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成大醫學院及附設醫院的創設,是國內醫學界及學術界的盛事,被納入國家14項重大建設。無論是看顧南部急重難罕、平衡南北醫療落差或推動醫學教育,均具改善健康不平等與作育英才的時代意義。一路走來,成大醫學院不畏挑戰、努力不懈,在醫學及人文教育建樹已蔚然成風,值得回顧這40年來醫學院如何走過不平凡的旅程……1982年,黃崑巖教授應成大校長夏漢民之邀,歸國負責籌建成大醫學院及附設醫院。他以「成為良醫之前,先做成功的人」(Before you become a doctor, become a man.)、「知識分子應該先做文化人,再做專業人」的精神,培育成大醫學院的學生。許多人從大一開始就對這些叮嚀耳熟能詳,了解醫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成大醫學院在六任院長領導下,院內同仁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精神,老師們也積極培育兼具專業與人文素養的醫療人才,歷屆校友在臺灣各醫療領域都有高度貢獻。「當風吹過樹枝,就知道風來了;當樹枝往下垂,就知道風到了。」歷經40年歲月淬鍊,成大醫學院發展出醫學人文與科技並重的特色,成長為全國乃至全球極具影響力的醫學教育及研究機構。時值創院40週年之際,成大醫學院也不忘肩負的責任與使命,積極與國際合作進行醫學教育及研究計畫,持續培育未來醫療人才,並秉持創院理念,堅守崗位且要有「不想走完不啟程」的決心,期能站在世界的前緣與前人的肩膀上前進,邁向另一個嶄新的里程碑……․眾志成城 歷任院長:歷任院長是醫學院的靈魂人物,一棒接一棒的帶領著師生們成就不凡的志業,也完成醫學院肩負的階段任務,未來將持續領航前進,為成大醫學院開創嶄新的里程碑。․成德育人 典範人物:從典範人物的研究點滴與生涯歷程,處處展現教授們對研究的熱情與不凡的成就,除了傳授高度專業的醫學知識外,更加強調醫學倫理和人文關懷,讓學子們了解醫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成人之美 傑出校友:歷經40年歲月淬鍊,成大醫學院成功孕育了眾多兼具人文關懷的醫療菁英服務社會。歷屆傑出校友在臺灣各醫療領域中,不但都有長足的貢獻,未來也將繼續照耀與發揮其影響力。․成杏點滴 學生社團:在醫學院沉重的課業壓力下,學子們在藝術人文和醫療服務的社團中,依然展現出卓越的才華和成果。他們不僅為成杏校園增添了色彩,更是成醫人的驕傲。․蔚然成風 展望未來:從基礎醫學研究到臨床實踐,成大醫學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未來將承擔更
電影《萬夫莫敵》男主角寇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 1916-2020),曾說過一句話「Before I forget」(在我忘記之前),希望跟人們分享他九十二年的故事,包括他的一生、家庭、工作,及其哲學。自小就崇拜英雄的作者廖茂俊「見賢思齊」,出版《尋找記憶中的故事》一書,要為自己大半輩子的學習、生活、旅遊及對電影的愛好留下紀錄。作者飄洋過海來美國留學,畢業工作後,三十多年以來皆從事教育工作,曾遭逢教育界的不公待遇,失業過四年,期間嘗試過各種不同的行業,最後再回到講台上。擔任過系主任、也榮獲不少榮耀與掌聲。在年邁的父親逐漸失去記憶前、腦筋還清醒時,曾告訴作者:「兒子,你以教授退休,又有豐富的人生經驗與社團領袖的經歷,應該好好寫本書。以你的文筆與人生經驗,又曾投稿多家報社與期刊,應該好好出本書,讓世人讀讀你一生記憶裡的故事。記得那年你唸研究所時,你第一次寫的碩士論文集,不也是出版了生平第一本書嗎?」才動心起念,反思過去人生的七十多年,父親含辛茹苦的將手足四人扶養長大,流過多少淚水與汗水,才有了今天的自己。作者自小就崇拜英雄,經典電影《萬夫莫敵》男主角寇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 1916-2020),曾說過一句話「Before I forget」(在我忘記之前),希望跟人們分享他九十二年的故事,包括他的一生、家庭、工作,及其哲學。如今,作者開始將自身多年來,在記憶中發表過的文章,匯集起來。分成四個大類,條理分明的讓讀者可以清晰地來讀解作者,一同來尋找記憶中的每段故事,全書分為1.文教篇2.生活篇3.遊記篇4.影評篇等四個章節。
優人神鼓」就從傳統、從土地、從台灣的山林裡長出來,他們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更走向世界,為每一位讀者凝聚一個「活在當下」的片刻。從身體力量到生命省思優人神鼓的追尋與淬鍊劉若瑀的重溯與重塑你的後念,永遠在挑戰你的前念何不讓回憶,成為落地的塵埃也才能找到內心那個離見的看見回首過去,總有一種離開了才看見的明白。人在追逐的時候,一心尋找答案,但要尋找一種不能有答案的尋找,這一路上要提起放下、提起放下……。故事從一九八五年夏天說起,劉若瑀從加州森林帶著劇場大師葛托夫斯基所給予的,關於生命、藝術,與自身文化關係的疑問回到台灣。她自問:我是誰?我的根在哪裡?惶惑中,她逐漸明瞭,放下,是另一種開始。她要尋找的,是大師在找的事情,不是抓著大師過去的東西不放。她回到自己的古老文化中摸索與追溯,重新長大。而「優人神鼓」就從傳統、從土地、從台灣的山林裡長出來。他們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更走向世界,為每一位讀者凝聚一個「活在當下」的片刻。這一切過程,不只是學習,更是了解──了解自己、了解舞台不是成就自己的地方,而是看見自己的機會。──劉若瑀專文推薦吳靜吉 政治大學創造力講座/名譽教授、中山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汪俊彥 康乃爾大學劇場研究博士、表演與文化研究學者羅伯特(Robert van den Bos) 國際藝術經紀人黃誌群 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她喚醒了過去的記憶,原來讀國劇,原來在台灣和一群從地板動作爬起來、跳起來、演起來、生活起來的戲劇DNA。回到台灣背負葛托夫斯基的訓練和警語,開始探險尋根,從傳統、從人間、從山水,一路呼朋喚友,囊括當下仍然活躍的四海表演兄弟姐妹,探險摸索。──吳靜吉 政治大學創造力講座/名譽教授、中山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這是一本關於優人的故事,但我更願意將這本書讀作是若瑀姐一人的「溯計劃」──她既憑著一己之力的記憶,向過去的時間索討並加以銘刻,而讀者又在她的重溯與重塑中,讀到單憑過往任何戲劇史的整理歸納,絕無法輕易解釋或認識的情感、關照、猶豫與動力,因而讓時間也具備了離見之見的可能。這是這本書引導讀者的離見之見。──汪俊彥 康乃爾大學劇場研究博士、表演與文化研究學者優人神鼓的成功之處,在於將冥想、擊鼓、武術、太極與舞蹈,揉合成雅俗共賞的故事,連結了東方與西方。這是優人神鼓不同於其他類型的劇場,尤其是不同於東方劇場的特別之處。他們的創作做為當代台灣的典範,神聖而靈動。──羅伯特(R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