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從中華文明看世界
商品資訊
ISBN13:9789888270705
出版社:紅投資有限公司(青森文化)
作者:陳志海
出版日:2014/07/01
裝訂/頁數:精裝/438頁
規格:25cm*17.5cm*4cm (高/寬/厚)
版次:2
適性閱讀分級:759【高於十二年級】
定價
:NT$ 510 元優惠價
:90 折 459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古今中外的歷史教育,其本質是在宣揚民族精神,培養愛國情操。但是,在這過程中,一國之歷史往往都會美化自己和醜化鄰國。 換言之,不論是獨裁或是民主體制的國家,都或多或少在推行「洗腦」教育。而其不同之處,只是在於程度上的大小和手法上之高低。
殺岳飛的元兇不是秦檜?
屈原投江是愛國?愛國是不是一定要忠君?
武則天有沒有被男人寫的史書醜化了?
究竟始皇殺得人多,還是漢武帝殺得人多?
英國管治時期的香港,人民是否應該「反英復清」?
戰敗國家所簽的和約,有沒有「平等條約」和「不平等條約」之分?
一部中國歷史,無非「瞞」和「騙」這兩個字?!
件件史跡、種種問題,加深對中華歷史的瞭解認識,激發對千古史書的批判精神!
中國的現代史書往往視蒙古人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而蒙古亦為中國的一部分。但蒙古人寫的歷史,是不是反過來說中國曾經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
清朝怎可以要求當時的「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和「海上霸王」三跪九叩呢?清朝是不是對國際關係和國際形勢無知?
十年寒窗,追求的不是學問,亦無意成為社會的良心,而是絞盡腦汁要進體制中去,在那裏獲得一官半職。這樣的考試制度,考生還會有獨立思考嗎?
……
漢人的歷史書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從中國看周邊」,而沒有試試「從周邊看中國」,尤其是看看周邊民族所寫的有關中國的書。韓國、日本和越南的歷史書對中國的評價是怎樣的呢?
此書列出了悠悠中華歷史中的關鍵事件及重要人物,並且提出一道道思考題,指出千古不變的歷史不一定是「真理」、「真相」,因為歷史是由人編寫的,人心各懷主意,人為因素大大的影響了歷史的真確性。此書之出版,旨在讓讀者了解多一點事情的始末,繼而能獨立地思考真與假、對與錯的問題。
第二版增訂了內容,而且在每個中華朝代的最末部分,加上了該朝代的世界(「漢字文化圈」外的地方)大事,是為《All Kinds of Everything: From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World History (Vol 2: World History)》的內容概略,讀者可對照參閱。
殺岳飛的元兇不是秦檜?
屈原投江是愛國?愛國是不是一定要忠君?
武則天有沒有被男人寫的史書醜化了?
究竟始皇殺得人多,還是漢武帝殺得人多?
英國管治時期的香港,人民是否應該「反英復清」?
戰敗國家所簽的和約,有沒有「平等條約」和「不平等條約」之分?
一部中國歷史,無非「瞞」和「騙」這兩個字?!
件件史跡、種種問題,加深對中華歷史的瞭解認識,激發對千古史書的批判精神!
中國的現代史書往往視蒙古人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而蒙古亦為中國的一部分。但蒙古人寫的歷史,是不是反過來說中國曾經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
清朝怎可以要求當時的「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和「海上霸王」三跪九叩呢?清朝是不是對國際關係和國際形勢無知?
十年寒窗,追求的不是學問,亦無意成為社會的良心,而是絞盡腦汁要進體制中去,在那裏獲得一官半職。這樣的考試制度,考生還會有獨立思考嗎?
……
漢人的歷史書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從中國看周邊」,而沒有試試「從周邊看中國」,尤其是看看周邊民族所寫的有關中國的書。韓國、日本和越南的歷史書對中國的評價是怎樣的呢?
