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Karen Healy了解背景脈絡對社會工作理論在實務上的運用發展所帶來的深刻影響,她期望本書對當代社會工作學門有所貢獻。
-Siv Oltedal 挪威Stavanger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透過最新且充實的論述,及與社工界對主流議題的延伸討論,此書成為受歡迎的社會工作理論。這是Karen Healy的另一個卓越的學術貢獻。
- Liz Beddoe,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副教授
如何有效運用知識與技巧於複雜的實務脈絡中,是社會工作者正面臨的挑戰。《社會工作理論脈絡:創立實務的架構》一書提供了一個靈活和整合的架構,以連結重要的理論技巧及社工實務所面對的多樣化情境脈絡。
本書首先探討社會工作實務形成制度背後的脈絡與思想,接著分析關鍵理論,運用練習與個案研討,以助讀者能將想法應用到自己的實務情境中。
為學生提供易理解及結構化的導引,以了解他們社會工作專業的工作環境,本書的優點有:
● 擁有更清楚、更直覺性的結構,能從一開始就向讀者充分介紹本書包含的概念,理論和架構。
● 涵蓋更廣泛的社會工作理論,包括簡短的焦點解決治療和和充權理論。
● 探討最新議題的發展與思辯,如實證為基礎的實務、環境與社會工作和神經科學領域。
《社會工作理論脈絡:創立實務的架構》提供了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第一手及最新分析,是學生和社工從業者不可或缺的讀物。
-Siv Oltedal 挪威Stavanger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透過最新且充實的論述,及與社工界對主流議題的延伸討論,此書成為受歡迎的社會工作理論。這是Karen Healy的另一個卓越的學術貢獻。
- Liz Beddoe,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副教授
如何有效運用知識與技巧於複雜的實務脈絡中,是社會工作者正面臨的挑戰。《社會工作理論脈絡:創立實務的架構》一書提供了一個靈活和整合的架構,以連結重要的理論技巧及社工實務所面對的多樣化情境脈絡。
本書首先探討社會工作實務形成制度背後的脈絡與思想,接著分析關鍵理論,運用練習與個案研討,以助讀者能將想法應用到自己的實務情境中。
為學生提供易理解及結構化的導引,以了解他們社會工作專業的工作環境,本書的優點有:
● 擁有更清楚、更直覺性的結構,能從一開始就向讀者充分介紹本書包含的概念,理論和架構。
● 涵蓋更廣泛的社會工作理論,包括簡短的焦點解決治療和和充權理論。
● 探討最新議題的發展與思辯,如實證為基礎的實務、環境與社會工作和神經科學領域。
《社會工作理論脈絡:創立實務的架構》提供了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第一手及最新分析,是學生和社工從業者不可或缺的讀物。
作者簡介
Karen Healy是澳洲昆士蘭大學社會工作與人群服務學院的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她在健康、青少年與兒童保護服務領域是具實務經驗的社會工作師,並出版許多社會工作領域相關的著作。
【校閱者簡介】
黃松林
現職:亞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學歷:英國新堡大學社會政策博士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
經歷: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系主任
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系主任
美和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系主任
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
內政部社會司老人福利科科長
【譯者簡介】
黃松林(第一章)
參閱校閱者簡介
劉鶴群(第二章)
現職: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專任副教授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臺灣家庭希望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
臺灣社會發展研究學會理事
學歷:政治大學財稅學系(現為財政學系)學士
英國約克大學經濟與社會政策碩士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社會政策博士
經歷:臺中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主任
臺中市第一區社區發展育成中心主任
陳武宗(第三章)
現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社會服務室社會工作師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
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社會服務室社會工作師兼主任
高雄市社工師公會創會理事長
中華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理事長
林東龍(第四章)
現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學歷: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博士
