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套書優惠】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經律異相》編成於南朝梁武帝時期,是現存最早的大型佛教類書,也是一部佛教故事總集。它將散見於浩繁的佛教經典中,被稱為「異相」的故事、寓言、譬喻和傳聞等匯集並分類編纂,以達到勸喻醒世的目的。除了勸化的功能外,《經律異相》還具有文獻學和文學上的價值。它所引用的佛教典籍有許多是後世已絕傳的珍本或孤本,雖然摘錄的只是片段,但仍具有他書無法替代的校勘與輯佚之史料價值;它所載錄的佛教故事,大多構思奇特,哲理深邃,譬喻恢弘,有的演化為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或民間傳說,有的則成為話本、戲曲的素材或推動傳奇、小說的發展,充實並擴充了中國文學的領域。本書選錄其中的二三○則,詳為導讀、解題與注譯,讀者可藉此吸收領會《經律異相》的內容與特色。
作者簡介
注譯者:
顏洽茂,1951年2月生,浙江舟山人。畢業於杭州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1998-1999年在美國Montana大學作訪問學者。曾任杭州大學中文系副主任,現任浙江大學教務部副部長,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訓詁學、古代漢語辭彙研究,尤其是中古佛教經籍辭彙研究。
顏洽茂,1951年2月生,浙江舟山人。畢業於杭州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1998-1999年在美國Montana大學作訪問學者。曾任杭州大學中文系副主任,現任浙江大學教務部副部長,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訓詁學、古代漢語辭彙研究,尤其是中古佛教經籍辭彙研究。
序
導讀(節錄)
三、《經律異相》的價值
《經律異相》的價值大致有兩個方面:
首先是文獻學上的價值。《經律異相》比另一部佛學類書《法苑珠林》(書成於唐高宗總章元年,西元六六八年)早一百五十餘年,比現存較早的著名類書《北堂書鈔》(書成於隋煬帝大業年間,西元六○五~六一八年)也要早近百年,確為我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經律異相》的資料主要取材於「經藏」和「律藏」兩類佛典翻譯著作,約有二百種左右;此外,還採錄了「論藏」中翻譯著作兩部:龍樹著、鳩摩羅什譯的《大智度論》(卷一、卷三、卷六、卷一三、卷三二、卷四六、卷四八等二十多卷徵引)和古印度迦旃延子造、五百羅漢釋、北涼浮陀跋摩與道泰共譯的《阿毘曇毘婆沙論》(卷三徵引);漢僧撰作兩部:梁僧祐的《釋迦譜》(卷四徵引)和佚名的《諸經中要事》(卷一一、卷三七、卷四○、卷四一、卷四四、卷四五徵引)。後兩部著作乃鈔集眾經而成,故取材總體上仍在漢譯經律論的範圍之內。
