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滿額折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定  價:NT$ 520 元
優惠價:9046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1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得獎作品

商品簡介

──流行病的百年恐慌、再臨與未來──
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我們能從疫情中學到什麼,將決定我們每個人的命運。
 

──為何大規模傳染病發生的頻率愈來愈高,疫情也在百年之內愈演愈烈?
──疫情席捲下,人類社會必會發生哪些現象?

當我們努力去了解傳染病發生的真正原因,更該同時從歷史中學習:人類社會因傳染病而必定衍生出動盪與亂象,且有跡可循。
隨著大規模傳染病的頻度與強度一次比一次增高,21世紀之內,危及全人類的大規模傳染病,必將再度爆發。了解100年以來大規模傳染病的共通模式,就能早一步推演未來局勢。

★TED動畫演說影片近300萬人次點閱,重量級醫藥史學權威震撼力作
★國內知名學者專業推薦──丁宗蘇、王道還、李文雄、李明璁、袁孝維、黃貞祥、楊士範、楊倍昌、謝哲青(依姓名筆劃排序)
★國外學界/媒體超好評獻詞推薦──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惠康信託基金會董事、密西根大學醫學史研究中心主任兼傳染病學教授、英國<觀察家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書評>、<自然>期刊、<科克斯書評>、<出版者周刊>、<書目雜誌>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榮登歐美各大書店非文學暢銷榜
★獲選英國《金融時報》2019年度最佳書籍
★《紐約時報》2019年度編輯選書
★《BBC知識》國際中文版104期超級重點報導
★美國亞馬遜書店5星至高好評

【內容簡介】
歷史證明:傳染病對人類造成的傷亡,遠勝於戰爭與自然災害。
英國醫藥史學權威鉅獻,從醫學出發,結合生態學、免疫學、人類行為學、公共衛生學,以社會、經濟、政治角度切入,全面解讀人類社會如何製造疫情,以及疫情下的人類社會必有的現象。

比爾.蓋茲在2015年曾公開表示:「如果在未來數十年有任何東西能殺死1000多萬人,極可能是高度傳染性的病毒,而非戰爭或天災。......如果有比伊波拉更糟的傳染病,在我餘生大流行的機率比核能戰爭高50%。」(TED演講;VOX傳媒專訪提及)

全球步入近代以後,大規模傳染病從1918年西班牙流感、1930年代鸚鵡熱、1976年美國費城軍團病、2003年的SARS直到近十年的伊波拉病毒、禽流感、非洲豬瘟、MERS,以及2019年的新冠病毒......

100年來,全球大規模傳染病的出現一次比一次頻繁,強度一次比一次猛烈,與人類社會發達程度成正相關。下一波致命性傳染病必定再度降臨,重點是:何時降臨?人們能怎麼做?如何將傷害減至最低?每當人們遇上大規模傳染病,總會走上一條不變的套路:官方掩飾新聞,民眾恐慌、歧視特定族群,陰謀論甚囂塵上。隨著疫情加劇,便會出現囤貨、金融市場與醫療體系崩潰,最後甚至導致社會維安體系完全崩潰,啟動戰爭。而病毒總是不斷改變自身的型態,它總是「神秘出現」,而後又「神秘消失」。在它「必定降臨的」那天之前,我們該如何為自身的免疫做好準備?在疫情之下,我們又要如何判斷消息的真偽?疾病大爆發並長期持續前,正常的社會與金融體系會出現什麼徵兆?面對下一波「必當再臨」的致命性傳染病,你能做好多少準備?

權威級醫藥史學家霍尼斯巴姆用行雲流水、如小說般的口吻,為我們精采講述一整個世紀的傳染病擴散史。作者本身對醫學知識以及最新科學技術擁有最透徹的掌握,並融合了優美的文筆與社會觀察視角、為我們深入解析疫情百年來愈演愈烈的真正原因,以及疫情席捲下,人類社會必有的現象。

【本書特色】

★重量級醫藥史學權威,給予最專業又全面的近代傳染病史解說!
★近代歷史X生態學X人類行為學X免疫科學,獻上一場知識的盛宴

作者簡介

馬克.霍尼斯巴姆 (Mark Honigsbaum)
 
