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經自我檢測與療癒聖經:為壓力與病痛找到解方!修復創傷、焦慮、憂鬱、自閉症、偏頭痛、呼吸障礙、胃食道逆流等病症的自救寶典
Advanced Health Assessment and Diagnostic Reasoning
櫻色之悸02(完)

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迷走神經自我檢測與療癒聖經:為壓力與病痛找到解方!修復創傷、焦慮、憂鬱、自閉症、偏頭痛、呼吸障礙、胃食道逆流等病症的自救寶典
79折

迷走神經自我檢測與療癒聖經:為壓力與病痛找到解方!修復創傷、焦慮、憂鬱、自閉症、偏頭痛、呼吸障礙、胃食道逆流等病症的自救寶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99 元
優惠價
79473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療癒經驗超過40年的身體治療師
教你自我修復迷走神經系統,
告別日夜服藥、求醫問診的生活!
輕鬆了解多重迷走神經系統三大迴路、五種狀態
三分鐘自主檢測、調整迷走神經功能,迅速找回健康身心
七種手法練習,有效改善肩頸問題、偏頭痛、脊椎側彎及情緒困擾

慢性身體緊繃 心肺虛弱 內臟器官功能障礙 免疫系統問題
人際關係不良 憂鬱 焦慮 恐懼 睡不好 精神差
胃食道逆流 偏頭痛 胸痛 健忘 自閉症
以上種種都可能是「神經系統狀態異常」!
提供能讓身體進入安全狀態的方法,
使身體得以自行調節神經系統,
讓人的行為、心理、生理達到最佳平衡狀態!


◎什麼是「迷走神經」?
「迷走神經」是人體的十二對腦神經中的第十對,是人體分布最廣的神經,也是自律神經系統中最重要的神經,其運作的狀態,神經病學專家史蒂芬.波吉斯(Stephen W. Porges)將之稱為「多重迷走神經理論」,影響支配著許多感官、情緒、肌肉,以及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和排泄系統等。
迷走神經有三大迴路:腹側分支(負責放鬆和社交參與的正面狀態)、脊椎交感神經鏈(戰鬥或逃跑),以及背側分支(遲緩、停滯和抑鬱行為),這三種迴路不僅會影響身體內臟功能,也與情緒狀態有關,進而驅動我們的表情、行為,深深影響著身心健康。
依據「多重迷走神經理論」,迷走神經三大迴路還會混合交織出另外兩種狀態,一種是背側分支與腹側分支的結合,讓人除了減緩身體活動,同時也在與他人相處時感到安全感,如與相愛之人在一起時的親密感受。另一種是脊椎交感神經鏈啟動的戰鬥或逃跑反應,與腹側迷走神經分支活躍帶來的安全感結合,所表現的友善競爭,如遊戲、運動競爭等。

◎恢復「迷走神經」功能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作者以超過40年的治療實務經驗與學術理論,並透過史蒂芬.波吉斯的「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發現迷走神經支配著人體的諸多身心系統,因此,一旦迷走神經失衡出現問題,人體身心便會相應地引發出諸多問題:如心肺衰弱、呼吸不暢、頭痛、胸痛、胃痛,消化不良、胃酸逆流、憂鬱、煩躁、睡眠問題、人際關係不良,甚至是自閉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
大多數的人們一發現以上問題,會立即反應要就醫、吃藥,藉以壓抑或減緩、治療這些對身體的傷害。但那些對我們的身心造成傷害的問題──其實可以透過恢復迷走神經功能進行改善。
感知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保持穩固,有助於保持在迷走神經腹側分支狀態──也就是「安全感」。因此,自主察覺自己身體的狀態,改善迷走神經失衡的狀況,許多生理上的病痛,以及心理層面的情緒問題、人際關係與壓力傷害,都能最大限度地獲得緩解。

