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技術作為工夫實踐:六○至九○年代臺灣現代劇場的修「身」(電子書)
商品資訊
ISBN:9789864370450
出版社:AiritiPress
作者:葉根泉
出版日:2016/02/01
裝訂:電子書
版次:1版
商品碼:2222220214083
定價
:NT$ 360 元優惠價
:70 折 252 元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身」在舞台上的表現不僅被觀看到肢體動作,亦有其內在抽象思維所包含、隱身於內蘊的底層。如此內面性會涉及到生活的層面,亦是創作者將其生命中「關照自我」 (the care of the self)的實踐,與舞台表現的身體技術,作為聯結。
本書以身體作為切入的視角,帶到修身的自我技術(technology of the self)。如此雙重的身體性,從外部轉向內在,經由轉化自我去建立起主體。並驗證台灣八O年代末期興起的「本土化」運動,朝著追尋自我的方向前進。身體技術作為工夫實踐,亦是觀照六O至九O年代台灣現代劇場,如何從修身的歷史經驗,找到台灣現代劇場獨特的主體性。
本書以身體作為切入的視角,帶到修身的自我技術(technology of the self)。如此雙重的身體性,從外部轉向內在,經由轉化自我去建立起主體。並驗證台灣八O年代末期興起的「本土化」運動,朝著追尋自我的方向前進。身體技術作為工夫實踐,亦是觀照六O至九O年代台灣現代劇場,如何從修身的歷史經驗,找到台灣現代劇場獨特的主體性。
作者簡介
葉根泉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博士,臺北藝術大學劇本創作研究所畢業,臺北藝術
大學戲劇學系兼任講師,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發表論文:
〈試探七○至九○年代臺灣現代劇場的身體技術做為一種實踐〉、〈我們都是看
這樣的戲長大的──賴聲川、汪其楣、姚一葦的戲劇創意典藏作品〉、〈家/國神
話的崩離──紀蔚然家庭三部曲中的後殖民與後現代〉、〈櫥窗與道場:賴聲川戲
劇創作裡佛法的顯與不顯〉。專書:《漂泊三部曲》劇本集(2015),碩士畢業劇
本:《回歸.靡至》。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博士,臺北藝術大學劇本創作研究所畢業,臺北藝術
大學戲劇學系兼任講師,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發表論文:
〈試探七○至九○年代臺灣現代劇場的身體技術做為一種實踐〉、〈我們都是看
這樣的戲長大的──賴聲川、汪其楣、姚一葦的戲劇創意典藏作品〉、〈家/國神
話的崩離──紀蔚然家庭三部曲中的後殖民與後現代〉、〈櫥窗與道場:賴聲川戲
劇創作裡佛法的顯與不顯〉。專書:《漂泊三部曲》劇本集(2015),碩士畢業劇
本:《回歸.靡至》。
目次
序
Preface
第一章 緒論 修「身」的雙重性:Askésis 與身體
第一節 問題意識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評述
第三節 研究方法、界定與範疇
第四節 「關照自我」與臺灣戰後現代劇場的回歸
第五節 章節概要
第二章 身體的雙重空缺:六○年代臺灣現代劇場的主體焦慮
第一節 緒言
第二節 啟蒙意識的永劫回歸
第三節 「劇場現代主義」與「文藝現代主義」的混淆使用
第四節 臺灣現代劇場「現代性」的主體追尋
第五節 現代主義與六○年代臺灣現代劇場
第六節 現代性的匱乏
第七節 結語:主體焦慮的身體意識
第三章 身體的實驗:七○至八○年代臺灣現代劇場身體的演變(1972 ~ 1989)
第一節 七○年代臺灣現代劇場的身體
第二節 身體的實驗—蘭陵劇坊的初步實驗
第三節 八○年代衝撞體制的身體叛亂
第四節 八○年代臺灣小劇場定位之爭
第五節 戒嚴/解嚴的群體焦慮?
