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丸:寒熱妙方
高等會計學-理論與應用 (全一冊)
中藥材圖鑑:嚴選500種中藥材,教你輕鬆識藥、辨藥、用藥
中國城市統計年鑑2010(簡體書)
青蛙和蟾蜍好朋友:中英雙語(珍藏版/附羅北兒親自朗讀原文音檔)
枕頭瘦身操:骨頭喬正,躺著就變美,養成易瘦體型
大腦充電:科學證實,逆轉大腦退化的健康生活對策
動吃瘦!女神養成提案:14天高效健身和飲食全攻略,有效燃脂、確實增肌!
清單:關於愛與奇想的124張小紙條(簡體書)
西洋文學介紹(電子書)
食物製備原理

TOP
5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烏梅丸:寒熱妙方
滿額折

烏梅丸:寒熱妙方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79355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庫存:5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發展演變結合歷代醫家的詮釋】
從歷史、理論到臨床應用,展現經方烏梅丸的全貌
以嚴謹學術態度和豐富資料內容,提出研究經方的完整視角

▎歷史淵源與理論基礎
本書首先追溯烏梅丸的歷史淵源,源自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該方劑因治療蛔厥及久痢等病症效果卓著而廣為流傳。本書從經方出處、方名釋義、藥物組成到古今使用方法,細緻解讀並以方歌形式幫助讀者記憶。展現了烏梅丸在醫學史上的地位及其與其他經方的淵源連繫。

▎藥物組成與功效機制
本書深入分析烏梅丸的十味藥物,包括烏梅、細辛、乾薑、黃連、附子等,詳細介紹其性味歸經、主要功效與臨床應用。編者結合現代醫學研究,解釋每味藥物的作用機制,並闡述方中寒熱並用、消補兼施的配伍原理。不僅有助於讀者理解烏梅丸的科學性,更突出了中醫理論的辯證精髓。

▎歷代詮釋與臨床實踐
本書彙集了自唐宋以來歷代醫家對烏梅丸的經典詮釋與臨床應用案例,展現了不同時代對烏梅丸的創新理解及加減運用的靈活性。無論是治療蛔厥、久痢,還是處理寒熱錯雜的複雜症候,烏梅丸的應用價值都得以全面展現。透過歷代醫案的比較,讀者可以感受到經方在中醫發展史中的不斷豐富與深化。

▎相關類方比較、加減應用
本書將烏梅丸與類似經方,如連梅湯、椒梅湯等進行比較,詳細闡述其異同點及臨床適用性。展現了經方的靈活性及個性化治療的可能性,並透過加減方的實例,指導讀者如何結合病情進行方劑調整,是臨床實踐的重要參考。

➔理論+應用
本書不僅停留在理論探討,還將重點放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書中提出了烏梅丸在現代中醫臨床中的具體應用案例,並分析了其在胃腸道疾病、寄生蟲病及其他寒熱錯雜症中的療效機理,提供了醫學生與中醫從業者具體的操作指導。


本書特色:本書從烏梅丸的歷史淵源到現代應用,全面剖析其理論與實踐價值,梳理《傷寒論》經方脈絡,解析烏梅丸組成與功效機制,收錄歷代醫家詮釋與創新,突顯其在治療蛔厥、久痢等病症中的靈活性與療效。全書比較相關類方,展現經方加減在不同臨床中的應用,是深入學習與研究經方的重要資料。

作者簡介

柳越冬,醫學博士後,教授、醫師、博士研究生指導教授、中醫肛腸學科著名專家、科普巡講專家等。獲得科學研究成果及榮譽40餘項,主編教材《中醫外科學》;參與教材編寫4部,出版專著50餘部,發表論文百餘篇,SCI收錄1篇。

楊建宇,中醫執業醫師、研究員、中醫師、中和醫派掌門、中醫雜誌主編等。發表醫藥文章200餘篇、醫學著作100餘冊;主編大學教材4冊;參加科學研究項目20餘項,獲獎8項。主要從事中醫藥疑難雜症的臨床診治、理論研究與帶徒教學。

目次

上篇 經典回顧
第一章 通論與總述
第二章 臨床用藥原理
第三章 方劑源流與原理
中篇 臨證新探
第一章 烏梅丸應用概要
第二章 烏梅丸辨治思路
第三章 臨床實例與病證解析
下篇 現代研究與應用進展
第一章 實驗室研究新視野
第二章 經方臨床拓展與應用評估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一節 主要藥物的功效與主治
本方由烏梅、細辛、乾薑、黃連、黃柏、當歸、附子、蜀椒、桂枝和人蔘共10味藥組成,酸辛苦同用,安蛔配伍之要法,寒熱並用,消補兼施,歷代醫家均以此方作為治蛔安蛔之主方,且其諸藥相合,還具有溫中補虛、清熱燥溼止痢之功,故對於寒熱錯雜,正氣虛弱之久瀉、久痢亦可奏效;烏梅丸和其方所組成的烏梅湯在臨床上使用廣泛,療效確切。

一、烏梅
烏梅別名黃仔、酸梅、合漢梅、乾枝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實經煙火熏製而成。若用青梅以鹽水日晒夜浸,約10日後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與烏梅類似,宜忌相同。
臨床中烏梅的常用配伍列舉如下:烏梅配黃連可用於內熱煩渴及溼熱下利,並有安蛔之效,以蛔蟲「得酸則靜、得辛則伏、得苦則下」,此配伍酸苦並用,可用於蛔蟲引起的嘔吐、腹痛、心下灼熱、煩惡等症。烏梅配五味子常可用於久咳、久瀉;烏梅配木瓜能化溼益胃,可用於傷暑霍亂吐瀉、轉筋等症;烏梅配天花粉有清熱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傷津、虛煩口渴;烏梅配檳榔常用於驅蛔理氣止痛,此時常配伍木香、枳殼等行氣止痛藥。

二、細辛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或華細辛的全草,有北細辛與南細辛之分。北細辛主產於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根灰黃色,葉綠色,氣甚芳香,味辛辣而麻舌,習慣以此為通用正品。《神農本草經》謂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筋拘攣,風溼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
細辛主治惡寒不渴,兼治咳、厥冷、疼痛者。所謂惡寒,指患者惡寒喜暖,四肢厥冷患者往往雖夏日而厚衣,或稍受風寒則冷氣入骨、全身拘急不適。所謂不渴,指口不乾渴,唾液清稀且量多,甚或自覺口內有冷氣,唾液嚥下也覺冰冷。凡惡寒不渴之人,多精神不振,喜臥懶言,小便清長,脈象或緩或遲。其舌質淡紅,舌苔白滑,上罩一層稀滑黏液,有醫家稱為「細辛舌」。以上為使用細辛的必見證。或咳者,痰液清稀量多,或多泡沫,或有清涕如水,或厥冷者,則四肢冷且痛,遇冷尤劇,或痛者,多為頭痛、身痛、腹痛、胸背痛以及咽痛、齒痛、目痛等。
細辛治咳逆上氣,多配乾薑、五味子,其痰液必清稀;治療四肢厥冷,多配當歸、桂枝,其舌質必淡紅;治療疼痛,多配附子、烏頭、肉桂、乾薑等,其疼痛必劇。
細辛主治與附子相似,兩者均用於惡寒而疼痛者,但附子能回陽救逆,用於脈伏不出時,而細辛只能化飲,不能救人於危難之際。細辛證必有水,如痰涕清稀,或舌苔水滑,精神狀態較好,附子證則必有寒,如關節拘急疼痛、惡寒、精神狀態較細辛更萎靡。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55
庫存:5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