◎大師級的「自療」——自我修復迷走神經的方法!
作者史丹利.羅森堡從事身體治療已超過40年,他師從各名醫、學者,掌握羅夫療法、顱薦骨療法、肌筋膜放鬆技法、癒傷組織放鬆技法、內臟按摩和生物張拉整體療法等多種療法,更結合「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發展出一套簡易可行的自我檢測方法,以及可自行操作或為他人施行的療法:
‧基本練習
‧神經筋膜鬆弛療法
‧火蜥蜴運動
‧治療偏頭痛的按摩
‧緩解頸部僵硬的胸鎖乳突肌運動
‧斜方肌扭轉運動
‧四分鐘臉部自然提升按摩
本書已暢銷發行於20多個國家,不僅為全世界有迷走神經功能受損的讀者提供自我診察與修復上的建議,更鼓勵讀者學習自療,從心理到生理,打造自己的健康人生!

【專家強力推薦】
李政家 / 功能神經學專家、脊骨神經醫學博士
易之新 / 神經內科醫師、費登奎斯老師(GCFP)
林仁廷 / 諮商心理師
阿源師陳慶源 / 職能治療師
郭育祥 / 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理事長
陳世修(Martyn) / 臉書社團「了解生酮飲食-以及你無法成功減肥的真相」版主
陳偉任 / 凱旋醫院神經精神科主任
楊紹民 / 光流聯合診所院長

作者簡介

史丹利.羅森堡(Stanley Rosenberg)

一位美國出生的作家和身體治療師,在一九八三年成為羅夫療法治療師,並自一九八七年起從事顱薦椎療法。他在亞蘭・蓋恩(Alain Gehin)的指導下學習生物力學顱薦椎療法多年,在亞普雷傑研究所(Upledger Institute)接受顱薦椎療法訓練,並參加喬吉亞・米爾恩(Giorgia Milne)的生物動力顱薦椎課程。他也在班傑明・希爾德(Benjamin Shield)的指導下學習治療兒童的應用方法,並參加尚皮耶・巴拉爾(Jean-Pierre Barral)的整骨療法課程。
多年來,他在丹麥透過主持學校,教授結構整合、筋膜鬆弛、疤痕組織放鬆、生物力學顱薦椎療法、內臟按摩和生物張力共構。於丹麥出版相關著作共四本:《再也不腰痛》、《脖子再也不僵硬》、《以整骨按摩緩解疼痛》和《華宇太極》。除了身體治療的工作之外,他也在劇場工作,在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和丹麥及冰島的國家戲劇學校等各種機構訓練演員做瑜伽、雜技表演和聲音技能。有關本書中技法的更多資訊,可以進一步參考網站:www.stanleyrosenberg.com。

【國內推薦】

本書作者史丹利.羅森堡根據多年的臨床治療師經驗,將多重迷走神經理論、臨床症狀以及應用做了更進一步的闡述。在本書中,將中樞神經如何透過第五、七、九、十、十一對腦神,來控制副交感神經系統以及脊椎交感神經,如何影響身體的肌肉張力、姿勢體態和樣貌。並且提供自我觀察、檢測以及解決方案。如果你是臨床治療師,或是正受到自律神經失調之苦的患者,這本書是值得你詳細閱讀珍藏,在此推薦給大家。
——李政家 / 功能神經學專家、脊骨神經醫學博士

在讀書會的團體裡,我們一起做了書裡的「四分鐘臉部自然提升按摩」。為了讓學員親眼看看自己的變化,我請學員在活動前先不套濾鏡自拍自己的樣子。接著我們開始做臉部自然提升按摩的活動。
活動當中,我特別提醒大家不要大力的按壓指定的位置,而是要溫柔的觸摸,感覺到指尖與臉部皮膚的融合。這是因為在很多人的既定印象裡面,按摩就是要大力,就是要「很有感覺」,最好是要按到痠爽。
如果疼痛讓人感覺到很舒服、很安全,那當然沒事,但大部分的時候,過分大力按壓導致的痠,或是痛感,是會讓人很不舒服,很有警戒的。
就像書裡面提到的「只有身體感覺到安全了,觸摸才會發揮它的效果。」
所以要溫和的接觸,溫柔的對待自己。
幾分鐘以後,我們完成練習,然後再次打開手機自拍鏡頭拍照。我看著學員的眼裡彷彿有光,好像看到什麼有趣的事。一番比對之後,大家都覺得好像自己年輕了五歲,感覺神采奕奕,活力都回來了。
你可能會好奇這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我要邀請你繼續閱讀這本書,開始你的自我療癒之旅。
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很好!
——阿源師陳慶源 / 職能治療師

