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種漸衰,漢武盛世後逐漸傾斜的帝國天秤:昭宣之治✖豪強崛起✖王莽算漢……西漢末年的權力角逐戰,誰能夠在滔滔歷史長河中脫穎而出,誰又能真的做到青史留名?
江南之旅(第2版)(簡體書)
麻雀地變鳳凰城:臺灣區段徵收案例實錄
台灣旅遊地圖王:台灣環島
跨世紀的科技生活CD-ROM
從文科生到醫科生:科學以外的人性觀察手記(電子書)
探索古文明未解之謎
文學論戰與記憶政治:亞際視野
戰略‧戰術‧兵器事典22:歐洲中世紀戰衣
中學數學簡史(簡體書)
歐洲理事會與歐洲文化之路

TOP
5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龍種漸衰,漢武盛世後逐漸傾斜的帝國天秤:昭宣之治✖豪強崛起✖王莽算漢……西漢末年的權力角逐戰,誰能夠在滔滔歷史長河中脫穎而出,誰又能真的做到青史留名?
滿額折

龍種漸衰,漢武盛世後逐漸傾斜的帝國天秤:昭宣之治✖豪強崛起✖王莽算漢……西漢末年的權力角逐戰,誰能夠在滔滔歷史長河中脫穎而出,誰又能真的做到青史留名?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99 元
優惠價
79394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既有窮困潦倒,又有壯懷激烈
◎既有沙場輝煌,又有暮年悲涼
◎既有青史留名,又有毀譽參半

恢弘壯麗的傳奇與貪婪複雜的人性交織
勾勒出一位位有血有淚的歷史人物

【秉權宰輔與權力博弈】
漢武帝臨終託孤後,霍光以卓越的政治手腕建立了穩固的執政地位,成為一代權臣,但隨之而來的,是朝堂內外的權力角逐與矛盾。在霍光的權力之下,燕王謀亂、偽太子風波、鹽鐵會議等一系列事件接連上演。通過這些歷史事件,展現霍光如何平衡朝堂各方勢力、維護帝國穩定,也埋下了權臣與豪族、皇權與地方勢力衝突的伏筆。
【休養生息與盛世暗湧】
隨著霍光的去世,漢宣帝正式掌權,展開了短暫卻值得稱道的「昭宣之治」。對內輕徭薄賦、減免賦稅,讓農民得以喘息,社會經濟恢復生機,國家呈現出表面繁榮。但是同時,豪族勢力迅速崛起,土地兼併嚴重,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逐漸加深;對外則征伐西域,擊退匈奴,徹底確立了漢朝在西域的霸權。這是個表面和諧,實則暗流湧動的時期。
【帝國衰微與統治困境】
昭宣之治過後,漢朝開始逐漸走向衰微。元帝在位時,儒家思想大行其道,但是劉奭個性軟弱,無法有效應對豪族勢力的擴張。哀帝劉欣更是沉溺於宮廷享樂,使帝國統治愈加乏力。官僚腐敗、宦官擅權的情況日益嚴重,漢帝國終究因為朝廷的無能和豪族的肆意而逐漸失去平衡,進一步加劇了漢朝由盛轉衰的局面。
【篡漢自立與理想幻滅】
漢朝的衰落和朝政的混亂為權臣篡位埋下伏筆,王莽應運而生。他以良好而謹慎的道德形象贏得了朝野上下的尊敬,逐步掌控權力,最終篡漢稱帝。然而,王莽的改革雖然初衷良好、理想宏大,卻脫離現實,導致社會動盪、經濟崩潰,最終引發全民反抗,走向滅亡。本書試圖還原王莽的真實面貌,以客觀的角度探討這個古今評價不一的人物。