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醫藥史學家,目前在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的Wellcome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傑出新聞工作者,長期鑽研傳染病的歷史及科學。英國<觀察家報>首席記者,並定期為<衛報>、<金融時報>、<每日電訊報>、<星期日泰晤士報>等書報撰稿。著有《1918大流感社會史》、《瘧疾的全球史》等四本書,堪稱疾病社會史權威之一。TED動畫演說影片「大流行病是如何傳播的」近300萬人次點閱。

譯者簡介 
金瑄桓


澎湖人,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曾任多校英語教師,現專攻中英口筆譯,與行政院、台積電、遊戲橘子等各大公私部門多有合作,著有《英中新聞筆譯:編譯實務技巧與應用》,譯有《花木蘭外傳小說:紅妝初戰》、《天才少女福爾摩斯1:消失的侯爵》等十餘本書籍作品。
 
謝孟庭

師大翻譯所畢,專職中英口筆譯,為經濟部、Facebook台灣合作譯者,專長領域為再生能源、商管與飲食保健。曾任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世大運等大型研討會與活動口譯,譯有《啤酒、性愛、搖滾樂:美國醫學博士教你17個有益身心的壞習慣》等書,認為身心健康是一切的根本,個人硬舉最高記錄為95公斤。

名人/編輯推薦

【國內推薦】
 
深思推薦
(依照姓氏筆劃排序)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丁宗蘇
生物人類學者 王道還
中央研究院院士、演化生物學家 李文雄
社會學家、作家 李明璁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國際長 袁孝維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黃貞祥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及內容長 楊士範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教授 楊倍昌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

「疫病是人類歷史的暗黑魔手,影響重大,但少受重視。《瘟疫啟示》這本書不僅提供精彩歷史,也有人類或可扭轉的末世預言。不可錯過。」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丁宗蘇

「閱讀過去歷史,其實是對未來的超前部署。因為傳染病從來不只是醫療議題,更棘手的是衍生的社會危機。危機包括由上而下的政經治理,以及由下而上的民眾恐慌。本書極為宏觀卻也細膩地述說一世紀以來的病疫流變及其連鎖效應。在全球新冠疫情未見明朗的時刻,靜讀此書,有助清明思考。」
─社會學家、作家 李明璁
 
「認識人們在這一百年間,是如何應對新興傳染病,是攸關生死的必要功課!我們真的該清楚理解過去的傳染病史,才能在未來化險為夷。」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黃貞祥
 

【國際推薦】
 
「生動、令人完全沉迷的近代傳染病史!在過去的100年中,如果我們學到了什麼,那就是新的疾病和新種病毒將持續困擾我們,無論我們的科學有多進步。」 -英國<觀察家報>
 
「這本書可以滿足你對現代醫學的好奇,同時它也是一個充滿警告性的真實故事。民眾需要意識到,他們對於傳染病的認識將受到巨大的挑戰。」-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
 
「這是如此引人深思的經典,是我這幾十年間讀過的唯一一本!理解了這本書的內容,你就會擁有清楚正確的觀念,來應對本世紀即將接踵而來的嚴重醫療危機和社會危機。本書作者霍尼斯巴姆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具有份量的歷史學家,藉由許多歷史事件,他在在點出:人性的脆弱,有多麼容易將人類的歷史帶往錯誤的方向。他的智慧之光,將指導我們在無垠黑暗中勇敢前進。」-戴維•海曼(David L. Heymann),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
 
「大型傳染病,是全人類最嚴重的健康威脅,但在過去,我們往往認為它是遙不可及,偶爾發生的事情。然而正如作者所說,在全球化的今日,我們必須認知:這樣的認知絕對是完全錯誤。大型流行病對人類的影響無遠弗屆,而且未來嚴重度只會與日俱增。」 -惠康信託基金會董事傑里米•法拉(Jeremy Farrar)
 
「這本書完整描述了一個世紀以來的大流行病史,以及人們不斷釋放出的負面情緒以及錯誤認知。本書提到:下一次致命的大流行病不是『會不會到』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到』的問題而已,對此,我深感認同!為這個事實做好準備,比恐慌、恐懼或自欺欺人要好得多。」-密西根大學醫學史研究中心主任兼傳染病學教授,霍華德•馬克爾(Howard Markel)
 
「一本生動又專業的時光之旅兼世界之旅。」-<金融時報>
 
「書中的某些場景是如此生動,讓你的腦海中滿是鮮活的畫面……無論是否是你熟知的疾病,鸚鵡熱或愛滋病毒,他都能為你介紹其中的驚人相似之處。而這一切都指出:下一波流行病爆發,只是早晚的事。以歷史為鑑,要有心理準備。」-<紐約時報書評>
 
