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論語精選彙編×文字簡潔明瞭×哲理廣泛深邃
層層遞進的格言,引領人們通往道德與知識雙修的境界!
論語涵蓋個人修養、家庭倫理和社會責任等範圍,
這些教誨不僅在當時社會有著重要影響,在今日依然具有指導意義,
幫助讀者在複雜的生活中找到自我進修和待人接物的方向!
▎引領個人修養的道德指南
本書不僅提供處理各種社會關係及事務的方法,更是一本個人修養指南!
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可以領悟出心境的培養對個人修養的重要性,君子之所以可以坦蕩自若,是因為他們注重道德修養,內心無愧於人,這樣的心態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小選擇中都顯得尤為重要;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敦促我們,在生活中應該主動效仿良好的行為榜樣,對於不好的行為則要如同探熱水般避之不及,透過時時反省自己的行為,不斷修正與提升!
▎關於人際關係的深刻見解
本書不僅致力於闡述孔子的智慧,更強調了其對人際關係和道德意識的深刻洞察!
在「弟子入則孝,出則悌」中,孔子強調尊重家庭秩序和人際禮儀的重要性,這不僅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也是個人修身養性的根本;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鼓勵讀者謹慎言語,積極行動,展現出孔子對於實踐與言談之間關聯性的重視!
▎孔子教誨在現今生活的啟發
這些箴言深刻啟示我們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寧靜和平衡,為個人發展提供持久的智慧泉源!
「君子謀道不謀食」中告誡,不應該只追求物質生活的安逸,忽略了精神上的提升和修養;這在現代社會更顯得彌足珍貴,無論物質需求如何變化,精神上的堅持和提升永遠是生活的核心價值所在;
「不怨天,不尤人」則教導我們應該面對現實中的不如意時,調整心態,不埋怨外在環境,而是要自我反省,積極應對挑戰!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精心編纂的作品,搭配精美的書法,旨在呈現孔子思想的核心智慧及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透過選編《論語》中的經典章節,展現孔子在道德哲理、社會治理、個人修養等方面的深刻見解,讓讀者得以了解這位思想家所倡導的人生理念和行事方法。無論是想提升自我,還是希望在職場中有所作為的人,本書都能提供思考方向。
層層遞進的格言,引領人們通往道德與知識雙修的境界!
論語涵蓋個人修養、家庭倫理和社會責任等範圍,
這些教誨不僅在當時社會有著重要影響,在今日依然具有指導意義,
幫助讀者在複雜的生活中找到自我進修和待人接物的方向!
▎引領個人修養的道德指南
本書不僅提供處理各種社會關係及事務的方法,更是一本個人修養指南!
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可以領悟出心境的培養對個人修養的重要性,君子之所以可以坦蕩自若,是因為他們注重道德修養,內心無愧於人,這樣的心態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小選擇中都顯得尤為重要;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敦促我們,在生活中應該主動效仿良好的行為榜樣,對於不好的行為則要如同探熱水般避之不及,透過時時反省自己的行為,不斷修正與提升!
▎關於人際關係的深刻見解
本書不僅致力於闡述孔子的智慧,更強調了其對人際關係和道德意識的深刻洞察!
在「弟子入則孝,出則悌」中,孔子強調尊重家庭秩序和人際禮儀的重要性,這不僅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也是個人修身養性的根本;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鼓勵讀者謹慎言語,積極行動,展現出孔子對於實踐與言談之間關聯性的重視!
▎孔子教誨在現今生活的啟發
這些箴言深刻啟示我們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寧靜和平衡,為個人發展提供持久的智慧泉源!
