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巴爾幹」一詞意指「多山」之意,早期遷徙而來的民族,因地形隔閡形塑了多樣性,今日巴爾幹半島上共居住有二十四個大大小小的族群。本地同時也是歐亞交通要道,戰略地位重要,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歷史上先後被不同政權統治過,無形中成就了多采多姿的文化內涵。然而在其繽紛多樣的外表下,卻孕育了衝突的種子,使得史家對這塊兵禍相連的角落有「火藥庫」之嘆。然而在硝煙瀰漫,砲聲?蕩之餘,作者巍然不懼,以最近距離的觀察,帶領讀者洞察此一地區的複雜面貌,領會列強的滄桑,進入歐洲歷史殿堂中這個晦暗的角落。
作者簡介
洪茂雄
1940年生於嘉義縣東石鄉圍潭村,1963年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世新大學前身)畢業,1967~1968年間就讀德國閔斯特大學,1969~1979年間攻讀慕尼黑大學東歐歷史研究所,獲頒哲學博士學位。1980年回國,歷任世新專校副教授、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員、第一所所長、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教授等職。1991~2003年間獲國科會補助對後共產主義時期中東歐各國發展情勢一系列專題研究計劃。著有《德國統一後所衍生問題及其對策之研究》、《「社會主義國際」之研究:組織與政策》、《戈巴契夫評傳》、《東歐變貌:劃時代的民主化變革》、《東歐國情分析與我國對外關係》、《歐洲聯盟人權外交執行方式及其成效之探討──兼論對臺灣人權外交的啟示》等書。
目次
序 言
第I篇 巴爾幹歷史發展的複雜性
第一章 巴爾幹半島自然地理和民族起源
第二章 從羅馬帝國到拜占庭帝國
第三章 鄂圖曼帝國征服時代
第四章 哈布斯堡王朝對鄂圖曼帝國的挑戰
第II篇 現代南斯拉夫的崛起
第五章 十九世紀各民族獨立建國運動
第六章 從巴爾幹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七章 狄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共黨政權
第III篇 南斯拉夫走向衰亡
第八章 南斯拉夫解體的內外在因素和影響
第九章 後共產主義時期前南斯拉夫各共和國發展情勢
第十章 國際社會對南聯盟之態度
第十一章 邁向民主化回歸歐洲社會
附 錄
大事年表
中外名詞對照表
參考書目
相關商品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