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15(三)凌晨網頁進行維護,造成不見敬請見諒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滿額折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孫中山與美洲華僑:洪門致公堂與民國政治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30 元
優惠價
90477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以全球化為背景,深入淺出,探討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力東漸、社會達爾文主義盛行下的海外華人歷史。其中既有華人大批湧入加州「掘金」,艱苦奮鬥的事跡、也有華埠始創,雖是龍蛇混雜,海外華人仍不忘祖國,為救國奔走出力的史實挖掘。

本書條分縷析康有為(1858-1927)、梁啟超(1873-1929)、孫中山(1866-1925)、黃興(1874-1916)等政治人物與美洲洪門三合會的邂逅,特別是孫中山與美、加洪門的種種關係。孫中山為革命奔走四方,洪門組織致公堂仗義相助,令孫中山得遂革命建國的夙願。後來洪門與國民黨分道揚鑣,前者另闢蹊徑,直接參與中國政治。

本書特點
‧爬梳歷史文獻,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洪門與革命運動的關係
‧綜論孫中山與洪門的分分合合

作者簡介

陸國燊(Steven K. Luk),祖籍廣東南海。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歷史系畢業,1971年獲文科學士,旋赴美國哈佛大學歷史系深造,1979年獲哲學博士。1977年至1978年間為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外國人硏究員。
在美國工作逾十年,除在大學兼任教席外,同時為美國硏究圖書館協會資料硏究員;其後轉職,從事國際銀行業務。1991年回港,先後出任中文大學出版社社長、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總編輯。期間代表出版界參與不同的國際會議,促進雙語教育及文化交流;又出任多所大專院校科系校外咨詢委會委員及主席,工餘兼授中國近代史、日本史、美國東亞政策等課程。
2013年退休,徙居美國加州灣區,每年秋季,乘回港探母之便,於香港恒生大學通識學部兼授西方歷史與文化課程。退休後筆耕不輟。近年努力爬梳舊檔,撰寫本書。

名人/編輯推薦

【一句話推薦】
洪門致公堂對辛亥革命的貢獻

「海外華人新史」系列叢書的構思乃由幾個背景因素所促動。其一,在社會發展及轉變的洪流中,各地早期華人活動的遺跡急速湮沒,地方文獻、文物相繼散失,亟需搶救瀕臨消亡的歷史,並研判其意義。其二,隨着網際資訊的發達,道聽途說、不求實證的「歷史」鋪天蓋地,以訛傳訛的情況嚴重,殊堪浩歎。其三,有關海外華人歷史的中、外文著作各有所長,宜多互參互補,並窮盡中、外文原始資料,採實地考察和深入田野調查的新社會史研究法,以求突破。其四,已有不少學者呼籲治近代海外華人史須採跨國及全球視野,我們則指出,關注華僑/華人、僑居地/定居地間的微妙關係及其轉變的歷史意義,能突顯跨國移民史和比較研究在豐富全球史內容方面的貢獻。其五,海外華人新史的範式也強調,全球華人網絡的形成也端賴各個發揮聯繫功能的連接點,包括在僑鄉與僑居地或定居地間的中介地,其作用可能是關鍵性和樞紐性的。本叢書所要示範的是,細緻的專題和深入的個案分析為比較研究所建立的基礎,其實與海外華人史對全球史所能作出的貢獻息息相關。

當然,我們遇到的挑戰絕不少,最大難題可說是文獻、文物的散失。以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為例,當地自1848 年發現金礦,大批華工漂洋而至。其後隨着礦產的開發、鐵路的修築,以至漁業、農業的興起,19 世紀末已有數以百計的埠鎮有華人聚居,形成唐人埠、唐人街、唐人巷、唐人寮營和漁村等。至上世紀50 年代,小埠鎮的華人大多已遷至城市謀生,同時加州開始迅速建設高速公路,不少埠鎮一掃而平,蕩然無存。破落的偏遠地區淪為遺址;而在有經濟價值之地,樓房則紛紛易手拆建。唐人街、唐人巷及唐人漁村、蝦寮等漸次消失,文獻、文物隨之散滅。近20 年經華人團體積極爭取,在公路和高鐵建設過程中所發現的地下文物,小部分得以保存。洛杉磯市中心的華人墓地、聖荷西( San Jose)、奧爾邦( Auburn) 和費斯奴( Fresno) 的唐人街遺址得以保存,即屬極少數的例子。

