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詩書畫讀白
滿額折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詩書畫讀白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80 元
優惠價
79537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每篇都包含一詩、一畫、一書法、一小品,是對古典的致敬,也是現代文人的吟哦。
◎盡此一醉千古夢,回首夢遠青山在!墨人出入時空,尚友古人的一段段心靈對話。
◎迴盪世代文明的再現風華,生命智慧的啓蒙激盪,呼應成讀白下的詮釋美學。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桃花源記》是構築筆端於一方有情的想像世界,如圖畫般的田園烏托邦。在濁世的現實裏,陶淵明返璞歸真的生活意象,帶領著每一個絕塵想的心靈生命出走,「誤觸麈網」奔流於仕途之文人,無不找尋個人精神存在價值的歸屬。
浩瀚多姿的中國文人風格品賞中,陶淵明孤寂自適,思無邪的天真氣質,無疑是盡力想從世俗的枷鎖中掙脫,破薾而出,開拓心靈嚮往的美學藝術造境。

鬱鬱淒婉的琴境,悲切的情愁,歷歷昔往的眷戀年華,是無語可問天的深情獨白。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隱微而不可名狀;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浪漫的想像力,以無我之境,昇華成有我之境 ,深邃感傷交會的虛緲夢境。

那是魂牽一世的詩話呢喃,也是夢迴千年的書寫記憶;隱閃著生命流逝裏,若隱若現的雪泥鴻爪。

詩人們的人生風景,從萌芽滋生,至繁花葉盛到凋零枯萎;讀覽著一篇篇繽紛彩筆的生命史料,
雖化成沉漬歷史經典的精粹,唯在浩瀚學海,文史與藝術靜謐莊嚴對話,重現存在蛻變歲月的心靈視野。

悠然懷想,尋訪每一個舊情綿綿,風起雲湧,歸真返璞的故事。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3901.pdf

作者簡介

鄭百真

1956年出生於台灣省台南市。1979年畢業於台北東吳大學歷史系,從事藝術推廣工作達二十年。曾任職TIMIE-LIFE 陳氏畫廊,推銷世界當代名家原版版畫。先後成立「巨匠藝術中心」、「雅的畫廊」、「翡冷翠藝術中心」、「第凡內畫廊」,廣推歐洲名家藝術品及台灣老、中、青輩之當代創作。
1994年自畫廊界退隱,成立個人工作室,潛心致力於繪畫之創作。2001年首次發表作品『情境素描』於台灣大學醫學院院區文藝畫廊。於2007年乃擷十年來油畫創作,表達體思生命的自我情境,採詩文圖並茂的鑑賞格式,發行第一本個人畫集《逝者如詩》。
為實現長久深藏的古意今思藝術形態開創,結合曹雪芹名著《紅樓夢》為創作結構理念意境,完成個人史詩情懷的十年創作。同時於2016年回故鄉台南文化中心,舉辦【開闢鴻蒙,誰為情種―紅樓詩夢】個展發表。2017年於台南市文化局暨國揚建設‧威力國際「翡翠森林 ― 家藝術」聯展。2019年於台南晶英酒店舉辦【自在飛花輕似夢 ― 詩畫獨白】畫展。

盡此一醉千古夢,回首夢遠青山在

鄭 百 眞

三千年來,漢字,一種結構嚴謹、造型優美,內涵豐富的文字系統,演繹成書寫的視覺美學。深藏氣象的文字藝術──書法,展現了幻化無窮的線條節奏律動,個中悠遊的筆意情趣。對於中國文人而言,書法是抽象寫意的哲思文化,詩文投射在書寫的影像,表達的是所屬心靈寄情空間。落筆的當下,掌舵著詩語流動軌道,各具形態;交融於文字與筆墨之間,是神采照人的個人風格,自由悟性的氣質流露,印記成詩人「中得心源」的哲理造化,一個別樣人生詩意的審美藝術天地。

我似一位懷著孺慕之心,虔敬的朝聖客,走入巍峨的歷史殿堂,蜿蜒漫步,探訪過往年華的追憶,出入時空的對話裏,重燃深情不滅的千古餘燼。蕭瑟歲月,兩悠悠;斑駁成文之前生,怎期回歸史實的眞相,寫春秋筆法?我試思捕風繫影若觀「君子豹變」斑斕絢麗之美,點染饒富深意的歷史影象,迷離詩情中之幾番風雨。揭啓落幕靜默的歷史舞台,涓滴筆墨已成滄海史詩,「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縱情恣意在詩歌之書法畫境的創作天地浪濤,負載著遠方心弦,喚回詩人寓意間的感念,追尋那傲然狂嘯時代裏的寂寥步履,思索那逝往的生命氣韻。而昨日醉貌如春色,已成今日霜紅艶彩的昇華!

