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開始的16趟自我探索之旅
商品資訊
系列名:綠蠹魚Read It
ISBN13:9786264180139
出版社:遠流
作者:白瑜
出版日:2024/11/27
裝訂/頁數:平裝/256頁
規格:21cm*14.8cm*1.4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當人生出現關卡、挫折、困境,其實是在打開認識自己的一道門。
透過心理學與哲學研究,結合占星學,
看見我們的生命藍圖,找到思考人生與自我的立足點!
✦✧✦✧✦✧✦✧✦✧✦✧✦✧✦
★這不是一本占星解盤工具書,而是一趟心靈之旅
★這也是一本陪伴你全方位探索自我的人生之書
★透過心理學與哲學觀點,認識占星學的多元成長思維
★你可以將占星學作為深入認識自我的極佳工具
占星名師白瑜,結合心理學與哲學的邏輯思維,透過占星學這個工具,為大家打造一條「自我探索之路」。
書中以個人需求、體驗、觀察和經驗為出發點,帶領讀者探討和研究生活中為何會經歷各種情緒起伏、內心狀態、慾望拉扯、自我定位、成就嚮往⋯⋯等狀態與困境。
運用占星學邏輯及占星思維的「簡單性、全面性」等特質,可以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理解世界、探尋答案。特別是在茫然失措的時候,藉由自我對話與辯證,找到人生發展的其他可能性,在第一時間成為自己的導師。
書中包含許多案例故事,引導讀者感同身受,並且更加明白如何在人生關卡中脫困,朝身心靈平衡的方向邁進。
◤祝福你,在看完這本書之後,看見生命的節奏,
看見命運的啟示,看見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版本。◢
──白瑜
透過心理學與哲學研究,結合占星學,
看見我們的生命藍圖,找到思考人生與自我的立足點!
✦✧✦✧✦✧✦✧✦✧✦✧✦✧✦
★這不是一本占星解盤工具書,而是一趟心靈之旅
★這也是一本陪伴你全方位探索自我的人生之書
★透過心理學與哲學觀點,認識占星學的多元成長思維
★你可以將占星學作為深入認識自我的極佳工具
占星名師白瑜,結合心理學與哲學的邏輯思維,透過占星學這個工具,為大家打造一條「自我探索之路」。
書中以個人需求、體驗、觀察和經驗為出發點,帶領讀者探討和研究生活中為何會經歷各種情緒起伏、內心狀態、慾望拉扯、自我定位、成就嚮往⋯⋯等狀態與困境。
運用占星學邏輯及占星思維的「簡單性、全面性」等特質,可以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理解世界、探尋答案。特別是在茫然失措的時候,藉由自我對話與辯證,找到人生發展的其他可能性,在第一時間成為自己的導師。
書中包含許多案例故事,引導讀者感同身受,並且更加明白如何在人生關卡中脫困,朝身心靈平衡的方向邁進。
◤祝福你,在看完這本書之後,看見生命的節奏,
看見命運的啟示,看見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版本。◢
──白瑜
作者簡介
白瑜
英國榮格心理占星體系出身,累積近十年的實戰解盤經驗,擅長以生活化方式分享星盤解讀技巧,邏輯嚴謹,與人、財經相關的各領域知識涉略廣泛,並可以在分析中由深入淺的整合運用,影響上千名學員找到人生方向。
2023年底開課的線上課程「白瑜的全方位占星學」,達2萬4千多名學員一同上線學習。著有《在你的眼裡看見自己:尋找愛情的32把鑰匙》(時報)。
・獲美國NGH國際催眠師執照,協助超過千位個案了解自己、釐清情緒和整合價值觀。
・知名星座節目主持人,受邀各大電視節目分享,並是多位名人唯一指定占星師。
・政府部門及國際品牌首選合作的占星專家。
・企訓講師和個人發展教練,將星座融入個人發展與商業教學。
英國榮格心理占星體系出身,累積近十年的實戰解盤經驗,擅長以生活化方式分享星盤解讀技巧,邏輯嚴謹,與人、財經相關的各領域知識涉略廣泛,並可以在分析中由深入淺的整合運用,影響上千名學員找到人生方向。
2023年底開課的線上課程「白瑜的全方位占星學」,達2萬4千多名學員一同上線學習。著有《在你的眼裡看見自己:尋找愛情的32把鑰匙》(時報)。
・獲美國NGH國際催眠師執照,協助超過千位個案了解自己、釐清情緒和整合價值觀。
