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武士の日本史
滿額折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武士の日本史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80 元
優惠價
90522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武士消失了,武士道誕生了!
日本武士研究第一人,
以「武士」作關鍵詞,追溯歷史,
以史實顛覆大眾對武士的認知。
成就一部別具特色的日本文化通史。
日本武士研究權威髙橋昌明蓄力多年,為讀者帶來最完整、細節最豐富的日本武士史。作者在歷史文本中搜索武士誕生的蛛絲馬跡,深入探索丁髻的盛行,仔細勾勒日本刀的鍛造與變遷,逐一還原鎧甲的繁複構造與弓馬之戰的實際情況,並細緻推敲武士切腹的理由和影響,及近代國家對武士道的利用等。從鎌倉時代、室町時代、戰國時代、織豐時代、江戶幕府到近代,髙橋昌明以武士為關鍵詞,追溯歷史真相,用史實顛覆大眾對武士的想像,成就一部不可多得的日本文化通史。

作者簡介

高橋昌明
一九四五年生,畢業於同志社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二◯◯二年在大阪大學獲得文學博士學位。歷任滋賀大學教育學部教授、神戶大學大學院人文學研究科教授,現為神戶大學名譽教授。

黃霄龍
於神戶大學大學院人文學研究科攻讀日本中世史並獲得博士學位,現任東京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特任研究員。主要研究日本十三至十七世紀的社會經濟史與宗教史,譯有《物語日本史》(中卷)。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從武士、武士之道到武士道
李世暉
京都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博士,
現為政治大學日本研究學位學程教授
若提到代表日本的精神文化,武士道絕對名列前茅。日本隨處可見的櫻花,是絢爛而短暫的武士道美學體現;三一一大地震時,日本社會依舊井然有序,是武士道的克己精神體現;日本上班族的公司至上原則,源自武士道的忠誠精神;日本高中甲子園棒球比賽的燃燒自己、全力取勝的犧牲精神,是一種武士道修練。另一方面,在流行文化的影響下,海外對日本的關注,也經常聚焦在武士道精神上。
在二○一三年與二○二○年均掀起收視風潮的日本連續劇《半澤直樹》,就是一個具代表的例子。《半澤直樹》講述曾修習劍道的銀行員半澤直樹,堅持信念與銀行內外「敵人」鬥爭的故事。製作單位在主角半澤直樹的身上,投射了許多武士道精神的要素。首先是自我犧牲,《半澤直樹2》的大結局中,惡人受到應有的懲罰,但組織名譽也同樣受到損害。劇中堅守信念的角色,包括白井國土交通大臣、中野渡銀行董事長以及半澤直樹本人,均提出辭呈以示負責。
其次是以劍道來溝通。主角半澤直樹擅長劍道,是作者有意而為的人物設定。由武士技能衍生出的劍道,着重解讀與預測對手的行動,強調以沉靜的態度與瞬間反擊取得勝利。每當半澤直樹面臨重大困境,都會出現角色們透過劍道對決來剖解心理障礙的場景。因此,在故事的設定中,半澤直樹就是穿着西裝的現代武士。
最後是對組織的忠義。即便在銀行內部遭受到各種打壓,也被外放到不重要的子公司。但是,包括半澤直樹在內,從未對企業提出一絲怨言。這些現代企業武士的心中,重要的不是在哪工作,而是如何去工作。因此,無論在組織的哪個部門工作,都能為組織貢獻,也能為社會貢獻。
被視為日本文化象徵之一的武士道精神,究竟從何而來?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回答武士從何而來?從歷史文獻的角度來看,中世紀時期的日本,武士原本被視為具有「藝能」(技術與能力)的社會群體。之後隨着律令制下「国衙軍制」1 的推行,一方面形成了專職兵事的武官團體,另一方面也出現以武藝和兵事為家業的特定家族,亦即武士階級的產生。在政治社會環境與家族教育影響下,中世紀時期的日本武士,不僅是一種政治職位,也是一種身分地位。
接受文武合一教育的武士階級,長期位於近代日本政治體系運作的核心;在各階段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時代,武士保護的對象有所不同;從鎌倉時代的「家」、室町\ 戰國時代的領地,到江戶時代的主君。值得注意的是,經過長期的發展, 武士的日常生活規範,以及其所肩負的義務,逐漸內化為群體的固定價值觀。出身於武士家庭的小孩,從小就被教導必須服膺忠義、守信、簡樸的行為規範。這條行為規範的「道路」,引導着武士的後代走向武士之道。此一武士之風,也逐漸影響日本的一般庶民。例如,血氣方剛之人效法武士的報仇,重視名譽之人效法武士的切腹,貿易商人效法武士的守約等。
然而,進入明治國家創建時期,日本的國家體制與政治體制出現重大變革。明治政府頒佈的徵兵令與廢刀令,剝奪了武士階級的特權;但在政治權力上,以武士為主的士族, 依舊掌握政治與經濟的權力。在此環境下,盛岡藩(今岩手縣中部至青森縣東部地區)武士後代的新渡戶稻造,於一九○○年在美國出版了以英文撰寫的《武士道》(BUSHIDO, The Soul of Japan)一書,該書將武士階級的生活規範、責任義務與價值觀念,有系統地納進「義、勇、仁、禮、誠」的概念中,建立了「武士道」的道德體系。自此之後,從中古世紀發展而來的日本武士之道,一躍成為代表日本倫理道德觀念體系的武士道精神。
弔詭的是,在流行文化普及的當代日本社會,多數人是從武士道精神中建構日本武士的意象,而不是從歷史中的日本武士描述來建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認識的武士,並不是歷史存在的事實意象,而是主觀詮釋的想像符號。NHK 大河劇、時代劇電影,或者是歐美文本中對日本武士的描寫,進一步強化了「武士」符號的內涵。為了釐清此一重要的認識轉折,有必要重新透過歷史文獻,來尋找日本武士的起源。
神戶大學榮譽教授髙橋昌明撰寫的《武士の日本史》(日本武士史),為現代人理解真實的日本武士,開啟了一扇重要的門。讀完這本書,彷彿經歷了一場日本武士的「歷史巡禮」。髙橋昌明教授是日本中世史專家,於一九九九年就以「積極的武士\ 消極的貴族」概念出發,撰寫《武士的成立與武士像創造》(武士の成立 武士像の創出)一書,剖析日本歷史上兩種截然不同的武士圖像:無為頹廢的都市武士與勤勞簡樸的莊園武士。二○○九年之際,又撰寫《平家群像:從故事到史實》(平家の群像 物語から史実へ)一書,從歷史資料中解讀平家武士的真實面貌。
本書延續髙橋昌明教授一貫的寫作風格,以詮釋下的符號切入論述主軸,再輔以詳盡的歷史文獻,釐清歷史上日本武士的描述,與現代社會中的日本武士想像,兩者之間的不同,以及導致認識或理解分歧的背景原因。在序言中,即以日本時代劇(古裝劇)的主角形象出發,娓娓道出事實與歷史之間的差異。其後,透過文獻的爬梳與歷史制度的分析,勾勒武者、武士與武家的發展脈絡。日本戰國時期的知名人物,諸如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都有出現在本書的文字脈絡之中。
當然,談到日本武士,就不能不提到「武士刀」。無論日本國內還是國外,武士刀被認為是日本武士的標準配備。不過,本書透過史料記載告訴讀者,早期武士在戰場上使用的主要兵器是弓箭,而不是武士刀。要到十四世紀之後,武士刀才逐漸成為戰場上武士使用的兵器之一。因此,對歷史上的武士而言,弓騎訓練的重要性,在大多數的場合是高於劍術與劍道。這個觀點,相信會顛覆許多讀者對日本武士的認知。
最後,還是要回到讀者們耳熟能詳的「武士道」精神。本書特別引用十八世紀初期的《葉隱》(はがくれ),重新檢視武士道的核心精神:死亡。無論是為主君捨命的「奉公」,還是徹底否定私心的獻身,都是以死之高潔、對死的覺悟為根本的應守之道。武士只有在貫徹對死的覺悟之際,才能取得精神上的優越性,進而產生壓倒別人的強大力量。這樣的覺悟,必須在武士的日常生活、行為規範中持續修練而來,而不是單純的「置之死地而後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的《說文解字》中,「道」這個字原本是用來稱「所行之路」。進入諸子百家爭鳴的春秋時代,「道」字逐漸具有「萬事萬物運行法則」之意涵。此一從「道路」到「法則」的過程,在不同的主張中會有不同的方法,由此形成百家的哲學基礎。中世時期日本武士的行為規範,發展至今日的武士道精神,自有其歷史背景與文化基礎。誠如髙橋昌明教授所言:學習日本武士史在當下也具有實際意義。期盼讀者們能與我一同跟着這本書,回到日本武士意象的起點;並從歷史的真實武士形象、武士之道與武士道精神出發, 重新認識「武士之國」日本。