本書特色:本書透過生動的敘述,再現了漢武帝去世後,漢朝在昭宣、元帝時期下的變遷。作者勾勒出霍光、陳湯、王莽等歷史人物鮮活立體的形象,揭示了當時漢朝在政治、經濟、外交上的博弈與抉擇。書中深入描繪鹽鐵會議等關鍵事件、探討王道與霸道之爭,並揭開豪族興起與中央權力間的矛盾暗流,帶領讀者一覽西漢末年的動盪興衰。

作者簡介

朱耀輝,自媒體人、文史作家。自幼喜好文史,博覽群書,學富思博。大學期間開始文學創作,欲以文學之法,書寫千年歷史,並載筆者思道。已出版《李斯傳:從一介布衣到帝國宰相》、《人心至上:劉邦》、《這個漢朝太有意思了1-7》等多部歷史作品。

序言
當武帝朝的盛世在殺戮與懺悔中落下帷幕,我們來到了昭宣時代。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武帝時代足夠熱血激盪,武帝一死,王朝開始走上了下坡路,因而很多人對後武帝時代的印象都比較差:皇帝荒淫、宦官專權、王莽篡漢。
其實不是這樣的。
後武帝時代,故事同樣精采和曲折。就拿昭宣和元帝時代來說,對外,有傅介子重開西域,有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兩漢最強音,有呼韓邪單于來朝。
班固在寫《漢書》時發了這樣一句感慨:「漢之號令班西域矣,始自張騫而成於鄭吉。」張騫開通西域,建立起了中原王朝與西域的連繫,可是直到西域都護府設立,中原王朝才正式統治西域。
武帝時代,漢與匈奴征戰四十餘年,雙方你來我往,頂多打成平手。直到宣帝時代,漢軍重出西域,斬斷了匈奴右臂,才算徹底降服了這個百蠻大國。而西域,也第一次納入了中華民族的版圖。
對內,霍光領銜的執政團隊繼承了武帝臨終前定下的休養生息政策,其人口規模在漢宣帝時期再度突破了五千萬。歷代的盛世,只要輕徭薄賦,給農民一條出路,百姓都會感恩戴德。昭宣時代的政策也是從減輕農民負擔入手,多次減免各地的賦稅,農業生產發展起來後,就出現了「藏富於民」的局面,老百姓有了好日子過,國家自然也就和諧強盛了。
可是,在這種表面的和諧繁榮下,暗流也在悄悄湧動。
這股暗流就是,地方豪族的大規模興起。
豪族是怎麼來的?恰恰是漢武帝雄才大略的副產品,正是他刺激了社會上豪族的興起。大量百姓無法忍受繁重的苛捐雜稅,扔了土地,投靠到地方豪族門下。
豪族進一步兼併土地,導致大批貧苦的自耕農失去田宅,破產流亡,淪為遊民、奴隸甚至盜賊,嚴重影響了社會安定和諧。當時的情勢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貧富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豪族越來越強,與地方官僚聯手對抗皇權。事實上,整個四百年的漢王朝就是一部皇權與豪族的博弈史,西漢的覆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地方豪族崛起,架空了皇權。
西漢有一次最重要的改革(王莽改制暫且歸到新朝),以桑弘羊領銜的改革團隊對帝國的產業、流通、稅收三大方面實施了整體配套改革,在經濟上極大地保障了中央集權的形成。
然而,這次改革所造成的負面效應也是顯著的。各項產業及流通領域被政府壟斷後,「文景之治」所形成的民間經濟大繁榮的格局被徹底扼殺,商品經濟從此趨於衰竭,引發了地方豪族的不滿。
於是,在武帝去世六年後,帝國的朝堂之上開展了一次大討論,史稱「鹽鐵會議」。
在中華經濟史上,這可以說是一次偉大的經濟政策辯論會,一個叫桓寬的人詳實地記錄了辯論內容,寫成一部奇書──《鹽鐵論》。
這次會議由霍光以昭帝的名義召開,就武帝時期的各項政策,特別是鹽鐵專賣政策進行全面總結和辯論。辯論的一方是武帝改革的關鍵推手,七十多歲的桑弘羊,另一方則是霍光召集來的儒家文人,埋頭在古籍中的學者,而非專業的經濟學家。
由於儒家不太懂經濟,雙方始終討論不出結果。學者鄙夷桑弘羊投機興利,桑弘羊蔑視學者空談誤國,雙方按照自己的邏輯和思想相互爭吵,已經超出了原來的經濟討論範疇,變成理論層面的霸道與王道之爭。
拋開對武帝改革的爭議,我還想討論一個人:王莽。
他有著異想天開的統治理念,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不乏大膽超前並脫離時代的舉措,可是為何卻在史書中聲名狼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王莽是篡漢自立的野心家、影帝,大奸似忠、外似樸野、中藏巧詐這幾個詞似乎跟定了他,成了他身上抹不去的標籤。可問題是,這就是王莽的全部人生嗎?
我不想為他起死回生,只是想還其一個本來面目。
寫這套書,除了理清故事和歷史的底層邏輯外,還有一個願景:我想還原那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歷史中的人。無數個夜晚,我埋首書桌,一卷卷翻閱《史記》、《漢書》、《資治通鑑》,體會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著他們的豪情和無奈,然後淚流滿面,不能自已。
身為一個文史類作家,我之前也寫過不少書,但是如此大部頭的系列還是第一次。兩年的打磨,對我而言是一個從未有過的挑戰,能夠堅持到寫完,除了熱愛,還是熱愛。
無論如何,我盡力了,希望我的文字不會讓你失望。
接下來,讓我們共同揭開後武帝時代的歷史大幕!

