ)占」(用蓍草占卜,並參考《周易》來推斷吉凶)就故弄玄虛,通過複雜的手續得到一個數目,再根據多次出現的數目做是非的判斷。另外還有所謂的「熱占」,常見的做法是燒灼骨頭使其顯露出兆紋,再根據兆紋的形象做是非的判斷。
商代的甲骨占卜,明顯是屬於「熱占」的方式,但若是以為只要用火來燒烤骨頭就會燒出紋路來,其實是非常錯誤、沒有經過實驗的想法。先來介紹與占卜有關的兩個甲骨字。甲骨文的「卜」字:□,作燒灼甲骨後,燒灼處所呈現分裂的兆紋形狀,因為這是一種
占卜的行為,所以占卜或卜問的意義是很明顯的。
至於甲骨文的「占」字:□,作一塊肩胛骨上有一個卜形的兆紋,還有一個口的符號。口是說話的器官,外圍線條代表骨頭,以兆紋的形貌說出問題的答案來,所以這個字的意義是卜事的判斷也很容易了解。後來把骨頭的形象省略:□,就成為現在的「占」字形了。
商代的甲骨,有時會在骨頭表面顯現出的兆紋旁邊,標上吉、大吉、弘吉等字樣。學者統計過這些兆紋的走向─向上或向下,與標示吉與不吉的術語,並沒有一定的對應關聯。由此判斷,兆紋的形象和好或壞的意義,一如文獻所記載,乃是依據事前與骨頭的約定,換句話說,在燒灼之前要先與骨頭的神靈約定,什麼樣的紋路走向代表了什麼意義,可如此一來,又存在著兆紋能不能被施行燒灼的人所控制的問題,亦即仰賴占卜結果的商王,其決策能不能被操縱的問題。以
下將詳細討論。
甲骨文被發現後,很快就推知它其實是占卜的產物,學者也開始結合氏族社會的習慣與文獻的記載,來探討商代的占卜行為。文獻中談到龜如何殺取、如何製作、如何燒灼等儀式,但都沒有論及骨頭為什麼會燒裂,如何才能使骨頭燒裂的問題。
骨頭能夠占卜的祕密
事實上,一般人可能不了解骨頭的性質,它要經過特別的處理,才能被火燒裂。當時只有巫師有這個能力,經他們加持過後,骨頭就能用火燒裂,因而可以顯現其魔力,但這個祕密是不能寫下來讓大家看見的,就只能用口述的方式傳給下一代,可能也因為這樣,如何處理骨頭才能拿來做占卜,就未見於文獻的記載。
日本有個傳統(或者說有個記載),要將龜甲曝曬於陽光底下,三十天後才能拿來占卜,但如果是這樣人人能仿效的方式,就不會成為巫師的祕密與魔力了。臺灣有人實驗了一年也不能燒出像商代甲骨一樣的紋路來,這就是不了解骨頭的祕密,以下,讓我公布出來。
多倫多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的一位博士後研究員和我合作,做了一個實驗。測試如何在古代的條件,並在讓別人看不出骨頭動過手腳的情況下,將其燒出紋路。首先要了解骨頭的性質,骨頭為何會被燒出裂紋、原因何在?然後我們再找出答案。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骨頭受熱後會收縮產生拉力,如果產生的拉力不平均,骨頭就會裂開成紋,否則只是燒焦、燒壞、燒穿,也無法顯現出紋路。
骨頭裡含有骨膠原(collagen),是一種會導熱的物質。如果用火燒並把熱量集中於某一點,它不會停留在那一點,反而會因此傳導開來,也因為它不會在某一點上產生不同的拉力現象,所以並不會產生裂紋,也就沒有占卜的效果。因此,占卜前,第一要務是必須使骨頭失去所含的骨膠原,但又讓人看不出異狀。日本的做法是在太陽光下曝曬三十天,雖然可以使骨膠原蒸發,但人人看得到你的行為,魔術的效果就穿幫了。所以在古代,必須先在隱蔽處把骨膠原除去,巫師的魔力才能順利顯現。意外的是,方法其實很簡單,在自己的房中,把骨頭長期間浸泡在水中(至少半天),骨膠原就會慢慢釋出,溶解在水中,這時再把水倒掉,就沒有骨膠原了,骨頭外表也看不出異狀,