・知名星座節目主持人,受邀各大電視節目分享,並是多位名人唯一指定占星師。
・政府部門及國際品牌首選合作的占星專家。
・企訓講師和個人發展教練,將星座融入個人發展與商業教學。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文】
幫助我們認識內在的有力工具
雪力(夏瑄澧)(「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YT頻道主持人)
白瑜的《從星開始的16趟自我探索之旅》是一部兼具神祕與邏輯的作品,透過占星這一古老工具,引導讀者進行深層次的自我探索。
這本書強調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自己的導師,而達到這一目標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真實自我」。正如MBTI等評量工具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性格傾向,占星則是另一個有力的工具,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內在的需求和挑戰。
書中對星盤的詮釋並不僅限於神祕的占星象徵,而是融合了白瑜在心理學和哲學方面的深厚學識,並結合他自己的人生經驗,讓每一個星象解讀都帶有深刻的見解和思維廣度。這樣的占星不僅僅是「命運」的解讀,更是一種科學與靈性結合的自我分析過程。
白瑜讓我們明白,占星不只是依賴星象,更是依靠我們對人生經驗的反思和自我覺察。
幫助我們認識內在的有力工具
雪力(夏瑄澧)(「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YT頻道主持人)
白瑜的《從星開始的16趟自我探索之旅》是一部兼具神祕與邏輯的作品,透過占星這一古老工具,引導讀者進行深層次的自我探索。
這本書強調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自己的導師,而達到這一目標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真實自我」。正如MBTI等評量工具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性格傾向,占星則是另一個有力的工具,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內在的需求和挑戰。
書中對星盤的詮釋並不僅限於神祕的占星象徵,而是融合了白瑜在心理學和哲學方面的深厚學識,並結合他自己的人生經驗,讓每一個星象解讀都帶有深刻的見解和思維廣度。這樣的占星不僅僅是「命運」的解讀,更是一種科學與靈性結合的自我分析過程。
白瑜讓我們明白,占星不只是依賴星象,更是依靠我們對人生經驗的反思和自我覺察。
目次
目錄
專文導讀 第三種人/海苔熊
推薦文 幫助我們認識內在的有力工具/雪力
序章 成為自己的導師
第1部 困在原地──生命的不確定性
1.「真實自我」與「投射想像」──內在矛盾的原因
2.「喚醒恐懼」的意義──挑戰即機會
3.「生命的無序」與「心靈的秩序」──打破熵增定律
第2部 看見距離──渴望了解自己
4.「占星學邏輯」與「人的思維歷程」──第三選擇思維
5.「物質世界的我」與「精神世界的我」──第一性原理,回歸自我核心
6. 視而可見,信而可靠──向內與向外觀察真實的自己
第3部 遠離內耗──跨越陷阱
7. 解開心靈的迷思──建立精準的自我認知
8. 區分「同理」與「同情」──精神能量的有效分配
9. 只接受尊重健康的關係──去掉關係中的完美假象
10.「財務自由」與「心的自由」──財務對人的影響
第4部 穩定心智──做自己的導師
11.「科學思維」與「迷信思維」──獨立思考和思辨
12. 不同選擇的可能性──建立多元思維的習慣
13. 自我對話,轉換成正向能量──矛盾事件需要的非整合能力
第5部 身心靈同步──創造自己的幸福版本
14. 不只一個面向──元素在系統中的交互作用
15. 因果邏輯與哲學思維──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16. 預測與決策──在生命的不確定中找到方向