「君子謀道不謀食」中告誡,不應該只追求物質生活的安逸,忽略了精神上的提升和修養;這在現代社會更顯得彌足珍貴,無論物質需求如何變化,精神上的堅持和提升永遠是生活的核心價值所在;
「不怨天,不尤人」則教導我們應該面對現實中的不如意時,調整心態,不埋怨外在環境,而是要自我反省,積極應對挑戰!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精心編纂的作品,搭配精美的書法,旨在呈現孔子思想的核心智慧及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透過選編《論語》中的經典章節,展現孔子在道德哲理、社會治理、個人修養等方面的深刻見解,讓讀者得以了解這位思想家所倡導的人生理念和行事方法。無論是想提升自我,還是希望在職場中有所作為的人,本書都能提供思考方向。
作者簡介
許福吉,現任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院長,新加坡作家協會副主席,新加坡人民協會語言顧問,國家藝術理事會文學顧問等。曾獲得新加坡政府海外獎學金、陳嘉庚高級學位獎學金與南大高級學位獎學金,先後考獲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士、南洋理工大學教育碩士、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出版學術著作《義法與經世》、《與中華文化同行》等;主編《新加坡微型小說評論》、《當代文學與人文生態》、《熱帶雨林自然文學:國際環境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初院華文》、《文學創作與欣賞》等;文學創作:《菁英淚》、《推開隔離門》、《試上高峰》、《雨過聲喧》、《心情疊在青青的日記》、《綠葉開窗》、《塵慮靜看》等,曾獲得新加坡全國青年文學獎、金獅獎、全國宗鄉散文創作獎、中文電腦國際研討會最佳論文獎、戰備軍官協會論文獎等。
楊匡漢,當代著名文學批評家,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艾青傳論》、《詩學新裁》、《時空的共用》、《詩美積澱和選擇》、《繆斯的空間》等,主編作品多部。
楊匡漢,當代著名文學批評家,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艾青傳論》、《詩學新裁》、《時空的共用》、《詩美積澱和選擇》、《繆斯的空間》等,主編作品多部。
序
出版說明
孔子是華族人文初祖,世界文化名人,古代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洪鐘無聲,待叩乃有聲;聖人無言,有問乃出言。孔子為人師表,述而不作,《論語》是其身後由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的語錄體寶典,主要記載孔子嘉言,兼及弟子的回應。《論語》之道,含義綦廣,做人處世,六德六行,不僅顯示了孔子的偉大人格,也建立了啟後的聖賢道統。孔子思想不獨屬於中華民族,又為全人類共用的精神遺產。
《論語》在漢代有《古論語》、《齊論語》、《魯論語》三種不同版本。前兩種均已亡佚,現代通行的是《魯論語》,計20篇,一萬餘字。南宋以後,《論語》與《孟子》、《大學》、《中庸》並稱《四書》,作為科舉考試的必讀書,且在東亞和西方世界流傳。現存舊注有魏何晏《論語集解》、宋邢昺疏《論語注疏》、宋朱熹《論語集注》及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等,今注本有楊伯峻《論語譯注》、楊樹達《論語疏證》、錢穆《論語新解》等。
《論語》聖言簡奧,指涉廣博。為使讀眾能重新產生對中國經典的興趣,且以親和的方式走近孔子與《論語》,我們編印了這本書。本書由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院長許福吉博士參照諸家精心選編八十餘則,復特邀楊匡漢教授揮毫灑翰。此番文白會通,書藝添錦,亦不啻是兩國學人交流合作之盛舉。
值此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開幕慶典之際,謹以此書獻給所有熱愛和傳承中華文化的朋友們。
孔子是華族人文初祖,世界文化名人,古代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洪鐘無聲,待叩乃有聲;聖人無言,有問乃出言。孔子為人師表,述而不作,《論語》是其身後由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的語錄體寶典,主要記載孔子嘉言,兼及弟子的回應。《論語》之道,含義綦廣,做人處世,六德六行,不僅顯示了孔子的偉大人格,也建立了啟後的聖賢道統。孔子思想不獨屬於中華民族,又為全人類共用的精神遺產。
《論語》在漢代有《古論語》、《齊論語》、《魯論語》三種不同版本。前兩種均已亡佚,現代通行的是《魯論語》,計20篇,一萬餘字。南宋以後,《論語》與《孟子》、《大學》、《中庸》並稱《四書》,作為科舉考試的必讀書,且在東亞和西方世界流傳。現存舊注有魏何晏《論語集解》、宋邢昺疏《論語注疏》、宋朱熹《論語集注》及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等,今注本有楊伯峻《論語譯注》、楊樹達《論語疏證》、錢穆《論語新解》等。
《論語》聖言簡奧,指涉廣博。為使讀眾能重新產生對中國經典的興趣,且以親和的方式走近孔子與《論語》,我們編印了這本書。本書由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院長許福吉博士參照諸家精心選編八十餘則,復特邀楊匡漢教授揮毫灑翰。此番文白會通,書藝添錦,亦不啻是兩國學人交流合作之盛舉。
值此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開幕慶典之際,謹以此書獻給所有熱愛和傳承中華文化的朋友們。
目次
出版說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多聞闕疑,慎言其餘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人而不仁,如禮何
關雎,樂而不淫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
志於道,據於德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飯疏食,飲水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奢則不孫,儉則固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
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其身正,不令而行
無欲速,無見小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不逆詐,不億不信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
不怨天,不尤人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其恕乎!己所不欲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君子謀道不謀食
有教無類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道不同,不相為謀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君子有三戒
君子有三畏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
君子有九思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恭寬信敏惠
小子何莫學夫詩
巧言令色,鮮矣仁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中英文參考文獻
孔子的一生
孔子年譜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多聞闕疑,慎言其餘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人而不仁,如禮何
關雎,樂而不淫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
志於道,據於德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飯疏食,飲水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奢則不孫,儉則固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
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其身正,不令而行
無欲速,無見小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不逆詐,不億不信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