目次

序言
第一章 霍光受遺
大漢權力場
燕王的心思
偽太子風波
鹽鐵會議
桑弘羊之問
第二章 權臣秉鈞
反目成仇
霍光當權
匈奴內訌
不破樓蘭終不還
第三章 廢立天子
二十七天皇帝
哀哉海昏
草根皇帝
韜光養晦
第四章 掌權之路
君臣矛盾
山雨欲來
霍氏覆滅
第五章 漢宣名臣
王道仁政
京都神探
德治楷模
腐儒帝師
天下良吏
畫眉深淺入時無
第六章 遙望西域
烏孫風雲
尖峰時刻
平西羌
第七章 帝國偉業
王道還是霸道
威權旁落
珠崖罷郡
擊羌之戰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第八章 王朝暮歌
仁弱皇帝
匡衡的悲劇
雙面英雄陳湯
王氏崛起
大權旁落
第九章 荒唐皇帝
飛燕爭寵
儲君的選擇
皇帝死因調查報告
從希望到絕望
斷袖之癖
第十章 王莽篡漢
王莽回來了
道德楷模
全民狂熱的時代
代漢建新
第十一章 理想悲歌
一生真偽復誰知
託古改制
長安亂

書摘/試閱

第一章 霍光受遺
大漢權力場
西元前87年,一代雄主劉徹崩,繼位的是幼子劉弗陵。
劉弗陵登上西漢政壇,踏入了權力場。這一年,他只有八歲。
由於繼任者過於年輕,劉徹擔心自己去世後,歷史會重演呂后亂政的一幕,於是找了個藉口,殘忍地處死了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
政治的殘酷與血腥,由此可見一斑。
為了保證帝國這艘大船沿著既定的航道平穩執行,臨終前,劉徹將帝國的基業押在了五個人身上,他們分別是: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田千秋、桑弘羊。
這五個人是劉徹親自挑選的輔政大臣,他們組成了一個權力天平,無法一家獨大,進而威脅到皇權。
將一切安排妥當後,劉徹離開了人世。
八歲的劉弗陵高坐在大殿之上,孤獨而憂傷。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先後失去了母親和父親,在偌大的未央宮內,他居然舉目無親。他能依靠的,只有眼前的這五個老頭。
五位輔政大臣陪侍著小皇帝劉弗陵,也各想著各的心事,他們要面對並習慣這樣一個事實:這座偉大都城曾經的主宰已經不在,而且不會再回來。帝國的政壇,將從此步入後武帝時代。
下面,我來依次隆重介紹一下這五位,看看他們到底有何本事,能在最後時刻獲得劉徹的青睞。
先說一號人物霍光。
前面說過,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父親霍仲孺曾在平陽侯曹壽府中做事,與平陽侯的侍女衛少兒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後來又回家娶妻生了霍光。
霍去病後來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出擊匈奴的途中,他請來霍仲孺,與其父子相認,並不計前嫌地替父親買了大量的田地房屋和奴婢,讓父親和弟弟一家人衣食無憂。
凱旋時,霍去病再次拜訪父親,並將十多歲的異母弟弟霍光帶到長安照顧。
在長安城,霍光開闊了自己的眼界,也得到了最好的教育。憑藉哥哥的身分和地位,霍光十幾歲便進入了中央的後備人才庫,先後任郎官、曹官、侍中。