第六節 結語:身體意識的轉進
第四章 身體的實踐:八○至九○年代臺灣現代劇場關照自我技術 (1985 ~ 1996)
第一節 修身技術實踐的層面
第二節 葛羅托斯基的訓練在臺灣
第三節 葛氏訓練與關照自我技術
第四節 優劇場的訓練
第五節 優劇場的分期
第六節 人子劇團(1988 ~ 1993)
第七節 田啟元的身體與關照自我技術
第八節 八○至九○年代臺灣現代劇場演員訓練的本土化
第九節 結語
第五章 身體的超越:臺灣現代舞蹈「東方身體觀」的探索(1987 ~ 1997)
第一節 「東方身體觀」(1987 ~ 1997)
第二節 舞蹈劇場的影響
第三節 日本舞踏的影響
第四節 東方身體觀的主題分類與訓練方法
第五節 儀式轉化身體技術的實踐
第六章 身體的出神:無垢舞蹈劇場中軸觀照與工夫實踐
第一節 緒言:《九歌》葛氏訓練方法的相遇
第二節 林麗珍身體訓練技術
第三節 中軸觀照的儀式劇場
第四節 姿態的引用
第五節 巫的特質
第六節 自我技術學的轉化
第七節 結語:身體的出神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主體詮釋學》與臺灣現代劇場的聯結
第二節 臺灣現代劇場的修身認識論
第三節 未來研究課題
謝辭
參考書目
Preface
第一章 緒論 修「身」的雙重性:Askésis 與身體
第一節 問題意識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評述
第三節 研究方法、界定與範疇
第四節 「關照自我」與臺灣戰後現代劇場的回歸
第五節 章節概要
第二章 身體的雙重空缺:六○年代臺灣現代劇場的主體焦慮
第一節 緒言
第二節 啟蒙意識的永劫回歸
第三節 「劇場現代主義」與「文藝現代主義」的混淆使用
第四節 臺灣現代劇場「現代性」的主體追尋
第五節 現代主義與六○年代臺灣現代劇場
第六節 現代性的匱乏
第七節 結語:主體焦慮的身體意識
第三章 身體的實驗:七○至八○年代臺灣現代劇場身體的演變(1972 ~ 1989)
第一節 七○年代臺灣現代劇場的身體
第二節 身體的實驗—蘭陵劇坊的初步實驗
第三節 八○年代衝撞體制的身體叛亂
第四節 八○年代臺灣小劇場定位之爭
第五節 戒嚴/解嚴的群體焦慮?
第六節 結語:身體意識的轉進
第四章 身體的實踐:八○至九○年代臺灣現代劇場關照自我技術 (1985 ~ 1996)
第一節 修身技術實踐的層面
第二節 葛羅托斯基的訓練在臺灣
第三節 葛氏訓練與關照自我技術
第四節 優劇場的訓練
第五節 優劇場的分期
第六節 人子劇團(1988 ~ 1993)
第七節 田啟元的身體與關照自我技術
第八節 八○至九○年代臺灣現代劇場演員訓練的本土化
第九節 結語
第五章 身體的超越:臺灣現代舞蹈「東方身體觀」的探索(1987 ~ 1997)
第一節 「東方身體觀」(1987 ~ 1997)
第二節 舞蹈劇場的影響
第三節 日本舞踏的影響
第四節 東方身體觀的主題分類與訓練方法
第五節 儀式轉化身體技術的實踐
第六章 身體的出神:無垢舞蹈劇場中軸觀照與工夫實踐
第一節 緒言:《九歌》葛氏訓練方法的相遇
第二節 林麗珍身體訓練技術
第三節 中軸觀照的儀式劇場
第四節 姿態的引用
第五節 巫的特質
第六節 自我技術學的轉化
第七節 結語:身體的出神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主體詮釋學》與臺灣現代劇場的聯結
第二節 臺灣現代劇場的修身認識論
第三節 未來研究課題
謝辭
參考書目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