後記 我的自我探索之旅
附錄 占星學資源指南
表1 十二星座日期
表2 十二星座個性、符號、對應宮位
圖1 十二宮位如何影響你的一生
推薦書籍、網站和工具
專文導讀 第三種人/海苔熊
推薦文 幫助我們認識內在的有力工具/雪力
序章 成為自己的導師
第1部 困在原地──生命的不確定性
1.「真實自我」與「投射想像」──內在矛盾的原因
2.「喚醒恐懼」的意義──挑戰即機會
3.「生命的無序」與「心靈的秩序」──打破熵增定律
第2部 看見距離──渴望了解自己
4.「占星學邏輯」與「人的思維歷程」──第三選擇思維
5.「物質世界的我」與「精神世界的我」──第一性原理,回歸自我核心
6. 視而可見,信而可靠──向內與向外觀察真實的自己
第3部 遠離內耗──跨越陷阱
7. 解開心靈的迷思──建立精準的自我認知
8. 區分「同理」與「同情」──精神能量的有效分配
9. 只接受尊重健康的關係──去掉關係中的完美假象
10.「財務自由」與「心的自由」──財務對人的影響
第4部 穩定心智──做自己的導師
11.「科學思維」與「迷信思維」──獨立思考和思辨
12. 不同選擇的可能性──建立多元思維的習慣
13. 自我對話,轉換成正向能量──矛盾事件需要的非整合能力
第5部 身心靈同步──創造自己的幸福版本
14. 不只一個面向──元素在系統中的交互作用
15. 因果邏輯與哲學思維──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16. 預測與決策──在生命的不確定中找到方向
後記 我的自我探索之旅
附錄 占星學資源指南
表1 十二星座日期
表2 十二星座個性、符號、對應宮位
圖1 十二宮位如何影響你的一生
推薦書籍、網站和工具
書摘/試閱
【序章】
成為自己的導師
時間回到十年前,那時的我站在人生的叉路口。
有一面的我,想要給周圍的人完美的交代,包含一個完整的家庭、一份人生勝利組的形象、一種安穩的生活狀態;而另一面的我,想要給自己交代,希望遵從內心的聲音,跨越恐懼和對自我的不信任感,建立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面臨人生抉擇點的時刻
二○一四年的農曆新年時期,現實狀況逼迫我站在這個叉路口,我需要決定自己的去向。是要給大家交代,還是要給自己交代?怎麼做我可以心甘情願、不再後悔?推翻自己原本的認知和選擇真的對嗎?遵從內心的聲音,會不會只是自以為是、自私自利的藉口呢?
身為太陽牡羊,我原本不喜歡回望過去。一方面,我覺得回頭看太浪費時間,過去的已經過去,回顧也不能改變什麼;另一方面,本著大家開心我就開心的原則,直覺告訴我,回頭看的話,我會看到自己不開心的樣子,所以只要不看就沒事了。
但,這次不一樣,因為內心太多疑問,因為前面叉路口需要我做決定。我走投無路,不得不硬著頭皮回顧過去,幫自己釐清頭緒:過去發生了什麼?現在的我怎麼了?未來該怎麼辦?
於是我畫了一張自己的人生地圖:哪一年、我在哪、發生了哪些人生大事、我做了哪些選擇。花了兩天的時間,把三十二年的人生歷程地圖畫完,我傻眼了,這輩子我奉行的理性和克制,換來的結果並不是我想像的那樣。
我發現,在二○一四年以前,潛意識中的我,有意無意的遵從一套規則來建立自己的人生:大家開心我就開心,大家滿意我就滿意;沒事不要惹事,有事就要息事寧人。當時的我認為,一個人最大的成功,就是讓重要的人認可自己,讓需要的人接受自己,讓理性和克制駕馭自己。我就這樣理性而克制的活到三十二歲。
回顧到這裡,再看看現實狀況。目前確實大家都開心,只有我不開心;大家大部分都滿意,只有我不滿意;總有各種事發生,大家都希望我可以一樣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我想要理性和克制,但我發現自己的身心已屢屢在崩潰的路上……
這樣的發現讓我頓然醒悟。在那之前,好像沒有人能讓我真的開心,沒有人能讓我真的滿意,沒有人能因為我的理性克制而理解我。我開始隱隱約約意識到,我不能再以「追求別人的認可和滿意」為目標的活著。
俗話說:「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人人走。」想要開心和滿足,我只能靠自己。
那麼,問題來了,該如何靠自己呢?自己靠得住嗎?那些開心、自我滿足的人是怎麼經營自己的人生的?
