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安心 環保經:屏東慈濟環保教育站的故事(電子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用愛與陪伴成就的環保志業
一九九○年證嚴上人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時年六十四歲的蔡黃素琴於自家門口做起資源回收,是屏東第一位環保志工。屏東第一場大型資源回收始於一九九三年,將環保理念正式向社區會眾宣導。環保從此由志工個人自發性的行為,轉為慈濟社區組隊戮力的共同志業。
被稱為「臺灣尾」的屏東,也可以是觀念最先進的環保先鋒。二○一四年,慈濟與屏東市首創政府公部門與民間非營利組織、個體資源回收者合作「定時定點資源回收」的環保新紀錄,百餘個臨時環保點出現在大路邊、宮廟旁,讓全市市民成為動手分類的一分子。
土地平安,人才能平安,做環保不只是愛人,更是愛地球。屏東環保志業在環保種子講師的推動下,深入校園、影響家庭。環保站發揮社區道場的功能、快速成長,容納眾多願意踏進來的社會大眾,在愛與陪伴下,學習與天地共生息的智慧,也尋回自我生命的價值。
證嚴上人開示 〉最美的手 守護大地
臺灣,真是有福的地方,每天都有這麼多的環保菩薩,辛苦地做資源回收與分類,大家既是為了保護地球環境,也同時在保護地球上所有的眾生;因為眾生依賴地球資源而生存,若在此時任意耗用資源、破壞環境,很快就會讓地球上的生物無法生存。
二○二二年十月,我行腳到屏東和當地的環保菩薩溫馨座談,見到了好幾位超過九十歲的老菩薩。我將他們的雙手牽起來看,牽起來摸,每一雙手都做到彎曲變形。這雙手曾經為家庭、為子女操勞,此時為了把回收的東西詳細分類,塑膠歸塑膠、鐵絲歸鐵絲,這樣割、這此樣拆……
我摸著他們的手,跟他們說:「我都覺得自己沒有做,所以手沒有像你們那樣的美,每雙手上的繭、突起的骨頭,摸起來一顆顆、一粒粒,這就是結舍利,就是生命價值的印證。你們都是為人間社會做,為保護地球而做,你們的生命很有價值。所以,你們不要說孤單,因為師父跟你們作伴,而且有這麼多菩薩跟你們一起做。」
還記得二○二○年的時候,屏東慈濟人透過網路視訊,帶著我「走到」車城、佳冬、恆春等,還搭船到小琉球,每一個環保站都有許多菩薩在做資源回收。沒有固定空間的菩薩,因為環保站土地尋覓不易,經常一處換過一處,道路旁、天橋下……但無論環境大小、好壞,大家都能集合在一起,定心做分類。
在恆春,因為推動觀光,湧入大量遊客,也帶來了滿地的垃圾,汙染了純淨的海灘。而慈濟人提起菩薩使命與信心,(王)伯蓮從二十幾年前開始在自家旁邊的小空地做回收分類,剛開始人數少,慢慢地向鄉親推廣。空地被地主收回後,感恩有菩薩提供土地作為環保道場,才有辦法繼續帶動地方上的鄉親一起投入。
同樣是二十幾年前,慈濟人將環保理念帶到小琉球,號召鄉親一起做回收。守護故鄉的心念,感動了船公司老闆,願意不收運費,用船隻將回收物運送到臺灣本島;老船東退休後,再由兒子接手。志工無私付出,船公司以愛護持,都是出於一分真誠的愛心,珍惜資源。
不過,相對於全臺灣、全世界,慈濟人所做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除了靠志工宣導環保,更需要政府的支持,民間與政府兩相配合,才能有顯著的成效。例如屏東市政府曾經與慈濟合作推行夜間環保,由鄰里長向家家戶戶宣導,慈濟人搭配市府環保車收垃圾時間,在定點教導民眾做分類,用貼近生活的方式對大家講環保道理;大部分民眾都能接受,也願意力行,就是人與人之間善循環的見證。
