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電子書
父母必修的29節教育心理學(電子書)
75折

父母必修的29節教育心理學(電子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75203
未開放訂購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旦為人父母,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擺在了眼前:
孩子的人生開始了,這一生我是該讓孩子快樂,還是該讓孩子成功?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會教孩子的家長。
遠離校園多年的你,
今天也該唸唸書,上上課,
瞭解一下教育孩子的戰略、戰術。
家長一兩的身教等值於一噸的說教!

我們做出了率直的榜樣,我們的孩子就會誠實。
我們用愛環繞著他們,他們就會去愛。
我們善於諒解,他們就會寬容。
我們對運動顯示出興趣,他們就會在綠茵場上叱吒風雲。
我們用微笑和迷人的眼睛對待生活,他們就會懂得幽默。
我們感謝生活的祝願,他們就會對生活滿懷欣慰。
我們表示出友好,他們就會變得和善。
我們的言辭充滿進取的意志,他們就會振奮他人。
我們勇敢地面對挫折、失敗和不幸,他們就能學會頑強地去生活。
我們的人生肯定了我們對於生命長久而深沉的信念,他們將不再迷惘。
我們用真善美維護著他們,他們將會發現生存的真諦。
我們的行為像個英雄,他們就會成為勇士。

孩子在注視著我們的生活,
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將比我們說什麼樣的話更有力量。

作者簡介

沈依潔 編著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愛的心理學
美國前任總統布希的母親芭芭拉說,她的父親告訴她,做父母的只能送給孩子三件最有價值的東西:一是最好的教育;二是樹立一個好榜樣;三是所有的愛。怎樣做到這三點呢?請從孩子最基本的需求入手吧!

第一節 對孩子表達「愛」
十歲的小女孩能做些什麼?在想些什麼?你也許會有成千上萬種答案,但你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一個十歲的女孩竟會一腳把自己養的一隻小雞給踩死。
只因為她看到母親幫自己給小雞餵食的時候,覺得母親對小雞比對自己更好。
一隻小雞,就因為一絲妒忌之心,喪命在一個十歲小女孩的腳下。
這不是一個故事,這是一個事實。無可否認,小女孩的想法過於偏激,但試想,如果平時這位母親能略微表達一下對女兒的疼愛,也許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其實,任何一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愛,被愛使孩子有安全感與價值感。父母對子女示愛時,除了使孩子感受到被愛的滿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愛,從而學到是非觀念。
更有調查顯示:如果經常對孩子說:「我愛你!」「你是我的寶貝!」等,以及經常擁抱、撫摸和親吻孩子,會慢慢地讓孩子覺得有自信。
孩子們長大後注定要在充滿壓力的環境中生存,而自幼就得到親子行為溫暖的孩子將來較能適應社會環境的壓力,並避免那些與壓力有關的疾病。
高爾基說:「愛孩子,這是連母雞都會的。」大家都知道,「母愛」是無私的奉獻,但在這裡,「無私的奉獻」並不是「崇高」的代名詞,因為「母愛」是任何動物都具備的一種本能,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人有意識。
因此,人在愛自己的孩子時頭腦一定要有清醒的意識,要有原則地、理智地去愛。但是,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卻不知道怎樣合理地去愛孩子,甚至造成了以下幾種不正確的教養態度。
一、溺愛型
這類家長很愛孩子,但這種愛缺乏理智和分寸,總是想盡辦法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包括無理的要求。久而久之,父母的權威就喪失殆盡,教育便無從談起。
這種教養形態下的孩子自然是任性、自私和懶惰的。在幼稚園中,他們是很難與同伴相處融洽的,對於老師的教導也是難以接受的。
二、放任型
這種類型的家庭無論孩子做了什麼事一點也不關心,也不責備,讓子女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放任孩子自行發展,對孩子的教養幾乎為零,對子女的行為沒有明確的或沒有什麼要求,對他們的獎懲往往是隨心所欲的。或者,這類父母本來就以自我為中心,業餘的時間大多花在自身的娛樂或工作上。
三、專橫型
與以上兩種方式截然相反,在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孩子,意見和願望不容易表達,正當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他們常常受到父母的斥責和禁止,得不到應有的溫暖和尊重,缺乏參加團體活動的機會。家長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易形成畏懼、利己、缺乏安全感、對人不能寬容等性格。在與同伴的相處中,也比較不會利用語言去跟別人商量、溝通,而大多是用一些粗暴的行為去滿足自己的需求,如搶玩具、搶椅子等。
四、不一致型
這一類型的家長對待子女的態度,依父母當時的心情而異,有時非常嚴厲,有時非常溺愛;或是父母雙方或家庭成員之間一方非常嚴厲,另一方非常溺愛,對子女的態度不一致。
這一類型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有意識的,但方法多變,配合不好,以致教育效果不理想,也容易引起各種矛盾,對孩子的成長形成許多不利的因素。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有意識的愛孩子是培養孩子安全感和勇氣的最重要的方法。當孩子被無條件的愛著的時候,他的自信心會大增,在他的心靈中會感受到自我價值的產生。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要求孩子做出相應的行為或取得相應的成績,然後再給予孩子與之相適應的愛,家長與孩子的關係變成了「生意」關係。
這種有條件的愛,大大地扼殺了孩子的自尊心。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自己還需要做出相應的動作,父母才會愛自己。在孩子的意識裡感覺是屈辱的,是人格的貶損,是自尊心的傷害。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最需要的愛就是無條件的愛。孩子最害怕的就是被遺棄與遺忘。對孩子來說,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包容,這種無條件的愛會使人感受到很深的「安全感」。
人一旦有了安全感,自信、穩定、自在的感覺就會油然產生,這樣,人才能勇敢地冒險,不怕艱苦。這種愛的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
有人說:美國是孩子的天堂。那麼就讓我們看看美國的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孩子。
一位美國爸爸這樣說:
我會常常用又大又暖的毯子裹著女兒,帶她到庭園裡,讓她坐在我的大腿上,我們一起觀賞月亮和星星,這對我們倆來說是最美好的時候。
我給我的每一個孩子,都保存了一本他們四到九歲的日記。我讓他們知道,我是多麼地愛他們。沒有這些記錄,他們的一些重要瞬間,美妙時刻將很快就被遺忘,也靠著這日記,他們成長中的趣事、思想、乃至「惡作劇」都能如實地記錄下來。
記得在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的父親常雙手握住我的手,用慈愛的雙眼凝視著我,然後握我的手三次,好像對我說:「我愛你。」現在我也用同樣的方式,試著握住我女兒的手,女兒會用雙手回握我,我覺得非常感動。
一位美國媽媽這樣說:
我是一個職業婦女,每天都得很早就出門,我的小寶貝們很少能對我說「再見」。為了能讓他們知道我有多麼地愛他們,每天早上離家前,我都先悄悄地進入他們的房間,給他們每人臉上留下一個深深的吻,到孩子們起床時,會從鏡子裡看見媽媽留下的吻,讓他們知道媽媽是愛他們的,並向他們說「再見」。
每逢週末,我會把準備好的午餐放在一個野餐籃裡,帶著我的四個孩子到郊外去野餐。那一整天,就我和孩子們一起散步、放風箏、玩球。我的小寶貝們知道,這是一周中最美好的時間。
你像上面的爸爸媽媽一樣對孩子表達愛了嗎?

