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烏托邦?(電子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什麼是烏托邦?》深入探討了烏托邦概念的歷史背景和哲學意涵,分析了其對後世的影響。書中以湯瑪斯·摩爾1516年的《烏托邦》為起點,揭示了這個理想國度如何激發無數社會改革與革命的倡議。摩爾創造的「烏托邦」一詞,反映了他對當時英國社會的不滿,希望通過描繪理想境界來表達渴望。雖然他因此付出生命代價,但《烏托邦》成為後世理想運動的靈感源泉。
書中剖析了烏托邦的持久影響力,展示了其成為一種「不變式」,激起各種社會倡議,同時也探討了對烏托邦的冷靜分析和批評,提醒我們在追求理想社會時需謹慎。本書為讀者提供全新視角,理解烏托邦思想的演變,適合對哲學、歷史和社會學感興趣的讀者。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尚·馬克·斯特貝 Jean-Marc Stébé
法國社會學家,於1956年出生。他的研究主要聚焦於城市及相關問題。他在1993年獲得了有關城市政策評估的社會學博士學位,並在2000年獲得了南錫第二大學的社會學研究主任資格。目前,他是洛林大學社會學系的教授之一,同時也是洛林社會科學實驗室(2L2S)的成員。
在他的研究生涯中,他曾關注於研究陷入衰退的社會住房和敏感的郊區,後來轉向探討在全球化城市化背景下,社會分裂和空間分離的現象,尤其是對於禁區化、繁榮化、邊緣化和都市邊緣化等過程的概念化。他致力於探索影響城市想像、創新和建設的各種類別,包括不同時期的烏托邦、城市模型、歷史經驗以及相關政策的認知框架。
譯者簡介
李崇瑋 LI Chong-Wei
中國文化大學法國語文學所畢業。嘗試不被生活劫持而生活的兼職譯者,養一隻黑貓作伴,喜歡如Elder和Motorpsycho的搖滾樂,彈吉他,專一於朴恩斌的粉絲,對哲學、天文物理及可能影響人類未來生活的各種趨勢抱持高度興趣,認為在基本粒子的層次上所有人類與萬物都彼此相關,同意蕭沆(E. Cioran)寫下的「我們都是愛開玩笑的人:我們倖免於自身的問題」,也相信卡爾.薩根(Carl Sagan)說過的「我們都是星塵」。譯有《法國大革命:自由之章》(2021,時報)、《什麼是城市》(2022,開學)。
序
什麼是烏托邦?
發行序
顧忠華/開學文化出版社發行人
《烏托邦》這本書出版於1516年,作者湯瑪斯‧摩爾當年不過37歲,但是思想已經很成熟。他在寫給歐洲人文主義代表者伊拉斯謨斯的信中,表示「烏托邦」一詞來自他的創意,意味著一個「不存在於任何地方的國度,…這是一個未知、神秘、沒有經過任何污染的所在」。
換言之,烏托邦純粹是一種想像力的產物,很可能源自摩爾對於他所處的英國社會有所不滿,希望透過描繪一個消弭不公不義的理想境界,來一澆心中塊壘。由於他的這番作為,結果雖然他因得罪國王而上了斷頭台,卻留下了影響後世的重要思想,成就了不朽的名聲。
烏托邦這個概念為什麼有著深遠的影響力?或許不在於有多少後人真的讀過了他的書,就如本書作者的詮釋,幾個世紀以來,烏托邦概念激起了無數個具有相似想像特徵的社會倡議,有激進革命的,也有溫和改革的理念。本書作者稱其為某種「不變式」,包括了宗旨目的、主題、問題設定與象徵。本書也在哲學層次上,列舉了種種烏托邦的衍伸想像,進行了深入的考察。
有趣的是,本書作者追溯的發現,是各式各樣烏托邦主題的回歸,終究仍是回歸大地、回歸共同體、以及回歸到一種神秘的權威保護內。於是在空間上,歷來的烏托邦藍圖,幾乎不外是某種理想城邦,或是「在虛無中創造出來的」城市。無怪乎本書所選的兩篇文本,都集中在討論如何設計出一套完全摒除掉不和諧、不正義的城市生活空間。
第一個文本是引述夏爾‧傅立葉,他的改良式社會主義理應被視作是烏托邦的一個範例。而本書所著重的,則是他提出的「法隆斯泰爾」一詞,因為這名詞融合了各種「情慾引力」,將其安排成能夠完美合作的理性秩序。所以,「法隆斯泰爾」屬於「示範的理念」,它同時是「構想與實踐、思想與思想在空間中的實現」。我們在傅立葉的論述中,的確感受到他那一種充滿熱情、急著將烏托邦在現世中實現的衝勁。本書作者因此稱他是一位「歷史意義的佈道者」,只是最後免不了淪為「奢望」。
另一個文本,代表了對於烏托邦的冷靜分析,甚至嘲弄其可能表現為「地形學的退化」。這樣的觀點,多少反映了在經驗現實當中,烏托邦過度要求純粹、完美、一致性,卻也為「反烏托邦」培養了沃土,不可不慎哉!