各位菩薩,好事好人做,好人做好事;好事、對的事,做就對了!假如天下人都有這樣的觀念,人心安定,大地就平安。
雖然大家很多都已經白髮蒼蒼,但是我們不要認老,人人都是環保菩薩,分分秒秒都在為守護地球而付出。大家的身行,就是對人間最好的教育與帶動,因為我們天天在做的事,是天底下人最需要,卻很多人都做不到的。我們將環境照顧好,子孫才能平安在此生活,我們自己下輩子再來時,也能在物資豐富的好環境裡安心生活。
前言〉屏東環保志業發展略述
撰文◎黃湘卉
自從一九九○年八月二十三日證嚴上人應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之邀,在臺中市新民商工演講,公開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開始,屏東第一位環保志工是如今(二○二二年)已屆九十六歲的蔡黃素琴女士;那時她想,自己既不識字也不會騎車,就來做環保好了。
蔡黃素琴於一九九○年年底在自家門口做起資源回收工作,鄰居看到她用心付出,紛紛拿回收物給她,並協助分類;分類好,還會用車載去賣,再把錢捐給慈濟慈善助人。
時間來到一九九三年,慈誠中隊長胡進益師兄帶隊到臺中聽上人開示,回程中有人提到:「上人說要帶動環保,屏東都沒動。」眾人決議以茶會及大型回收來帶動環保志業。
由自宅回收點開始 進而影響社區
屏東第一場大型環保回收,始於一九九三年五月三十日在屏東文化中心舉辦,將做環保愛護地球的理念,正式向社區會眾宣導;屏東環保從此由志工個人自發性的行為,轉而為慈濟社區組隊戮力的環保志業。
然而,早期慈濟委員的組織模式,是以各個慈濟委員透過人脈介紹於慈濟,委員分布區域廣闊,力有未逮;加上屏東環保風氣未開,做環保被當地人視為「撿垃圾」,是窮苦人才做的事,因此屏東環保志業的推展是緩步的成長。
一九九六年七八月之交賀伯颱風重襲臺灣,凸顯土地濫墾危機;上人呼籲志工落實社區,將委員依居住地分組,縮小地域,推動社區關懷。
自一九九七年開始,上人毅然改變型態,推展「社區化」志工編組方式,重新整編慈濟委員和慈誠,讓厝邊鄰里得到及時關懷,帶動鄉親加入志工行列,一起投入掃街、資源回收、關懷老人、照料貧戶,同時舉辦婦女成長班、親子成長班、或是健康照顧、茶會活動、愛灑人間等,以凝聚社區民眾的感情。
國土危脆,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雖然震盪出臺灣空前慘烈的災情,卻也激盪出人們最沸騰無私的同胞愛。尤其慈濟因為過去國際賑災累積的經驗,為了讓無家可歸的災民們,不致在寒冬將至之際仍僅以帳棚棲身,迅速採購組合屋建材動工搭建完成,讓災民在同年十二月就能入住,安心生活。
搶晴天戰雨天,慈濟為了讓災民早日住進組合屋,動員全臺眾多具有建築工事專業及熱心的志工投入組建工作;教育不能等,同時間慈濟也援建了五十所學校希望工程。就此一「九二一大地震」的大因緣,慈濟全力把志業重心放在重建希望工程上。
這一大因緣造就了一批建築工事的志工,也湧出一群願意為社會付出的善良志工。這批組合屋,因為可拆解亦可重組,慈濟就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志工回歸各社區後,決議於二○○一年開始,由各社區志工自行拆解運回環保站組成共修教室,繼續以「社區道場」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因應新的組織架構 社區環保站迅速發展
