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園論(簡體書)
African American Family Life: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Diversity
Connecting Indian Wisdom and Western Science ─ Plant Usage for Nutrition and Health
不動產估價:理論與實務考古題解析
They Eat Horses, Don''t They? ― The Truth About the French
鉛筆畫實用進階
臺灣大學圖書館藏珍本東亞文獻目錄:日文臺灣資料篇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影像導航技術(簡體書)
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德川時代日本儒學史論集(簡體書)
參加國際存款保險機構協會2019年度國際研討會「實現改革:金融危機後存款保險制度之改變」摘要報告
污水多介質生態處理技術原理(簡體書)

TOP
4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中國造園論(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造園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0 元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87418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具有現代科學意義的造園學系統理論著作。作者通過10個專題(情景論、虛實論等)的論述,構成了一個完整而系統的中國造園的思想體系,將古老的“無經不復、天地際也”的空間意識,滲透在園林藝術中。

作者簡介

張家驥,蘇州城建環保學院(現蘇州科技大學)教授,江蘇淮陰人。1932年出生,1956年通過國家考試,以優秀成績畢業于同濟大學建筑學專業。長期從事建筑與園林的規劃設計和教學、科研工作。
歷任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建筑設計教研室主任、哈爾濱市園林學會副理事長、黑龍江家具協會常務理事,蘇州城建環保學院首屆建筑系系主任、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建筑園林研究室主任,蘇州城市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城建學院、浙江工學院兼職教授。現任山西省古建研究所顧問。
代表性著作
論文:《試論建筑風格問題》,刊《黑龍江日報·理論研究》1962年7月14日。《讀“園冶”》,刊于《建筑學報》1963年第2期,載入《考古》1964年2期“全國考古學論著目錄索引”,《中國古代史論文資料索引》上冊。《論斗棋》,刊于《建筑學報》1979年6期。《太和殿的空間藝術》,刊于《建筑師》,1980年,第2期。《中國住宅建設概況》,刊于日本《早稻田建筑》,1981年,第21期。《西周城市初探》,刊于《中國科技史論文集》(11),1984年,上海科技出版社。《獨樂寺觀音閣的空間藝術》,刊于《建筑師》,1985年第21期。《中國的空間概念》,與同濟大學羅小未教授合著,刊于《Space&Society》,1985年第12期(英、意文版)。《圓明園造園藝術的創作思想方法》,刊《新建筑》,1987年第2期。《中國造園藝術的創作思想方法——借景論》,刊于香港《建筑與城市》,1990年7月。
論著:《中國造園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臺灣明文書局1991年3月版;臺灣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8月版。
《中國造園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版。
《園冶金釋——世界最古造園學名著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版。2002年9月第二次重印。
《中國園林藝術大辭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版。
主設“山西天龍山石窟風景區”規劃設計技術顧問。
要計“江蘇高淳泮池園”規劃設計者。
規工“福建長樂塔山公園”規劃設計者。
劃程“浙江鎮海九龍湖風景區”規劃設計者。

目次


傳統的園林文化與研究園林的傳統思想(自序)
第一章 傳統時代 時代傳統——論文化、傳統與中國的造園藝術
第一節 傳統的困惑
第二節 傳統的認識
一 文化的界說
二 傳統的解釋
第三節 園林的定義
一 名詞沿革
二 園林的含義
三 庭園今釋

第二章 征服自然 順應自然——東西方的自然觀念與中國的造園藝術
第一節 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
第二節 中國造園的自然精神
第三節 造園是向往自然的精神欲求

第三章 無往不復 往復無盡——中國造園藝術的空間概念
第一節 開高軒以臨山 列綺窗而瞰江
第二節 羅曾崖于戶里列鏡瀾于窗前
第三節 視覺莫窮往復無盡
一、可望的景境意匠
二、可游的空間設計

第四章 景以情合 情以景生——中國造園藝術的“情景論”
第一節 景的含義
第二節 景與情的辨證關系
第三節 情與景的歷史生活內容
一、園居生活的典故
二、神話故事的造景
三、園居生活的情景
第四節 黑格爾對中國園林的否定

第五章 實以形見 虛以思進——中國造園藝術的“虛實論”
第一節 “虛”與“實”和“有”與“無”
第二節 石的審美意義
第三節 虛實結合,化景物為情思

第六章 因借無由 巧于因借——中國造園藝術的“借景論”
第一節 借景的含義
第二節 互相借資是重要的法則
第三節 園林的文學化

第七章 得意忘象 思與境偕——中國造園藝術的“意境論”
第一節 “形”與“象”
……
第八章 開戶發? 撮奇搜勝
第九章 筆在法中 法隨意轉
第十章 得心應手 胸有丘壑
後記
再版的話

書摘/試閱

傳統,是文化的傳統。沒有文化,也無所謂傳統;沒有傳統,文化也無以傳承。
傳統文化,也就是民族文化。因為,任何民族都有其民族的文化傳統。
正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土壤,孕育和培植了根深葉茂的造園學,結出奇葩異果的園林藝術。傳統園林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它深刻地體現著我們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中國傳統的造園文化,早在18世紀就引起西方建筑師的重視,英國錢伯斯(Sir William Chambers,1723-1796)深感中國園林的藝術境界,“是英國長期追求而沒有達到的”。德國溫澤(Ludwig A.Unzer)贊揚中國園林可為一切造園藝術的模范,“除非我們仿效這民族(指中國)的行徑,否則在這方面(指造園)一定不能達到完美的境地”。?這些評價,較之今天人們只能欣賞園林的形式美來說,在認識上要深刻得多了。
單從藝術理論方面,中國園林同其他藝術一樣,都與中國的傳統哲學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這就是說,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缺乏起碼的知識,沒有一定的了解,是很難真正領會什么是中國園林藝術境界的。從形式上去仿效中國的造園,即使全盤照抄,也不可能體現出中國園林的藝術精神,達到所謂完美的境地。
非常遺憾和令人痛惜的是,由于我們長期以來不重視傳統文化的研究,人們往往認為“傳統文化”就是指歷史上已經凝固的、僵死的“過去的文化”,這種形而上學的觀念造成“傳統”在人們心目中,常常同“成見”、“權威”、“保守”、“落後”,甚至“陳腐”等等否定的意義等同起來,以至于否定“傳統”成為一代人的心態。正由于不能對“傳統”作客觀的理性的理解,對“傳統”概念的模糊,而困囿于新的“成見”,以至抹殺“自我”。有位德國的學者說得好:“如果一個民族過分否定自己的傳統,那就沒有根了。”?
……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