《經律異相》引用的「經」一類著作中,有許多後世絕傳的珍本或孤本,儘管作為佛教類書摘錄的僅是片段,但仍具有他書無法替代的史料價值以及文獻校勘、輯佚價值。據日本《大藏經索引‧收錄典籍解題》,引用經典中,「在經錄作為失譯、抄經或疑偽經者亦被發見很多,又現在已散佚不傳者達一一四經以上。引用經典中,亦有任何經錄均無記載其名者一一部。即:《七曜經》、《宿願果報經》、《旋陀羅兒經》、《跋陀羅比丘經》、《譬喻經》十卷、《舊譬喻經》八卷、《百句譬喻經》三卷以上本、《菩薩決定要行》、《明句命終作國王女自識宿命經》、《野干兩舌經》、《野狐求法事》」。其實,如果將這些不常見的經名與《開元錄》所載對勘,大多為大乘別生經、小乘別生經和見存經的異名,如《宿願果報經》實是《雜譬喻經》的別生經。別生經是根據一部或幾部佛經的部分內容編集的,即使作為單行本亡佚了,但實際內容沒有失傳(母本尚在),按佛經目錄的慣例,不算是佚經或闕本。故《經律異相》保存的佚經大約在三十種左右,其中屬於「大乘經單譯闕本」的,有《善信經》(又名《善信摩足經》,卷三、卷三八徵引,疑即姚秦鳩摩羅什譯《善信摩訶神咒經》);屬於「小乘經單譯闕本」的,有《三乘名數經》(卷一徵引,疑即東晉道安所輯《涼土異經》中的《三乘經》)、《眾生未然三界經》(卷三徵引,西晉法矩譯)、《貧女為國王夫人經》(卷二三徵引,西晉竺法護譯)、《藍達王經》(卷二七徵引,吳支謙譯)、《請般特比丘經》(卷二八徵引,劉宋求那跋陀羅譯)、《阿質國王經》(卷二九徵引,吳支謙譯)、《問地獄經》(卷四九徵引,疑即後漢康巨譯《問地獄事經》);屬於「疑偽經」的,有《淨度三昧經》(卷四九徵引)、《現佛胸萬字經》(卷五徵引,又名《胸有(現)萬字經》);另有《折伏羅漢經》(卷二徵引)、《跋陀羅比丘尼經》(卷二三徵引)、《功德莊嚴王請佛供養出家得道經》(卷二七徵引)、《摩那祇全身入地獄經》(卷四五徵引)、《野干兩舌經》等未見載於佛經目錄。
其次是文學上的價值。《經律異相》所載的佛教故事,大多構思奇特,哲理深邃,譬喻恢宏,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充實並擴充了中國文學的領域,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這些佛經故事,有的演化為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和民間傳說,如猴子井中撈月(卷二一〈提婆達多昔為獮猴取井中月〉)、九色鹿救溺人(卷一一〈為九色鹿身以救溺人〉)、捨身飼虎(卷三一〈陀尸利國王太子投身餓虎遺骨起塔〉)、割肉救鴿(卷一○〈釋迦為薩婆達王身割肉貿鷹〉);有的則成為此後的小說、傳奇、話本、戲曲的重要素材。如眾多的神怪故事,對六朝、隋唐的志怪小說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催發和推動的作用。又如卷四一所載的〈檀膩身獲諸罪〉(原出《賢愚經》卷一一):(王)見二母人共諍一兒,時王明黠,以智權計:今唯一兒,二母爭之;聽汝二人,各挽一手,誰能得者。非其母者,於兒無慈,盡力頓牽;所生母者,於兒慈深,不忍拙挽。王鑒其偽,詰出力者,強謀他兒。即向王首。兒還其母,各爾放去。
這段故事流傳到元代後,其基本情節演變為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欄記》雜劇;甚至到了近代和現代,在歐洲又有沃爾亨、克拉崩、布萊希特改編的《高加索灰欄記》等三種戲劇,可見影響之大。又如〈商人驅牛以贖龍女得金奉親〉(卷四三所載,原出《僧祇律》卷三二),則和龍女牧羊、柳毅傳書的故事相似,後者當是受到前者的啟發,兩者應有淵源關係。
佛經故事傳說運用的散、韻結合的藝術形式,直接影響了中國通俗文學,從唐代變文、宋元平話,直至元明戲曲、曲藝的某些樣式中,均可感受到這種直接的傳承。此外,《經律異相》在語言研究上也不無價值。作為中古漢語研究不可多得的語料,《經律異相》在文字(特別是俗字)、詞彙(特別是新詞新義、外來詞)、語法(特別是構詞法)的研究,以及對漢語語文辭書的編寫功用(例如揭示語詞的源頭、完善義項、收錄口語詞)還有待進一步發掘。