此書列出了悠悠中華歷史中的關鍵事件及重要人物,並且提出一道道思考題,指出千古不變的歷史不一定是「真理」、「真相」,因為歷史是由人編寫的,人心各懷主意,人為因素大大的影響了歷史的真確性。此書之出版,旨在讓讀者了解多一點事情的始末,繼而能獨立地思考真與假、對與錯的問題。
第二版增訂了內容,而且在每個中華朝代的最末部分,加上了該朝代的世界(「漢字文化圈」外的地方)大事,是為《All Kinds of Everything: From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World History (Vol 2: World History)》的內容概略,讀者可對照參閱。
作者簡介
陳志海,在馬頭圍新邨和深水埗長大,小學時曾經「考第尾」,老師的評語是「精神不集中,求學欠認真」。
中學時就讀於非傳統名校──利瑪竇書院(在兩年半內轉了三間分校)、南海紗廠(半工讀)和模範英文中學;亦曾經在工廠當夜班雜工,高高興興地賺取「一蚊一個鐘」的工資。會考成績平平,但有幸可以在銘賢書院進修中六課程。
正所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一於努力、努力、再努力,終於考入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的歷史系,在那裏過了人生中最快樂和充實的一年校園生活。可是人未在中環,心卻已經有了中環價值觀,恐怕歷史系畢業「無錢途」,所以又再努力,以自修生的身分考入了香港大學的法律系。在沉重的功課和考試壓力下仍然半工半讀,在1977年更以一級榮譽畢業。
1978年成為大律師,1994年成為御用大律師(主權回歸時改稱資深大律師),在法庭過了二十五年充滿挑戰的日子。
當人生的旅程走了一半有多之時,想享受一下「從心所欲」的生活,在二零零八年毅然急流勇退,與世無爭,日中飲茶看書、遊山玩水,享受古今中外前人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自得其樂。
在《古今中外》尚未成書之時,已經因為「技癢」而重操故業。
中學時就讀於非傳統名校──利瑪竇書院(在兩年半內轉了三間分校)、南海紗廠(半工讀)和模範英文中學;亦曾經在工廠當夜班雜工,高高興興地賺取「一蚊一個鐘」的工資。會考成績平平,但有幸可以在銘賢書院進修中六課程。
正所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一於努力、努力、再努力,終於考入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的歷史系,在那裏過了人生中最快樂和充實的一年校園生活。可是人未在中環,心卻已經有了中環價值觀,恐怕歷史系畢業「無錢途」,所以又再努力,以自修生的身分考入了香港大學的法律系。在沉重的功課和考試壓力下仍然半工半讀,在1977年更以一級榮譽畢業。
1978年成為大律師,1994年成為御用大律師(主權回歸時改稱資深大律師),在法庭過了二十五年充滿挑戰的日子。
當人生的旅程走了一半有多之時,想享受一下「從心所欲」的生活,在二零零八年毅然急流勇退,與世無爭,日中飲茶看書、遊山玩水,享受古今中外前人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自得其樂。
在《古今中外》尚未成書之時,已經因為「技癢」而重操故業。
序
序
《古今中外:從中華文明看世界》乃由我多年來的讀書筆記整理而成,希望有助於增進知識、減少偏見和鼓勵獨立思想。
中國人有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歷史是一件無形的武器,所以每個國家都設法「創造」出自己的歷史。一般的歷史教育其實是在宣揚民族精神,培養愛國情操。在各國的歷史書中,往往都可以看到美化本國和醜化鄰國的現象。其實,不論是獨裁或是民主體制的國家,都或多或少在推行「洗腦」教育,而其不同之處,只是在於程度上之大小和手法上之高低。
我們對任何重要事情,都應該以比較理性及全面的角度去了解。「先有結論」,然後利用一些手法(包括以偏蓋全、尋章擇句、斷章取義等)去「後找理據」,是走向現代文明的絆腳石。如果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用這種自欺欺人的態度去「尋找真理」,我們不難從獨裁者的筆下尋找到民主、自由和法治的美麗章句;我們亦不難從殺人狂魔的口中尋找到談仁說義的詩篇。
文明的處事態度,基本上是在未有結論之前先擺事實、講道理。這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實際上卻是知易行難。撫心自問,我們是不是往往都只擺自己的事實和講自己的道理,而沒有用心去了解對方所擺的事實和講的道理呢?例如,我們知不知道秦檜、吳三桂或汪精衛所擺的事實和講的道理呢?我們知不知道「台獨」、「藏獨」和「疆獨」等人士所擺的事實和講的道理呢?究竟那些否認「南京大屠殺」的日本人所擺的是什麼事實,講的是什麼的道理?我們知不知道日本人在釣魚台主權爭論中所擺的事實和講的道理呢?如果我們連對方所擺的事實和講的道理都不知道甚或沒有興趣去了解,那我們的「獨立思考」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我們在未了解對方所擺的事實和講的道理之前,便對他們亂扣帽子、定黑白正邪,這種態度是不是文明的呢?在「知己」不足和缺乏「知彼」的情況下,我們可不可以真正解決問題呢?走向文明的態度,是理解別人的觀點及反省自己的立場。
