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經傳寶典,古代經傳與文化內涵:四書、五經、三傳、儒學……禮與道,經典如何塑造社會與人心?
滿額折

經傳寶典,古代經傳與文化內涵:四書、五經、三傳、儒學……禮與道,經典如何塑造社會與人心?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99 元
優惠價
79236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為文化瑰寶,
儒家經典承載著千年來先賢們對修身治國、
治世安邦的智慧和道德理念,
既是帝王將相治國理政的參考指南,
也是平民立德修身的行為準則。

重新審視這些經典文獻背後蘊藏的思想力量,
揭示其對社會的塑造及對世界思想史的深遠影響。

▶四書:儒學傳承的基本教材及其深遠影響
《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一起合稱為中國古代儒學「四書」,為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多少年來,「四書」在中國廣泛流傳,其中許多語句已成為膾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影響特別巨大。
《論語》、《孟子》分別是先秦聖人孔子、孟子及其學生的言論集,《大學》、《中庸》則分別出自早期儒家的4位代表人物孔子、曾參、子思和孟子,被稱為「四子書」。這4部書都表達了儒學的基本思想體系,是中國研究儒學最重要的文獻。

▶儒家經典:中國文化的璀璨瑰寶與思想影響力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先賢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對此,儒家經典詳實地記載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及影響後世的哲學思想。
儒家經典內容涉及到中國古代社會政治制度、軍事鬥爭、文學藝術等多方面。千百年來,它既是讀書人從事學術活動的基礎文本,也是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國、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據。無論是在中國思想史還是世界思想史上,均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春秋》三傳:補述經義與史學傳承的重要典籍
《春秋》經文言簡義深,如無注釋,則無法了解。為了更好地說明《春秋》的綱目,孔子的好友左丘明便用大量具體史實著《左氏春秋》以補原書之不足,簡稱《左傳》。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各以所聞輾轉傳授,逐漸形成不同的《春秋》師說,由孔子弟子子夏傳給學生公羊高的形成《公羊說》,傳給穀梁赤的形成《穀梁傳》。
上述三部傳述補充並豐富了《春秋》的內容,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儒家經典:修身治國的道德規範與社會功能
儒家倫理學說主要是關於「士」的修身方面的道德規範和從政方面的治國原則。早期儒家對倫理及其功能予以更有現實意義的關注,因而產生了《周禮》、《儀禮》、《孝經》這樣的儒家倫理著作。
《周禮》的立意並非要實錄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為千秋萬世立法則,全書的謀篇布局,無不受此左右。《儀禮》中記載的一套禮儀,帶有極其明顯的階級烙印。《孝經》則首次將儒家倫理思想中的孝親與忠君連繫起來,並認為行孝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

★本書特色:本書深入探索儒家經典的源流與影響,涵蓋了《四書》、「三傳」以及《周禮》、《儀禮》、《孝經》等多部儒家重要文獻。詳實解讀這些經典對修身治國的道德規範、社會功能及其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遠影響。透過對儒學思想體系的探討,勾勒出儒家倫理學說對思想史的重大貢獻。

作者簡介

肖東發,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指導教授。1995年被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收入《國際名人辭典》。主編及合著有《年鑑學概論》、《中外出版史》、《中國書史》、《中國編輯出版史》等。

高立來,編著有《岩畫古韻:古代岩畫與藝術特色》、《古老哲學:哲學流派與經典著作》。


浩浩歷史長河,熊熊文明薪火,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滾滾黃河、滔滔長江,是最直接源頭,這兩大文化浪濤經過千百年沖刷洗禮和不斷交流、融合以及沉澱,最終形成了求同存異、兼收並蓄的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絕而從沒中斷的古老文化,並始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中華文化曾是東方文化搖籃,也是推動世界文明不斷前行的動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華文化的四大發明催生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地理大發現。中國四大發明先後傳到西方,對於促進西方工業社會發展和形成,曾帶來了重要作用。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各族人民五千年來創造、傳承下來的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的總和,其內容包羅永珍,浩若星漢,具有很強文化縱深,蘊含豐富寶藏。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弘揚和發展五千年來優秀的、光明的、先進的、科學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現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華,建構具有特色的現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價值、文化形態與文化風采。
為此,在相關專家指導下,我們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別編撰了本套大型書系。主要包括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完備而深刻的倫理道德、古風古韻的建築遺存、深具內涵的自然名勝、悠久傳承的歷史文明,還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顯示了厚重文化底蘊。
本書縱橫捭闔,採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讀者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肖東發

目次

序言
儒家教材—儒家四書
為人處世哲學的《論語》
提倡施行仁政的《孟子》
修身治國之學的《大學》
人性修養著作的《中庸》
最古文獻—儒家五經
最早詩歌總集的《詩經》
最早的歷史文獻《尚書》
最早的典章制度《禮記》
最早的哲學著作《周易》
最早編年體史書《春秋》
史學寶典—春秋三傳
最早編年體史書《左傳》
闡釋微言大義的《公羊傳》
強調禮樂教化的《穀梁傳》
倫理綱常—儒學著作
以人法天綱領的《周禮》
先秦禮儀制度的《儀禮》
儒家倫理觀之作《孝經》

