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商品簡介
本書為作者累積先後在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及政治大學講授印度史三十餘年心得的力作。起自印度河流域文化,歷經雅利安人之入侵,文化發展燦爛的孔雀王朝、笈多王朝,伊斯蘭教統治的蒙兀兒王朝,英治印度以迄甘地領導印度獨立建國等,皆有精確扼要的敘述。全書之首冠以〈導論——印度歷史的特徵〉,分析影響印度歷史發展的關鍵因素,篇末則綜述現代印度與鄰邦之間的關係。本書取材嚴謹,論述詳盡,是研究印度史深具參考價值之專著。
作者簡介
吳俊才(1921~1996年)
印度德里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韓國成均館大學名譽法學博士,英國倫敦大學研究。曾任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大學、政治大學教授,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今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所長。1968年創辦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並曾於1977~1978年任駐薩爾瓦多大使。研究專長為印度史,著有《甘地與現代印度》、《政治與文化》等書。
序
印度是中國南面最重要的鄰邦,中國和印度又同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家。照理說我們對印度歷史應當早有深切的認識和瞭解,可是事實並不如此。緣因之一,中國自東漢明帝從印度輸入佛學,漢唐以來,歷代中國的高僧學者極力研究印度的佛教教義和思想,而對一般的印度歷史反而較少注意,降至近代,也很少有人去從事印度歷史的研究,屬於這方面的專著,因此特別的貧乏。另一方面,現代印度對於印度歷史的研究,也是印度獨立以後才特別加以注意。在此以前是屬於英治時代,更遠一點是屬於蒙兀兒帝國的回教王朝時代,都是異族入主印度,並不鼓勵印度人民研究他們自己的歷史,因為這樣很可能激發其強烈的國家民族意識,不利於異族的統治。同時我們也都瞭解,印度並沒有像我們一樣有二十四史一類有系統而從未間斷的史書,記述各朝代有關的史實,因而也就增加了研究者的困難。在印度國內尚且如此,其他國家的學者要從事印度史的探索,更是加倍不易。但是我們和印度毗鄰,數千年來文化交流,和平相處,對於這樣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自不能不注意其歷史的演變和發展。要瞭解現代印度,也必需從歷史著手。
二次世界大戰後,作者於民國三十七年前往印度,得到當時我首任駐印大使羅家倫先生的鼓勵,在德里大學研究印度史。那一段時期正值英國交還政權與印度,以及印回分治與印度獨立前後,得以親身目擊印度現代史上許多重大的變化,回國後曾撰《印度獨立與中印關係》一書,偏重在印度現代史方面的敘述,以後在國立臺灣大學、國立師範大學及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先後講授印度史一課。其間曾陸續出版《印度近代史》、《克什米爾與印巴關係》、《甘地與現代印度》等書,一直總想能編寫一部較完備的印度史,供國人參閱。本書之作,即三十年來此一心願的嘗試。
我國學者治史,強調史德與史見,前者屬於涵養功夫,後者可稱為治史的心得,作者面對浩瀚的印度史料,乃不揣淺陋,提出印度歷史的特徵,作為導論,冠於篇首,或許也能對一般讀者提供一些參考性質的意見,仍請海內外人士不吝賜教。
研究印度史,不難發現一個顯著的事實,即印度歷史的演變,確與同時代的宗教信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每在轉捩性的關鍵時期,都是先有宗教的變革,然後方引發其他政治、社會各方面的轉變。因此之故,本書頗著重印度宗教方面的探討,諸如婆羅門教、耆那教、佛教、印度教、回教和錫克教、基督教等,其創教的時代背景,基本教義與教規,均盡可能作必要的說明。其中回教與基督教對印度而言,是外來的宗教,然其對印度社會的影響,仍然相當深遠而應為我們所不容忽略。屬於宗教方面的探討,原宜另有專史,但就印度而言,卻與一般歷史的演變,密不可分,因此無法從簡。作者不是研究比較宗教學的,在這方面自然難免掛一漏萬,亦請高明指正。
蒙兀兒帝國的回教王朝以及相隨俱來的英滅印度與英治時代,都是印度史中的重要部分,其對現代印度的影響也極大。對於這兩個異族入主印度的時期,作者盡可能作平衡的敘述。治史難免有褒貶,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如英國的印度史學者之偏見,認為英滅印度乃是理所當然;或者將東印度公司時期印人對英人侵略之反抗,稱之為「叛亂」,因為東印度公司究竟只是一個外商經營的公司,它並不是一個政府。即使後來公司將產權獻與英皇,在印度成立了殖民地政府,就印度人民來說,也仍然是有權反抗其迫害。這些都是作者個人的觀點。站在同屬民主自由國家人民的立場而言,持此觀點,應非偏見。
最後談到甘地所領導的印度獨立革命運動,這是一首可歌可泣的史詩,未經流血的戰爭而能贏得印度的獨立與自由,誠屬不可思議,但卻為明顯的事實。甘地先生以頂天立地的氣概,悲天憫人的胸懷,領導此一開天闢地的事業,最後功成身退且以身殉道,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三十多年前印度贏得獨立的最後階段,作者有幸均能親身體驗,所以記述也比較詳細。有關資料可能未必能見之於他人著作,只是作者個人之所見,如有謬誤或偏失之處,並請讀者見諒。
在印度現代史部分所涉及的中印關係,作者覺得也是不可忽略的。其間有不愉快的部分,作者也只是據實記述,因為始終相信,中印兩國合則兩利,分則同害,而眼前若干隔閡,終必消除,能重新攜手,共謀亞洲之安定與和平而齊心效力。
本書初稿曾在任課時多次講述,隨時增刪。作者前述拙作的資料亦曾引述,並有未經正式發表的個人研究報告,同時納入。當本書付梓之時,作者對故羅大使家倫當時所予之策勉,亡妻馬均權女士甘苦與共患難相隨予我之各種鼓勵,實不勝其感念追思,而新聞界前輩馬星野先生所予作者印度之行的各種協助與關懷,尤永誌不忘。本書得能出版問世,也得到張則堯教授與殷文俊教授二先生之協助,並此致謝。
目次
序
第一章 導論——印度歷史的特徵
第二章 古代印度
第三章 光輝燦爛的孔雀王朝與笈多王朝
第四章 中古印度與回教入侵前後
第五章 蒙兀兒王朝始末
第六章 英治印度
第七章 甘地與印度獨立革命運動
第八章 到自治之路
第九章 西姆拉會議前後
第十章 臨時政府與印回分治
第十一章 印度獨立,甘地證果
第十二章 英印關係
第十三章 中印關係
第十四章 印度政黨
第十五章 建國藍圖
大事年表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