儘管資料缺乏,海外華人史研究在近二、三十年也有可喜的發展。在大中華以至海外地區的學術界,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學者的湧現、大學相關課程的設立、資料搜集和實地考察計劃的開展等漸成趨勢。在社會大眾方面,海外華裔社羣近20 年興起尋根熱,探訪地方遺址以至祖輩在中國的原居地的歷史考察活動漸多。隨着中國的對外開放,國內僑鄉的華僑後代對先人在海外的經歷、遭遇和生活的歷史也產生莫大興趣。然而,大眾對華人歷史的興趣加上資訊的發達,促成了一個新現象,就是不少人把個人所「見」所「聞」,甚至未經查證的「研究成果」,放在網上快速流傳,隨之廣被徵引,積非成是,形成不少歷史敍述的誤區,對公眾史識的普及非僅無益,而且有害。此等不專業和不嚴謹的作品,對學界而言,也是極大的困擾。

香港商務印書館邀約我們主編「海外華人新史」叢書,並啟動系列的出版,就是要秉承其重視歷史承傳的傳統和使命,建立學界、文化界和出版界合作的平台。我們擬定有關課題不難,但物色有分量的作者則非易事。可幸的是,現已有近十本專書納入計劃,於2015 年開始陸續出版。我們先推出中文書籍,乃因海外華人史的中文著作不多,唯不乏以英文撰寫的學術研究成果。因此,我們除了邀約作者用中文撰寫新書外,亦會翻譯有代表性的英文著作,或逕邀英文書原作者親自修撰中文版。中、外語文能力和中、外文資料的掌握,對治海外華人史這個雙語境或多語境領域的重要性已受到關注,跨越語境所產生的新意可帶來突破已非僅是若干先知先覺者的看法而已。
叢書的特點如下:

範圍與海外華人歷史有關,主題、內容和形式多元化。作者均為學者及研究者,作品乃其學術研究的結晶,信而有徵。盡量搶救早期歷史,不忘華僑史與華人史的關係,以抗衡文物、文獻嚴重散失或被誤引所造成的損害,勉力保全歷史資料原貌和故事本身。學術性與可讀性並重,讓叢書成為學界與讀者之間的橋樑。學術
性的要求是為了確保資料翔實,論述嚴謹;可讀性強則能引起公眾對海外華人歷史的興趣。有關內容甚或可用作文化及深度旅遊的參考材料,並有知識轉移的效果,令公眾得益於學界研究,史識得以普及。

叢書重視專題和個案,發掘分佈海外、乃至全球的華人事跡和故事。只有集攏起來,才能全方位彰顯海外華人史的面貌,故叢書將陸續出版。專題個案中的實物圖像和故事性,則有利於史實的活現,亦可補充過去通概式華僑、華人史的不足,增強可讀性,提高社會大眾對歷史的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

目前已邀得作者撰寫並納入叢書出版計劃的第一批專書(以下部分書名容或在出版時稍有改動)包括:《洪門與加拿大洪門史論》(乃以洪門史為切入點的華僑史和加拿大華人史)、《美洲同源會百年史》(論述美洲重要華人社團同源會的歷史,這是有關該社團的第一本專著);《唐番和合― 加州母親脈上的中國人》和《軒佛(Hanford)唐人巷》(分別以前人研究未及的地方個案,重現美國加州淘金及築路時期的華人生活面貌);《圖說舊金山唐人街》、《芝加哥唐人街》、《波士頓唐人街》和《美洲西北岸華裔早期歷史》(乃區域性及大城市的華人社會史,以當地一手資料為據);《遠涉重洋‧魂繫中土:早期北美華僑原籍歸葬的慈善網絡》(屬專題史,涉及海外華人的網絡及其樞紐)。尚在約稿過程中的包括東南亞和澳洲、紐西蘭等地的個案,以及香港的角色等研究成果。這些專書的主題,正好反映了叢書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

