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暴力?暴力一定是壞的嗎?暴力真的有「正當性」與「非正當性」的區別嗎?相較於現代,過去的社會比較殘暴?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用最簡明的方式了解暴力的形式與演變。暴力是人類歷史和人類本性的一部分,也是我們最獨特的特徵之一,暴力跨越了時間,是所有文化和社會共同擁有的事物,它不僅定義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也影響了團體與國家在千年間的互動方式。每個社會都存在暴力,所有個體都具有暴力的能力,但暴力的定義會隨著時空背景的不同而改變,也取決於當下所處的社會文化或政治風氣。例如,家暴直到十九世紀才被視為不可接受,在此之前,男子有權以暴力維持家庭紀律;在所謂的「反恐戰爭」中,由國家主導的「正當酷刑」被認為可以拯救數千條生命。此外,不同社會和個體的暴力程度並不相同,而在不同的文化中,暴力的形式也有所不同。本書深入探討現代世界中各種暴力行為,包括人際暴力、性別暴力、集體暴力、宗教暴力、性暴力、政治暴力、網路暴力等等,同時解釋史前世界的暴力與現代世界有何不同,以及這些差異的重要性。透過研究暴力行為所涵蓋的觀念、價值觀和文化實踐,以及其所處的歷史或文化,理解暴力的本質。本書也討論了諸多與暴力相關的核心問題,包括暴力是否總是「壞的」,人類暴力是否有任何界限?為什麼曾經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事物,如家暴、決鬥、奴隸制,在某些社會和文化中逐漸變得不可接受,但在其他地方仍然存在?隨著時代演進,我們的暴力行為是變得更多還是更少?【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身處團體困境中的我們,該出走抵制,還是留下來抗議?當代社會科學經典 跨界思想家赫緒曼代表作 跨學門推薦何明修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吳介民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宋鎮照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暨政經所特聘教授林宗弘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耿曙 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校百人計畫」研究員張鐵志 政治與文化評論人顧爾德(郭宏治) 新新聞周刊總主筆 導讀廖美 國立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只要讀了他的作品,就不可能再用以前的眼光看世界。」——《紐約書評》雜誌(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本書是知名社會科學家與思想家赫緒曼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自 1970 年出版以來,不僅是社會科學的當代經典,啟發許多學科,書名更早已成為社會科學界的專用術語。和赫緒曼大多數的著作一樣,本書簡明易懂,卻承載了極大的想像力和洞察力。赫緒曼的一貫特點,就是永遠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角度和新視野,來回答重要的問題。在這本書裡,赫緒曼要分析的重點是:當個人對某個組織或團體的運作品質感到不滿時,會採取兩種行動。個人可能直接脫離該組織,另尋他路;或是留在體制內發聲抗議,期待組織改進。而成員的忠誠程度會影響其選擇。於是,「叛離、抗議與忠誠」的概念就此形成——赫緒曼要討論,個人在什麼狀況下會採取哪種行動,這些行動之間的利弊、使用時機,以及如何相互配合。赫緒曼以經濟學的角度,探討個人回應組織低落品質的方式。然而正如前面所述,他提出的回應方式,卻能應用在各種廣義的組織上面:政黨、國家、企業、學校、教會等等。這也是本著堪稱不朽名作的原因。諾貝爾經濟學獎之所以從來不曾頒給赫緒曼這位實至名歸的學者,或許就是因為他作品的難以歸類(早已跨越頒獎分類範疇)。——《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刊於赫緒曼逝世後當代政治思想的經典。——《紐約客》(The New Yorker)條理分明的 126 頁論述……大師之作。——《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赫緒曼的思想會改變你的世界觀,它照亮了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紐約書評》雜誌(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赫緒曼一直有一種從局部轉向整體的獨特視野,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