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衛、氣、營、血辨證體系,中醫臨床辨證治療外感熱病重要依據,經典溫病學派寶典
Dialogue With Trypho

TOP
0
0
2025國際書展現場活動搶先看
溫病條辨:衛、氣、營、血辨證體系,中醫臨床辨證治療外感熱病重要依據,經典溫病學派寶典
滿額折

溫病條辨:衛、氣、營、血辨證體系,中醫臨床辨證治療外感熱病重要依據,經典溫病學派寶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79331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溫病條辨》是清代著名醫家吳鞠通撰寫的中醫學名著,
是溫病學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針對溫病的病因、病機、診斷與治療進行系統闡述,
是研究和治療外感熱病的權威著作。
溫病學說對於後世中醫學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特別是在應對外感熱性疾病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和治療指導。

《溫病條辨》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內容詳細描述了溫病的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的方法,以及相應的方劑和治療原則。它的出現不僅豐富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還使得中醫在應對瘟疫和溫熱病方面有了更科學的治療依據。吳鞠通將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對溫病的深入研究融入其中,對於後世中醫學者理解和治療溫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尤其在現代,當面臨流行性病毒性疾病時,《溫病條辨》中的許多理論和治療思路依然具有借鑑意義,對防治瘟疫和維護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書特色:本書為「典籍裡的中醫叢書」之《溫病條辨》。力求復現原文,呈現中醫典籍美篇;中醫藥典籍源遠流長,版本多甚,文字有異,對書中異體字、通假字徑直統一,減少研閱阻礙;重在原文,少選釋注,僅加句讀,給發皇古義,尋覓先賢之㫖留下更大的理性思緒空間,利於學術探研。

作者簡介

楊建宇,中醫執業醫師,研究員。發表醫藥文章200餘篇,醫學著作100餘冊(含主編醫藥院校教材4冊)。主要從事中醫藥疑難雜症的臨床診治、理論研究與帶徒教學。

岳冬輝,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指導教授,碩士生指導教授,溫病教學研究室主任,主要從事中醫溫病學理論、實驗與臨床研究。

趙元辰,呼吸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從事中西醫結合腫瘤相關研究工作,臨床中針對肺癌及其他惡性腫瘤的中醫治療及預防、肺部結節的中醫診治、呼吸系統疾病的中藥治療等有獨特的見解及經驗。

昔淳于公有言:人之所病,病病多;醫之所病,病方少。夫病多而方少,未有甚于溫病者矣!何也?六氣之中,君相二火無論已,風濕與燥,無不兼溫,惟寒水與溫相反,然傷寒者必病熱,天下之病,孰有多於溫病者乎?方書始于仲景,仲景之書專論傷寒,此六氣中之一氣耳。其中有兼言風者,亦有兼言溫者,然所謂風者,寒中之風,所謂溫者,寒中之溫,以其書本論傷寒也。其餘五氣,概未之及,是以後世無傳焉。雖然,作者謂聖,述者謂明,學者誠能究其文、通其義,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以治六氣可也,以治內傷可也。亡如世鮮知十之才士,以闕如為恥,不能舉一反三,惟務按圖索驥。
蓋自叔和而下,大約皆以傷寒之法,療六氣之疴,禦風以絺,指鹿為馬,迨試而輒困,亦知其术之踈也。因而沿習故方,畧變藥味,衝和、解肌諸湯,紛然著錄。至陶氏之書出,遂居然以杜撰之傷寒,治天下之六氣。不獨仲景之書所未言者,不能發明,並仲景已定之書,盡遭竄易。世俗樂其淺近,相與宗之,而生民之禍亟矣!又有吳又可者,著《溫疫論》,其方本治一時之時疫,而世誤以治常候之溫熱。最後若方中行、喻嘉言諸子,雖列溫病於傷寒之外,而治法則終未離乎傷寒之中。惟金源劉河間守眞氏者,獨知熱病,超出諸家,所著《六書》,分三焦論治,而不墨守六經,庶幾幽室一鐙,中流一柱。惜其人朴而少文,其論簡而未暢,其方時亦雜而不精,承其後者,又不能闡明其意,裨補其疎,而下士聞道,若張景岳之徒,方且恠而訾之,於是其學不明,其說不行。而世之俗醫,遇溫熱之病,無不首先發表,雜以消𨗳,繼則峻投攻下,或妄用溫補,輕者以重,重者以死,倖免則自謂己功,致死則不言己過,卽病者亦但知膏肓難挽,而不悟藥石殺人,父以授子,師以傳弟,舉世同風,牢不可破。肺腑無語,冤鬼夜嗥,二千餘年畧同一轍,可勝慨哉!
我朝治洽學明,名賢輩出,咸知泝原《靈》《素》,問道長沙。自吳人葉天士氏《溫病論》《溫病續論》出,然後當名辨物。好學之士,咸知向方,而貪常習故之流,猶且各是師說,惡聞至論,其粗工則又畧知疎節,未達精旨,施之於用,罕得十全。吾友鞠通吳子,懷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學不厭,研理務精,抗志以希古人,虛心而師百氏,病斯世之貿貿也,述先賢之格言,攄生平之心得,窮源竟委,作為是書,然猶未敢自信,且懼世之未信之也,藏諸笥者久之。予謂學者之心,固無自信時也,然以天下至多之病,而竟無應病之方,幸而得之,亟宜出而公之,譬如拯溺救㷊,豈待整冠束髪,况乎心理無異,大道不孤,是書一出,子云其人必當旦暮遇之,且將有闡明其意,裨補其疎,使夭札之民,咸登仁壽者,此天下後世之幸,亦吳子之幸也。若夫《折楊》《皇荂》,听然而笑,《陽春》《白雪》,和僅數人,自古如斯,知我罪我,一任當世,豈不善乎!吳子以為然,遂相與評騭而授之梓。
嘉慶十有七年壯月旣望,同里愚弟汪廷珍謹序