屏東參與「九二一大地震」希望工程的志工回歸社區後,就投入社區環保站,利用建築工事的專長,於二○○三年將組合屋第一座重現在內埔環保站,從此環保站有了遮風避雨的場所。
而慈濟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成員人數快速增加。上人再於二○○四年提出新的組織架構——「立體琉璃同心圓.四法四門四合一」,逐步建構起慈濟志工組隊之現況。
「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四合一的組織架構,打破原本以組長、隊長為主導的模式,期待慈濟人在和氣互愛的互動中,人人都能合心傳承慈濟精神與法髓,協力付出大愛、攜手同行菩薩道。
隨著新的組織架構順利運作,這時的社區環保站,才可說是由個人自發性的作為轉變為社區協力運作的社區道場,負責接引社區志工;順此因緣,各社區環保站就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成立啟用發揮影響力,招呼社區會眾,共善造福。
八八風災慈濟提供熱食 災民報恩投入環保回收
發生於二○○九年八月的八八風災,又稱莫拉克颱風,是臺灣自一九五九年八七水災以來最嚴重的水患;屏東沿海鄉鎮於八月八日經過一夜風雨肆虐,九日清晨一覺醒來,水竟然已經淹一層樓高,尤其以佳冬、萬丹、林邊、枋寮等鄉鎮更為嚴重,居民都跑到屋頂等待救援。
林邊臨出海口,堤防潰決,淤泥衝進民宅數日不見消退,災民只能在屋頂上等待救援,有人餓了二天,吃到的第一份熱食是慈濟所給予的,災民感動得哭了。另一方面,慈濟發起北區慈誠隊志工「一日志工行」,自備清掃用具,早上從臺北搭高鐵出發,到災區協助清除淤泥,晚上再搭高鐵回臺北。
慈誠隊的聚力,如此地謙恭尊重他人。泥土一桶一桶搬運,整天下來其實是很疲累的;當慈誠隊要離開時,主人送到門口,慈誠隊還回頭向著主人行九十度鞠躬,彎腰感恩;是這種真誠的心,組成了很美的團隊,過去未曾見過,從有慈濟,慈誠隊、委員這樣的團體組成起來,人人付出無所求且感恩,實在令人感動。
上人也曾開示:「人人付出點滴的愛,啟發愛心,調和人心,才能調和天地,這種循環很重要。」
災民家的淤泥很快就清除了,街道恢復原貌,災民也重新振作起來邁向新生活。災民感念慈濟的恩情,有人走入環保站付出良能,有人在家整理回收物等待環保車來載運;萬丹鄉後村、灣內村更由村長廣播於廟埕前,眾人齊做回收,讓環保車載回環保站。
與公部門合作夜間環保 環保是家戶之事
冬去春來,時序更迭。環保做出口碑,在二○一四年三月,慈濟與有二十萬人口的屏東市,創下政府公部門與民間非營利組織、個體資源回收者合作「定時定點資源回收」的環保新紀錄。
首創全臺資源回收新模式——慈濟與屏東市公所合作「定時定點資源回收」,讓全市市民成為動手分類的一分子,一百餘個臨時環保點出現在大路邊、宮廟旁,接收乾乾淨淨的瓶瓶罐罐,環保就成為家家戶戶的事。
「環保回收要落實,不只是市公所和慈濟的事,而是人人、家家、戶戶的事!」
與會的志工黃麗香勸請市公所主管帶動全民一起投入,彼此才能以有限的人力、物力實踐清淨家園的理想,雙方逐漸研擬出「清淨在源頭,定時定點資源回收」的構想。
市公所負責協調各鄰里,找尋合適的臨時回收點,並出借回收籃等公物;慈濟人則把定點的回收物載回環保站,並清理現場,最後清潔隊再把所有回收籃收回淨空。志工做回收之外,也要對民眾解說如何將資源分類回收,負起環保教育的責任。
負責宣導的志工郭宜彰比喻,民眾把回收物放進籃子裏,就生起愛護大地的第一個善念;清淨在源頭,把回收物整理乾淨,別讓環保站的老菩薩面對穢物蟲蠅,就是第二個善;而送出去的回收物變賣之後,所得用來做好事,即為第三個善。所以做回收,可以生起三個善念喔!