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陳雅玲(第五章)
學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分校社會福利博士
經歷: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Buffalo Center for Social Research研究助理
伊甸基金會中區服務中心社工組長
臺中市美麗境界關懷之友協會社工
臺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社工
王明鳳(第六、七章)
現職: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博士
經歷:屏東縣社工師公會第一至第二屆理事長
臺灣仕馨服務協會第一至第二屆理事長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審查委員
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五屆理事
李新民(第八章)
現職: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教授
學歷: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張麗玉(第九章)
現職: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學歷:英國雪菲爾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短期研究
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博士
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碩士
中興大學社會學學士
經歷: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社團法人臺灣世界快樂聯盟第一、二屆理事長
臺灣大學附設醫院社會工作師
林怡欣(第十章)
現職: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兼系副主任
學歷: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社會科學博士
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系學士
經歷:105年度衛生署「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查核計劃」查核委員
99年、102年通過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網師資人才資源教師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醫療品質暨病人安全委員會委員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行政品質委員會委員
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系兼任講師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委員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委員
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講師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社會服務部專員/社工師
社團法人屏東縣啟智協進會心智障礙者家庭支持服務計畫督導
社團法人雲林縣老人長期照顧協會外聘社督導
美和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兼任輔導老師
陳秀靜(第十一章)
現職: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
學歷: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博士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碩士
美國西肯塔基州立大學社會工作碩士
【校閱者簡介】
黃松林
現職:亞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學歷:英國新堡大學社會政策博士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
經歷: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系主任
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系主任
美和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系主任
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
內政部社會司老人福利科科長
【譯者簡介】
黃松林(第一章)
參閱校閱者簡介
劉鶴群(第二章)
現職: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專任副教授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臺灣家庭希望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