猶太人「十戒」中的不殺、不搶、不姦;孔子的「仁」和孟子的「義」;釋迦牟尼的「眾生平等」;墨子的「人無長幼貴賤」和耶穌的「愛鄰如己」等等的觀念,在二千年前已經出現了。但是,古今中外一個不幸的普遍現象,是當一個人(不管是學問高低或財富多少)面對名與利的時候,他們的核心價值便可能會開始模糊;而往往名與利越大,其核心價值便會變得越模糊。更不幸的是,有權有勢的人會透過他們的御用「專家」或「學者」發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論,以求合理化一些違反常理和常識的制度和現象,以便延續他們的既得利益。
從古書和文物中尋找真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我在書中對歷史人物的評論,並無不敬之意,亦無意為任何歷史人物翻案。我只是想帶出一個訊息:世事並不是非黑即白,人亦不是非邪即正。還有,任何偉大的人物,都可能有其陰暗的一面。書中提出的問題,並不反映我的立場,其目的只是希望使讀者了解多一點事情的始末,繼而獨立地思考對與錯的問題。
「從中華文明看世界」的「中華文明」部分(《古今中外:從中華文明看世界》)主要是引述中華王朝不同範疇(文學、歷史、哲學、政治、宗教、經濟等)名人的言論。而「世界」(除了佛教、日本、韓國和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外)的部分(All Kinds of Everything: From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World History)是以英文寫成的。
在此書每個中華朝代的最末部分,我加上了該朝代在世界(「漢字文化圈」外的地方)發生的大事,是為All Kinds of Everything: From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World History的內容概略,讀者可對照參閱。
希望《古今中外:從百年中國看世界》可以在數年後面世。
如對本書有任何意見,可電郵至2008at54@gmail.com。
《古今中外:從中華文明看世界》乃由我多年來的讀書筆記整理而成,希望有助於增進知識、減少偏見和鼓勵獨立思想。
中國人有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歷史是一件無形的武器,所以每個國家都設法「創造」出自己的歷史。一般的歷史教育其實是在宣揚民族精神,培養愛國情操。在各國的歷史書中,往往都可以看到美化本國和醜化鄰國的現象。其實,不論是獨裁或是民主體制的國家,都或多或少在推行「洗腦」教育,而其不同之處,只是在於程度上之大小和手法上之高低。
我們對任何重要事情,都應該以比較理性及全面的角度去了解。「先有結論」,然後利用一些手法(包括以偏蓋全、尋章擇句、斷章取義等)去「後找理據」,是走向現代文明的絆腳石。如果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用這種自欺欺人的態度去「尋找真理」,我們不難從獨裁者的筆下尋找到民主、自由和法治的美麗章句;我們亦不難從殺人狂魔的口中尋找到談仁說義的詩篇。
文明的處事態度,基本上是在未有結論之前先擺事實、講道理。這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實際上卻是知易行難。撫心自問,我們是不是往往都只擺自己的事實和講自己的道理,而沒有用心去了解對方所擺的事實和講的道理呢?例如,我們知不知道秦檜、吳三桂或汪精衛所擺的事實和講的道理呢?我們知不知道「台獨」、「藏獨」和「疆獨」等人士所擺的事實和講的道理呢?究竟那些否認「南京大屠殺」的日本人所擺的是什麼事實,講的是什麼的道理?我們知不知道日本人在釣魚台主權爭論中所擺的事實和講的道理呢?如果我們連對方所擺的事實和講的道理都不知道甚或沒有興趣去了解,那我們的「獨立思考」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我們在未了解對方所擺的事實和講的道理之前,便對他們亂扣帽子、定黑白正邪,這種態度是不是文明的呢?在「知己」不足和缺乏「知彼」的情況下,我們可不可以真正解決問題呢?走向文明的態度,是理解別人的觀點及反省自己的立場。
猶太人「十戒」中的不殺、不搶、不姦;孔子的「仁」和孟子的「義」;釋迦牟尼的「眾生平等」;墨子的「人無長幼貴賤」和耶穌的「愛鄰如己」等等的觀念,在二千年前已經出現了。但是,古今中外一個不幸的普遍現象,是當一個人(不管是學問高低或財富多少)面對名與利的時候,他們的核心價值便可能會開始模糊;而往往名與利越大,其核心價值便會變得越模糊。更不幸的是,有權有勢的人會透過他們的御用「專家」或「學者」發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論,以求合理化一些違反常理和常識的制度和現象,以便延續他們的既得利益。
從古書和文物中尋找真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我在書中對歷史人物的評論,並無不敬之意,亦無意為任何歷史人物翻案。我只是想帶出一個訊息:世事並不是非黑即白,人亦不是非邪即正。還有,任何偉大的人物,都可能有其陰暗的一面。書中提出的問題,並不反映我的立場,其目的只是希望使讀者了解多一點事情的始末,繼而獨立地思考對與錯的問題。