目次
發行序
第一章 烏托邦不是什麼
烏托邦不是神話
烏托邦不是彌賽亞主義
第二章 烏托邦有什麼特徵
烏托邦的目的
烏托邦想像的主題與象徵
烏托邦的極權主義誘惑
保護城的發明
第三章 烏托邦歸功於城市的,城市歸功於烏托邦的
城市作為烏托邦的本質
正義與和諧的幾何學原理
由理性建築師掌握的城市理想性
第四章 賦予城市烏托邦活力的事物
為革命性烏托邦秩序服務的建築
衛生學理想
最美好的工業世界
鄉村城市或城市自然
光輝城市
未來的永續理想城市
書摘/試閱
烏托邦不是什麼
過分想要放大烏托邦的概念在今天常常發生,至少是在一般的想法裡,就算會冒著將它變成醜陋模糊觀念的風險,最終(in fine)反映的卻是既沒有真實歷史開頭也沒有任何可能結果的普遍想像活動。所以,釐清烏托邦不是什麼就相當重要,這是避免把它視為一種不明確的觀念,而且要不滿於無法回答作為開場在此要提出的問題:什麼不是烏托邦?
烏托邦不是神話
即便神話思想和烏托邦思想都反映一種想像和作夢如此人性的人類能力,前者依然不可與後者混淆,因為呈現出複雜、密集且多重意義的神話世界預示了將自身確立為一種更加特殊、封閉且理性方式來產生夢想和意義的烏托邦想像。據此觀點,濃密且多元的神話思想從根本上包含著日後的烏托邦而且不做簡化地揭示出其可能性的條件。
不同於烏托邦,呈現為由社會評價之作品的個人生產(production individuelle)以便有時候成為其他相互競爭的表現形式之間的參與資格 ,神話在本質上就是群體天性的社會事實。再者,就像馬塞爾.牟斯(Marcel Mauss)說的 ,它是「整體的社會事實」,也就是對社會及其廣義制度造成後果的事實。其實,神話是尤其意義深遠且綜合的信仰對象,它和不忘將其分享並經由旨在遵循世界構造之原始圖樣的各種儀式來加以傳遞的古代社會制度共存。它滲入產生並支撐自己的整個社會制度,用合法化的修辭作為交換來滋養這些制度。當神話支撐、加強並解釋既存社會和心理的結構,烏托邦則形成自一種虛構,對現存秩序帶來懷疑態度及猜忌,將神話揭穿。「凡神話所予以合法的,烏托邦質疑並加以消耗」尚—賈克.伍南柏格(Jean-Jacques Wunenburger)關於這點如此寫道 。
在一九六六年問世的《童年與社會》(Enfance et société)一書中,埃瑞克.埃瑞克森(Erik Erikson)十分確切然而是基於一個較為當前的企圖指出,神話
並非謊言。嘗試舉出它缺乏事實根據和公佈其想像乃偽造且毫無意義都是徒勞的。一則神話同時混合歷史事實以及具有意義的虛構,對某個時代或某些國家用這樣「聽起來合理的」方式,去激起虔誠的驚嘆或熾烈的野心。將因此深受感動的人們不會過問其真實性或是否合乎邏輯 。
埃瑞克森的這個觀察在此尤為貼切,古代神話給生活的意義帶來神聖保證:避免在各種臆測中迷失,受人類存在的無意義所侵擾。神話對於古代人類來說是真實的;所謂不真實的,則是在絕對現實(réalité absolue)以外的俗世。尤有甚者,就如米爾恰.埃利亞德(Mircea Eliade) 所提醒的:「(俗世)確切地說並不構成一個『世界』;它特別是『不真實的』、非創造、不存在:虛無」。
當烏托邦源自位居人民之上的開悟智者,神話更適合用易於理解、共通、尋常的語言去翻譯一個社會面對關乎其意義之全部提問所需要的整套回應。神話只有它成功在社會成員之間維持參與其不朽的擴散意識,同時將新收穫融入共同遺產的情況下才具備效力。神話的目的在於尊重已然結束但受人崇敬的過去;它否定其人類起源以便穿上所有神聖或超人敘事的衣裝。這就是為什麼古代人類不認可未經一個它者(Autre)——並非人類的它者——在以前提出並確切說明過的行為。神話敘事將真實神聖化(sacralise)以至於後者就是絕對,萬物起源的真正創造 。然而,人類投射在自己所創造之表象世界的這個普遍事實,烏托邦作為產生自人類精神的夢與虛構,則用自己的方式去承擔 。
(未完)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