臺灣社會發展研究學會理事
學歷:政治大學財稅學系(現為財政學系)學士
英國約克大學經濟與社會政策碩士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社會政策博士
經歷:臺中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主任
臺中市第一區社區發展育成中心主任
陳武宗(第三章)
現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社會服務室社會工作師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
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社會服務室社會工作師兼主任
高雄市社工師公會創會理事長
中華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理事長
林東龍(第四章)
現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學歷: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博士
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陳雅玲(第五章)
學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分校社會福利博士
經歷: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Buffalo Center for Social Research研究助理
伊甸基金會中區服務中心社工組長
臺中市美麗境界關懷之友協會社工
臺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社工
王明鳳(第六、七章)
現職: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博士
經歷:屏東縣社工師公會第一至第二屆理事長
臺灣仕馨服務協會第一至第二屆理事長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審查委員
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五屆理事
李新民(第八章)
現職: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教授
學歷: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張麗玉(第九章)
現職: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學歷:英國雪菲爾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短期研究
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博士
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碩士
中興大學社會學學士
經歷: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社團法人臺灣世界快樂聯盟第一、二屆理事長
臺灣大學附設醫院社會工作師
林怡欣(第十章)
現職: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兼系副主任
學歷: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社會科學博士
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系學士
經歷:105年度衛生署「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查核計劃」查核委員
99年、102年通過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網師資人才資源教師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醫療品質暨病人安全委員會委員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行政品質委員會委員
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系兼任講師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委員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委員
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講師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社會服務部專員/社工師
社團法人屏東縣啟智協進會心智障礙者家庭支持服務計畫督導
社團法人雲林縣老人長期照顧協會外聘社督導
美和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兼任輔導老師
陳秀靜(第十一章)
現職: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