在兩種領域之外的第三種
花了一年多時間,我開始有意識的觀察周圍的人。那時,我已經開始接觸身心靈課程,找老師做催眠療癒,去拿美國NGH催眠證照,接觸大天使、光的療癒、奧修禪修等課程,同時也搜集學習心理學的管道,並打聽西方哲學的課程。
當我從身心靈課程那裡得到情緒安撫和療癒、從心理學和哲學書籍中得到解決方法時,我也發現這兩個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有著非常嚴重的「瑜亮情結」:身心靈派的人和學院學理派的人之間,有著嚴重的溝通障礙和理解鴻溝。
慢慢的,我也了解到,現在的人大致把自己歸類為兩種領域的其中一種,一種是相信神聖力量的人,另一種是相信科學法則的人。
好在人類的叛逆性也有可取之處。現在這個時局,有很多人已經不屬於那個二分法的世界──我們不想被純靈性馴服,純理性也不能讓我們信服。很多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因為自己的經歷想展開一場自我探索之旅,想重新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我們的眼界、心界因此被打開。
我們既相信某種很難完全認知的、超越人類能力的神聖力量,能感受到自己的直覺和某種神聖力量的連結,又相信科學理性、實驗驗證,喜歡透過經驗和思辨得到歸納結果。我們這類人有別於前面的二元分類,最終成為第三種人:認同神祕力量並同時擁有科學邏輯的人。
如果在生活中,思考的過程很感性,做決定的時候很理性,總有一種直覺不能饒過,總有一種理性需要被說服,那麼你就已經是踏上自我探索之旅的人,是屬於接受神祕力量存在,卻又相信理性科學可以改變世界的第三種人。
現在,我知道自己是個「既重視感性又重視理性」的人了,然後呢?我該怎麼做才不會活得矛盾?該用什麼樣的視角看自己、看世界,才能活得開心、活得滿意呢?
神學家的三個問題
來到二○一六年夏天,這時,我已經站在叉路口兩年了。
表面上,我已經做了選擇。二○一四年,我的認知無法告訴自己該怎麼做才能活得更好,所以我用刪去法,選擇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這是當時我內心唯一能夠確定的事,但接下來該怎麼做,我完全不知道,也沒把握。
中世紀神學家聖多瑪斯‧阿奎那(Saint Thomas Aquinas)曾說過:「人的救贖需要三樣東西──知道該相信什麼,知道該渴望什麼,知道該做什麼。」我感受到我應該相信自己內心的聲音,我應該遵從內心的渴望。當時我雖然不知道怎麼做可以讓自己更好,但我知道的是,至少我不去做什麼,可以讓自己不會變差。
比如說相信錢的人,認為什麼事都能用錢解決,不能用錢解決的也能用錢來緩解,他們相信這就是錢的意義;相信自由的人,認為玩到想玩的、說出想說的、佔有想要的,就是自由的意義;相信愛情的人,認為被寵愛、被接納、被重視,就是愛情的意義……
但,為什麼相信錢的人,有錢了還在忙,還覺得不滿足?為什麼相信自由的人,總是去吃喝玩樂麻痺自己,容易被各種無名的情緒困擾?為什麼相信愛情的人,不是感到孤獨,就是在受傷的路上?
這裡出現了一個困境:錢、自由、愛情,是物質世界的遊戲規則,儘管我們想要盡可能的看清物質世界的遊戲規則、看見物質世界的本質、擁有徹底理解物質世界的能力,但這些對物質的絕對駕馭能力,還是不能滿足我們心靈深處的靈魂渴望。這時候如果想用物質(滑手機、買東西、吃喝玩樂、錢財名利)來代替精神世界的滿足,那就會像口渴了去喝海水一樣,越喝越渴。
這個時候再來問神學家聖多瑪斯‧阿奎那曾問過的三個問題:該相信什麼?該渴望什麼?該做什麼?
相信錢的人,當錢不能滿足內心時,要去相信什麼?
相信自由的人,當自由不能抵達自在時,能相信什麼?
相信愛情的人,當愛情不能讓心安定時,還能相信什麼?
心理學、哲學與占星學的相遇
二○一六年的秋天,我決定離開新竹,定居台北。一時不知道該怎麼改變自己,那就先改變環境吧!