那是魂牽一世的詩話呢喃,也是夢迴千年的書寫記憶;隱閃著生命流逝裏,若隱若現的雪泥鴻爪。他們的人生風景,從萌芽滋生,至繁花葉盛到凋零枯萎;讀覽著一篇篇繽紛彩筆的生命史料,雖化成沉漬歷史經典的精粹,唯在浩瀚學海,文史與藝術靜謐莊嚴對話,重現存在蛻變歲月的心靈視野。悠然懷想,尋訪每一個舊情綿綿,風起雲湧,歸眞返璞的故事。多年來,彷若水月靜影般,遺世的孤寂裏,慢條流瀉,注入我澄淨,懸念的心靈慕情。雖灰飛煙滅,詩人一幕幕生命的喜樂悲涼,門縫裏陰翳中窺見生命轉化秘境,瀰漫滲透出年華血淚。

「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也許是塵世的傷痕,是輓歌的低語,無不是精神的洗禮,點亮了人生,體悟出每一個曲折,糾纒不完美,但美善的生命靈魂。是否可以身歷其境的角度,離散碎片的文學旅程,感知詩文脈絡迷霧,失落至迷離定位拼展成視覺圖像的禮讚。我延續著《紅樓詩夢》的意念,持以中國文學裏經典的筆意,書法魅惑的美學意境,再造詩、書、畫面貌,迴盪世代文明的再現風華,生命智慧的啓蒙激盪,呼應成讀白下的詮釋美學。

二○二四 於 台南

目次

圖01【 詩經‧蒹葭 】 思想起兮薪傳間,風雅頌兮三千年 ─ 讀 《 詩經 》
圖02【 老子‧道法自然 】 朦朦朧朧,《 道德經 》 ─ 讀 老子
圖03【 莊子‧養生主‧澤雉 】 相忘世間江湖夢 ─ 讀 莊子 (一)
圖04【 莊子‧達生篇‧桓公田於澤 】 太初造字•形而大千 ─ 讀 莊子(二)
圖05【 屈原‧九歌‧山鬼 】 風騷詩魂兮江水寒 ─ 讀 屈原
圖06【 曹植‧洛神賦 】 懷璧美麗,君何其罪 ─ 讀 曹植
圖07【 王羲之‧蘭亭集序 】 世說多少魏晉風流 ─ 讀 王羲之
圖08【 陶潛‧桃花源記序 】 南山和五斗米 ─ 讀 陶淵明
圖09【 謝靈運‧登池上樓 】 在狂流漩渦裏獨舞 ─ 讀 謝靈運
圖10【 王維‧少年行 】 靑春不醉枉少年 ─ 讀 王維
圖11【 顏眞卿‧祭侄文稿 】 英魂墨淚 ─ 讀 顏眞卿
圖12【 李白‧山中問答 】 喚美酒,與君同銷萬古愁 ─ 讀 李白 與 杜甫
圖13【 杜甫‧旅夜書懷 】 我們都不是一座孤島 ─ 讀 杜甫
圖14【 懷素‧自序帖 】 我醉字狂舞,墨韻傲僧袍 ─ 讀 懷素
圖15【 白居易‧琵琶行 】 雪月花時最憶君的美麗哀愁 ─ 讀 白居易
圖16【 劉禹鍚‧陋室銘 】 天涯瀟湘客,山水仼我行 ─ 讀 劉禹鍚
圖17【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 誰似春風,醉揚州 ─ 讀 杜牧
圖18【 李商隱‧錦瑟 】 尋煙火人間一方境 ─ 讀 李商隱
圖19【 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 多少繁華幻夢中 ─ 讀 李煜
圖20【 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 先天下之憂,戰爭與和平的仁者 ─ 讀 范仲淹
圖21【 蘇軾‧寒食帖 】 心似雲中之鵠,身如無字天書 ─ 讀 蘇軾(上)
圖22【 蘇軾‧前赤壁賦 】 問君平生功業,政治文學藝術 ─ 讀 蘇軾(下)
圖23【 黃庭堅‧花氣熏人帖 】 桃李春風吟詩酒,江湖夜雨一孤燈 ─ 讀 黃庭堅
圖24【 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 異鄉客,孤魂淚 ─ 讀 秦觀
圖25【 趙佶‧穠芳詩帖 】 絕代美學帝王之醉與罪 ─ 讀 宋徽宗(上)
圖26【 趙佶‧欲借風霜帖 】 絕代美學帝王之醉與罪 ─ 讀 宋徽宗(下)
圖27【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 儷影如夢•金石可鏤 ─ 讀 李淸照
圖28【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 秋風苦雨孤飛雁 ─ 讀 元好問
圖29【 王陽明‧哭象棋詩 】 翻越人生心棋局 ─ 讀 王陽明
圖30【 唐寅‧言懷詩 】 說風流,太沉重 ─ 讀 唐寅
圖31【 徐渭‧墨葡萄圖詩 】 傷痕累累的悲愴獨影 ─ 讀 徐渭
圖32【 湯顯祖‧牡丹亭 】 杜麗娘的春夢呢喃囈語 ─ 讀賞 湯顯祖《牡丹亭》
圖33【 張岱‧湖心亭看雪 】 追憶如夢似水年華 ─ 讀 張岱