學歷: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博士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碩士
美國西肯塔基州立大學社會工作碩士
序
序言
在《社會工作理論脈絡:創立實務的架構》第二版中(編按:本書為原文第二版),我延用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第一版架構。而在投入專業實務、研究和倡導社會工作服務並與所服務的對象接觸後,我發現社會工作在某些方面的脈絡背景和知識基礎正在發生變化,第二版正是反映了此種變化。
首先,我將本書重組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涵蓋兩個章節,其中包含支撐本書核心概念的論述與實務理論的介紹,及實務動態架構之引入;第二部分側重於形塑社會工作實務環境之論述;第三部分則概述了當代實務理論。此次重組旨在確保一開始就向讀者介紹核心概念,以更易於促成第二部分形塑實務脈絡的論述與第三部分實務理論之間的連結。
第二,我進一步發展了形塑社會工作實務的制度脈絡之論述架構。近年來,新公共管理影響了多方領域及社會工作實務的脈絡,此將會在第三章進行討論。如今,神經科學的潛力和限制,己成為許多爭論的主要議題,也對社會工作領域所引用之「心理」論述有影響,因此將在第四章中探討。書中對他類論述之發展有極大興趣,特別是為心理健康及兒童福利領域之倖存者運動發聲並對其具影響力的論述。我也承認宗教和靈性精神對於社會工作服務環境和過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因此在這個版本中增加相關論述之討論。而由於人們對環境越來越關注,本書也在第五章的環境社會工作論述中進行反思及討論。
第三,此版對系統理論於社會工作實務的顯著影響有更清楚的認識。我亦延伸實務理論的範疇,增列了「心理」理論影響的討論,如動機會談、問題解決實務,並對優勢及焦點解決取向的方法有更廣泛的討論。
第二版的完成延續了我撰寫此書的初衷。我將這本書獻給社會工作的實務工作者、學習者及教育者,使他們在多變、費解的脈絡、理論與實務中站穩腳跟。
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我先是社會工作學習者,然後成為一個社會工作實務工作者,現在是研究員、教育者及大型非政府社區服務機構的主任,我持續對社會工作實踐的哲學基礎有濃厚興趣,特別是如何將這些基礎呈現及轉化在直接的實務上。我的第一本書《社會工作實務》(Social Work Practices)(Healy, 2000),透過認識社會工作者為實現與充權及批判實踐相關之實務目標所使用的多元方式(例如:增強服務使用者之參與和促進合作行動),擴展社會工作之批判方法。總之,我認為推動變革有多種方式,而一些已建構的批判性實務方法可能模糊了這種多樣性。
本書,我的目標是進一步對社會工作實務的哲學基礎做概括的觀點敘述,以支持當前專業工作組織的方法與實務。本書的核心信息即是:透過了解制度性脈絡和正式理論基礎背後的思想,社會工作者可以具批判性地運用之,並在必要時改變它們,以實現其所秉持的價值和目標。
透過重要實務方法之哲學基礎、歷史和地理淵源的介紹,我希望能提升社會工作者運用理論的能力,而且更有助於正式理論的創新。儘管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鴻溝仍在,我相信,很多實務工作者都在尋求理解並發展其專業實務理論。然而,許多人因社會工作哲學和理論與社會工作實踐的制度性脈絡間的鴻溝,而感到疏離,甚至是對立。本書的第一版有部分是由2001年為實務工作者舉辦的「理論更新」工作坊發展出來的。我持續舉辦這些工作坊,以因應新的需求及面對社會工作實務的機會和挑戰。實務工作者對這些工作坊的強烈興趣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念:社會工作者要實際「實踐」理論。我在工作坊中發現,參與之實務工作者大多能夠清晰地說出他們是如何發展自己領域的專業理論架構,此過程經常涉及嚴謹的篩選理論元素是否有用,並進一步發展理念來回應實務環境的需求。例如:社會工作者在兒童保護服務中,可以利用優勢觀點作為此領域中多運用標準化風險評估之趨勢的一種附加,或是一種抗衡;老年照顧的社會工作者可能會使用批判傳統的理論,來挑戰那些對老人能力之年齡歧視的假設。
在本書中,我以批判性介紹結合直接服務實務的理論和形塑實務的制度性脈絡之理念 即我所稱之「論述」。因為我認為社會工作是依不同的實務背景所進行的情境化活動,透過脈絡和理論的整合分析,增加社會工作者在其情境中發展理論的機會。社會工作理論的實務和脈絡的討論通常發生在不同領域,導致那些正式理論建構者和實踐者都相當挫折。有一種方式可以促使這兩個「世界」對話,即是認識到脈絡對理論應用和發展的深遠影響。
我認為,所有在職的社會工作者均是社會工作的理論學家,依自身所建構的理解之引導,界定實踐應著重的對象與事物,以及進行的過程。本書的目標是透過概述當代五組實務理論的哲學基礎、歷史和地理淵源、實際應用,以及其局限和優勢,以開啟社會工作實踐者和正式的社會工作理論之間的對話。
我也希望本書能讓學習者、實務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理解,社會工作的目的是如何透過體制背景、服務使用者的需求和能力,以及正式專業實務基礎之間的互動產生。社會工作教育對於建立學習者正式的專業價值基礎至關重要,同時亦教授社會工作實務的基本技能和正式理論架構。但是,要在實務中運用此一基礎,還必須能夠「讀出」社會工作的制度性脈絡,尤其是其正式和非正式的目標與實踐。我的意思不是說社會工作者應該直接任由組織主宰,而是要當一個有效率的實務工作者和變革推動者,應明白所服務的組織之外在的制度脈絡。學習者不僅要學習正式專業的實務基礎,亦需建立「讀出」其所在的制度性脈絡的能力,我們邀請社會工作者「投入」並對抗他們的實務環境。當實務工作者很快地對正式的專業基礎感到幻滅,這是服務倦怠和犬儒主義的結果,在實務工作中,如果只是達到所謂「理論上還行」是無太大幫助的。