第一次接觸已經是二○二○年的事情,當時我的好夥伴推薦我這本書的時候,我是非常興奮的,因為這本書提及你可能會因為顱神經異常而產生情緒及社交障礙,這兩點也是生活之中最難的事情,包括暴食與運動,還有睡眠,只要情緒不穩定,你就很難正確執行,堅持下去。
所以,如果能夠從中獲得答案,我會非常開心,這樣又能夠把四要素(睡眠、飲食、壓力、運動)做得更好,更難能可貴的是,以前往往都是透過鍛鍊太極拳、呼吸法、靜坐與冥想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本書有一些實際的操作,可以更好的解決被壓迫到的神經。
我不會矯情的說這種專業的書有多麼生動有趣,但是不認識敵人,你是無法打敗敵人的,換個角度也能看出這本書的專業程度,但也不至於會艱深難懂,尤其實際操作起來也不困難。
——陳世修(Martyn)
/ 臉書社團「了解生酮飲食-以及你無法成功減肥的真相」版主

這是一本我誠心推薦給每個人、每位治療師與醫師的好書!
淺顯易懂、內容新穎又有趣的《迷走神經自我檢測與療癒聖經》,讓我這位近二十年來以非藥物治療失眠、憂鬱、焦慮、恐慌與失智的臨床醫師感到驚艷不已。
本書作者史丹利.羅森堡擁有超過四十年的身體療癒經驗,他巧妙地將不同體系的徒手療法與史蒂芬.波吉斯的「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相結合,深入探索影響「作戰或逃跑」、「放鬆與社交參與」以及「遲緩、停滯與憂鬱(當機)」這三種迷走神經迴路的手法。本書所提供的技術,不僅可幫助各種疾病患者恢復「社交參與」的能力,更能引導他們跳脫「停滯」或無意義的「戰、逃」狀態,進而激發人體自癒力,促進健康與幸福。
——楊紹民 /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院長


【國外推薦】

在這本書裡,對於迷走神經傳導路徑在治療過程中(藉著使身體保持平靜和對觸摸產生正面反應來發揮作用)所扮演的角色,史丹利表達出自己的獨到見解。透過直觀理解整合性的過程,史丹利開發出一套矯治系統,能夠提升安全狀態,允許身體重新調整神經系統,進而使行為、心理健康和生理平衡達到最理想的境界。
作為一名科學家,我並未體驗過治療師的世界。作為一名治療師,史丹利也不以科學家的方式體驗世界。然而,史丹利的天賦在於他能夠透過內隱理解來組織科學資訊,並以直覺、富有洞察力和有幫助的方式將其應用在治療上。史丹利是一名有創意的治療師,在複雜的醫療環境中獨樹一幟。幸運的是,他強大的洞察力、內隱知識和治療模式已記錄在《迷走神經自我檢測與療癒聖經》中,並且完美的傳達。
──史蒂芬.波吉斯博士(Stephen Porges, PhD)
印第安那大學金賽研究所特聘科學家
暨北卡羅來納大學精神病學教授

這本書揭開了慢性疾病的神秘面紗,市面上有許多書籍解釋這些病症,但沒有一本能這麼成功地深入探討這些病症發展的基本原因及其形成方式。
無論對於治療師、患者,或單純想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讀者來說,《迷走神經自我檢測與療癒聖經》都是必讀之作。史丹利.羅森堡將數十年來的深刻理解,編織成一部引人入勝的難忘作品,他值得我們的感激。
──班傑明.希爾德博士(Benjamin Shield, PhD)
著有《治療者論治療》、《為了上帝的愛》、《靈魂手冊》及《心靈手冊》

