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書市集遍地開花的這兩年
撰文/邱月亭、徐圓茹、龔心怡
以書店為主題的雜誌,還有哪些內容是書店老闆本身也會有興趣的,是本期擔任編輯的大家思考的重點。由於新的補助計有畫讓這幾年的書市集遍地開花,我們也想聽聽這些市集主辦書店如何達成創意與創新的成功經驗。
本期將焦點再度看向書市集時,老讀者可能會困惑為什麼要重複曾經做過的主題。不過時隔幾年,社會風氣和產業環境也產生了變化,市集風風火火地在全台各地放煙花,整理歸結各種實例好像也有其必要。當前文化相關政策制訂時,只能根據過往的經驗或借鏡他國的案例判斷,畢竟誰都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觀感和影響力會往好還是壞的方向傾斜,其中的變因太多,也許各種嘗試都去做,才能找出眾多路徑的最佳解。哀怨台灣書市現況的同時,我們需要出去走走看看,轉換心情。
而書店人總是愛去書店的,本期也帶著讀者們一起造訪韓國與日本海外見行。今年有一本書店主人Miru發起韓國書展見學,多面向觀察體驗,振奮愛書讀者和書店同業的心;書粥老闆高耀威至日本參與書店活動,在日本的書店交流紀事,看見不同類型書店經營生存的各種可能。
眼尖的讀者大概會發現,這期編輯團隊有新的組合,也嘗試了新的編輯規劃。首先是改變過去純邀稿的形式,本期與三間社員書店合作,分別以現場講座與podcast的方式暢談書市主題,並由三位編輯撰寫成專題文章。第二是過去由書店主人主筆的小單元,首開先例的向讀者邀稿,希望將讀者與書店的相遇以文字形式呈現在本雜誌中,期許讓雜誌有更多互動交流的呈現。第三是新書店專欄,這次改變了型態,由合作社理事做為拜訪者,透過實際走訪記錄下他們眼中的新書店,也透過採訪契機,創造出人與人的交會、合作社與社員的互動。每期都增生的新書店單元,可見想投入書業的火光不滅,還不停添入薪柴,是否可視為台灣不可思議現象之一呢?
《閱讀的島》既是關於書店與讀者的故事,也關於合作社與社員們在如何在台灣書市中奮鬥出獨特的生存樣貌,期待這本雜誌能成為理想與現實、文字與同伴的會遇之地。一本離不開書店與書的雜誌,希望你們也會持續的喜歡,離不開閱讀的這群人。"
作者簡介
前身為「閱讀的島:環島書展+巡迴講座」
出版理應回應時代,出版要能解釋現實。
這是我們對書本的期望,也是我們推動閱讀的信念。
2017年以紙本刊物《閱讀的島》重現大眾,是台灣第一本全方位呈現獨立書店理念的雜誌。提供當期最新的書店情報、新書店的經營理念以及各家書店選書書評,並包含合作社近期活動、書業議題,向一般大眾介紹獨立書店的革命精神,也讓過去對書店陌生的潛在讀者,感受地方社區藝文空間營造出的文化氛圍。
目次
編輯室報告
專題:造市大會——燦爛與孤獨的書市集
【台灣書市集觀察】
第一次辦市集就上手:給大型活動新手的實戰攻略 文/夏琳
獨書祭的一百種身心累:我們還是有睡覺,雖然不多 文/邱月亭
紀一場集結~苗栗山海書市集 文/龔心怡
在市集遊戲中創造非日常 文/徐圓茹
【國外書市探訪】
一百位店長的東京書店 文/高耀威
用書的眼光,一起去韓國見學 文/Miru
與韓國圖書館的第一次相遇 文/陳佩𤦌
首爾五十間書店小走闖 文/朱毓萍
韓國首爾完全繪本書旅 文/Awa 劉于仙
讀者投稿:書店小事
【旅書店】在書店與藝術相遇 文/Lou LIN、送禮自用兩相宜的迷你互助會 文/rightgreen
【逛書店】書店旅伴 文/軒辰、我的書店體驗 文/陳宣如
【憶書店】當初是怎麼養成逛書店的習慣 文/蘇郁銘、基隆曾經有過連鎖書店 文/蘇晨珮
【老書店】憶昔書店 文/康寧生、友善旅書 文/蔡佩珊
【療書店】書店作為助人工作場域之開闊性 文/呂鈞翔、我星球上的淡水書店 文/賴黎巡
【做書店】解憂租書店 文/陳又嘉、我剛畢業,我在書店工作 文/劉醒月
新書店採訪
【台北】用漫畫講艋舺的故事 用漫畫講台灣的故事 文/羅玫玲
【苗栗】南庄友書店:在書店,誰也不會感到寂寞 文/沙彥羲
【台中】事物的累積與昇華~~月滿小書店 文/劉洊鑫
【台中】讓閱讀思潮重返~~潮返書店 文/劉洊鑫
【高雄】日以繼閱的「日閱書局」文/林詩涵
合作社介紹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