大多數社會工作新手在畢業後初任的職位僅被賦予有限的組織力量,他們「讀出」環境脈絡並在組織約束下工作的能力(即使他們尋求制度的變革)是一種基本生存技能,且對於維持和提升其實務改變能力亦是不可或缺。最近幾年,我一直在研究新進社會工作者如何過渡到實務的過程,使我更了解組織制度脈絡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假如社會工作者有效理解社會工作的價值,組織制度脈絡能使其有機會進行漸進式的實務變革,並了解分析所在組織制度環境的重要性。
在與實務工作者討論社會工作實務脈絡之性質的過程中,我關注到社會工作的環境有越來越多限制,但是我也很高興得知在許多的實務脈絡中,變革正在發生(經常是悄悄且隱密地)。然而在正式的社會工作理論上,有很多的轉變不被認同,甚至不會寫入書本。作為一名在學術環境中的社會工作者,我了解社會工作的理論架構也許可以提供一些指南,幫助實務工作者能夠較清楚地表達實務的操作,同時提升其實務能力。但在將相關理論觀點稱為真理時必須很謹慎,這樣做或許會增強學術界和實務界之間的權威關係,而這對兩者以合作方式來建構理論完全沒有幫助。我尊重社會工作者積極地建構自己的實務理論架構,同時亦重視正式理論所提供之線性而非整體背景的實務脈絡。
社會工作者是在廣大的情境和脈絡下,與經歷各種困擾與壓迫的人們執行其實務工作。部分社會工作者只期盼能在更廣泛的組織脈絡及社會範疇內,成為個案改變的推動者。我希望本書進一步幫助社會工作者有能力去理解,並貢獻其專業能量以運用制度脈絡和正式理論基礎,創造有利於其所服務弱勢群體之改變。創造這種改變應該是作為社會工作者主要且共同關切的議題。
校閱者序
這是一個特殊的工作。長期以來,臺灣的社會工作都在一個全面來自西方歐美的社會工作或社會服務專業影響下發展,無論走向任何的方向,似乎都嵌在此一軌跡中,難以跨越其範疇,這是極其特殊的現象。當英國社會服務部門面對美國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成就時,他們發展出福利國家自我的脈絡,展現出社會服務面對醫護專業工作系統所呈現的制度自信。這就形成社會工作專業浪潮中的另一個巨流,是融合了歐洲的社會福利政策脈絡所形成的相對發展趨勢。
所有社會工作的專業服務運用到實務中,一定是會在所處社會的背景與脈絡中運作,即使相同的個案管理理論或生態系統理論,社區工作理論或充權的觀點運用在不同社會中,仍有其特殊的實踐脈絡,服務時便必須鑲嵌社會文化的背景與脈絡,逐步產生自己本土化的社會工作專業。臺灣的社區工作發展是獨步世界的專業服務,臺灣的社會工作也倡導逐漸走出自己的路,臺灣華人充權概念有自己的特色,這些都在數年工作與實務累積之後,在實務考量臺灣社會脈絡背景下所建構形成的新方向。
本書的重點特別是在專業的論點下教育社會工作專業者,不是一味的要求發展國際理論的實踐,更在每個理論下考量實務脈絡的重要性,是不可多得的新概念。我們感謝作者寬宏的專業討論,也期待本書的翻譯讓我們在廣大的世界社會工作地圖中,找到臺灣的發亮點。
黃松林
在《社會工作理論脈絡:創立實務的架構》第二版中(編按:本書為原文第二版),我延用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第一版架構。而在投入專業實務、研究和倡導社會工作服務並與所服務的對象接觸後,我發現社會工作在某些方面的脈絡背景和知識基礎正在發生變化,第二版正是反映了此種變化。
首先,我將本書重組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涵蓋兩個章節,其中包含支撐本書核心概念的論述與實務理論的介紹,及實務動態架構之引入;第二部分側重於形塑社會工作實務環境之論述;第三部分則概述了當代實務理論。此次重組旨在確保一開始就向讀者介紹核心概念,以更易於促成第二部分形塑實務脈絡的論述與第三部分實務理論之間的連結。
第二,我進一步發展了形塑社會工作實務的制度脈絡之論述架構。近年來,新公共管理影響了多方領域及社會工作實務的脈絡,此將會在第三章進行討論。如今,神經科學的潛力和限制,己成為許多爭論的主要議題,也對社會工作領域所引用之「心理」論述有影響,因此將在第四章中探討。書中對他類論述之發展有極大興趣,特別是為心理健康及兒童福利領域之倖存者運動發聲並對其具影響力的論述。我也承認宗教和靈性精神對於社會工作服務環境和過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因此在這個版本中增加相關論述之討論。而由於人們對環境越來越關注,本書也在第五章的環境社會工作論述中進行反思及討論。
第三,此版對系統理論於社會工作實務的顯著影響有更清楚的認識。我亦延伸實務理論的範疇,增列了「心理」理論影響的討論,如動機會談、問題解決實務,並對優勢及焦點解決取向的方法有更廣泛的討論。
第二版的完成延續了我撰寫此書的初衷。我將這本書獻給社會工作的實務工作者、學習者及教育者,使他們在多變、費解的脈絡、理論與實務中站穩腳跟。
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我先是社會工作學習者,然後成為一個社會工作實務工作者,現在是研究員、教育者及大型非政府社區服務機構的主任,我持續對社會工作實踐的哲學基礎有濃厚興趣,特別是如何將這些基礎呈現及轉化在直接的實務上。我的第一本書《社會工作實務》(Social Work Practices)(Healy, 2000),透過認識社會工作者為實現與充權及批判實踐相關之實務目標所使用的多元方式(例如:增強服務使用者之參與和促進合作行動),擴展社會工作之批判方法。總之,我認為推動變革有多種方式,而一些已建構的批判性實務方法可能模糊了這種多樣性。
本書,我的目標是進一步對社會工作實務的哲學基礎做概括的觀點敘述,以支持當前專業工作組織的方法與實務。本書的核心信息即是:透過了解制度性脈絡和正式理論基礎背後的思想,社會工作者可以具批判性地運用之,並在必要時改變它們,以實現其所秉持的價值和目標。
