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唯識學,創始於玄奘,堪稱佛教哲學之極致,亦是中印思想交流之碩果。徐梵澄先生是中國現當代著名的精神哲學家、翻譯家和印度學專家,被譽為“現代玄奘”,“只留下背影的一代大師”。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加入中印文化交流計劃,赴印度泰戈爾國際大學任教;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阿羅頻多學院,任華文部主任。1960年代是徐先生對於中國傳統學術菁華的宣揚期,以英文著出《唯識菁華》,意在向西方讀者介紹唯識學,並於1990年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後收入《徐梵澄文集》卷三,2006年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今經青年學者梁玨博士首次譯成中文,以先中後英的編排形式面向國內讀者推出對照單行本。在書中,徐先生以批判哲學探究了唯識論的起源、發展及佛教衰落之主線,並以問答方式解疑,力圖沙中淘金,剝去千年層累之糟粕,揭示唯識學之菁華。
此外,徐先生在1960年代曾將僧肇所著《肇論》譯成英文並作序言,1987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後收入《徐梵澄文集》卷三。本書將其中文原文及徐先生的英譯文及所作序言(由李文彬先生譯成中文)一並附後,方便讀者對照閱讀。
作者簡介
徐梵澄
1909.10.26—2000.3.6
原名徐琥,字季海,又名徐詩荃,湖南長沙人。著名精神哲學家、翻譯家和印度學專家,詩人、書畫家、藝術鑒賞家和評論家,被譽為“現代玄奘”,“中國新興版畫第一人”。
1927年入武漢中山大學歷史系,1928年考入上海復旦大學西洋文學系,同年與魯迅結下深厚的師生情誼。1929—1932年赴德修藝術史專業,分別就讀於柏林大學和海德堡大學。回國後寄寓上海,撰寫雜文和短篇小說,並受魯迅之囑有規模地翻譯尼采著作。1940年底入中央圖書館,並授課於中央大學。1945年抗戰勝利,加入中印文化交流計劃,赴印度泰戈爾國際大學任教。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阿羅頻多學院,任華文部主任。1978年底回國,次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員,直至歿世。
名人/編輯推薦
會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只留下背影的一代大師”
精通八種古今語言,以精神哲學重釋古典
唯識學——創始於玄奘,佛教哲學之極致,中印思想交流之碩果
以批判哲學探究唯識論起源、發展及佛教衰落之主線
沙中淘金,問答解疑,剝去千年層累之糟粕而示其菁華
序
前 言
歷史上,希臘、印度與中國三個國家,都各自發展出了獨有的各種哲學流派。這些哲學流派塑造了整個人類的命運。從某種意義上說,不論是現代的西方還是東方文明,都無法脫出由這些哲學所構建而成的基礎。上世紀(編者按:指 19 世紀)自康德(Kant)開始的歐陸哲學(continental philosophy)被認為是德意志民族對古代雅典之榮光的懷舊與向往。這一榮光已不可重返,只余下了一道壯麗的彩虹,聯結那些已逝而不可追的時代。若是將這些國家的歷史分開來看,那麼,各自的歷史中皆有其空白;盡管有過去數代學者的研究,這些空白也難以填補。很多哲學流派與他們的重要著作已經佚失,很多大師也僅僅留下了名字,並無確切的年代與事跡可考。西方是這樣,東方也是如此。在印度這一情況尤為突出:因為在印度,歷史從未占據過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個民族因為對自身過去的無知而在前進的道路上沒有任何心理負擔或阻礙,這誠然是快樂的,但是,這種無知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歷史的重要性在於它保存了人類在過去所能達致的最高成就的記錄。過去的成敗對於現在與將來的世代來說,都是寶貴的教訓。已故的新儒家(New Confucianism)大師馬一浮(1883—1967)認為,世界上只有兩種知識體系:一是哲學,或者用他的話來說,形而上學;另一則是歷史。現代社會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體系無論如何細分或是專業化,皆可歸於這兩大類之中。大體來說,印度以哲學聞名,而中國則以歷史著稱。中國有“二十五史”,各朝各代也有無數其他的專門史;印度在韋陀時代之後(post_x005fVedic)則有六派哲學及各大宗的不同學說。這在學界已廣為人知。遺憾的是,歷史留給我們的不總是珍貴或有用的信息,有時這些遺產甚至是有害的。哲學也是如此。在即將邁入21世紀之時,我們所見到的事物皆以前所未有的驚人速度前進著,我們也持有與過去全然不同的觀點。因此,我們應當時時效仿兩面神亞努斯(Janus),在向前看的同時,也要向後看: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進我們的進步。