來到台北,我開始認識新朋友。因為一位剛從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畢業的新朋友,我拿到一整套大學心理系的書籍。我抱著這套書,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樣,透過書中對大腦神經的研究、對人類行為認知的研究等等,想了解「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我想了解自己的所思、所做、所為的背後有什麼內在渴望在推動。
又過了兩年,我開始嘗試當商業講師,其中一個動力是因為當時個案的牽線,而另一個動力是發現大家和我一樣渴望了解自己,渴望突破某種程度的盲目和迷茫。
十八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認為,人類的認知開始於經驗,知識來自於理性。他覺得理性思考和感官經驗應該相輔相成,才能形成對世界的完整認識。
於是我設計了「自我探索」的系列課程,內容包括我在身心靈課程中學到對直覺的發掘和認知,也包括在心理學中學到的發問與驗證邏輯。有些出乎我意料的是,當時超多個人和企業喜歡這一套課程。經過口耳相傳,我的課程邀約不斷,以至於當時的收入足夠讓我承租不錯的房子,忙碌的時候還能高價請保姆帶孩子出去玩一整天。
不過後來遇到了一個瓶頸。有間跨國企業想邀我去講課,但希望我有心理諮商師的執照;身心靈課程平台也找我去開課,但希望我可以更深入玄學的部分。當時我的孩子剛上國小,我沒有多餘心力去開課,而過於玄學的內容我也不那麼喜歡。
我常跟學員和朋友們說,只要聽從內心的聲音,命運有時候就在不經意間發生轉折。
當我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某天滑手機,滑到英國占星教育體系下的台灣國際占星研究院的廣告。我大概翻讀研究了一下,有個聲音告訴我,去學學看吧,或許會有意外的發現。
考慮了幾分鐘,我撥通了電話,確認了轉帳方式,就這樣開啟了占星學的歷程。
一開始學占星學,我是抱著了解自己的態度。我學的是榮格心理占星體系,所以學著學著,發現居然可以把學過的心理學知識運用其中。
後來我和占星學的同學一起去台大旁聽西方哲學課,發現有很多哲學理論也可以運用在占星學的解讀中。
接著,我嘗試把大學學過的金融財務知識、我編的自我探索課程內容、職涯規劃邏輯等等都運用在占星學的解讀中,解讀的結果不僅不違和,而且更豐富、有邏輯、有學理性,再加上占星學的概念與分類,解讀的內容也更深入和全面。
這個過程讓我非常的驚喜,後來我這種獨特的解讀星座模式和思維,被《妞新聞》的工作同仁發現,開啟了我上電視和網路平台當占星學專家的旅程。
以新的視角探索人生
至此,我原本想要別人開心與滿意的潛意識改變了嗎?並沒有!
人要改變很難,除非靠自己達成某項人生成就因而收到極大的信心和自我認同。那時候,雖然我在事業上有一定的成長,但離有成就還很遠,我為了想快速獲得大公司和大眾的認可,選擇去考心理諮商研究所,後來也順利考上。但也因為半工半讀的同時還要照顧孩子,健康亮紅燈,差點過勞死。迫於健康原因,我無法同時擔任老師、媽媽、學生三個角色,我不得不選擇退學。
當時沒有別的方法和出路,加上我也清楚自己內心的聲音,堅持運用占星學這個工具,透過我所學的心理學、東西方哲學、金融財務等知識,向大眾分享我對人、愛情、職業、生命意義等各種看法。
我之後在線上學習平台「知識衛星」開了《白瑜的全方位占星學》課程,收到大量回饋,驗證了好多人跟我有著同樣的想法,超過兩萬名學員來上課。這一次,我認可了自己在人生職業中達到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就。這個成就讓我對自己有了信心。
人生經歷告訴我,老天需要我走有別於「學院派」和「心靈派」的路,就是要鼓勵我用一種新的視角探索人生,並把我這一套同時運用「科學邏輯(學院派理論,如心理學、哲學、金融學等)」和「學科體系(心靈派方法,如占星學、催眠療癒、直覺發掘等)」來探究「自我成長」的思維方式分享給大家。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書中提到,「先驗知識」是獨立於經驗而存在的,像是時間、因果,可以根據理性思考和推論而獲得結論;而「後驗知識」涉及我們對感官經驗的主觀知覺,這些感知有限,而且不同人可能對同一事物有不同感知,因此後驗知識是相對的。
在我看來,「先驗知識」可以遵循規律,可以用科學邏輯來解析,最後歸納為客觀結論。而「後驗知識」尊重個人感知,沒有普遍規律可以遵循,就要用經驗來判斷,占星學剛好是用經驗來做學科歸納。至於自我探索,需要知道某些客觀結論來規避風險,也需要靠經驗在未知中指出方向。在個人經驗裡有理性的思維,在客觀世界裡有主觀的經驗。
所以,現代人的心裡並不存在純粹的科學,也不存在純粹的靈性,我們需要的是在經驗和理性之間,看到兩個不同層面的交集──在尊重感性感受的基礎上,用理性邏輯判斷和決策。
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版本
你現在正處於迷茫、困頓嗎?