只有多樣化的內容,方能涵蓋海外華人這個極具多元性和複雜性的課題。單是「華人」一詞,便一直與「華僑」、「華裔」、「華族」等糾結不清。如果「華僑」、「僑居地」等稱謂指涉的是暫時的離家或移居外國,而「華裔」或「華族」則意指已離開中國並長留定居國的中華族裔的話,也許「華人」一詞具有較大的包容性。故本叢書雖以「華人」為題,個別專著所述卻不一而足,因編者深知,愈能多樣化、內容愈豐富,才有比較研究的基礎。我們自己也常遠涉重洋,物色和聯繫作者,並追尋先僑足跡。是故,所謂「新史」,意義之一乃新個案,新課題和新內容的發掘和累積,寄望不久的將來便有比較研究的著作面世,不論是定居地各華人社羣的比較,抑或定居地之間的比較,如美洲與大洋洲、亞洲等地華人社會的比較。編者現先在此為叢書下一批作品徵稿。

為建立堅實的比較研究基礎,叢書在第一階段盡量出版新個案,各書的研究取徑容或不同,無論是社會史角度、文化認同或其他進路,均能對既有研究有所補充,也可能在當世的跨地域和全球化新趨勢刺激下引發反思。其實,自本世紀初,一向以華僑史、僑鄉史研究著稱的地方已有呼籲,要結束孤立地研究華僑史的狀況,建議將中國近代移民史視為發生於世界移民史上第二個高潮時期的現象。自上世紀末至今,海內外學界對跨國和全球屬性的論述,造就了研究方案上的跨國和全球轉向,為使海外華人史不再滯留在中國史或各所在國歷史的邊緣地位。例如,在跨國層面,有美國和加拿大的跨境比較,以至「美洲的太平洋史」研究課題的提出。至於全球層面,有論「新全球化」與中國近代移民史的關係者。在跨國與全球視野方面,有論跨國論述對族羣論述的影響者;也有從資本主義的全球發展看資本、資訊和人口的跨太平洋移動的論者,不一而足。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新概念都對海外華人史的研究和撰述發揮影響力;而跨國及全球史的有關理論無論涉及的課題是全球經驗、全球網絡或其他(,都是海外華人新史範式建立時必須汲取的學術資源。

可預期的是,「海外華人新史」叢書系列除了提供新個案、新專題外,還可以在視野、方法、取材等方面作出貢獻。如前所述,無論個案或專題研究,都難免受到當代的跨國和全球視野影響,卻也無礙在地性或族羣性的展現,因宏觀詮釋與微觀分析並非對立;而整體史的求全性常引領我們回到過去,以推論將來。無論我們所研究的華人社羣是否已消失,其生與滅都對我們當下的存在或未來的去向有所啟示。「未來中的過去」或「過去與未來變成現在」,此之謂也。我們探索的仍是中國、移居地社會以及全球歷史進程對海外華人的深刻影響。這個領域的「新」,乃因其歷久彌新、方興未艾的特性,也由於史學在方法學、史料學等方面的不斷更新。例如,回到歷史現場的田野考察法、兼用檔案文獻和實地採訪所得資料的要求等都在影響着海外華人史的研究。但願這個觸覺敏銳的叢書系列有助學界的交流,以及學界與公眾的互動,讓彼此在交流和互動中日日新、又日新。

葉漢明 吳瑞卿 陳萬雄 謹識
2015 年3 月30 日初撰
2019 年7 月2 日修訂
----------------------------------------------------------------------------------------
本書序
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前期即興中會期間,依仗會黨力量和華僑資金的襄助甚深,到庚子之後才改轅換轍。雖則如此,終孫中山先生的一生,其政治活動與華僑及海外社團,仍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尤其是北美的洪門致公堂。

關於清中業以來洪門的歷史或傳聞,真是流傳有緒,固見於學術的撰述,更多的是坊間的傳說。起碼到我們這一代,即使是一般社會大眾,也耳熟能詳。至於清末民初,海外洪門致公堂曾影響近代中國政局,亦為諳中國近代史者所周知。不僅孫中山先生,維新派的康、梁和其他革命黨人,都與這段歷史有過密切的聯繫。當事人如孫中山、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都留有第一手的材料。民國初建,關於清末民初致公堂的歷史,親與其事者如馮自由等亦撰有專著。所以從學術的角度看,華僑和海外社團參與中國近代維新和革命的歷史研究,著述不缺,也算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熱門課題。