書摘/試閱

【 南山和五斗米 ─ 讀 陶淵明 】

西晉時,一日見秋風起,名士張翰想到故鄉吳郡的家鄉菜,勾起記憶裏單純的幸福感,慨嘆:「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爵名乎?」二話不說便棄官歸去。他說,與其給我死後的名聲,還不如現在給我一杯酒,來得更痛快!之後,他不只找回生命的曠達餘味,更避開了八王之亂的禍害。

身處魏晉末期,虛偽荒唐的混亂黑暗政局,人命朝不保夕,面臨世俗的污濁,對時代的焦慮痛苦,形成污染心靈無邊的虛無感,或仕或隱?重重困惑著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在六朝金粉的富麗風貌下,隱逸風氣,常是一種個體生命的覺醒主張,它凸顯異樣多彩的生命風格,隱居以全其志的文人,更受到社會主流的敬仰。歷來許多淸流名士,追尋生命中返本歸眞純凈的喜悅,堅守本然的生命形態,淡泊寧靜,與天地獨白,自在地活出自我,無視別人異樣的眼光。也許,它背離了社會主流價値觀的法則,鐘鼎山林,人各有取捨,那是無法遷就的選擇。但是,眞實的生活面貌往往比想像的情境來得殘酷,縱然是有形的軀體付出了代價,卻連最基本的飽暖需求,都無能力自理的噩運,是否能心甘情願適從,保持泰然自若的姿態?

「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約365-427年)絕望於附庸宦途同時,徘徊在出世和歸隱之間,該如何安頓身心的人生抉擇?早年和傳統儒生教養立志一樣,陶淵明也有激揚熱忱兼濟天下的入世抱負,且看魯迅評寫《詠荊軻》,直是金剛怒目式的文筆。筆墨淋漓地歌頌了荊軻刺秦王慷慨悲壯的歷史壯舉,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政治憎惡,欲鏟之為快的激情,在以平淡著稱的陶詩中別具一格。朱熹說:「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說得這樣言語出來!」;淸代學者龔自珍也有詩評:「陶潛酷似臥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這是詩人曾有胸懷千里之外,壯志凌雲的氣勢。隨著歲月流逝,失意黯然於仕途的挫折感,發出士不遇之深嘆,更不願葬身成腐敗政治下的祭品,置於危險陰影之中。《感士不遇賦》

密網裁而魚駭,宏羅制而鳥驚。彼達人之善覺,乃逃祿而歸耕。山嶷嶷而懷影,川汪汪而藏聲。 

歷經幾仕幾隱不得志中,試問,只為那區區微薄的五斗米俸給,幾番違背自我人格,折騰造作的不適應,已被世俗相欺久矣,流電閃過的一生,該如何珍惜?「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雜詩》。唯有擺脫名利的牽綁,方可超越心靈的困擾,陶淵明最終作出棲身立命的抉擇,辭去彭澤令,願和塵世息交絶遊。於是,仿如掙脫牢籠重返自由的鳥兒,愉悅地飛回大自然的巢穴,高吟著《歸去來兮辭》揭開田園耕居的序幕: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淸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墨客們從仕宦回到隱居歲月,享受大自然的樂活,早有吟詠歌頌農村生活的田園詩派。直到六朝繁花盛會的文學景觀中,東晉玄言詩成風,方逐步脫離了現實的境況,一味追求繁辭麗藻,理過其辭矯飾造作,寡淡無味,缺乏眞實豐富的動人意象。梁啟超說:「當時士大夫浮華奔競,廉恥掃地,是淵明最痛心的事。當時那些談玄人物,滿嘴裏淸靜無為,滿腔裏聲色貨利,淵明對於這班人最是痛心疾首。」唯獨陶淵明崇尙自然,超然物外的身影,在動盪的時代,另闢蹊徑,樂觀開朗對待貧困,沉醉於山水琴書的自我國度裏。他以汗水書寫農作親為的眞切甘苦事,毫無偽飾的田園日常生活記述描寫,簡靜的詩意語言看似平淡,卻極有眞醇淡然的滋味。如同紀實的生活日記,開啟了歸隱藝術造境般的田園詩歌面貌。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歸園田居•其三》