經驗告訴我,人生出現疑問、挫折、困境,其實是我們打開自己的機會,只要用對方式關注自己,就能開啟自我探索之旅。當我們開始了解自己,用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探索世界、探索人生,就有機會活出屬於自己的幸福版本。
我們可以以萬物為師,也可以透過自我對話來學習,而這本書,是提供占星學作為了解自己的工具。透過占星學的學科體系,再整合我學過的其他知識內容,提供大家一個好用的方法來了解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世界的關係、與精神境界的關係……在茫然失措的時候,我們在第一時間可以成為自己的導師。
寫這本書的用意,就是希望能用「不過度感性,也不過度理性」的思維,帶領你藉由占星學的系統邏輯、運用占星思維的「簡單性、全面性」的特性,來了解自己、理解世界、探尋答案。
祝福你,在看完這本書之後,看見生命的節奏,看見命運的啟示,看見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版本。
成為自己的導師
時間回到十年前,那時的我站在人生的叉路口。
有一面的我,想要給周圍的人完美的交代,包含一個完整的家庭、一份人生勝利組的形象、一種安穩的生活狀態;而另一面的我,想要給自己交代,希望遵從內心的聲音,跨越恐懼和對自我的不信任感,建立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面臨人生抉擇點的時刻
二○一四年的農曆新年時期,現實狀況逼迫我站在這個叉路口,我需要決定自己的去向。是要給大家交代,還是要給自己交代?怎麼做我可以心甘情願、不再後悔?推翻自己原本的認知和選擇真的對嗎?遵從內心的聲音,會不會只是自以為是、自私自利的藉口呢?
身為太陽牡羊,我原本不喜歡回望過去。一方面,我覺得回頭看太浪費時間,過去的已經過去,回顧也不能改變什麼;另一方面,本著大家開心我就開心的原則,直覺告訴我,回頭看的話,我會看到自己不開心的樣子,所以只要不看就沒事了。
但,這次不一樣,因為內心太多疑問,因為前面叉路口需要我做決定。我走投無路,不得不硬著頭皮回顧過去,幫自己釐清頭緒:過去發生了什麼?現在的我怎麼了?未來該怎麼辦?
於是我畫了一張自己的人生地圖:哪一年、我在哪、發生了哪些人生大事、我做了哪些選擇。花了兩天的時間,把三十二年的人生歷程地圖畫完,我傻眼了,這輩子我奉行的理性和克制,換來的結果並不是我想像的那樣。
我發現,在二○一四年以前,潛意識中的我,有意無意的遵從一套規則來建立自己的人生:大家開心我就開心,大家滿意我就滿意;沒事不要惹事,有事就要息事寧人。當時的我認為,一個人最大的成功,就是讓重要的人認可自己,讓需要的人接受自己,讓理性和克制駕馭自己。我就這樣理性而克制的活到三十二歲。
回顧到這裡,再看看現實狀況。目前確實大家都開心,只有我不開心;大家大部分都滿意,只有我不滿意;總有各種事發生,大家都希望我可以一樣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我想要理性和克制,但我發現自己的身心已屢屢在崩潰的路上……
這樣的發現讓我頓然醒悟。在那之前,好像沒有人能讓我真的開心,沒有人能讓我真的滿意,沒有人能因為我的理性克制而理解我。我開始隱隱約約意識到,我不能再以「追求別人的認可和滿意」為目標的活著。
俗話說:「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人人走。」想要開心和滿足,我只能靠自己。
那麼,問題來了,該如何靠自己呢?自己靠得住嗎?那些開心、自我滿足的人是怎麼經營自己的人生的?
在兩種領域之外的第三種
花了一年多時間,我開始有意識的觀察周圍的人。那時,我已經開始接觸身心靈課程,找老師做催眠療癒,去拿美國NGH催眠證照,接觸大天使、光的療癒、奧修禪修等課程,同時也搜集學習心理學的管道,並打聽西方哲學的課程。
當我從身心靈課程那裡得到情緒安撫和療癒、從心理學和哲學書籍中得到解決方法時,我也發現這兩個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有著非常嚴重的「瑜亮情結」:身心靈派的人和學院學理派的人之間,有著嚴重的溝通障礙和理解鴻溝。
慢慢的,我也了解到,現在的人大致把自己歸類為兩種領域的其中一種,一種是相信神聖力量的人,另一種是相信科學法則的人。
好在人類的叛逆性也有可取之處。現在這個時局,有很多人已經不屬於那個二分法的世界──我們不想被純靈性馴服,純理性也不能讓我們信服。很多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因為自己的經歷想展開一場自我探索之旅,想重新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我們的眼界、心界因此被打開。
我們既相信某種很難完全認知的、超越人類能力的神聖力量,能感受到自己的直覺和某種神聖力量的連結,又相信科學理性、實驗驗證,喜歡透過經驗和思辨得到歸納結果。我們這類人有別於前面的二元分類,最終成為第三種人:認同神祕力量並同時擁有科學邏輯的人。
如果在生活中,思考的過程很感性,做決定的時候很理性,總有一種直覺不能饒過,總有一種理性需要被說服,那麼你就已經是踏上自我探索之旅的人,是屬於接受神祕力量存在,卻又相信理性科學可以改變世界的第三種人。
現在,我知道自己是個「既重視感性又重視理性」的人了,然後呢?我該怎麼做才不會活得矛盾?該用什麼樣的視角看自己、看世界,才能活得開心、活得滿意呢?