陸書誠屬別開生面之作。由於作者得讀美國三藩市洪門致公堂大量尚未公開的原始史料和照片文物,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比之過往這方面的研究,豈止是拾遺補闕,而在史事的原委和歷史闡釋上,都能推陳出新。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著作的主題雖以孫中山和北美華僑的歷史為重心,但起碼自19 世紀開始,如不嫌說得誇張,中國歷史的每一椿事件的發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無不有來自世界時局和國際形勢的影響。既然如此,研究中國近代史,如不從世界時局和國際形勢的發展,予以觀照,難得透澈。此書的主題更不用說,若不從美國的時局及社會發展、當時的國際形勢、中美關係、以至華僑在美國社會地位的演變等多方面去瞭解,研究只能浮光掠影,難得完整的認識。國燊兄學養淵博,於世界史、歐洲史、美國史、中外關係史都有造詣。著作中的內容,在在反映了他運用廣博的歷史知識,以更闊的視野、更多元的角度去陳述和闡釋這個課題,所以能別出心裁。這本著作不僅能以世界的視野去研究和觀照歷史;反過來,透過近代中國這個研究課題,它還有助我們對美國史,甚至世界史的了解。這正是寓居歐美的華人人文學者發揮其所長的範例。我知悉國燊兄有撰寫三藩市建市史的意圖,相信從世界格局、美國發展、各國移民和華僑作用的多重角度去研究和闡述,當是有趣而重要、具廣泛歷史意義的功業。我們翹首以待!

陸國燊兄與我年紀相仿,同出身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歷史系,卻比我高二屆,是我的學長。在學其間,多所從遊,學問多所砥礪。畢業後,雖各散美日東西,而通訊不絕,切磋學問。亦曾有年餘,我倆同在日本,每逢假期,結伴同遊,穿梭於日本各大圖書館和書店街。21 世紀前後,亦曾在香港共事多年。屈指算來,與陸國燊兄的相交正屆五十年矣。承國燊兄不棄,囑我撰序,我於華僑史研究未深,不免惶恐!此序或可當作結交五十載的一種紀念。國燊兄勤奮於學,書不離手,至今不渝,為學重淵博,善綜合,此書之撰成,即見其厚積薄發的功力和視野。
陳萬雄
2019 年6 月
-------------------------------------------------
作者自序
本書面世,事出偶然!

退休後,我回美定居,遷至美國西岸距離三藩市僅半小時車程的灣區生活,然而卻答允了恒生商學院(現正名恒生大學)每年秋冬期間,回港兼任歐洲文化歷史通識課。原想藉此機會多讀些歐洲歷史,尤其是當時的重要文獻。蓋在學時,或囫圇吞棗,或略讀淺嚐而止,自覺對歐洲的文化歷史,認識未夠透徹。所謂教學相長,何樂而不為?

2017 年春天某日,記得是我回美不久的一天早上,接到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師妹吳瑞卿博士來電,詢問我可否替華埠洪門致公堂撰寫一冊歷史書,以作為他們2018 年9 月慶祝成立170 週年的紀念出版物。言談間,吳博士簡略介紹了致公堂的歷史和組織,並道出年初由她協助安排將致公堂部分文物運往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之孫中山先生誕生一百五十周年紀念展覽中展出的過程。隨後,吳博士安排與致公堂黃煜錚會長、趙炳賢盟長等領導會晤。他們盛意拳拳,表示檔案資料不少涉及該會早年擁護孫中山革命的籌餉活動,而這些檔案一直未有公開。時移世易,人事變遷,恐日後有所遺失或任人增刪,故希望我能撰寫實錄,以傳其真。這就是本書撰述的由來。

在撰寫過程中,感謝致公堂開放檔案,並提供相關文獻和圖片的一些說明。由於時間急迫,要完整撰寫好致公堂170 年的歷史,不是一年內可以完成的。幸得致公堂的領導體諒,另先行編輯一畫冊,以作為2018 年9 月舉行的致公堂170 週年慶典之紀念。