目次

卷首
序(四首)
凡例(十四條)
問心堂病條辨原病篇(引經十九條)
卷一
問心堂病條辨上焦篇(法五十八條方四十六首)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暑溫
暑溫
伏暑
濕溫
溫瘧
秋燥
補秋燥勝氣論
卷二
問心堂病條辨中焦篇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暑溫
寒濕
濕溫(瘧、痢、疸、痺附)
秋燥
卷三
 問心堂病條辨下焦篇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暑溫
寒濕
濕溫
秋燥

卷四
問心堂病條辨說
汗論
方中行先生或問六氣論
傷寒注論
風論
醫書亦有經子史集論
本論起銀翹散論
本論粗具規模論
寒疫論
僞病名論
溫病起手太陰論
燥氣論
外感總數論
治病法論
吳又可溫病禁黃連論
風溫、溫熱氣復論
治血論
九竅論
形體論
卷五
問心堂病條辨解產難
解產難題詞
產後總論
產後三大證論一
產後三大證論二
產後三大證論三
產後瘀血論
產後宜補宜瀉論
產後六氣爲病論
產後不可用白芍辨
產後誤用歸芎亦能致瘈論
產後當究竒經論
下死胎不可拘執論
催生不可拘執論
產後當補心氣論
產後虛寒虛熱分別論治論
保胎論一
保胎論二
卷六
問心堂病條辨解兒難
解兒難題詞
兒科總論
俗傳兒科爲純陽辨
兒科用藥論
兒科風藥禁
痙因質疑
濕痙或問
痙有寒熱虛實四大網論
小兒痙病瘈病共有九大網論
小兒易痙總論
痙病瘈病總論
六氣當汗不當汗論
疳疾論
痘證總論
痘證禁表藥論
痘證初起用藥論
治痘明家論
痘瘡稀少不可恃論
痘證限期論
行漿務令滿足論
疹論
瀉白散不可妄用論
萬物各有偏勝論
草木各得一太極論

書摘/試閱

問心堂病條辨原病篇(引經十九條)
汪瑟菴先生參訂 吳瑭鞠通氏著
徵以園先生同參 受業姪嘉會校字
朱武曹先生點評 男廷蓮同校

一 《六元正紀大論》曰:辰戌之歲,初之氣,民厲溫病;卯酉之歲,二之氣,厲大至,民善暴死;終之氣,其病溫。寅申之歲,初之氣,溫病乃起;丑未之歲,二之氣,溫厲大行,遠近鹹若。子午之歲,五之氣,其病溫。巳亥之歲,終之氣,其病溫厲。
敘氣運,原溫病之始也。每歲之溫,有早暮微盛不等,司天在泉,主氣客氣,相加臨而然也。細考《素問》注自知,茲不多贅。
按吳又可謂溫病非傷寒,溫病多而傷寒少,甚通。謂非其時而有其氣,未免有顧此失彼之誚。葢時和歲稔,天氣以寧,民氣以和,雖當盛之歲亦微;至於凶荒兵火之後,雖應微之歲亦盛,理數自然之道,無足怪者。