神學家的三個問題
來到二○一六年夏天,這時,我已經站在叉路口兩年了。
表面上,我已經做了選擇。二○一四年,我的認知無法告訴自己該怎麼做才能活得更好,所以我用刪去法,選擇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這是當時我內心唯一能夠確定的事,但接下來該怎麼做,我完全不知道,也沒把握。
中世紀神學家聖多瑪斯‧阿奎那(Saint Thomas Aquinas)曾說過:「人的救贖需要三樣東西──知道該相信什麼,知道該渴望什麼,知道該做什麼。」我感受到我應該相信自己內心的聲音,我應該遵從內心的渴望。當時我雖然不知道怎麼做可以讓自己更好,但我知道的是,至少我不去做什麼,可以讓自己不會變差。
比如說相信錢的人,認為什麼事都能用錢解決,不能用錢解決的也能用錢來緩解,他們相信這就是錢的意義;相信自由的人,認為玩到想玩的、說出想說的、佔有想要的,就是自由的意義;相信愛情的人,認為被寵愛、被接納、被重視,就是愛情的意義……
但,為什麼相信錢的人,有錢了還在忙,還覺得不滿足?為什麼相信自由的人,總是去吃喝玩樂麻痺自己,容易被各種無名的情緒困擾?為什麼相信愛情的人,不是感到孤獨,就是在受傷的路上?
這裡出現了一個困境:錢、自由、愛情,是物質世界的遊戲規則,儘管我們想要盡可能的看清物質世界的遊戲規則、看見物質世界的本質、擁有徹底理解物質世界的能力,但這些對物質的絕對駕馭能力,還是不能滿足我們心靈深處的靈魂渴望。這時候如果想用物質(滑手機、買東西、吃喝玩樂、錢財名利)來代替精神世界的滿足,那就會像口渴了去喝海水一樣,越喝越渴。
這個時候再來問神學家聖多瑪斯‧阿奎那曾問過的三個問題:該相信什麼?該渴望什麼?該做什麼?
相信錢的人,當錢不能滿足內心時,要去相信什麼?
相信自由的人,當自由不能抵達自在時,能相信什麼?
相信愛情的人,當愛情不能讓心安定時,還能相信什麼?
心理學、哲學與占星學的相遇
二○一六年的秋天,我決定離開新竹,定居台北。一時不知道該怎麼改變自己,那就先改變環境吧!
來到台北,我開始認識新朋友。因為一位剛從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畢業的新朋友,我拿到一整套大學心理系的書籍。我抱著這套書,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樣,透過書中對大腦神經的研究、對人類行為認知的研究等等,想了解「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我想了解自己的所思、所做、所為的背後有什麼內在渴望在推動。
又過了兩年,我開始嘗試當商業講師,其中一個動力是因為當時個案的牽線,而另一個動力是發現大家和我一樣渴望了解自己,渴望突破某種程度的盲目和迷茫。
十八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認為,人類的認知開始於經驗,知識來自於理性。他覺得理性思考和感官經驗應該相輔相成,才能形成對世界的完整認識。
於是我設計了「自我探索」的系列課程,內容包括我在身心靈課程中學到對直覺的發掘和認知,也包括在心理學中學到的發問與驗證邏輯。有些出乎我意料的是,當時超多個人和企業喜歡這一套課程。經過口耳相傳,我的課程邀約不斷,以至於當時的收入足夠讓我承租不錯的房子,忙碌的時候還能高價請保姆帶孩子出去玩一整天。
不過後來遇到了一個瓶頸。有間跨國企業想邀我去講課,但希望我有心理諮商師的執照;身心靈課程平台也找我去開課,但希望我可以更深入玄學的部分。當時我的孩子剛上國小,我沒有多餘心力去開課,而過於玄學的內容我也不那麼喜歡。
我常跟學員和朋友們說,只要聽從內心的聲音,命運有時候就在不經意間發生轉折。
當我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某天滑手機,滑到英國占星教育體系下的台灣國際占星研究院的廣告。我大概翻讀研究了一下,有個聲音告訴我,去學學看吧,或許會有意外的發現。
考慮了幾分鐘,我撥通了電話,確認了轉帳方式,就這樣開啟了占星學的歷程。
一開始學占星學,我是抱著了解自己的態度。我學的是榮格心理占星體系,所以學著學著,發現居然可以把學過的心理學知識運用其中。
後來我和占星學的同學一起去台大旁聽西方哲學課,發現有很多哲學理論也可以運用在占星學的解讀中。
接著,我嘗試把大學學過的金融財務知識、我編的自我探索課程內容、職涯規劃邏輯等等都運用在占星學的解讀中,解讀的結果不僅不違和,而且更豐富、有邏輯、有學理性,再加上占星學的概念與分類,解讀的內容也更深入和全面。
這個過程讓我非常的驚喜,後來我這種獨特的解讀星座模式和思維,被《妞新聞》的工作同仁發現,開啟了我上電視和網路平台當占星學專家的旅程。
以新的視角探索人生
至此,我原本想要別人開心與滿意的潛意識改變了嗎?並沒有!