目次

推薦序
值得詳細閱讀珍藏的自我保健書╱李政家
開始你的自我療癒之旅吧!╱阿源師陳慶源
認識迷走神經,打敗健康的敵人╱陳世修(Martyn)
一把開啟身心療癒之門的鑰匙╱陳偉任
激發人體自癒力,讓生命幸福滿滿!╱楊紹民
序一 掌握有效自我療癒的方法 史蒂芬.波吉斯博士
序二 迷走神經理論療治複雜疾病的明確方向 班傑明.希爾德博士
自序 用雙手追求更高水準的精緻度、敏感度和創造力
前言 重新認識自律神經系統

第一部──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健康照護新解
你正在與九頭蛇搏鬥嗎?╱九頭蛇症狀:與腦神經功能失調相關的常見問題

第一章 了解你的自律神經系統
十二對腦神經╱腦神經功能障礙與社交參與╱治療腦神經——三種不侵入、不吃藥療法╱脊神經╱腸神經系統

第二章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
自律神經系統的三個迴路╱自律神經系統的五種狀態╱調節身體與情緒健康的迷走神經╱迷走神經的兩個分支——腹側與背側╱無法停止的戰鬥反應——壓力與交感神經系統

第三章 出錯的神經覺會造成什麼影響
出錯的神經覺與生存╱造成「神經覺出錯」的其他原因

第四章 檢測迷走神經腹側分支——擺脫憂鬱的起點
臉部觀察的簡單評估╱「心率變異」——評估迷走神經功能的重要指標╱早期迷走神經檢測的經驗╱關於氣喘與血壓的診斷經驗——探索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檢測迷走神經功能╱咽喉分支迷走神經的簡單檢測╱不接觸也可以——檢測迷走神經功能的另一種方法

第五章 全方位改善神經功能障礙
不再「百憂解」——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應用╱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療癒力量╱緩解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橫膈膜∕肩痛、頸痛和頭痛——第十一對腦神經,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頭部前傾錯姿——不良姿勢的結果╱緩解偏頭痛

第六章 身心問題的檢測與治療
焦慮和恐慌發作╱恐懼症╱反社會行為和家庭暴力╱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憂鬱症與自律神經系統╱躁鬱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生理因素

第七章 自閉症類群障礙的檢測與治療
自閉症的希望:聽力治療計畫╱「聽覺」如何影響自閉症兒童╱治療自閉症╱扁平後腦復圓術╱一條改善人際關係的途徑

第二部──
恢復社交參與的動作練習
增強社交參與功能的基本練習
有效改善溝通和社交技巧的神經筋膜鬆弛療法
可改善胸部活動與呼吸的火蜥蜴運動
治療偏頭痛的按摩
緩解頸部僵硬——胸鎖乳突肌運動
緩解肩背部疼痛——斜方肌扭轉運動
四分鐘臉部自然提升按摩(一)
四分鐘臉部自然提升按摩(二)
斬斷九頭蛇的所有頭顱

