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個人化的藝術敘事作品,來自紐約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這所世界前五的時裝設計學院的美術系主任趙穗康。個性化的敘事,一如書名“拾穗”表達的,作者撿拾自己散碎的念頭和藝術體驗包括人生經驗,然而正是學術理論之外的內容,往往決定了設計師的格調、品位和風格。全書大體講了視覺藝術的遷衍、繪畫和音樂作品中神視的眷顧、反思“藝術”教學,以及生活本身四部分,所以本書的副標題是:藝術,創作,反思,自己。副標題連起來很像一句話:在藝術創作中反思自己,或者反思自己的藝術創作,或者反思藝術創作中的自己。“自己”,在作者的敘述語境下,是個體的本能。所以,這是一本看上去沒有主線的藝術論集,但,你會懂。
中國思想從一開始就是解構的,因為它與存在和本質從根本上決裂開來。“道”(字面意思:道路)本身即是存在和本質的對立面。道是順應變化的,而本質卻是抗拒變化的。在無始也無終的過程中,或者說在道路上,“去―創造”和“非―實體”中的消極性使得存在變“空”。對於中國思想來說,至關重要的不是有著絕對開始的創造,而是既無始也無終、既無生也無死的連續不斷的過程。也正因為如此,東亞思想中既沒有出現海德格爾那種對死亡的強調,也沒有出現阿倫特那種對出生的強調。過程和變化也主宰著中國的藝術史。那些不斷改變著大師作品集,並使其不斷適應新環境的再造或續作,本身就是大師級的作品。在中國,不斷的轉化即是一種創造和創新的方法。山寨運動將創新解構為“從虛無中創造”(“無中生有”),那麼山寨就是“去―創造”。它把同一性與變化的差異,即把同一性與主動的、積極的差異化對立起來,把存在與過程對立起來,把本質與道路對立起來。以這種方式,山寨體現著真正的中國精神。--------------------韓炳哲作品(第2輯)《山寨:中國式解構》(2023年1月出版)Shanzhai. Dekonstruktion auf Chinesisch.《超文化:文化與全球化》(2023年1月出版)Hyperkulturalität. Kultur und Globalisierung.《妥協社會:今日之痛》(2023年1月出版)Palliativgesellschaft. Schmerz heute.《不在場:東亞文化與哲學》(2023年3月即將出版)Abwesen. Zur Kultur und Philosophie des Fernen Ostens.《禪宗哲學》(2023年3月即將出版)Philosophie des Zen-Buddhismus.《什麼是權力》(2023年3月即將出版)Was ist Macht?《儀式的消失:當下的世界》(2023年3月即將出版)Vom Verschwinden der Rituale.Eine Topologie der Gegenwart.《資本主義與死亡驅力》(2023年5月即將出版)Kapitalismus und Todestrieb.《大地頌歌:園藝之旅》(2023年5月即將出版)Lob der Erde. Eine Reise in den Garten.《沉思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