●本節筆記:
任何孩子都需要愛,他們對愛的需要遠遠勝於對玩具的需求。請給孩子正確的、無條件的愛吧!

●試一試:
與孩子道別時揮揮手;
孩子回家時給他一個問候;
輕輕地拍拍孩子的肩;臨睡前給孩子一個吻……

第二節 尊重孩子的權利
有一位母親當了三十多年老師,卻犯了一個後悔莫及的錯誤。
一天,她發現兒子在自己的房間裡煩悶地走來走去,她非常的替孩子著急。她隱約知道,上高中的兒子在談戀愛,可能是碰到了什麼挫折,她暗暗祈禱:兒子啊兒子,你可要有點出息,別為這麼一點小事想不開!
過一會兒,兒子出門了,媽媽再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便想盡辦法撬開兒子的抽屜,取出了兒子的日記。
可是,當她翻開日記時,手卻像被燙到一樣、原來兒子在日記中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媽媽,我猜您肯定會來偷看我的日記,我瞧不起您!我有煩惱那是我自己的事,您不必管我,我自己可以度過這一關的!」這位母親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我應該尊重孩子啊!」
孩子是什麼?孩子不是玩具、附屬品、寵物、機器……最簡單的解釋當然是「人」。所以孩子也有天賦人權,但在我們的民族性裡,孩子的諸多權利常常是被忽視的。
我們常常以那種君臣的心態面對孩子,父母、老師是皇帝,孩子是臣民,成人永遠沒有錯,孩子卻總是錯得離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裡,只是被保護、被限制、被約束、被處罰,但他們該有的應該被尊重的權利卻很少被提及。
孩子常常被父母用來滿足自己未曾完成的夢想,於是他們沒有自己的理想,有的只是大人的期待。
尊重孩子,是因為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被認為是一個權利主體。他(她)不是父母的附屬物品,他們的人格尊嚴受國際、國家和地方各種法律法規的保護。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5 203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