二 《隂陽應象大論》曰: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故重隂必陽,重陽必隂,故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
上節統言司天之病,此下專言人受病之故。
細考宋元以來諸名家,皆不知溫病傷寒之辨。如龐安常之《卒病論》,朱肱之《活人書》,韓祗和之《微旨》,王實之《證治》,劉守眞之《傷寒醫鑒》《傷寒直格》,張子和之《傷寒心鏡》等書,非以治傷寒之法治溫病,卽將溫暑認作傷寒,而疑麻桂之法不可用,遂別立防風通聖、雙解通聖、九味羗活等湯,甚至於辛溫藥中加苦寒,王安道《溯洄集》中辯之最詳,茲不再辯。論溫病之最詳者,莫過張景嶽、吳又可、喻嘉言三家。
時醫所宗者,三家為多,請畧陳之:按張景岳、喻嘉言皆著講寒字,並未理會本文上有『故曰』二字,上文有『重隂必陽,重陽必隂』二句,張氏立論出方,悉與傷寒混,謂溫病卽傷寒,襲前人之舊,全無實得,固無足論。喻氏立論,雖有分析,中篇亦混入傷寒少隂、厥隂證,出方亦不能外辛溫發表、辛熱溫裏,為害實甚。以苦心力學之士,尚不免智者千慮之失,尚何恠後人之無從取法,隨手殺人哉!甚矣!學問之難也!吳又可實能識得寒溫二字,所見之證,實無取乎辛溫、辛熱、甘溫,又不明伏氣為病之理,以為何者為卽病之傷寒,何者為不卽病待春而發之溫病,遂直斷溫熱之原,非風寒所中,不責己之不明,反責經言之謬。瑭推原三子之偏,各自有說:張氏混引經文,將論傷寒之文,引證溫熱,以傷寒化熱之後,經亦稱熱病故也,張氏不能分析,遂將溫病認作傷寒。喻氏立論,開口言春溫,當初春之際,所見之病,多有寒證,遂將傷寒認作溫病。吳氏當崇禎凶荒兵火之際,滿眼溫疫,遂直闢經文『冬傷於寒,春必病溫』之文。葢皆各執己見,不能融會貫通也。瑭按:伏氣為病,如春溫、冬咳、溫瘧,《內經》已明言之矣。亦有不因伏氣,乃司天時令現行之氣,如前列《六元正紀》所雲是也。此二者,皆理數之常者也。更有非其時而有其氣,如又可所雲戾氣,間亦有之,乃其變也。
惟在司命者善察其常變而補救之。

三 《金匱眞言論》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易》曰:履霜堅冰至,聖人恒示戒於早,必謹於微。記曰:凡事豫則立。《經》曰: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聖人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一節當與月令參看,與上條冬傷於寒互看,葢謂冬傷寒則春病溫,惟藏精者足以避之。
故《素問》首章《上古天眞論》,卽言男女隂精之所以生,所以長,所以枯之理;次章緊接《四氣調神大論》,示人春養生,以為夏奉長之地;夏養長,以為秋奉收之地;秋養收,以為冬奉藏之地;冬養藏,以為春奉生之地。
葢能藏精者一切病患皆可卻,豈獨溫病為然哉!《金匱》謂五臟元眞通暢,人卽安和是也。何喻氏不明此理,將冬傷於寒作一大扇文字,將不藏精又作一大扇文字,將不藏精而傷於寒,又總作一大扇文字,勉強割裂《傷寒論》原文以實之,未免有過慮則鑿之弊。『不藏精』三字須活看,不專主房勞說,一切人事之能搖動其精者皆是,卽冬日天氣應寒而陽不潛藏,如春日之發泄,甚至桃李反花之類亦是。
汪按:喻氏天資超卓,學力精銳,在此道誠為獨辟榛蕪,深窺窔奧,但帖括結習太重,徃徃於間架門面上著力,論傷寒以靑龍與桂麻鼎峙,柯氏已正其失矣,乃論溫病仍用三扇,甚至方法數目,一一求合《傷寒論》,正如漢唐步天,以律呂卦爻為主,牽湊補綴,反使正義不明,讀者當分別觀之也。
《寓意草》中金鑑一條,仍屬傷寒,指為溫病者非。

四 《熱論篇》曰: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暑當與汗出,勿止。
溫者,暑之漸也。先夏至,春候也。春氣溫,陽氣發越,隂精不足以承之,故為病溫。後夏至,溫盛為熱,熱盛則濕動,熱與濕搏而為暑也。勿者,禁止之詞。勿止暑之汗,卽治暑之法也。

五 《刺志論》曰: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
此傷寒暑之辨也。經語分明如此,奈何世人悉以治寒法治溫暑哉!

六 《生氣通天論》曰: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
暑中有火,性急而疎泄,故令人自汗。火與心同氣相求,故善煩(煩從火從頁,謂心氣不寧,而面若火爍也)。
煩則喘喝者,火克金故喘,欎遏胸中淸廓之氣,故欲喝而呻之。其或邪不外張而內藏於心,則靜;心主言,暑邪在心,雖靜亦欲自言不休也。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31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