經過兩年多的資料蒐集,書稿初定。過程中得到不少師友的協助。首先,感謝黃浩潮兄仔細校讀初稿,改正了不少錯別字、語法和句讀,更提示了文稿遺漏的資料,俾作參考;陳萬雄兄以系列主編的身份閱讀本稿。陳兄一向筆耕甚勤,是一位歷史學者,是出版人的好榜樣,也提供了不少意見。陳兄於百忙之中賜序,難能可貴。

另一主編吳瑞卿博士在最後關頭趕緊閱讀全稿,並不吝提出意見,改正了不少錯誤。其他協助聯絡或給予意見的,還有中央研究院的何漢威學兄、台灣文化大學的呂芳上教授、香港恒生大學的高朗教授、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的劉維開教授等,謹致謝忱!

除了三藩市華埠致公堂檔案外,我也先後利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C. V. Starr 東亞圖書館及數家其他圖書館、台灣國民黨黨史館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的館藏資料。在此,謹向那些提供協助的職員致謝。當然,也感謝一直在整理致公堂檔案、也為本書提供不少照片的趙善璘先生,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兩位舊同事毛永波總編輯及黃振威博士。還有,一直鼓勵和支持我撰寫本書的是內子珠蒂(Judy),她一貫抱着反種族偏見的立場,認為19 世紀末移民美國的華人受到打壓及不公平對待,當時致公堂能站出來抵抗的事跡,實足以載於青史。

最後,謹以本書獻給高中老師陳璋先生在天之靈。他是引導我以從事歷史教研為志業的人。

歷史學問囿於時空限制,更由於識見及能力所限,作為作者,我當然要為本書的偏見及錯漏負上全責。

陸國燊
2019 年元月30 日
誌於加州南城家

目次

叢書總序................................... xi
本書序..................................... xix
作者自序................................. xxi

第一章 金山客︰華僑與「排華」
《蒲安臣條約》........... 2
華人赴美的開始........ 5
排華狂潮................. 20

第二章 舊金山華埠團體與致公堂的崛起
華埠的崛起............. 38
梁啟超初訪美國華埠.................. 44
唐人街的形成......... 46
致公堂的起源......... 52

第三章 美洲華埠與中國政治︰興中會、保皇會與致公堂
維新運動的起源...... 70
海外保皇運動......... 72
保皇與革命的交戰.. 78
一些觀察................. 87

第四章 孫中山與洪門
孫中山與洪門關係溯源................. 92
浪跡天涯................. 97
政治潮流轉向革命.102
留日學生與革命潮.104
再訪美利堅............105

第五章 致公堂與革命運動
孫中山在北美宣揚革命...................112
起草新章................117
四出宣傳................124
一些觀察................130

第六章 海外基地︰香港、東京和舊金山
內憂外患的時代.....136
東洋之行................141
專業革命分子的興起..........................144
革命組織支部於國內及亞洲各地成立....147
彈性利用地方會黨關係..............................149
三訪美洲................152
美洲中國同盟會之創立..........................156
第七章 美洲洪門籌餉局的成立
美洲革命派的輿論攻勢........................162
馮自由一夫當關.....164
孫中山親臨域多利致公堂....................165
洪門籌餉局的創立.........................167
武昌首義................175

第八章 武昌首義以後
光復之後................184
孫中山性格剖析.....188
退位讓國................190
華僑與民初政治.....192
致公堂請求在中國註冊失敗............196
袁世凱打壓異己.....203
中華革命黨............204
歧路的開端............206
洪門與倒袁............210
合流的幻滅............213
致公堂分散「投資」223
致公堂與國民黨在華埠爭地盤.................228
革命者的餘哀........231

第九章 另闢蹊徑
袁氏稱帝失敗以後的內外政局........238
洪門成功立案........243
五祖祠的營建........251
洪門組黨................255

第十章 曲終人散
勢成水火................264
致公黨的籌建........271
金山總堂失去領導地位...............277
各自為政................278
司徒美堂在美國東岸崛起...........280
一些觀察................282
與祖國的一點血脈.284
第十一章 撫今追昔
今天的三藩市華埠.288
今天的致公堂........301

後記.......................309
參考書目........................31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77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