山水、田園、大自然都是心靈的慰藉,詩人寓喻心境抒懷,堅持不悔安身立命的精神寄託。此中,他也如一隻漠漠單飛的孤鳥,只有歸隱託身松柏言志,有感詩人寂寥的憂思。「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閒居長夜時,「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持。」酒,是他生活的貼身良伴。二十首酒香微醺的《飮酒詩》,顧影獨盡於悠悠迷迷時,「醉得」陶淵明飮酒美學的意外言趣,是潛意識下夢想的生命底藴。紙墨多深思況味,乃借醉後自得其樂,悟思般吐出人生觀想的詩意眞言。

南朝梁朝太子蕭統《文選•陶淵明集序》寫:「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

受竹林七賢嵇康、阮籍曠達灑落,孤高傲世的魏晉風骨影響,陶潛性靈高潔,賞味自然深得晉人風騷。然而其人品詩言,更貴之在於「眞」。發自本心,不重浮華辭藻,也不為討好世情,獨見風格寫照。他與塵俗絕想,將天成萬象內化為賞心美感。植柳種松、採菊賞鳥,得意神來於恬雅虛靜忘我的生活片段,塵囂裏偶得物象的眞趣。陶公沖淡淸新的白描寫意,轉落成淡遠空淨的詩境,正如日本學者近藤遠粹形容「敍風景處,常有淡然不可言之妙!」歸隱後,詩人力行躬耕自給,親炙田園生活的軌道,早出晚歸、披星戴月,一個栩栩如生的農夫形象,躍然紙上。閒暇時,任酒於酣醉的哲思夢土,閱覽書海靈智,神往單純的天人交融中。這般中國田園山水詩境,一一入化成「文人歸隱田園」的生命意趣,深深吸引後代文人的忘情嚮往。

作為魏晉風骨代表作之《世說新語》,無疑是當世士族第最具品評意識,名士們風華璀燦的文化風景,卻唯獨不見陶淵明的形影,且另一當代文學評論《劉勰•文心雕龍》竟也無一字論及陶淵明詩文。直到《昭明文選》南朝梁太子蕭統慧眼識文豪,才得受重視,寫序給予高度評價,將其文學創作編輯《陶淵明集》選入《文選》。事實上,陶淵明風
骨餘韻的美感典範,並不符合主流審美趨向,與當時所稱譽的魏晉風流是相背離。無論表象如何灑脫不凡的名士們,仍脫離不了統治塵網的束縛,借矯情以博世俗高名,所謂「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奈何?」在當世東晉門閥社會,陶淵明只是個落魄的名族後代,沒有依附任何的貴族文人集團。他背棄官場的任何牽連,退盡官塵,瀟灑自適於耕讀。他並非是任誔嘯傲,淸談遊山,養尊處優的名士,而是甘心當一位眞正獨立的「草根詩人」。

金朝元好問直道是:「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眞淳。」

古今山林隱逸的文人,在乎觀想生命哲思的外境,是文人式的歌詠感懷,並非親身經歷農作之生活紀實。唐代詩人唯著重醉心陶淵明田園山水意象,傳神的超然詩境。直到淡泊尙雅的宋代,文人才能眞正體悟出陶潛生命的高妙眞意,尤其蘇軾更將他視為頭號偶像的精神導師,「吾於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讀其詩療傷心靈創痛。立足天地萬象,陶潛樸實近無味平淡筆觸,寫實和想像交錯情境中,感染農村靜穆平和,或喜悅,或憂愁之歷境寫眞。不慕仕途名利,情願為勞動階層的曠達安頓心境。對東晉雕琢浮靡之玄談形式文風的盛行當時,仿若一股淸新空邈的氣息,了無纖塵,指引自然山水詩派,漫步走入陶詩悠然忘我之蹊徑。

《桃花源記》是構築筆端於一方有情的想像世界,如圖畫般的田園烏托邦。在濁世的現實裏,詩人返璞歸眞的生活意象,帶領著每一個「絶塵想」的心靈生命出走,「誤觸麈網」奔流於仕途之文人,無不找尋個人精神存在價値的歸屬。生動筆墨勾畫出一幅老幼皆有所養,生活安詳的理想社會典範。那是回歸老子標榜之小國寡民,對古代簡樸生活一往情深,安居樂業的上古社群縮影。那些名利奪取,戰爭恐懼,無情風暴皆被隔絕了,營造出一個象由心生,意境千載的世外桃源。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以上內容節錄自《詩書畫讀白》鄭百真◎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3901.pdf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537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