推動環保種子講師 環保志業快速成長
屏東環保合心幹事謝美玉師姊於二○一一年接任該職務,在這之前,她累積多年的行政經驗;初接職務時,因為對環保事務不熟悉,她努力去了解所有環保事項。又逢慈濟基金會宗教處環保組在同年提出全省「環保種子講師」培訓研習,她報名參加回花蓮上課,了解緣由。
一趟花蓮研習行,讓謝美玉了解宣導環保理念的重要,她思索上臺講授課程是教師的專長,找來教師聯誼會的幾位老師,報名參加隔年(二○一二年)花蓮的研習會,謝美玉全程陪伴教師,關懷教師的需求。
吳靜怡老師於二○○四年自潮州國小退休,她是教育功能潮州大愛媽媽的負責幹事,帶領一群大愛媽媽走進校園演說靜思語的故事,教導學生品格教育。她於二○一三年取得環保種子講師資格後,擴大足跡,走進社區環保站,一方面在校園繼續環保教育;另一方面,她將學生帶到環保站實作體驗,再把正確的回收知識帶回家庭影響家人,讓教育向下札根。
其實,吳靜怡自己的人生也有苦說不出,她的先生及兒子罹患躁鬱症,先生常常瓦斯忘了關火、險遭火吻,兒子因離婚情緒不穩與人爭執,不斷招惹官司;吳靜怡只能藉著讀上人的書,認真分享靜思語的故事來轉移她的注意力,釋放自己的身心壓力。
靜思語:「改變自己是自救,改變別人是救人。」吳靜怡牢記上人的法,她到環保站去帶動讀書會,修心養性。她的精進勇往以及身行示範,透過慈濟故事的分享,幫助許多人走出婚姻的困境,化解親子、婆媳之間的家庭危機,陸續接引了八老爺、泗林、竹田、萬丹、餉潭等環保站的設立,淨化人心。
社區環保道場 帶動健康生活豐富生命
世界衛生組織於二○○二年提出活躍老化的觀念,並定義為「提升民眾老年期生活品質,並達到最適宜的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的過程」。活躍老化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成為全球性社會運動,也是老人福利政策的核心價值和目標。
二○一七年,上人在屏東歲末祝福感恩會中期勉年長的環保志工,因應社會上越來越多長者罹患失智症,上人鼓勵大家不要受到年齡的限制,認為自己已經年老没有用,而是要在心態上超越年齡,以實際行動繼續投入環保,預防失智。
臺灣自二○一九年起,因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導致安養院、療養院部分歇業,這些機構就連絡慈濟,希望由慈濟來接收遺留下來的電動病床、氣墊床、輪椅、助行器等輔具。
面對臨時增加出來的大批輔具,屏東合心環保幹事謝美玉還是勇於承擔,她說,環保站有空間可以安置輔具,又有環保車可以運送,這些輔具經過消毒、保養維修,再做檢測以確保輔具是安全可用,還是可以發揮功能提供給需要的民眾使用。
上人曾開示:「慈濟人救苦救難,是人間菩薩;環保志工守護大地,是草根菩薩。帶動、凝聚鄉親愛心力量,就能讓地方更平安!」上人並期許大家,落實社區環保,讓長輩到環保道場健康生活、豐富生命。
作者簡介
屏東人文真善美志工
書寫記錄真、善、美之人——屏東人文真善美志工
本書是由屏東人文真善美志工所撰,「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留歷史,為慈濟寫藏經」,是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共同的使命。這群熱愛分享故事、喜歡攝影的慈濟志工,常期許在為慈濟留歷史的同時,亦能用筆鋒與鏡頭去記錄下真實慈濟人生展現的關照與關懷。
從嘉義到屏東,人文真善美志工完成了第二本環保教育專書。他們為環保志工記下如何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記下工作及護持志業的過程,是如何「磨手皮」,用筆墨描繪出志工環保的過程,無論如何辛苦總是轉苦為樂,只說福,不說苦。
環保志工投入環保志業,以行動守護地球,而屏東人文真善美,則為志工們尊重物命的精神智慧留下最真善美的紀錄。
序
推薦序〉慈悲永續在屏東蔓延
撰文◎潘孟安(屏東縣縣長)
生機盎然的生態體系,必須依靠資源永續的循環系統來滋養,才能讓個體生命、群體生活、跨物種生態看似各自發展,卻是彼此依存。而屏東環保志業組織,就是支撐屏東縣永續發展非常重要的架構組織。