就在霍光朝著自己的夢想邁進時,哥哥霍去病突然去世,他的靠山沒了。
局勢變得有點快,要想生存下去,只能靠自己了。
霍光主要的工作就是陪在劉徹左右,小心服侍。作為一位殺伐果決的皇帝,劉徹的圈子可不是什麼人都能進去的,這圈子裡除了智者就是能人。要想在這個圈子裡混下去,需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最考驗一個人察言觀色的能力。
經過多年的歷練和隱忍,霍光終於練就了超級忍術,他為人極其低調,辦事滴水不漏,二十年的朝夕相處,霍光在工作中從來沒出過一丁點差錯,深得劉徹的信任。
曾有人對霍光做過長期的跟蹤觀察,發現此人言談舉止極有分寸,簡直到了神一樣的境界。舉個例子,他每次進出宮殿,行腳落步都有固定的位置和尺寸,站的位置既不顯眼,又離皇帝不太遠。他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後默默觀察大小官員在武帝面前的反應。
霍光的表現獲得了武帝的肯定,其權勢和地位迅速攀升,歷任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等職位。這意味著武帝出行時,要靠霍光保駕護航;武帝處理政務時,霍光可以憑藉國策顧問的身分參與決策。
霍光不追求曝光率,也從不公開發表政見,別說是漢朝百姓,就連許多高官也忽視了霍光這號人物的存在。
每回廷議時,霍光都列席,卻從來都一言不發,彷彿自己並不在場。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霍光在政壇裡並沒有引起任何像樣的注意,大夥兒都以為他只是一個吃閒飯的人而已。
但是低調只是霍光的偽裝,或者說,是他在多年政治鬥爭中悟出的生存之道。
憑藉著這份低調與可靠,霍光侍奉武帝左右長達二十多年。雖然品級不高,也沒有多大權勢,但他還是幾十年如一日地伴隨在武帝左右,兢兢業業地完成一項又一項瑣碎的事務。他見證了霍去病和衛青那無比隆重的葬禮,也見證了在武帝的帶領下,這個帝國如何對外征服四方、揚威西域,對內打擊豪強、集權中央,一步一步踏上文治與武功的巔峰盛世。
除了做事可靠,霍光的長相也很不錯,他皮膚白皙、雙目有神、長鬚美髯,完全是一位帥哥。
武帝臨終前,命畫師畫了一幅周公背成王的圖賜予霍光,囑託他像當年的周公一樣,輔佐自己的幼子劉弗陵。
為了讓霍光更好地開展工作,武帝提拔他為大司馬、大將軍。
要知道,大司馬、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在此之前,武帝曾任衛青為大司馬、大將軍,但是當時武帝大權在握,衛青也恪守本分,故當時的大司馬、大將軍雖然位高,但還沒有成為朝官首領。而此時,霍光一人身兼大司馬、大將軍,不但成了內朝的最高首領,更成了百官之首。
從這一刻起,霍光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風光時刻。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94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