附錄 人體肌肉、骨頭與神經示意圖

書摘/試閱

◎你正在與九頭蛇搏鬥嗎?——難纏的腦神經功能失調

許多人都在與健康問題抗爭,不禁讓人聯想到希臘神話中,最強壯的男人海克力士與水妖九頭蛇之間的較量。海克力士是半神半人,他的父親是天空與雷霆之神──宙斯,統治著奧林匹斯山上的所有其他神祇。身為力量最大的英雄,海克力士被派去執行任務,要殺死一隻有許多頭的蛇形水妖,九頭蛇。
海克力士擁有雅典娜送給他的黃金劍。在希臘神話中,雅典娜是雅典城邦的守護神,是智慧、文明、正義之戰、力量、策略、女性藝術、工藝、正義和技法的女神,經常陪伴英雄參與戰鬥。
九頭蛇是連呼吸都有毒的危險對手。看似不死的九頭蛇,每被海克力士用劍砍下的一個頭,傷處都會再長出兩個新的頭。海克力士意識到無法靠著逐一砍下九頭蛇的頭來擊敗她,便召喚他的侄子伊奧拉斯來幫忙。伊奧拉斯想出一個主意——用火炬燒灼每次斬首後的脖子殘端,讓同一個地方無法再長出兩個頭。
幸運的是,九頭蛇有一個弱點:其中一個頭是凡人之首。當海克力士找到九頭蛇的凡人之首並砍下它,九頭蛇終於死了。
傳說中的九頭蛇是一個比喻,代表治好一個症狀之後卻又有一個或好幾個其他症狀接連冒出來的挫敗感。就像九頭蛇的多頭一樣,許多人被多種健康問題困擾著,一次又一次地追蹤症狀,針對每種症狀服藥或手術治療可能會暫時緩解,但並不一定能鏟除問題的根源。
我們可能為了某個健康問題吃一種藥,為了另一個問題吃另一種藥,再吃第三種藥來對抗前兩種藥物的副作用。然而,這些藥物通常只能帶來暫時性的幫助(如果有的話),有時我們甚至必須終生服藥。
我們的社會主要依賴兩種傳統醫療方法:生化療法(藥物)和手術。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強大的工具非常有價值,並且幫助了許多人,包括我自己。手術可以挽救生命,但即使是最好的手術也會留下疤痕組織,這可能會使運動受到限制,因為它使肌肉和結締組織的各層難以在相鄰的層面上自由滑動。
此外,許多症狀、病況和健康問題並未嚴重到致殘或威脅生命。然而,因為缺乏可行的替代方案,我們會嘗試用一般的醫療方法,即處方藥和╱或手術進行治療。不過,這些方法或許並非最好的解決方案。更多時候是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而且常常產生不良副作用。
就像對抗九頭蛇一樣,我們壓制症狀往往只會導致更多症狀冒出來。為了達成持久的健康,我們可以藉由充分了解神經系統的運作方式,以全新的方式處理棘手的健康問題。簡單來說:如果迷走神經的腹側分支沒有正常運作,就讓它恢復正常運作。由於自律神經系統調節著身體的重要功能,例如循環、呼吸、消化和生殖,如果迷走神經和其他腦神經運作不正常,就會產生一連串嚴重後果。
以下是自律神經系統常見問題的部分列表。這些症狀影響了許多人,你是否曾經經歷過其中任何一種症狀,或認識有此類症狀困擾的人呢?如果是的話,請繼續閱讀,因為調理腦神經可以帶來緩解。

由於生活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我們時不時都會被其中一種或多種症狀所困擾。乍看之下,這份列表似乎列出了不相關的問題——我們可以將其中一部分歸類為「身體」問題,部分歸類為「心理」問題,另一些歸類為「情緒」問題,還有一些歸類為「行為」問題。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按症狀分類並沒有幫助,反而會讓我們忽視:其根本的生理原因基本上是一樣的。
通常人們會同時出現複數症狀,科學術語稱為「合併症」。這些症狀會不規則地消失和復發,如果症狀很少發生且不會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那便算不上什麼大問題。然而,如果問題經常或長時間存在,則建議處理。
與其將每個症狀都視為獨立問題,並針對每一個症狀服用藥物,不如找到它們之間的共通點。說不定能找到一種簡單且有效的治療方法,藉此減輕或解決這些看似各自獨立的問題——九頭蛇的致命之首。
這些問題之間的共通點可能相當簡單:列表中的所有問題至少有部分是來自背側迷走神經活躍或脊椎交感神經系統的啟動,可以透過恢復腹側迷走神經及其他社交參與所需神經的正常功能來解決。
當代醫學幾乎普遍忽視了腦神經在這些健康問題中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數人對這些神經起源的腦幹及腦神經本身都知之甚少。
我相信,如果我們能讓支持社交參與的五對神經正常運作,那麼很有可能減輕或消除列表中的許多症狀。這種信念係根據我自己幾十年的臨床經驗,以及我在史丹利・羅森堡學院培訓的數百名治療師的經驗多次證實。