不怨天,不尤人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其恕乎!己所不欲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君子謀道不謀食
有教無類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道不同,不相為謀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君子有三戒
君子有三畏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
君子有九思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恭寬信敏惠
小子何莫學夫詩
巧言令色,鮮矣仁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中英文參考文獻
孔子的一生
孔子年譜
書摘/試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注釋】
(1) 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 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 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複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 說:音ㄩㄝˋ,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 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 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 慍:音ㄩㄣˋ,惱怒,怨恨。
(9) 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複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論語·學而》
【注釋】
(1) 弟子:一般有兩種意義:一是年紀較小為人弟和為人子的人;二是指學生。這裡是用第一種意義上的「弟子」。
(2) 入:古時候父子分別住在不同的居處,學習則在外舍。《禮記·內則》:「由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宮」。入是入父宮,指進到父親住處,或說在家。
(3) 出:與「入」相對而言,指外出拜師學習。出則悌,是說要用悌道對待師長,也可泛指年長於自己的人。
(4) 謹:寡言少語稱之為謹。
(5) 泛:音ㄈㄢˋ,廣泛的意思。
(6)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 行有餘力:指有閒暇的時間。
(8) 文:古代文獻。主要有詩、書、禮、樂等文化知識。
【譯文】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要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論語·學而》
【注釋】
(1) 君子:這個詞一直貫穿於本段始終,因此這裡應當有一個斷句。
(2) 重:莊重、自持。
(3) 學則不固:有兩種解釋:一是作堅固解,與上句相連,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也不堅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見聞少,學了就可以不固陋。
(4) 主忠信:以忠信為主。
(5) 無:通毋,「不要」的意思。
(6) 不如己:一般解釋為不如自己。另一種解釋說,「不如己者,不類乎己,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把「如」解釋為「類似」。後一種解釋更為符合孔子的原意。
(7) 過:過錯、過失。
(8) 憚:音ㄉㄢˋ,害怕、畏懼。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和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論語·學而》
【注釋】
(1) 就:靠近、看齊。
(2)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 正:匡正、端正。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要小心謹慎,常接近有道德修養的人以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學而》
【注釋】
(1) 患:憂慮、怕。
(2) 人:指有教養、有知識的人。
【譯文】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論語·為政》
【注釋】
(1) 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說執政者應以道德治理國家,即「德治」。
(2) 北辰:北極星。
(3) 所:處所,位置。
(4) 共:同拱,環繞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國君)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周圍。」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論語·為政》
【注釋】
(1) 詩三百:詩,指《詩經》一書,此書實有305篇,三百只是舉其整數。
(2) 蔽:概括的意思。
(3) 思無邪:此為《詩經·魯頌》上的一句,此處的「思」作思想解。無邪,一解為「純正」,一解為「直」,後者較妥。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
【注釋】
(1) 道:有兩種解釋:一為「引導」;二為「治理」。前者較為妥貼。
(2) 齊:整齊、約束。
(3) 免:避免、躲避。
(4) 恥:羞恥之心。
(5) 格:有兩種解釋:一為「至」;二為「正」。
【譯文】
孔子說:「用法制禁令引導老百姓,用刑法約束老百姓,老百姓只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用禮制規範老百姓的言行,老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會守規矩。」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
【注釋】
(1) 有:同「又」。
(2) 立:站得住的意思。
(3) 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 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 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於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6) 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為政》
【注釋】
(1)溫故而知新:故,已經過去的。新,剛剛學到的知識。
【譯文】
孔子說:「在複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那麼就可以當老師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注釋】
(1) 罔:迷惑、糊塗。
(2) 殆;疑惑、危險。
【譯文】
孔子說:「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惘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多聞闕疑,慎言其餘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論語·為政》
【注釋】
(1) 闕:缺。此處意為放置在一旁。
(2) 疑:懷疑。
(3) 寡尤:寡,少的意思。尤,過錯。
【譯文】
孔子說:「要多聽,有懷疑的先不說,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要多看,有懷疑的先不做,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去做,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就在這裡了。」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論語·為政》
【注釋】
(1) 輗:音ㄋㄧˊ,古代大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大車指的是牛車。
(2) 軏:音ㄩㄝˋ,古代小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沒有輗和軏,車就不能走。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麼行走呢?」