透過重要實務方法之哲學基礎、歷史和地理淵源的介紹,我希望能提升社會工作者運用理論的能力,而且更有助於正式理論的創新。儘管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鴻溝仍在,我相信,很多實務工作者都在尋求理解並發展其專業實務理論。然而,許多人因社會工作哲學和理論與社會工作實踐的制度性脈絡間的鴻溝,而感到疏離,甚至是對立。本書的第一版有部分是由2001年為實務工作者舉辦的「理論更新」工作坊發展出來的。我持續舉辦這些工作坊,以因應新的需求及面對社會工作實務的機會和挑戰。實務工作者對這些工作坊的強烈興趣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念:社會工作者要實際「實踐」理論。我在工作坊中發現,參與之實務工作者大多能夠清晰地說出他們是如何發展自己領域的專業理論架構,此過程經常涉及嚴謹的篩選理論元素是否有用,並進一步發展理念來回應實務環境的需求。例如:社會工作者在兒童保護服務中,可以利用優勢觀點作為此領域中多運用標準化風險評估之趨勢的一種附加,或是一種抗衡;老年照顧的社會工作者可能會使用批判傳統的理論,來挑戰那些對老人能力之年齡歧視的假設。
在本書中,我以批判性介紹結合直接服務實務的理論和形塑實務的制度性脈絡之理念 即我所稱之「論述」。因為我認為社會工作是依不同的實務背景所進行的情境化活動,透過脈絡和理論的整合分析,增加社會工作者在其情境中發展理論的機會。社會工作理論的實務和脈絡的討論通常發生在不同領域,導致那些正式理論建構者和實踐者都相當挫折。有一種方式可以促使這兩個「世界」對話,即是認識到脈絡對理論應用和發展的深遠影響。
我認為,所有在職的社會工作者均是社會工作的理論學家,依自身所建構的理解之引導,界定實踐應著重的對象與事物,以及進行的過程。本書的目標是透過概述當代五組實務理論的哲學基礎、歷史和地理淵源、實際應用,以及其局限和優勢,以開啟社會工作實踐者和正式的社會工作理論之間的對話。
我也希望本書能讓學習者、實務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理解,社會工作的目的是如何透過體制背景、服務使用者的需求和能力,以及正式專業實務基礎之間的互動產生。社會工作教育對於建立學習者正式的專業價值基礎至關重要,同時亦教授社會工作實務的基本技能和正式理論架構。但是,要在實務中運用此一基礎,還必須能夠「讀出」社會工作的制度性脈絡,尤其是其正式和非正式的目標與實踐。我的意思不是說社會工作者應該直接任由組織主宰,而是要當一個有效率的實務工作者和變革推動者,應明白所服務的組織之外在的制度脈絡。學習者不僅要學習正式專業的實務基礎,亦需建立「讀出」其所在的制度性脈絡的能力,我們邀請社會工作者「投入」並對抗他們的實務環境。當實務工作者很快地對正式的專業基礎感到幻滅,這是服務倦怠和犬儒主義的結果,在實務工作中,如果只是達到所謂「理論上還行」是無太大幫助的。
大多數社會工作新手在畢業後初任的職位僅被賦予有限的組織力量,他們「讀出」環境脈絡並在組織約束下工作的能力(即使他們尋求制度的變革)是一種基本生存技能,且對於維持和提升其實務改變能力亦是不可或缺。最近幾年,我一直在研究新進社會工作者如何過渡到實務的過程,使我更了解組織制度脈絡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假如社會工作者有效理解社會工作的價值,組織制度脈絡能使其有機會進行漸進式的實務變革,並了解分析所在組織制度環境的重要性。
在與實務工作者討論社會工作實務脈絡之性質的過程中,我關注到社會工作的環境有越來越多限制,但是我也很高興得知在許多的實務脈絡中,變革正在發生(經常是悄悄且隱密地)。然而在正式的社會工作理論上,有很多的轉變不被認同,甚至不會寫入書本。作為一名在學術環境中的社會工作者,我了解社會工作的理論架構也許可以提供一些指南,幫助實務工作者能夠較清楚地表達實務的操作,同時提升其實務能力。但在將相關理論觀點稱為真理時必須很謹慎,這樣做或許會增強學術界和實務界之間的權威關係,而這對兩者以合作方式來建構理論完全沒有幫助。我尊重社會工作者積極地建構自己的實務理論架構,同時亦重視正式理論所提供之線性而非整體背景的實務脈絡。
社會工作者是在廣大的情境和脈絡下,與經歷各種困擾與壓迫的人們執行其實務工作。部分社會工作者只期盼能在更廣泛的組織脈絡及社會範疇內,成為個案改變的推動者。我希望本書進一步幫助社會工作者有能力去理解,並貢獻其專業能量以運用制度脈絡和正式理論基礎,創造有利於其所服務弱勢群體之改變。創造這種改變應該是作為社會工作者主要且共同關切的議題。
校閱者序
這是一個特殊的工作。長期以來,臺灣的社會工作都在一個全面來自西方歐美的社會工作或社會服務專業影響下發展,無論走向任何的方向,似乎都嵌在此一軌跡中,難以跨越其範疇,這是極其特殊的現象。當英國社會服務部門面對美國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成就時,他們發展出福利國家自我的脈絡,展現出社會服務面對醫護專業工作系統所呈現的制度自信。這就形成社會工作專業浪潮中的另一個巨流,是融合了歐洲的社會福利政策脈絡所形成的相對發展趨勢。
所有社會工作的專業服務運用到實務中,一定是會在所處社會的背景與脈絡中運作,即使相同的個案管理理論或生態系統理論,社區工作理論或充權的觀點運用在不同社會中,仍有其特殊的實踐脈絡,服務時便必須鑲嵌社會文化的背景與脈絡,逐步產生自己本土化的社會工作專業。臺灣的社區工作發展是獨步世界的專業服務,臺灣的社會工作也倡導逐漸走出自己的路,臺灣華人充權概念有自己的特色,這些都在數年工作與實務累積之後,在實務考量臺灣社會脈絡背景下所建構形成的新方向。
本書的重點特別是在專業的論點下教育社會工作專業者,不是一味的要求發展國際理論的實踐,更在每個理論下考量實務脈絡的重要性,是不可多得的新概念。我們感謝作者寬宏的專業討論,也期待本書的翻譯讓我們在廣大的世界社會工作地圖中,找到臺灣的發亮點。
黃松林
目次
第一部分 導論
第 1 章 探討服務脈絡
論述的重要性
理解社會工作脈絡環境
實務理論
論述和實務理論有何差異?
為什麼社會工作脈絡是重要的?
