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這樣死的:離奇屍體再鑑定,法醫現場的犯罪診斷報告書【二版】(電子書)
商品資訊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上野正彥
上野正彥(Ueno Masahiko)
1929年生於日本茨城縣。醫學博士,前東京都監察醫務院院長。
畢業於東邦醫科大學,後進入日本大學醫學部法醫學教室。1959年成為東京都監察醫務院法醫,並於1984年就任為院長。30年來致力於解明可疑屍體的死因,負責案件有淺沼稻次郎事件、三河島列車二次衝撞事件、新日本飯店火災、日本航空350號班機空難等。
至今相驗過的屍體數量多達2萬具,並負責超過5千具屍體的解剖工作。1989年於監察醫務院退休之後,出版《屍體會說話》(時事通信社)一書,該書成為熱賣65萬冊以上的超級暢銷作品,至今仍以法醫學評論家、作家等身分活躍於電視節目及報章雜誌,同時承接300件以上的再鑑定案件,屢次逆轉判決、取得勝訴,目前仍不斷累積個人成績,甚至誕生「上野鑑定」一詞。
主要著作有《屍體苦悶訴說》、《屍體訴說悲傷的愛》(東京書籍)、《法醫的眼淚》(ポプラ社)、《法醫的屍體教科書》(朝日新聞出版)等書。
相關著作:《我不是這樣死的:離奇屍體再鑑定,法醫現場的犯罪診斷報告書》
譯者簡介
吳亭儀
曾任出版社版權,現為自由譯者,喜愛足球、攀岩和羅曼史。日常吸貓成癮,試圖在二貓環伺下保有理智。
序
推薦序
「屍體再鑑定」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且涉及到法醫的鑑定報告能不能改的嚴肅課題。前東京都監察醫務院院長上野正彥醫師,以短短的九個案例道出法醫鑑定的精髓。
第一章〈從臉上消失的痕跡〉,講述死者頸部被勒而失禁後,以車子造成的假車禍鑑定,因為被害者遭輾壓時仍是活體,於解剖中呈現生活反應的精采案例;第二章〈被遺漏的證據〉中,現場有血尿的衣物,解剖法醫並無注意到而有不同的結論,突顯法醫鑑定是團隊合作,才能呈現最真實的結果;第三案例探討死亡原因係車禍導致的心臟破裂或主動脈剝離所造成,這也是實務上在交通事故中常需釐清的問題,因兩種截然不同的死亡方式或種類,顯現法醫鑑定和時序上的重要性,此亦指出法醫資格需求之嚴格程度,此外,本例最精采的是事件發現所呈現的連續性而帶出因果關係。雖然敘述精簡,但都是經驗且是法醫教育上的重點,尤其在目前詐領保險金等千奇百怪的社會案件中,更突顯這是很好的一本書。
另外,第七章〈小小的溢血點〉,點出溢血點大小和多寡於鑑別心臟病或頸部勒縊在經驗上的不同,尤其在我國推行長照之時,對死亡方式或種類判定上有相當的重要性,誠如國內蘇建和案的再鑑定般確實有其必要性,但也要仰賴第一現場證據的蒐集和鑑定團隊的經驗性;上野正彥醫師如同說故事般來敘述,雖然輕描淡寫但都是他多年的經驗,對不是法醫的讀者來說,亦能勾起閱讀的欲望。
日本的監察醫制度注重其公正性,所以他們主要將鑑定機構置放於大學中立機關,這是與國內放於法務部下更有彈性和發揮性。基於宣揚法醫鑑定的慎重性和公正性,而且又可以用故事的方式來呈現,以滿足一般大眾對此主題的了解和可讀性,強力推薦由上野正彥醫師集其經驗所著《我不是這樣死的:離奇屍體再鑑定,法醫現場的犯罪診斷報告書》,亦感謝出版社意願出版這類書籍。
孫家棟(臺灣大學法醫學科教授)
目次
推薦序 孫家棟(臺灣大學法醫學科教授)
前言 屍體再鑑定的離奇劇場
1 從臉上消失的痕跡
2 被遺漏的證據
3 是誰在說謊?
4 再次鑑定的執念
5 疑點重重的平交道
6 海外謎團
7 小小的溢血點
8 是溺死,還是被殺?
9 哥哥的眼淚r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