人而不仁,如禮何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論語·八佾》
【注釋】
(1) 仁:仁德。
(2) 禮:禮節、禮儀。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實行禮呢?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運用樂呢?」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注釋】
(1) 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 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 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複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 說:音ㄩㄝˋ,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 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 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 慍:音ㄩㄣˋ,惱怒,怨恨。
(9) 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複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論語·學而》
【注釋】
(1) 弟子:一般有兩種意義:一是年紀較小為人弟和為人子的人;二是指學生。這裡是用第一種意義上的「弟子」。
(2) 入:古時候父子分別住在不同的居處,學習則在外舍。《禮記·內則》:「由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宮」。入是入父宮,指進到父親住處,或說在家。
(3) 出:與「入」相對而言,指外出拜師學習。出則悌,是說要用悌道對待師長,也可泛指年長於自己的人。
(4) 謹:寡言少語稱之為謹。
(5) 泛:音ㄈㄢˋ,廣泛的意思。
(6)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 行有餘力:指有閒暇的時間。
(8) 文:古代文獻。主要有詩、書、禮、樂等文化知識。
【譯文】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要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論語·學而》
【注釋】
(1) 君子:這個詞一直貫穿於本段始終,因此這裡應當有一個斷句。
(2) 重:莊重、自持。
(3) 學則不固:有兩種解釋:一是作堅固解,與上句相連,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也不堅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見聞少,學了就可以不固陋。
(4) 主忠信:以忠信為主。
(5) 無:通毋,「不要」的意思。
(6) 不如己:一般解釋為不如自己。另一種解釋說,「不如己者,不類乎己,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把「如」解釋為「類似」。後一種解釋更為符合孔子的原意。
(7) 過:過錯、過失。
(8) 憚:音ㄉㄢˋ,害怕、畏懼。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和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論語·學而》
【注釋】
(1) 就:靠近、看齊。
(2)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 正:匡正、端正。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要小心謹慎,常接近有道德修養的人以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學而》
【注釋】
(1) 患:憂慮、怕。
(2) 人:指有教養、有知識的人。
【譯文】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論語·為政》
【注釋】
(1) 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說執政者應以道德治理國家,即「德治」。
(2) 北辰:北極星。
(3) 所:處所,位置。
(4) 共:同拱,環繞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國君)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周圍。」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論語·為政》
【注釋】
(1) 詩三百:詩,指《詩經》一書,此書實有305篇,三百只是舉其整數。
(2) 蔽:概括的意思。
(3) 思無邪:此為《詩經·魯頌》上的一句,此處的「思」作思想解。無邪,一解為「純正」,一解為「直」,後者較妥。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
【注釋】
(1) 道:有兩種解釋:一為「引導」;二為「治理」。前者較為妥貼。
(2) 齊:整齊、約束。
(3) 免:避免、躲避。
(4) 恥:羞恥之心。
(5) 格:有兩種解釋:一為「至」;二為「正」。
【譯文】
孔子說:「用法制禁令引導老百姓,用刑法約束老百姓,老百姓只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用禮制規範老百姓的言行,老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會守規矩。」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
【注釋】
(1) 有:同「又」。
(2) 立:站得住的意思。
(3) 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 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 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於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6) 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為政》
【注釋】
(1)溫故而知新:故,已經過去的。新,剛剛學到的知識。
【譯文】
孔子說:「在複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那麼就可以當老師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注釋】
(1) 罔:迷惑、糊塗。
(2) 殆;疑惑、危險。
【譯文】
孔子說:「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惘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多聞闕疑,慎言其餘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論語·為政》
【注釋】
(1) 闕:缺。此處意為放置在一旁。
(2) 疑:懷疑。
(3) 寡尤:寡,少的意思。尤,過錯。
【譯文】
孔子說:「要多聽,有懷疑的先不說,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要多看,有懷疑的先不做,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去做,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就在這裡了。」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論語·為政》
【注釋】
(1) 輗:音ㄋㄧˊ,古代大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大車指的是牛車。
(2) 軏:音ㄩㄝˋ,古代小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沒有輗和軏,車就不能走。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麼行走呢?」
人而不仁,如禮何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論語·八佾》
【注釋】
(1) 仁:仁德。
(2) 禮:禮節、禮儀。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實行禮呢?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運用樂呢?」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