「欲罷不能!」-<自然>期刊
 
「活潑生動有趣,同時令人感到震撼!作者將醫學史與世界時勢完美結合,讓我們理解近代每一次大型傳染病事件。」-<科克斯書評>
 
「作者對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提供了實際的案例和精闢的見解,而這一切……雖令人驚恐但又不至對未來感到全面悲觀。」-<出版者周刊>
 
「引人入勝。 ……作者擁有豐富的現代醫學、科學與現代公共衛生知識,使用新聞般的故事手法,完整描繪出每一次疾病大流行的所有細節,佐以人文社科的角度,刻畫出當代人們的心理反應。這是一本史無前例的大作,也是身處疾病橫行的現代,每個人必讀的經典。」-<書目雜誌>


●推薦序 我們與瘟疫的距離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黃貞祥
 
我們是樂於歌舞昇平的,即使是在瘟疫蔓延時。根據我在寫作和教學上的經驗,在瘟疫肆虐到一定地步後,人們對疫情的關注反而會愈趨平淡,甚至還會出現報復式旅遊、報復式消費、報復式開會的現象。
 
還好,我們活在一個科學昌明的時代,我們快速地定序了這個冠狀病毒的基因體,然後快速發展出有效的篩檢措施,在民眾被感染前就全力杜絕病毒的傳播,也卯足全勁用史無前例的速度研發疫苗,試圖保護民眾的健康。
 
或許在政治上,人們從未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所以所有純政治考量的疫情管控,都只會把事情搞得更糟糕。官方極力粉飾太平,可是不斷病倒的案例引起民眾恐慌,接著社會陷入市場和金融的混亂,愈演愈烈的話,就成了人權和人道上的雙重危機!即使是歐美日這些先進國家,因為掉以輕心,疫情已造成重大經濟衰退,美國的死亡人數已超過二戰以後所有參戰的陣亡人數之總和。
 
然而,在科學上,肯定不是那麼一回事,科學家總是能從悲劇中學到教訓,這也是為何這次的冠狀病毒再陰險再狡猾,我們還是有望能降低這場全球性災難的破壞程度。也因此,認識人們在這一百年間,是如何應對新興傳染病,是攸關生死的必要功課!
 
我們真的該清楚理解過去的傳染病史,才能在未來化險為夷。在這個工作上,甚少人能和英國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醫藥史學家馬克.霍尼斯巴姆(Mark Honigsbaum)的功力相提並論,這本《瘟疫啟示》(The Pandemic Century: One Hundred Years of Panic, Hysteria and Hubris)是擁有大量細節,具高可讀性及科學嚴謹性的一本好書,讓我們對許多自以為熟知的傳染病,有更多的正確認識。
 
霍尼斯巴姆是位優異的作家,《瘟疫啟示》中的十章,就像十部寫實電影一樣讓人如臨其境,也像犯罪偵探小說一樣驚險刺激,從實驗室到犯罪現場,環環相扣的劇情峰迴路轉,讓人目不暇給。科學家抽絲剝繭地尋找病原體,在這期間也犯過致命的錯誤,但是拜科學自我修正的能力和效率所賜,終能夠鑑定出罪魁禍首。
 
面對生態環境破壞下野生動物之間不當接觸的問題,還有全球氣候變遷以及病毒與身俱來的高突變率,加上太過便利且廉價的國際交通,我們未來肯定還是要面對新興傳染病的危脅,而這些過去人類與病原的每場戰爭,都是我們對付新疫情的最佳教科書。早在特殊嚴重傳染性肺炎(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之前,近年就有書中詳細說明的西非伊波拉病毒和美洲茲卡病毒疫情,雖然還未造成全球大流行,但當地的慘狀已令人不寒而慄。
 
原本看似無害的冠狀病毒,在這百年來甚少造成致命的傳染病,直到這二十年內,先有個SARS,又來個MERS。過去研究冠狀病毒是冷門的領域,會被質疑是浪費公共資源在做「無用」的研究,更甭提過去被長期認為人畜無害的茲卡病毒。要不是有少數病毒學家出自好奇心探究了一下,我們很可能現在仍只能眼睜睜目睹大量肺炎致死案例,或是小頭症案例,卻一籌莫展。
 
要試圖防範新興傳染病的擴散,遺傳學、微生物學、免疫學、流行病學的知識必不可少,但是政府的公共衛生政策以及國際合作,也決定了疾病預防與控制的成敗,這也是對政府治理能力的一大挑戰!傳染病不似人類的戰爭,它會不分社經地位、無差別地攻擊每一個人,窮人可能受害頗深,但富人及政要也未必能全身而退。此時此刻,應該是個團結全人類的好時機,如果我們對現況真有清醒的認知的話!