屏東與慈濟環保志工的因緣,來自於眾所敬愛的證嚴上人;另外,今年已九十六歲的蔡黃素琴女士,更是在一九九○年開啟屏東的環保志業,為屏東第一位慈濟環保志工。像蔡黃素琴女士這樣的身體力行,就是屏東珍貴的縣寶菩薩。之後愈來愈多和蔡黃素琴女士一樣的菩薩,由自宅回收點開始環保善行,也進而影響了社區的集體志心行動。
一九九三年五月三十日,在屏東文化中心辦理屏東第一場大型的環保回收行動,將環保愛護地球的理念藉由活動形式向大眾宣導,也是屏東慈濟社區環保的初始組織,為屏東點亮更多環保光明燈。
這本屏東環保教育專書彙集了屏東縣二十三個社區環保道場的資料,這些道場陪伴著屏東縣民度過許許多多風雨天災,也和屏東縣政府攜手,為屏東的永續發展一起努力,寫下一篇篇溫馨感人的故事。
除了動手做環保之外,社區環保道場也是環保教育的重要學堂,對於縣民環保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的提升有很大助益,也感動更多人一起致力於屏東縣的環境永續發展。
在二○二二年九月公布的「二○二一年度縣市政府永續環境施政表現評量」中,屏東縣再度榮獲最高等A級(優級)肯定,是全國唯一非六都連續三年摘得這項最高殊榮的縣市;這個殊榮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就是這二十三個社區環保道場,還有眾多縣民齊心努力的結果。我們相信,環保永續就是屏東邁向健康幸福的康莊大道。
推薦序〉打造健康屏東環保城市
撰文◎程清水(屏東市代理市長)
屏東,是臺灣最南端的城市,更是一個美麗的所在。持續維護屏東市區的整潔,就是把這一道最美麗的風景,長久深植在所有屏東市民的居住環境中。
資源回收工作本是耗時耗力、利潤微薄的事業,多年來,感謝慈濟將環保工作與慈善事業結合,從大地環保到心靈環保都悉心照拂;透過垃圾減量、回收資源再利用,讓惜福、做環保的精神在每個人心中深植,扎根在屏東市的每個角落。
民國二○一四年三月十七日,屏東市與慈濟合作,領全國之先,實施了「清淨在源頭——定時定點資源回收」的措施。藉助當時慈濟推動環保工作二十年的經驗,由志工配合著鄰里長,在各社區對民眾宣導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的觀念。一段期間之後,許多民眾慢慢學會先在家分類,將回收物拿到定點,不僅落實了回收再利用,也「清淨在源頭」,減少了家戶垃圾量,為市公所節省了一大筆垃圾處理費用。
這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公部門與非營利組織合作,與屏東市民一同攜手努力,打造環保的「健康宜居城市」,締造知福、惜福、幸福的城市,發揚屏東市美好的風土人文!
未來,屏東市也將持續戮力經營環保回收工作,延續並推廣證嚴上人的環保理念之外,也將不斷精進,透過循環再生發現物品的新生命,一起為我們的土地盡一份心力,共創台灣循環經濟。
後記〉以愛與陪伴成就環保志業
撰文◎黃湘卉
去年,編完《嘉家有本環保經》後,信心大增,深深期許自己能善用自己的良能,去為慈濟這一群年紀雖大、但還是很用「力」,以心力、體力、智慧力造福社會的環保志工,留下見證歷史的足跡。
今年因緣落在屏東。文史處決定整理屏東區的環保資料。我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仔細閱讀了屏東環保三十的檔案並整理出各環保站的溯源歷史、人物故事,及環保站的特色,以這三大主軸為方向,預備與屏東區人文真善美志工分享,齊心來完成這一本屬於屏東的「環保教育專書」。
計畫趕不上變化
與屏東人文真善美「功能合心幹事」陳麗英師姊聯繫後,她坦言屏東文字志工少,但她非常希望藉由這一次的合作,可以讓屏東的人文真善美志工累積經驗,藉由這次觀摩、學習的機會,下次就有能力承擔任務。聽到麗英師姊的企盼,我心想「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如果因此能帶動屏東文字志工的熱忱,那也是美事一樁。
然而五月底,臺灣防疫規定更嚴格了,因為疫情的關係,我也不方便到屏東實地訪看環保站,僅能每天打開大愛電視,讓它的影像、聲音彌補我對屏東地區的陌生感。
偶然某次,大愛早安新聞「透早環保人」的影像,飄進我的眼眸。當時,畫面正報導屏東內埔環保站,有一位九十八歲的林水蘭老菩薩,每天推著輪椅到環保站做環保。她沿途會向鄰居打招呼,邀約一起來做環保,走過店家就會大聲呼叫:「今天有回收物嗎?」店家聽到她的呼喚,便立即從店裡面拿出回收物來給老菩薩。
