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由羅秀華、沈曜逸主編,作者群來自輔仁大學與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在過去十年間透過學校課程與服務學習,延續到學生畢業後進入職場,皆以社區為本的信念在不同場域學習與實踐,而在萬華新安的長期貼近社區,可以說是牽住作者群的基點。
作者群努力開拓社工在社區工作的多元機緣,熱情投入旗艦計畫、聯合餐食服務、新莊老街、關懷據點、南機場、社區大學、親子館、冰斗喫甜、社區組織培力方案……,視野與視角無限延伸。他們深刻體認了社區工作廣泛助人的精髓,也證實了社區工作做為社會工作的一環,有其寬闊的舞台。
序
主編序
2016年暑假,後山說:「明年五月兩岸四地進步社工研討會在台北舉行,我們來整理台灣的社區工作經驗,屆時分享給參與研討會的大家」。羅媽馬上說好,因為運思出版台灣社工夥伴在社區工作的樣態,後山與羅媽已經想了十來年。
而要如何成形呢?我們有了一些發想,包括邀請在不同角落努力的好友,參與書寫多元的社區工作經驗。慢慢具象的過程中,後山提議就縮小邀稿範疇,由我們周邊的夥伴們就近提筆或受訪。約略想到20位左右的夥伴,經過年來的發酵,由於各有各的生活任務與框限,我們到位的文稿就是本書呈現的14位親密夥伴的社區工作故事。
2016年9月開始的新學期,羅媽與修習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社區工作專題」課程的碩班學生提議,請大家分工訪談工作者。修課同學有李承哲、何國君、邱郁婷、姚欣芸、徐胡瓊、陳巧宜、陳伶婕、陳琬晴、陳儀如、黎寶珠、盧佩儀、盧蓓君與羅琳(依姓氏筆劃),同學們同意藉由訪談中理解台灣的社區工作進程,而大家所書寫的文稿也都很讚。而要以受訪者為第一人稱、還是以訪者為第一人稱,這困擾我們許多時。我們所發展的共識是,先以大家舒服的姿態書寫故事,之後再回到受訪大家定奪,是否依著受訪文稿進行增修,還是受訪者自己寫自己的故事。
2016年底將訪談文稿分送故事主角之後,有不同的完稿脈絡。晏平是唯一一位以巧宜的訪談書寫進行修改,之後商請家扶中心主管認可。琳惠、雨傘與采宜都正在書寫碩士論文,也都以論文文本改寫自己的故事。星熾、後山、育欣、采樺、玲安、陳甄、小冰、榮?與婉伶,都自己操刀完稿。其中榮?與婉伶都在蘆荻社區大學任職,我們與蘆荻的工作夥伴有著多年的合作情誼,令人感動的是,泡屁(李易昆主任)在4月21日的e-mail來信中說到:「從去年十一月到現在,我與兩位小伙伴作過3次討論,力求文稿能充份反映她們自身在蘆荻的具體實踐經驗,行政團隊其他伙伴也在會議中,針對她們的不同階段初稿作過多次討論,榮?與婉伶也很認真,努力在工作之餘的有限條件下盡力書寫。」而「多元跨界」的篇名也來自泡屁的貢獻。
羅媽的文稿先發表於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的當代社會工作期刊2015年第7期(29-71頁),謝謝主編呂朝賢老師認可將這篇文章收錄在此書中。由於早早在臉書 (Facebook) 社群中分享給「親友團」,作者群也在陸續完稿之後,將一篇篇文稿上傳社群,由大家以同儕共勉的精神,對於彼此的書寫有些回饋,也可以再回到各自的書寫進行增修。
再來說說我們這些人的關係。
這本書的出版某種程度表現我們新安十年的低調慶賀。2007年我們開始進入萬華新安里服務,透過大三課程的服務學習,16位同學成為第一批,當時大四的後山在學弟妹求援底下自主參與,故事發展就在後山的文本中呈現。本書第二部分的「基地在新安與南機場」,除了後山寫十年參與新安之外,大學四年都在新安的育欣與畢業後在新安當社工的采樺,維繫輔大社工在新安的綿延;玲安與采宜則先後在南機場與新安當社工,緣之於318學運所集合的社工學生聯盟,而以台大社工系碩士生與後山熟稔,精彩的文本也帶出不同學校社工系的結盟。
新安十年,參與學生也陸續畢業進入職場。第三部分是由新安的陳甄,畢業後經由後山推介進入萬華親子館當社工,也與新安自然發展出網絡合作。晏平也是早期新安服務成員之一,畢業後進入桃園家扶中心當社工,當家扶積極推展社區興力計畫時,就在大溪擔任社區工作的前哨部隊,帶出溪旺市集在地的社區耕耘。而小冰、榮?與婉伶畢業後分別在新中和社大與蘆荻社大任職。羅媽開始參與社區大學的時間點在1999年,近十年來社區大學也是社工學習的重要場域,也欣喜社大接納社工融入台灣公民社會養成的溫床。
回來說第一部分的「開拓之旅」,是想要表現輔大社工系的社區工作拓展企圖心。羅媽回顧了近40年的社區工作旅程,星熾擔任福利服務社區化旗艦計畫的專案經理,讓社工在旗艦中不缺席,而星熾也是前述新安第一批16位社工之一。琳惠與後山同班,從大學時期就參與萬華社區協力聯盟的聯合餐食服務,畢業後持續多年專責在聯合餐食服務,這是台灣社區工作精華之一。雨傘則是在自主學習中走遍多個社區場域,是社工學習與實踐中難得的經歷。
總言之,我們十多個人都不是單打獨鬥的個別發展,而是兩兩之間都有一些情意牽緊著我們,就像雨傘與采樺跨年級的攜手,就像玲安與采宜的同校跨年級的同工情誼,就像榮?與婉伶也是跨年級而在蘆荻攜手。而後山以組織工作者的自詡,也是牽住我們所有人的重要人物。喜歡用「親友團」形容我們的集力,當然親友團還有更多更多這次沒參與我們的寫作,就像泡屁全力當後盾一般。
歡迎有興趣社區工作的朋友們,一同來分享我們的心情故事,也感謝一路相伴的你我他。
羅秀華、沈曜逸
2017年4月23日 於台北
目次
第一篇 開拓之旅
1.領悟我在長串社區規劃中的認同與行動
2.社區風火輪
3.我與社區老伴們
4.自主旅程—創造美好
第二篇 基地在新安與南機場
5.落地生根—10年組織工作者的在地經驗與反思
6.四年社區魂的經驗與反思
7.我的社區工作之路
8.撐一個空間
9.柔軟的革命
第三篇 多元跨界
10.親子館社工的社區實踐
11.19-29晏平與溪旺
12.社區中的「食物」工作者
13.不只是社工,在蘆荻—以關係作為方法的社區工作
14.跨越邊界的成長之路—我在蘆荻的社區工作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