◎臉部觀察的簡單評估
根據史蒂芬.波吉斯的說法,社交參與需要具備看和聽的能力。當你與某人交談時,可以藉由對方眼神注意你、聆聽你以及理解你所說的話的程度,來判斷他是否投入社交參與。你可以藉著觀察他的臉部肌肉來確定這個人是否在看和聽。他是否看著你的臉,而且有時會和你有眼神接觸?他有在注意看嗎?他能聽懂你在說什麼嗎?
臉部肌肉圍繞著眼睛、鼻孔和嘴巴。當這些扁平、環形的肌肉收緊時,它們會使圍繞著開口的皮膚閉合。扁平、矩形的肌肉附著在環形肌肉上,可以將它們拉得更開,讓更多的光線進入眼睛,更多的氣味進入鼻子,更多的空氣進入嘴巴。當我們有情緒反應時,我們的表情會隨著這些開口的開合而改變。
對方的眉毛是否微微上揚?眼睛是否放鬆且睜開?圍繞眼睛的扁平、環形肌肉稱為眼輪匝肌。收緊這塊肌肉,可以讓圍繞著眼睛的開口閉合,減少進入眼睛的光量,就像舊式反光相機的快門能減少經由鏡頭進入底片的光量一樣。
當暴露在強光下時、或在情感上不想看到某些東西時、或者想要脫離外部感官刺激而專注於思考時,我們會收眼輪匝肌來瞇起眼睛,以減少視覺輸入。收緊這塊肌肉時,會脫離目前的視覺刺激、脫離當下,我們可能會回憶起過去、想像未來的可能性,或者進入冥想狀態。
當眼輪匝肌上方和下方的扁平、矩形肌肉緊繃時,它們會將眼輪匝肌拉得更開,讓更多的光線進入眼睛。當我們遇到「讓人大開眼界」的事情時,這些肌肉會緊繃。這些扁平、矩形肌肉的緊繃,是表達驚訝情緒的重要部分。它能促進感官輸入,使我們能更專注於周遭正在發生的事。
奇妙的是,當眼睛睜得更開時,我們也能聽得更清楚——在視覺和聽覺的神經之間有一種神經聯繫。在演講進行中,有些聽眾會稍微睜大眼睛,以便將演講者所說的內容聽得更清楚。
當你與他人有眼神接觸時,請觀察對方臉部中央三分之一區域(從眼睛下方到嘴巴上方之間)的自然表情。這裡的細微動作是社交參與(或缺乏)和情感反應靈活性的指標。
臉部表情有兩種:一種是我們故意做出來給別人看的,以表達我們的感受;另一種則是在無意間自然的表現。後者根據其持續時間,可以區分為三類。
無意識表情的第一類,是長期緊繃模式,這種表情或多或少是永久性的,因日久而刻畫在臉上,形成深深的皺紋,顯示出特有的情緒狀態。
第二類也是情緒緊繃模式,但沒那麼持久,所表達的是當下的情緒。這種臉部緊繃模式會持續一段時間——隨著情緒持續下去——通常就足以讓他人感覺到我們的感受。
在第三類情緒表達中,位於眼睛和嘴巴之間的臉部肌肉會快速變化緊繃狀態,可達每秒數次。通常可以在嬰兒或孩子身上看到這些自發的微表情變化。在成人中則較為罕見,因為我們比較常困在自己的身分或情緒中。當觀察到這些快速變化時,由於變化速度太快,以至於無法用認知去判斷這些表情所代表的確切情緒,但這些自發的動作,仍然使我們感覺到這個人是坦率的,且未懷有恐懼。
當對彼此感到安全的兩個人進行眼神接觸、並看著對方,讓他們的感受自然流露而不壓抑或控制時,便可以看到這些快速變化的表情。
當臉部情感的表達像思緒一樣快速變化時,所反映出來的是十分率真的狀態,這與為了拍照而擺出的笑容是截然不同的。拍照時為了表現正面情緒而擠出來的笑容,與這種自然的表情有很大差別。
你能否看到他人臉上的情感流動——微妙、快速變化且多變臉部動作,顯示他感到快樂、滿足、憤怒、煩躁、害怕、焦慮、悲傷或沮喪——還是他的表情平淡無變化,只表現出一種情緒?當他說話時,他的聲音是否有跌宕起伏(語調)的變化,還是平平淡淡,以單調的語調說話?
我們容易認為人的個性是固定不變的。然而,人們與他人的互動會受到情緒影響,而情緒又受到當時自律神經系統狀態的影響。
處於壓力狀態下的人可能會用威脅的方式看待對方,態度可能具有攻擊性。他們也許沒在聽我們說話,但容易對某個字或詞產生反應,突然發怒,並且打斷我們說話。我們常常需要糾正他們:「我不是那個意思!」
處於恐懼中的人會避免眼神接觸,或僅短暫地對視一下之後便立刻移開目光。他們的呼吸或許很淺,只抬起上胸部的肋骨,並且可能在吸氣後屏住呼吸。
處於憂鬱狀態的人會把頭向前傾或垂下,面無表情。他們動作緩慢,表示缺乏能量,而且沒有熱情,不願意交談。憂鬱的人在做事或說話之前,有時會先呼氣或嘆氣。