九十八歲的老菩薩,還這樣精神奕奕地推著輪椅,大聲向店家詢問回收物,引起我很大的好奇心。我振作起精神、上網搜尋大愛電視「草根菩提」,瀏覽環保志工的影片。開始了屏東環保站的書面巡禮,對環保志工們認真做環保的身影,非常感動。
愛與陪伴 是最美的慈濟人文
靜靜爬梳屏東「環保三十」檔案,一個一個感人的故事躍然於眼前。我發現環保站是一股守護力量,讓我由衷敬佩人性的單純與善良。有一群完成家庭責任、本該享清福的人,因「要活就要動」的信念,走入社區環保站,不怕髒不怕臭,默默付出,再造物命。
例如烏龍環保站的洪正雄、新園環保站的許伯仲、東港聯絡處環保站的蘇榮仁、八老爺環保站的范發勇等,自職場退休下來就走入環保站,承擔最艱難的工作,像是拆解電器、電用產品、脚踏車等,再續物命。
這時的環保站也發揮了社區道場的功能,容納許多願意走進來的社會大眾,讓大眾在這裡找到自己喜歡做、又歡喜做的工作。除了身體力行做環保外,志工也用上人的法音來浸潤心靈去除煩惱;上人期許慈濟人為眾生拔苦,要做到「苦既拔已,復為說法。」
愛與陪伴,是慈濟最美的人文。內埔大新環保站的王繼平在內埔古美貞的陪伴下,勇敢成立大新環保站,發願陪伴弱勢的人,讓他們以大新環保站為中途之家,重新出發;鹽埔國中鄰近鹽埔聯絡處環保站,鹽埔國中特教班教師為了訓練特教生的手部細微功能,及學習人際關係的互動,就帶特教生到環保站實作。
特教生官佳仙在環保站受到志工的鼓勵與愛護,完成屏東農工的學業,畢業後,也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可以照顧家庭。為了報答志工的恩情,他不僅報名參加環保志工的培訓,現在也受證了。
用生命做慈濟 留下慈善足跡
上人開示:「慈濟歷史,是由每一位志工的人生歷史構成的,慈濟大藏經就是一部做出來的大藏經。」上人期勉慈濟文史不能流失,這些志工的行跡,也要留下紀錄。
出版是為慈濟留史,要對得起這五十多年來用生命做慈濟的慈濟人。即使許多資深慈濟人已經不在了,也要對他們的後代子孫有所交代。
我很開心有這個福報,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體會到自己還有很大的學習空間,誠摯感恩屏東環保志工布施自己的故事,也感恩屏東人文真善美志工的全力協助,讓本書的初稿順利完成,感恩後端編輯團隊的信任及全力協助出版事宜。
願這本書,能給有緣人看到人的善良及韌性,看見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愛。
目次
推薦序 〉慈悲永續在屏東蔓延/屏東縣縣長潘孟安
推薦序〉 打造健康屏東環保城市/屏東市代理市長程清水
前言〉屏東環保志業發展略述/黃湘卉
屏東環保地圖
屏東環保站特色簡介
人之篇 草根菩薩,用鼓掌的手做環保
◎修心轉念環保經 以環保站為家
屏東環保站
◎在環保站 找到興趣延續物命
新園環保站
◎從三國演義到菩薩之家
內埔大新環保站
◎環保站是家 聯繫情感心之所向
竹田環保站
◎社區環保 讓長者運動更健康
枋寮環保站
◎環保站是社區道場 廣結好緣
餉潭環保站
◎體會風雨無情 環保站成共善造福地
林邊環保站
◎小琉球成千上萬遊客 志工守護環境使命
小琉球環保站
◎環保站回收雨水再用 宣導環保教育
里港環保站
親之篇 環保種子,扎根社區讓菩提林立
◎檳榔變環保站 恁ㄟ好所在
內埔教育站
◎巧手編織 讓物命再延續
九如環保站
◎在環保站付出 陪伴長者也慢慢變老
佳冬環保站
◎樹蔭下的環保站 克勤克儉克難精神永不退
鹽埔環保站
◎魚塭成福田 老而彌堅的環保尖兵
東港烏龍環保站
◎萬丹街仔頭 做環保感念慈濟情
萬丹環保站
群之篇 志業道場,凝聚信願守護地球
◎愛音樂愛地球 一同守護幸福南國
恆春環保站、車城環保站
◎環保站教育與體驗結合 用愛帶人
鹽埔新圍環保教育站
◎把環保站當作家 健康生活豐富生命
泗林環保站
◎物命延續展現價值 做中學學中覺
東港聯絡處環保站
◎環保愛地球 擬定芭樂套袋回收SOP
高樹環保站
◎樂齡慢活好智在 傳承愛綿延久久
潮州環保站
◎環保站 最佳聚樂部
八老爺環保站
◎輔具重生 傳遞愛與幸福
佳佐環保站
後記〉以愛與陪伴成就環保志業/黃湘卉
附錄〉慈濟環保大事記(一九九○至二○二二)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