人要改變很難,除非靠自己達成某項人生成就因而收到極大的信心和自我認同。那時候,雖然我在事業上有一定的成長,但離有成就還很遠,我為了想快速獲得大公司和大眾的認可,選擇去考心理諮商研究所,後來也順利考上。但也因為半工半讀的同時還要照顧孩子,健康亮紅燈,差點過勞死。迫於健康原因,我無法同時擔任老師、媽媽、學生三個角色,我不得不選擇退學。
當時沒有別的方法和出路,加上我也清楚自己內心的聲音,堅持運用占星學這個工具,透過我所學的心理學、東西方哲學、金融財務等知識,向大眾分享我對人、愛情、職業、生命意義等各種看法。
我之後在線上學習平台「知識衛星」開了《白瑜的全方位占星學》課程,收到大量回饋,驗證了好多人跟我有著同樣的想法,超過兩萬名學員來上課。這一次,我認可了自己在人生職業中達到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就。這個成就讓我對自己有了信心。
人生經歷告訴我,老天需要我走有別於「學院派」和「心靈派」的路,就是要鼓勵我用一種新的視角探索人生,並把我這一套同時運用「科學邏輯(學院派理論,如心理學、哲學、金融學等)」和「學科體系(心靈派方法,如占星學、催眠療癒、直覺發掘等)」來探究「自我成長」的思維方式分享給大家。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書中提到,「先驗知識」是獨立於經驗而存在的,像是時間、因果,可以根據理性思考和推論而獲得結論;而「後驗知識」涉及我們對感官經驗的主觀知覺,這些感知有限,而且不同人可能對同一事物有不同感知,因此後驗知識是相對的。
在我看來,「先驗知識」可以遵循規律,可以用科學邏輯來解析,最後歸納為客觀結論。而「後驗知識」尊重個人感知,沒有普遍規律可以遵循,就要用經驗來判斷,占星學剛好是用經驗來做學科歸納。至於自我探索,需要知道某些客觀結論來規避風險,也需要靠經驗在未知中指出方向。在個人經驗裡有理性的思維,在客觀世界裡有主觀的經驗。
所以,現代人的心裡並不存在純粹的科學,也不存在純粹的靈性,我們需要的是在經驗和理性之間,看到兩個不同層面的交集──在尊重感性感受的基礎上,用理性邏輯判斷和決策。
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版本
你現在正處於迷茫、困頓嗎?
經驗告訴我,人生出現疑問、挫折、困境,其實是我們打開自己的機會,只要用對方式關注自己,就能開啟自我探索之旅。當我們開始了解自己,用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探索世界、探索人生,就有機會活出屬於自己的幸福版本。
我們可以以萬物為師,也可以透過自我對話來學習,而這本書,是提供占星學作為了解自己的工具。透過占星學的學科體系,再整合我學過的其他知識內容,提供大家一個好用的方法來了解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世界的關係、與精神境界的關係……在茫然失措的時候,我們在第一時間可以成為自己的導師。
寫這本書的用意,就是希望能用「不過度感性,也不過度理性」的思維,帶領你藉由占星學的系統邏輯、運用占星思維的「簡單性、全面性」的特性,來了解自己、理解世界、探尋答案。
祝福你,在看完這本書之後,看見生命的節奏,看見命運的啟示,看見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版本。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