目次

推薦序 我們與瘟疫的距離(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黃貞祥)
序章 鯊魚與其他掠食者
第一章 藍死病
第二章 天使城瘟疫
第三章 鸚鵡熱大流行
第四章 費城殺手
第五章 退伍軍人症
第六章 美國與非洲,愛滋兩樣情
第七章 SARS「超級傳播者」
第八章 伊波拉來敲門
第九章 茲卡病毒
第十章 X疾病
終章 瘟疫世紀
專業名詞縮寫一覽表
謝辭

書摘/試閱

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就像是一道槍響,響徹整個世界。到了1918年底,這個人口稠密的印度城市裡,流感預估已經取走一百萬人的性命,並根據最新統計在整個印度次大陸總計奪走了約一千八百萬人的生命,在世界各地或許造成一億人喪生。除了澳洲因為嚴格的海事檢疫措施,使流感推遲到1919年冬季才爆發,實際上,這就是一次全球同時遭殃的大流行疫情。真正倖免於難的,只有東薩摩亞(American Samoa)、聖赫勒拿島(St. Helena),以及南大西洋上屈指可數的一些小島。這真真切切的,是全球共同的災難。(摘自第1章<藍死病>)
 
文化評論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指出1970年代癌症病患所經歷的遮遮掩掩、羞愧與罪惡感,大都已轉嫁到愛滋病患身上,男性同志與其他特定高風險群(例如靜脈注射藥癮者)尤其深受其害。大眾認為這些族群的行為本來就遊走在危險邊緣,感染愛滋也只是理所當然。桑塔格表示,社會氛圍讓這些族群覺得自己好像「一群賤民」。更糟的是,如果是一般癌症,患者會有罪惡感通常是因為自己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抽菸、酗酒。相較之下,大眾卻認為導致愛滋病的不安全行為,不只是一種意志薄弱的展現,更是放蕩、罪惡,是對非法藥物成癮、對偏差的性愛成癮。罹患愛滋病原本只是個人的不幸遭遇,應該要能引發他人對患者的同情,結果卻受到嚴厲批判,被貼上「縱慾、性變態」的標籤,造成愛滋病被嚴重汙名化。(摘自第6章<美國與非洲,愛滋兩樣情>)
 
裴偉士依循往例,指示實驗室與瑪麗醫院的分析人員進行檢測,並使用培養呼吸道病毒常用的細胞培養。然而,同樣的狀況再度發生,細胞培養檢測不出任何東西,這時裴偉士提議使用其他細胞株,其中一個是恆河猴(rhesus monkey)胚胎腎臟細胞,過去這種細胞常用來培養肝炎病毒,以及常引發兒童嚴重支氣管炎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裴偉士請病理學教授黎國思(John Nicholls)使用高倍電子顯微鏡觀察細胞,兩人來到醫院病理部的研究室,透過顯微鏡清楚看到了病毒顆粒。裴偉士現在終於能斷定有一種病毒正在細胞培養裡生長,但這是哪一種病毒?如何確定它就是引起SARS的罪魁禍首?......繼九一一事件與炭疽桿菌信件攻擊之後,SARS在在提醒了我們:「大自然仍是人類社會最大的生物恐怖攻擊威脅。」這次疫情也提供了其他教訓,其中最寶貴的一課,也許是了解政府刻意隱瞞,可能造成全球防疫網的一大漏洞。透過網路與新興網路爬蟲科技,世界衛生組織也許能偵測遠在異地、難以覺察的流行疫情,但政府仍能以看不見的國家之手封鎖消息,甚至在國內散播不實資訊。公開資訊可能衝擊國家經濟與政治利益時,政府尤其有掩蓋疫情之虞。直到4月中,一名中國人出面揭發北京市實際SARS確診數目後,中共官方才坦承國內疫情嚴重,開始投入資源對抗疫情。廣東省率先爆發SARS疫情後的三個月內,中國當局隱瞞疫情,意圖混淆國際視聽。由於中國官方提供不實資訊,加上當時掌握的資訊有限,世衛官員以為疫情是禽流感引起。幸好世衛發布全球警示,宣布SARS為疫情起因後,各國機場迅速實施入境篩檢,有效阻絕疾病從境外傳入。院方注意到超級傳播者的風險,施行嚴謹的感染管制措施後,院內群聚感染的疫情也漸獲控制。因此,SARS雖然在全球一共造成8422例確診、916例死亡,疫情卻能在尚無特殊藥物或疫苗的情況下迅速趨緩。在國際新聞快速流通、網路無遠弗屆的年代,最新疫情消息傳播的速度比病毒還要快,也無形中加深了大眾對於疫情的恐懼。隨著多國關閉機場,香港通勤族神情緊張的畫面傳遍全世界,疫情重創旅遊、航空與服務業,全球經濟損失上看500億美元。(摘自第7章<SARS「超級傳播者」>)
 
