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滿額折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儒家政論衍義(二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750 元
優惠價
79592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庫存:6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以孔、孟、荀政論為題,引用經史文集,闡釋其要旨。閱讀本書,不但能了解的體系及其演變,並能對上自先秦各家,下至明清的「」、「」,如秦漢的丞相制如何演變為前清軍機處,和考選、祿俸、田制等;以及如歷代宦官之禍、大學生運動、朋黨之爭、豪宗大族的勢力、農民的生活、宗教與民變等「」,皆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作者簡介

一八九七年生,福建福州人。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法學士,歷任上海各大學兼任教授、總政治部宣傳處編輯科科長、中央軍校教官兼編輯部主任、中央政治學校普通行政系教授,並兼陸軍大學教官、中央學校教授。

抗戰軍興,隨校上廬山,抵芷江、入重慶。國民參政會成立,遴選為參政員。抗戰勝利後,歷任中山大學、台灣大學法學院教授兼院長,並曾任立法院立法委員。

自 序

本書起稿於六年以前,前後修改五次。本來與劉振強先生約好,於民國七十年十一月交與三民書局刊行,約定之後,又從頭閱讀一遍,再加修改,費時四個多月,才成定稿,總計修改有六次之多。

本當書名前後更改數次,最後接受臺大法學院教授賀凌虛、袁頌西兩位先生之建議,定名為「先泰儒家政治思想的體系及其演變」。三民當局劉振強先生希望縮短,遂改為「儒家政論衍義」,而以原書名附載於其傍。因為本書是敘述儒家政治思想,故凡思想與政治無關者,例如孔子之章,關於格致誠正修齊之類均捨而不述,否則書名應稱為儒家思想,不宜稱為儒家政論。

關於政治,有三種重要問題,一是政治思想,二是政治制度,三是政治現象,此三者均與時代背景有關,又有相互關係,本書以儒家孔孟荀三位的政治思想為經,而於解說之中,敘述時代背景、政治制度政治現象(例如朋黨等等)。此外又兼述經濟等等(例如孟子主張井田,本書於此條解說中,則敘述歷代戶口懇田米價所引起各種問題)。閱者只看本書目錄,就可知道吾言之不虛。

本書每章均成獨立的單位,可合而讀之,又可分而讀之。為讀者分讀時容易了解起見,故書中不免有重複之處。

本書引文均詳細註出那一書那一卷那一篇,而關於文集方面,且註出那一書局出版。因為同是司馬光文集,中華出版之司馬溫公集與商務萬有文庫之司馬溫公傳家集,內容繁簡不同,因之所載卷數亦異,故應註出出版書局。


著者識於臺北 民國七十一年三月廿三日時年八十六歲

目次

自序
導論
第一章 孔子
第一節 性、情、知
(一)性
(二)情
(三)知
第二節 政治原則
(一)統一及正統
(二)正名
(三)從周及正朔
(四)尊王
(五)攘夷
(六)民本——民本與民主的區別
(七)春秋三世
第三節 禮治
(一)禮與法
(二)禮之作用
(三)制禮的權
(四)禮的內容
(五)禮與義
第四節 人治
(一)行法在人
(二)政者正也
(三)不求備於一人
(四)選才的方法──考績
第五節 刑賞
(一)賞罰與勸懲
(二)刑賞與人情
(三)刑與禮治──孔子何以反對晉鑄刑鼎
第六節 為政之道
(一)一張一弛
(二)興革須依人力財力先定規模
(三)無欲速,無見小利
(四)小不忍則亂大謀
(五)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六)愛惜名器
(七)法令不可輕易更改
第七節 君與臣
第一項 君臣關係
(一)君臣相處之道──忠的觀念的演變
(二)禮敬臣下──由禮敬演變為奴畜
(三)慎擇邇臣──歷代宦官之禍
(四)外重或內重
(五)小謀大、內圖外──內朝官如何演變為外朝官
第二項 君道
(一)君道無為或守要
(二)委任責成
第三項 臣道
(一)曠職及越權
(二)對於內亂及外患的態度
(三)諫諍
第八節 經濟
(一)庶與富──歷代戶口墾田及米價──先富後教
(二)大富與大貧
(三)義與利
第九節 教育──歷代太學、學生運動、朋黨
第十節 獄訟及軍事
(一)獄訟
(二)軍事──宋向戌的弭兵,足食與足兵

第二章 孟子
第一節 人性
(一)性善
(二)性與命
(三)寡欲
(四)環境與人性
第二節 政治
(一)國家的要素
(二)政治的起源
(三)一治一亂
(四)統一──統一與武力,統一與革命的區別
(五)思想的統一
(六)王與霸
第三節 復古思想
第一項 貴族政治
(一)不得罪於巨室──歷史上豪宗大族的勢力
(二)貴戚之卿有易君位之權
第二項 封建制度
 井田制度──歷代田制及唐代反對封建的意見
第四節 人治
第一項 民本
第二項 仁政
(一)仁政的本質
(二)仁政的政策
(三)仁政與小惠
第三項 賢能政治
(一)賢與能的區別
(二)賢明與多數
(三)徒善與徒法
第四項 放伐暴君
第五節 人君
(一)君權與天
(二)君道
第六節 人臣
(一)士之品格
(二)入官──歷代考選制度
(三)為貧而仕──歷代祿俸制度
(四)臣道
(五)諫爭及格君心之非
第七節 經濟
(一)分工
(二)富民之必要
(三)富民的政策
第八節 外交與反戰
(一)外交
(二)反戰

笫三章 荀子
第一節 人性及人情
(一)性之本質及其與情的區別
(二)人情
(三)人欲──先哲對於人欲的看法及理學派懲忿窒欲的主張
(四)性惡
(五)計算利害大小
(六)環境與人之情性
第二節 社會
第三節 禮治及法治
(一)禮之基礎
(二)禮之起源
(三)禮之作用
(四)禮治
(五)由禮治而主張法治
(六)由法生「類」──後世沿類創例,吏胥緣例操縱國權
(七)禮用於士以上,法用於眾庶百姓
第四節 勢與術
(一)勢
(二)術
第五節 政治
(一)統一──思想的統一
(二)法後王
(三)民本──民主政治的制度
(四)政治上的平等
(五)改革
第六節 人治
第七節 刑賞
(一)刑賞的起源
(二)刑賞的作用
(三)刑賞須合理
(四)厚賞重刑尤其重刑之必要
第八節 人君
(一)君之作用
(二)君道無為
第九節 人臣
第一項 總說
(一)遇合
(二)通才與專才
第二項 宰相
(一)相之起源及其重要
(二)相的職權
第三項 羣臣
(一)百官的分職
(二)臣道
第十節 經濟
(一)富國即富民的重要
(二)富民政策
(三)先富後教
(四)聚歛與藏富於民
(五)國貧的原因
(六)義與利
第十一節 軍事
第十二節 天及卜筮
(一)天──歷代民變與宗教
(二)卜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592
庫存: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