書摘/試閱

修身治國之學的《大學》

西周時期,社會興旺發達,人們對生產、生活法則的認知,以及在社會生活典章制度的建立等方面都累積了豐富的經驗,逐漸達到了比較齊備的程度,在這樣的基礎上。為了傳承這些經驗,從王宮到國都以及普通街巷,沒有不設立學校的。
上自王公的子孫,下至老百姓的子弟,年滿8歲的孩子,都進入小學學習。小學教學的內容是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的基本禮節,其中包括禮儀、音樂、射箭、駕車、識字、計算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待孩子長到15歲時,再進入大學學習窮盡事理、端正本心、修養自身、管理人的原則和方法。
這些西周學校的設置是如此廣泛,教學方法的次序和內容是如此詳細分明,而所教的內容,都是人君親身經歷的經驗、教訓和心得,不要求學習日常生活規則和倫理之外的知識。正因為這樣,當時這些學習的人,沒有不明白自己的職分所應當做和不應當做的,這樣各人就埋頭盡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到了東周時期,周王室衰微,漸漸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能力。諸侯雖然是周王室的臣屬,但在其自己的領地內卻是國君,擁有用人、財政、軍事等方面的獨立大權。於是,一些諸侯勢力強大之後,他們便不再服從周王室的命令,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的「周禮」遭到極大破壞,諸侯爭霸,社會處於動盪之中。
由於社會內部不可調和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機搖撼了傳統文化的權威性,對傳統文化的懷疑與批判精神與日俱增。上述學校的教學體制不能推行,教化隨世事而變遷,風俗也頹廢敗壞。
在這樣的時代,孔子就獨自開設私人學校,仿效先王之法,招收弟子習讀《詩》、《書》和歷史文獻,把先王之道傳授給弟子們。
孔子有3,000多個學生,其中有一個叫曾參的弟子,深明其中真義,他把孔子的講解寫成書,名為《大學》,作為傳講的精義,並在此基礎上加以發揮和說明,傳播於世。
《大學》著重闡述了個人道德修養與社會治亂的關係,明確肯定道德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事實上,這正是孔子思想體系的組成部分。
孔子認為,先王之道的宗旨在於弘揚人們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人們只有知道自己應該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地走下去;志向堅定了便能夠清靜安心、思慮周詳地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任何事物都有根本有枝末,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孔子的這一思想,反映在曾參所著《大學》裡,書中寫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君主要達到這個「道」,有8個具體步驟。對此,《大學》裡這樣寫道: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修身,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這裡的「格物」、「知至」、「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其每一項都以前一項為先決條件,而「身修」即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前4項是修身的方法途徑,後3項是修身的必然效果。從《大學》開始,「齊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成為儒家經典。
曾參能夠編著成流傳後世的《大學》,以至於在儒學傳播中產生巨大的效應,和他的家學淵源有很大關係。
曾參是春秋末期魯國人,他的祖先是「五帝」之首黃帝。西周建立的時候,曾參的先祖曲烈被封於曾,西元前557年莒滅曾。曾國太子巫逃到魯國,曾參是太子巫的第五代孫。
曾參的父親曾點也孔子的學生,被列為「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他對曾參的教育,從一開始就非常嚴格。
曾參小的時候,有一次,曾點叫曾參去瓜地鋤草,曾參不小心將一棵瓜苗鋤掉。曾點認為曾參用心不專,便用棍子責打曾參。由於出手太重,將曾參打昏了。
曾參甦醒後,立即退到一邊「鼓琴而歌」,以此告訴父親,作為兒子的他並沒有因為被誤打而忿忿不平。
曾參16歲時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當孔子知道他被父親打的這件事後,頗為感慨,認為小懲罰可以接受,大懲罰則可以避一避。否則的話,如果被盛怒的父親打死的話,就會令父親受不義之惡名,從而造成終身遺憾。
曾參聽到後認為,如果真的那樣,自己的罪過就大了!可見曾參對父親的感情之深。
孔子去世後,曾參為了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他便開始聚徒講學。當時曾參的門下有不少弟子,因而他被尊稱為曾子。
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在孔子過世後便也師從曾子,子思學成之後又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曾子以他的建樹,成為與孔子、顏子、子思、孟子比肩共稱為儒家五大聖人。
曾子在生活上「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生都謹慎小心,用他自己的話來講,叫做「十目所視,十指所指」,意思是說,我一個人在房間裡面,就好像有十隻手指著我,十個眼睛看著我,我當然是循規蹈矩了。
曾子還提出「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主張,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
曾子由於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齊國打算聘請他為卿。曾子因為要在家孝敬父母,就推辭了。
曾子作為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自從著成〈大學〉,他和他的〈大學〉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被後世儒家尊為「宗聖」。
〈大學〉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禮記》中的一篇。為「初學入德之門也」。北宋教育家程顥、程頤特別重視〈大學〉,曾分別將它從《禮記》中抽出來加以改編,使之獨立成篇。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朱熹在「二程」改編的基礎上繼續加工、編排,分為「經」、「傳」,作成章句,透過注釋闡發己意,並將它和《論語》、《孟子》、《中庸》合編為「四書」,在封建社會後期影響極大。
《大學》的版本主要有兩個體系,一是經朱熹編排整理,劃分為經、傳的《大學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禮記》中的〈大學〉原文。以朱熹《大學章句》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朱熹的《大學章句》,隨其《四書章句集注》一道,在封建社會後期一直被作為學校教育及科舉取士的基本程序,由此,《大學》的思想內容也就透過朝野士大夫的思行言教而輻射到整個社會心理之中。
《大學》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兩千年來無數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窺儒家之門。該文從實用主義角度,對人們如何做人,做事,立業等等均有深刻啟迪意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36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