2019年十月十九日,紐約市舉行了一場流行病防治模擬演練,再度凸顯了面對病毒威脅,人類時間所剩不多的困境。這場演練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衛生安全中心(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Health Security)主辦,蓋茲基金會與世界經濟論壇協辦,目的是以一個虛構病毒「CAPS」(Coronavirus Associated Pulmonary Syndrome,冠狀病毒相關肺炎症候群)建構疫情擴散模型。模擬演練選定巴西為疫情發生地,一開始,CAPS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藉由跨物種傳播,從蝙蝠傳到養豬場裡的豬隻身上。病豬接下來又將病毒傳染給豬農,開始引發一連串人傳人的感染。之後,疫情迅速擴散到聖保羅市與南美洲其他大城。病毒接著從南美洲搭飛機前往葡萄牙、美國與中國,在全球釀成大規模疫情,病例數每週翻倍成長。由於沒有人具有免疫力,根據模型預測,直到全球近八成的人口都被感染之後,這場全球大流行才會告終。在這次演練裡,疫情延燒了足足十八個月才結束,在全球造成6500萬人死亡。......無論是假想的流行疫情,或是現實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疫苗都是能扭轉局勢、減輕傷亡的關鍵。然而,除了2003年的SARS與2012年的MERS疫情之外,冠狀病毒研究一直面臨經費來源不穩定的窘境。在SARS爆發以前,學界並不認為冠狀病毒值得研究。1937年,冠狀病毒首次在豬、雞與其他動物身上被發現,自那時起,科學家只發現四種能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雖然三分之一的普通感冒病例都是由冠狀病毒引起,但這類病毒很少導致病患死亡。真正算得上窮凶惡極的冠狀病毒,要屬家禽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會導致雞隻死亡,但不會感染人類。也因為這樣,冠狀病毒並未受到應有重視,向來有病毒界「灰姑娘」的稱號。年輕有為的微生物學家如果志在研究,前輩通常都不建議選擇冠狀病毒。......一月初,疫情爆發的跡象顯露時,中國政府反應遲緩,未能迅速應變。現在英國政府也如出一轍,遲遲不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早就錯過遏止疫情擴散的最佳時機。和美國人一樣,英國人只被政府要求應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共同「壓平病例增長曲線」(flatten the curve)。沒多久之前,多數民眾應該都沒聽過這兩個詞彙,更不可能知道其中意思了。......新冠病毒從武漢市現蹤以來,就以異乎尋常的速度散播。一月九日時,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疫情,並於一月十二日公布病毒完整的基因序列。但泰國在一月十三日時就傳出確診病例,成為中國以外第一個淪陷的國家。一月二十日,日本與南韓也出現確診案例。當天,一名遊客從武漢市返回美國,將病毒帶到了華盛頓州,成為美國第一名境外移入病例。短短一個月內,西雅圖市一家養老院便爆發群聚感染,新增十三名病例,華盛頓州則已通報六例死亡。(摘自第10章<X疾病>)

得獎作品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榮登歐美各大書店非文學暢銷榜
★獲選英國《金融時報》2019年度最佳書籍
★《紐約時報》2019年度編輯選書
★《BBC知識》國際中文版104期超級重點報導
★美國亞馬遜書店5星至高好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68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