所以,若是這樣處理骨頭,其實人人都可以占卜。我們實際做過實驗,一分鐘就可以燒出兆紋來。
透露一件趣事,去年我再次回到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找前同事敘舊。同事告訴我,他與中國的團隊合作,要採取骨頭裡的DNA以檢驗其屬何品種,但是都提取不出來,沒有DNA樣本自然也就無法檢驗。他懷疑是博物館收藏物品的地方太熱,DNA都揮發掉了。我笑著回答,在商代若是作為占卜的材料,骨膠原早已被取掉,沒有骨膠原當然就沒有
DNA,如果試試別種文物,如打獵的紀念品─老虎骨,或所謂的骨柶(骨頭雕刻的展示品),說不定就可以取得DNA。恰巧,安大略博物館有收藏由帝辛(商紂王)所捕獲的老虎骨頭做成的藝術品,其被鑑定為成年老虎的前膊骨。不過,沒有特別求證是安陽地區,或是別地的老虎。
製作的不易
其實,使用骨頭占卜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首先是材料十分珍貴,雖然骨頭是吃完了肉以後的廢物利用,但在有史(商周)時期,只有在慶典祭祀時才屠宰大型的家畜,而牛又不是一般人所能輕易宰殺的,只有貴族可以,而且一隻牛也只有二塊肩胛骨,數量稀少;至於龜甲,還不能肯定有多少是取自當地,但大龜一定是來自海南地區的貢品,當然也不容易獲得。
另外,骨頭還需要經過許多修整的手續,包括鋸、磋、挖、刻等等,有人實驗過,以商代使用青銅工具的效率而言,一天差不多只能完成一版,而且還要經過長時間的浸泡、陰乾,所以骨卜的熱占並不是一般人所能輕易施行的,這不但增加其神祕性、靈驗性,更建立了巫者的權威性。
再談兆紋的走向有沒有可能是作弊而來?上文講述了在使用火燒灼前,首先要與骨的神靈做口頭約定,說好以什麼樣形狀的兆紋表示什麼意思,譬如說約定兆(占卜吉凶時燒灼龜甲、獸骨所成的裂紋)的橫紋向上走表示肯定,向下走表示否定。因此,若能控制兆紋裂開時的方向,也就可以達到控制問卜人(此處指商王)行動這個目的了。由此可知,問卜的人也可以通過同樣的方法,使神靈同意自己的意願,當作推行自己政策的正當性,達到以神權控制或支持政治的目的,而這種技巧很可能已在商代發生了。
早期的占卜是直接用火在骨上燒灼,後來為了使骨上的兆紋容易顯現,就先挖個長形的鑿或再加上圓形的鑽(使甲骨變薄易於加熱見兆)。商代第一期,武丁的時代,有許多是在長形的鑿洞旁邊挖個半圓形的圓鑿(或稱鑽),使甲骨被燒灼後,表面容易破裂成特定要求的卜字形紋路。但是這種措施使得火在圓鑿的上部燒灼時,橫的兆紋易於順勢朝上;在下部燒灼時,兆紋就容易順勢朝下,換句話說,兆紋的角度在燒灼時可能是可以控制的,亦即巫祝等神職人員可以通過這個關鍵因素牽制商王的意願。我做過研究,這種一長一圓的鑿形,除了龜甲骨質的結構異於獸骨,有類似海綿的組織,表皮以下有許多孔洞,使火的走向難以控制,等同於不好控制兆紋的走向,才能得到保留以外,第一期武丁時代以後的骨,就只有長形的鑿而不加圓形的鑿。這種現象很可能是因商王發現了其中的祕密─兆紋走向可以控制,不允許再使用一長一圓的形制。或許也可以說,龜卜因為不容易通過燒灼來控制兆紋走向,而被認為比骨卜更為靈驗。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