結論
第 2 章 實務的動態模式
實務多樣性和目的建構
建構社會工作目的:動態方法
理論運用的動態分析
在實務中創造和應用理論:證據與反思的論證
以內省產生理論:創造實務理論
結論
第二部分 論述形塑實務的脈絡
第 3 章 衛生福利服務的主流論述:生物醫學、法律觀點、經濟學及新公共管理
生物醫學論述
法律論述
新古典經濟學與新公共管理論述
結論
第 4 章 行為與社會科學論述:社會工作中的「心理」與社會學理念
社會工作與「心理」專業
社會學論述
結論
第 5 章 他類論述:公民權、宗教及靈性、環境社會工作
公民權論述
宗教及靈性論述
環境社會工作
結論
第三部分 社會工作理論的實務
第 6 章 系統理論的三波風潮
系統理論的脈絡
第一波:一般系統理論
第二波:生態系統觀點
第三波:複合系統理論
系統理論在社會工作裡的優點與限制
結論
第 7 章 問題解決取向:聚焦於任務中心取向實務的方法
問題解決實務的脈絡
任務中心取向實務的發展簡史
任務中心取向的核心準則
任務中心取向實務:付諸實務
任務中心取向與危機介入的比較
與動機式晤談法的連結
問題解決方法的優勢、劣勢與相關議題
結論
第 8 章 優勢和焦點解決理論:未來導向的取向
當優勢和解決焦點取向成為一種社會工作實務
優勢觀點的起源
優勢觀點的知識基礎
優勢觀點實務的假定與實施原則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社區發展中的優勢觀點:資產取向
優勢觀點和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優點
優勢觀點和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缺點與考量
結論
第 9 章 現代批判社會工作:從基變走向反壓迫實務
現代批判社會工作的基礎
批判社會工作的早期歷史
基變社會工作的誕生
批判實務模式的多樣化
現今的批判社會工作
反壓迫的實務
反壓迫實務:一些批判性的反思
結論
第 10 章 後現代方法於實務之運用
各「後」主義之間的差異
「後」理論與社會工作實務
重要概念
敘事治療:一個後現代主義實務做法
「後」理論在社會工作實務的應用及限制
結論
第 11 章 建構實務工作架構
實務工作架構
將實務工作者的領悟化為知識
結論
參考文獻
第 1 章 探討服務脈絡
論述的重要性
理解社會工作脈絡環境
實務理論
論述和實務理論有何差異?
為什麼社會工作脈絡是重要的?
結論
第 2 章 實務的動態模式
實務多樣性和目的建構
建構社會工作目的:動態方法
理論運用的動態分析
在實務中創造和應用理論:證據與反思的論證
以內省產生理論:創造實務理論
結論
第二部分 論述形塑實務的脈絡
第 3 章 衛生福利服務的主流論述:生物醫學、法律觀點、經濟學及新公共管理
生物醫學論述
法律論述
新古典經濟學與新公共管理論述
結論
第 4 章 行為與社會科學論述:社會工作中的「心理」與社會學理念
社會工作與「心理」專業
社會學論述
結論
第 5 章 他類論述:公民權、宗教及靈性、環境社會工作
公民權論述
宗教及靈性論述
環境社會工作
結論
第三部分 社會工作理論的實務
第 6 章 系統理論的三波風潮
系統理論的脈絡
第一波:一般系統理論
第二波:生態系統觀點
第三波:複合系統理論
系統理論在社會工作裡的優點與限制
結論
第 7 章 問題解決取向:聚焦於任務中心取向實務的方法
問題解決實務的脈絡
任務中心取向實務的發展簡史
任務中心取向的核心準則
任務中心取向實務:付諸實務
任務中心取向與危機介入的比較
與動機式晤談法的連結
問題解決方法的優勢、劣勢與相關議題
結論
第 8 章 優勢和焦點解決理論:未來導向的取向
當優勢和解決焦點取向成為一種社會工作實務
優勢觀點的起源
優勢觀點的知識基礎
優勢觀點實務的假定與實施原則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社區發展中的優勢觀點:資產取向
優勢觀點和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優點
優勢觀點和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缺點與考量
結論
第 9 章 現代批判社會工作:從基變走向反壓迫實務
現代批判社會工作的基礎
批判社會工作的早期歷史
基變社會工作的誕生
批判實務模式的多樣化
現今的批判社會工作
反壓迫的實務
反壓迫實務:一些批判性的反思
結論
第 10 章 後現代方法於實務之運用
各「後」主義之間的差異
「後」理論與社會工作實務
重要概念
敘事治療:一個後現代主義實務做法
「後」理論在社會工作實務的應用及限制
結論
第 11 章 建構實務工作架構
實務工作架構
將實務工作者的領悟化為知識
結論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