「從中華文明看世界」的「中華文明」部分(《古今中外:從中華文明看世界》)主要是引述中華王朝不同範疇(文學、歷史、哲學、政治、宗教、經濟等)名人的言論。而「世界」(除了佛教、日本、韓國和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外)的部分(All Kinds of Everything: From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World History)是以英文寫成的。
在此書每個中華朝代的最末部分,我加上了該朝代在世界(「漢字文化圈」外的地方)發生的大事,是為All Kinds of Everything: From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World History的內容概略,讀者可對照參閱。
希望《古今中外:從百年中國看世界》可以在數年後面世。
如對本書有任何意見,可電郵至2008at54@gmail.com。
目次
目錄
第一章 夏朝之前(公元前2070之前)
第二章 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
第三章 商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第四章 周朝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0)
東周(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
東周(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第五章 秦朝(前221–前206)
楚漢爭霸(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第六章 漢朝
西漢(公元前202–8)
新(8–24)
東漢(25–220)
第七章 三國(魏)(220 – 265)
第八章 晉朝
西晉(265–316)
東晉(317–420)
第九章 南北朝(420–589)
第十章 隋朝(581–618)
第十一章 唐朝(618–907)
第十二章 五代十國(907–979)
第十三章 宋朝(960–1276)
第十四章 元朝(1260–1368)
第十五章 明朝(1368–1644)
第十六章 清朝(1644–1912)
索引
第一章 夏朝之前(公元前2070之前)
第二章 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
第三章 商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第四章 周朝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0)
東周(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
東周(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第五章 秦朝(前221–前206)
楚漢爭霸(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第六章 漢朝
西漢(公元前202–8)
新(8–24)
東漢(25–220)
第七章 三國(魏)(220 – 265)
第八章 晉朝
西晉(265–316)
東晉(317–420)
第九章 南北朝(420–589)
第十章 隋朝(581–618)
第十一章 唐朝(618–907)
第十二章 五代十國(907–979)
第十三章 宋朝(960–1276)
第十四章 元朝(1260–1368)
第十五章 明朝(1368–1644)
第十六章 清朝(1644–1912)
索引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夏朝之前
公元前2070之前
1 黃帝
傳說黃帝是個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協助炎帝打敗了蚩尤。中國人視他為中華民族的祖先(「人文初祖」)。在他的領導之下,中國人發明了耕種、養植、舟、車、文字、曆法、音律、醫藥、算術等等。中國人自視為「炎黃子孫」。
其實,炎帝和黃帝只是傳說人物,而不是歷史人物。最早的「歷史」是口耳相傳的。有了文字之後,歷史便成為了比較可靠的記錄。其實直到現在,還未發現在商朝以前的中國文字。換句話說,整個夏朝(約有四百年之久)還不是文字史。所以,有關於黃帝的事情,都只是文字史以前的傳說,甚至可以說是神話,不可以當為歷史事實。在尚未發掘到證據之前,便把傳說(甚至神話)寫成歷史,是有問題的。如果傳說可以被視為歷史,那麼韓國的歷史可能比中國更古老,因為根據韓國的傳說,他們的王儉早於公元前2333年已經建立了古朝鮮國。
(1) 司馬遷把黃帝形容為「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太史公書》,後世稱為《史記》),他是不是把黃帝的傳說當作歷史呢?錢穆說:「傳說中的黃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偉人,是奠定中國文明的第一座基石」。他談及黃帝的「文治」及「製作和發明」,說「黃帝是文明的創始人」。他又說「黃帝和蚩尤的戰爭,是古時第一個驚天地、動鬼神的大戰」(《黃帝》頁4、9、14、17、115)。
為甚麼從司馬遷到錢穆都把有關黃帝的傳說寫得好像是歷史一樣?如果有一天「嫦娥奔月」的傳說(嫦娥是后羿的妻子)亦被寫成歷史,那麼人類最早登陸月球的便應該是中國人了!