◎增強社交參與功能的基本練習
這項練習的目標是增強社交參與。它能幫助寰椎(C1,第一頸椎)和樞椎(C2)復位,並增加頸部和整個脊椎的活動性。它也能增加腦幹的血流量,腦幹是產生社交參與所需的五對腦神經的起源處。
這項練習可能對迷走神經腹側分支(第十對腦神經)以及第五、第七、第九和第十一對腦神經產生正面影響。
這項基本練習不但有效,而且容易上手實行,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就能完成。我通常在第一次療程中就教我的客戶做這項練習。

基本練習前後的評估
評估你頭部和頸部的相對活動自由度。將頭部向右轉到舒適範圍內的極限,然後回到中央,停頓一下,再把頭向左轉。每一側能轉多遠?是否有任何疼痛或僵硬感?
完成練習後,再做一遍相同的動作。你的活動範圍是否有所改善?如果你轉動頭部時會疼痛,這項練習是否減輕了疼痛的程度?
大多數我治療過的人在將頭部向左右轉動時,都會驚訝地發現活動範圍有所改善。頸部活動的改善,通常伴隨著腦幹血液循環的改善,進而改善迷走神經腹側分支的功能。
你或你的客戶視情況嚴重性,或許會需要重複這項練習。

基本練習說明
第一次做這項練習時,應該採仰臥姿勢。等到熟練之後,你可以坐在椅子上、站著或以仰臥姿勢進行。

1. 舒適地仰臥著,將雙手十指交叉。
2. 雙手置於後腦勺,讓頭部舒適地靠在交叉的手指上。你應該能用手指感受到顱骨的堅硬,也應該能感受到手指的骨頭接觸到後腦勺。如果你的肩膀僵硬,無法將雙手放到後腦勺,用一隻手也是可以的,讓手指和手掌接觸到後腦勺的兩側即可。
3. 頭部保持不動,眼睛盡量向右看。不要轉動頭部,只需移動眼睛。維持向右看的狀態。
4. 經過一小段時間——三十秒左右,最多六十秒——你會吞口水、打哈欠或嘆氣一口氣,這是自律神經系統放鬆的信號(正常的吸氣之後是吐氣,但嘆氣是不一樣的——吸第一口氣之後,會再吸第二口氣,再完整吐氣一次)。
5. 將視線轉回到正前方。
6. 雙手保持在原位,頭部不動。這次讓眼睛向左看。
7. 保持眼睛向左看,直到你出現嘆息、嘆氣打哈欠或吞口水的訊號。

現在你已經完成了基本練習,將雙手放下,坐起來或站起來。
評估你的感覺。頸部的活動性是否有所改善?呼吸有不同嗎?是否注意到其他變化?
注意:如果你在起身坐或站起來時感到頭暈,可能是因為你在躺下時放鬆導致血壓下降。這是正常反應。通常需要一兩分鐘,血壓才能調整正常並將更多血液輸送到大腦。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473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