目次

目錄

推薦序 從武士、武士之道到武士道 李世暉 008
前言 古裝劇的主角 014
第一章
何為武士—從起源史的角度
一 稱為武士的藝人028
二 武士的誕生史042
三 武士的譜系與其延伸057
四 武力的暴走072

第二章
中世的武士和近世的武士
一 平安末期的內亂與幕府078
二 承擔國家守護的人092
三 室町、戰國時代的武家與武士104
四 從豐臣政權到幕藩體制114

第三章
武器與戰鬥
一 中世前期的戰鬥128
二 關於刀的種種143
三 鑓、火繩槍、城池—以戰國的合戰為出發點155
四 實戰的體驗與和平年代的武士166

第四章
關於「武士道」—武士的精神史
一 古代、中世武士的真實面貌180
二 統治者的倫理學195
三 關於《葉隱》的武士道201
四 從東亞世界看武士的思想與切腹210

第五章
誕生於近代日本的「武士」—膨脹的虛像
一 武士成為軍制改革的絆腳石226
二 作為士族政權的明治政權230
三 《日本戰史》的編纂242
四 近代武士道的登場252
五 武道、武士道、大和魂262

終章
日本是「武國」嗎?
一 武國意識的成立272
二 用來除魔的武,作為行政、財政人員的武士279
三 「勇敢」與草菅人命288


文獻一覽292
圖片來源一覽300
後記30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2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