(2) 有關黃帝的傳說,是不是被儒家美化了?黃帝發動的戰爭,是為了一些人類的理想而戰,還是為了利益呢(「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黃帝殺蚩尤,是不是一個氏族之間「流血百里」的利益爭奪戰?黃帝是不是「槍桿子出政權」?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雖然只是傳說),是不是一開始便「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3) 要證明一個民族的偉大,是不是就要證明這個民族的歷史悠久?國內有人寫了一本叫《黃帝與黃帝陵》的書,而陝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形容這本書「必將增強我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與凝聚力,必將有利於弘揚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必將煥發炎黃子孫們建設祖國,統一祖國的激情……」。我的願望(可能是天真的)是歷史不再被用來為政治服務。
(4) 甚麼叫做「陵」?陝西黃帝陵(傳說葬有黃帝的衣冠)是不是黃帝的墓?它是不是一個假古跡?湖南炎帝陵又是不是一個假古跡?如果是的話,中華民族造假的文化是不是從古代到現代一直流傳?
公元前2070之前
1 黃帝
傳說黃帝是個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協助炎帝打敗了蚩尤。中國人視他為中華民族的祖先(「人文初祖」)。在他的領導之下,中國人發明了耕種、養植、舟、車、文字、曆法、音律、醫藥、算術等等。中國人自視為「炎黃子孫」。
其實,炎帝和黃帝只是傳說人物,而不是歷史人物。最早的「歷史」是口耳相傳的。有了文字之後,歷史便成為了比較可靠的記錄。其實直到現在,還未發現在商朝以前的中國文字。換句話說,整個夏朝(約有四百年之久)還不是文字史。所以,有關於黃帝的事情,都只是文字史以前的傳說,甚至可以說是神話,不可以當為歷史事實。在尚未發掘到證據之前,便把傳說(甚至神話)寫成歷史,是有問題的。如果傳說可以被視為歷史,那麼韓國的歷史可能比中國更古老,因為根據韓國的傳說,他們的王儉早於公元前2333年已經建立了古朝鮮國。
(1) 司馬遷把黃帝形容為「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太史公書》,後世稱為《史記》),他是不是把黃帝的傳說當作歷史呢?錢穆說:「傳說中的黃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偉人,是奠定中國文明的第一座基石」。他談及黃帝的「文治」及「製作和發明」,說「黃帝是文明的創始人」。他又說「黃帝和蚩尤的戰爭,是古時第一個驚天地、動鬼神的大戰」(《黃帝》頁4、9、14、17、115)。
為甚麼從司馬遷到錢穆都把有關黃帝的傳說寫得好像是歷史一樣?如果有一天「嫦娥奔月」的傳說(嫦娥是后羿的妻子)亦被寫成歷史,那麼人類最早登陸月球的便應該是中國人了!
(2) 有關黃帝的傳說,是不是被儒家美化了?黃帝發動的戰爭,是為了一些人類的理想而戰,還是為了利益呢(「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黃帝殺蚩尤,是不是一個氏族之間「流血百里」的利益爭奪戰?黃帝是不是「槍桿子出政權」?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雖然只是傳說),是不是一開始便「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3) 要證明一個民族的偉大,是不是就要證明這個民族的歷史悠久?國內有人寫了一本叫《黃帝與黃帝陵》的書,而陝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形容這本書「必將增強我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與凝聚力,必將有利於弘揚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必將煥發炎黃子孫們建設祖國,統一祖國的激情……」。我的願望(可能是天真的)是歷史不再被用來為政治服務。
(4) 甚麼叫做「陵」?陝西黃帝陵(傳說葬有黃帝的衣冠)是不是黃帝的墓?它是不是一個假古跡?湖南炎帝陵又是不是一個假古跡?如果是的話,中華民族造假的文化是不是從古代到現代一直流傳?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