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修身養性/育德勵志/傳承智慧
───|本書特色|───
孟子的智慧就在這最經典的兩百句中,讓您輕鬆讀懂孟子。
《孟子》一書充滿了不可戰勝的邏輯力量,運用大量的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論事說理,使孟子的文章氣勢充沛,邏輯嚴密,使人嘆服不已!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沈智
專欄作者,國學文化推廣者,畢業於遼寧大學,多年以來專注於國學典籍的研究與傳播工作,曾出版多部相關暢銷作品。
序
孟子師承孔伋,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並稱為「孔孟」。孟子思想深邃,包蘊博大;文章縱橫馳騁,極富雄辯色彩。但是孟子時代畢竟與今日相隔太遠,許多文章不能為世人讀懂。我們特別編寫本書,希望能幫助讀者領悟孟子思想的真諦。
程頤說:「孟子有功於聖門,不可勝言。仲尼只說一個仁字,孟子開口便說仁義。仲尼只說一個志,孟子便說許多養氣出來。只此二字,其功甚多。」寥寥數語,便道出了孟子思想的特點。孟子強調仁義,宣導「性善論」。孟子認為,人都有天賦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是人與禽獸的區別所在。人性本善,只要自覺努力,提升自我道德,人人都可以成為像堯舜一樣道德完善的聖人。
現代人面對的誘惑和選擇數不勝數,很多時候不知如何抉擇,實際上,孟子早就為我們給出了答案。人要懂得取捨,在熊掌與魚翅不可得兼的時候要「捨魚而取熊掌」、「捨生而取義」。此外,人生於社會中,都要與周圍人發生聯繫,獨樂樂固然是好,但也要適當與眾樂樂,這樣才能使自我能力得到更大發揮。人總有失意之時,失意不失志,困境中不絕望。困苦是磨礪人的財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者,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增益其所不能。」這些內容讓讀者受益匪淺。
閱讀本書,能提升我們對人生的認知,加強自身修養,增長智慧,強化戰勝困難的意志和勇氣。祝福您!
目次
第2章‧修身之道
第3章‧處世之道
第4章‧為政之道
書摘/試閱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譯文──
士人在不得志的時候不會失去義心,在得志的時候也不會偏離正道。不得志的時候不失去義心,所以士能夠保全自己的節操。得志以後不偏離正道,所以百姓不會對他失望。古代的人得志以後,就會將恩澤施加在人民的身上,不得志,就修養自己的身心。不得志的時候就努力地完善自身,得志以後就使天下人都走向完美。
解析──
修養身心是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作的準備,當有了條件以後就要全力以赴地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所以說君子不管是得志也好,不得志也好,都不會改變自己的信念。君子的志向是為天下蒼生謀福利,而不是為了謀得一己私利,這也正是「士」所堅持的原則。孔子也曾經說過:「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意思是說,在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就出來做官,在政治昏暗的時候,就收斂自己,隱藏自己。這與孟子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如出一轍,都是君子的處世之道。儒家推崇的是像堯、舜、湯、武那樣的聖王明君,反對的是像桀、紂那樣的暴君。因此只有在治世,君子才出仕做官,因為此時能夠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如果暴君無道,根本不可以通過君子的勸諫使其改正,那麼留下來就等於是同暴君一起無道,君子是不能做這樣的事情的,所以只能是退隱以保全自己的清白和正直了。孔子和孟子的這種思想,成為幾千年來歷朝歷代讀書人信奉的準則。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災,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譯文──
孟子說:「不仁德的人可以跟他說話嗎?他把危險當作安全,把災難當作利益,用導致自己滅亡的事情來享樂。如果君子和不仁德的人交談,那麼哪裡還會有亡國敗家的事情發生呢?有小孩子唱歌道:『滄浪的水好清澈啊,可以洗我繫帽子的纓帶;滄浪的水好渾濁啊,可以用來洗腳。』」
解析──
孟子引用這首《滄浪歌》,意思就是說,當「滄浪之水清」的時候,也就是國家政治清明、君主聖明的時候,君子就可以出來做官,以貢獻自己的力量;當「滄浪之水濁」的時候,也就是天下政治腐敗、君主昏庸的時候,君子便可隱居避世,以保全自己的清白。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