現在,我們的文化中有一種特別的現象,這或許並非偶然。近年來,中文中“形而上學”(metaphysics)一詞包含了許多的貶義;即使在人們的日常交流中,它也總是用來指稱那些詭詐的、具有欺騙性的、難以確定的,或者是輕率而不夠嚴肅的事物。這一詞語的庸俗化似乎只是近三十年來發生的。年長的人或許還能記起,這一詞語首次被譯為中文時保留了它的原義,並且在《易經》中找到了完美對應:“形而上者謂之道”。意思是,超出物理之“形” 的(superphysical),就可稱之為“道”或是真理。安德羅尼柯(Andronicus)首先將亞裡士多德(Aristotle)的哲學著作加以總結,並將它們列在物理學著作之後(譯者按:meta-physics中的meta在古希臘語中是表示“在其後”的前置介詞),其中並無任何貶低之意。metaphysics 一詞的所指與意涵不可能是今天的意思;它也與常常不受重視的中世紀經院哲學無關。我們今天所犯的這一錯誤或許是出於將形而上學與另一詞“詭辯術”(sophistry)混淆了起來無論如何,我們應該恢復它的原義,並與詭辯術區分開來。
一個詞的誤用或許並沒有什麼大影響。我在這裡提到它,只是因為其可能造成的後果。這一誤用暗示了一種非常現實主義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譴責任何過於智性、微妙、抽象而不能為平凡人所理解的東西。因為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並沒有太多的抽象,更不用說思考了,這種人生觀在大眾中非常流行。這顯然是源於唯物主義的興盛。然而唯物主義,尤其是歷史唯物主義,是高度智性的;它自身也是極為深刻的哲學思想。唯物主義並非是反對開化的;其人生觀和世界觀也是現實而理性的,因為它將所有事物都客觀如實地對待,或者用俗話講—實事求是。近來我們中的大多數知識分子也正是將一切事物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看待—將所有事物放在它所處的位置中觀察,關注重大事件的歷史與社會背景,並與經濟基礎、階級關係等因素聯繫起來。如此看來,大眾對“形而上學”這樣一個舊詞產生錯誤的理解,也是很自然的事。
在一個形而上學於文化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國家,這樣的錯誤是極難發生的。印度是地球上唯一一個數千年以來為崇拜精神之真理而獻祭並保持祭壇聖火不熄的國家。聖者們前赴後繼,其中包括以其偉大精神征服了東方的佛陀喬達摩(Gautama)。佛陀的法統時有斷續,但總是由另外的聖徒與智者再次承續下去;韋檀多哲學的傳統也在今日的室利·阿羅頻多(?ri Aurobindo)處達到了頂峰。於此不禁讓人猜想,設若沒有這些偉人,如此大規模的人類是否還會存在。在印度,這些人被叫作化身(Avatar),或是神在人間的化現。在無神論者看來,這可能不過是歌頌他們的一個名號;但他們的存在是必要的,他們所實現的偉大事業也不勝枚舉,這就使得他們在普通人心中被神化了。
使人感到遺憾的是,印度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幾乎所有的宗教對她來講都是弊大於利。但是要理解一個民族的真正價值,不能只局限在當下。正如一個人要想看到一幅景觀的全貌就應當站在高處一樣,我們也應當將我們的目光投向遙遠的過去與更加遙遠的未來。不論這一民族一時在世人的眼中是多麼消沉,他們過去的榮光與對人類的貢獻是不可否認的。對於偉大過去的覺醒,也就意味著對於一個偉大將來的期許。從自身灰燼中重生的鳳凰,在接受了火的洗禮之後,會比之前更加美麗;這片次大陸的前景是光明的。
如果學術研究可以真正為人類服務的話,那麼為迎來偉大的未來而追溯遙遠的過去就應該是學者的責任;不然的話,他們的苦心研究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本書就是對一偉大宗教的過去追本溯源。依據批判哲學的方法,它探究了佛教諸重要的學說中一派之形成、短長,以及佛教整體衰落的原因。因為某些限制,這一研究不盡完整,但是主要的線索已經得以在此呈現。筆者在某些地方只是一筆帶過,後來的研究者們尚有很多繼續求索的空間。
目次
目 錄
前 言
1—42
附錄一 百 法
附錄二 肇論(僧肇 著 ,梵澄譯並序)
CONTENTS
Introduction
Text
Appendix I One Hundred Dharmas
Appendix II Three Theses of Seng-zhao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