三、《經律異相》的價值
《經律異相》的價值大致有兩個方面:
首先是文獻學上的價值。《經律異相》比另一部佛學類書《法苑珠林》(書成於唐高宗總章元年,西元六六八年)早一百五十餘年,比現存較早的著名類書《北堂書鈔》(書成於隋煬帝大業年間,西元六○五~六一八年)也要早近百年,確為我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經律異相》的資料主要取材於「經藏」和「律藏」兩類佛典翻譯著作,約有二百種左右;此外,還採錄了「論藏」中翻譯著作兩部:龍樹著、鳩摩羅什譯的《大智度論》(卷一、卷三、卷六、卷一三、卷三二、卷四六、卷四八等二十多卷徵引)和古印度迦旃延子造、五百羅漢釋、北涼浮陀跋摩與道泰共譯的《阿毘曇毘婆沙論》(卷三徵引);漢僧撰作兩部:梁僧祐的《釋迦譜》(卷四徵引)和佚名的《諸經中要事》(卷一一、卷三七、卷四○、卷四一、卷四四、卷四五徵引)。後兩部著作乃鈔集眾經而成,故取材總體上仍在漢譯經律論的範圍之內。
《經律異相》引用的「經」一類著作中,有許多後世絕傳的珍本或孤本,儘管作為佛教類書摘錄的僅是片段,但仍具有他書無法替代的史料價值以及文獻校勘、輯佚價值。據日本《大藏經索引‧收錄典籍解題》,引用經典中,「在經錄作為失譯、抄經或疑偽經者亦被發見很多,又現在已散佚不傳者達一一四經以上。引用經典中,亦有任何經錄均無記載其名者一一部。即:《七曜經》、《宿願果報經》、《旋陀羅兒經》、《跋陀羅比丘經》、《譬喻經》十卷、《舊譬喻經》八卷、《百句譬喻經》三卷以上本、《菩薩決定要行》、《明句命終作國王女自識宿命經》、《野干兩舌經》、《野狐求法事》」。其實,如果將這些不常見的經名與《開元錄》所載對勘,大多為大乘別生經、小乘別生經和見存經的異名,如《宿願果報經》實是《雜譬喻經》的別生經。別生經是根據一部或幾部佛經的部分內容編集的,即使作為單行本亡佚了,但實際內容沒有失傳(母本尚在),按佛經目錄的慣例,不算是佚經或闕本。故《經律異相》保存的佚經大約在三十種左右,其中屬於「大乘經單譯闕本」的,有《善信經》(又名《善信摩足經》,卷三、卷三八徵引,疑即姚秦鳩摩羅什譯《善信摩訶神咒經》);屬於「小乘經單譯闕本」的,有《三乘名數經》(卷一徵引,疑即東晉道安所輯《涼土異經》中的《三乘經》)、《眾生未然三界經》(卷三徵引,西晉法矩譯)、《貧女為國王夫人經》(卷二三徵引,西晉竺法護譯)、《藍達王經》(卷二七徵引,吳支謙譯)、《請般特比丘經》(卷二八徵引,劉宋求那跋陀羅譯)、《阿質國王經》(卷二九徵引,吳支謙譯)、《問地獄經》(卷四九徵引,疑即後漢康巨譯《問地獄事經》);屬於「疑偽經」的,有《淨度三昧經》(卷四九徵引)、《現佛胸萬字經》(卷五徵引,又名《胸有(現)萬字經》);另有《折伏羅漢經》(卷二徵引)、《跋陀羅比丘尼經》(卷二三徵引)、《功德莊嚴王請佛供養出家得道經》(卷二七徵引)、《摩那祇全身入地獄經》(卷四五徵引)、《野干兩舌經》等未見載於佛經目錄。
其次是文學上的價值。《經律異相》所載的佛教故事,大多構思奇特,哲理深邃,譬喻恢宏,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充實並擴充了中國文學的領域,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這些佛經故事,有的演化為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和民間傳說,如猴子井中撈月(卷二一〈提婆達多昔為獮猴取井中月〉)、九色鹿救溺人(卷一一〈為九色鹿身以救溺人〉)、捨身飼虎(卷三一〈陀尸利國王太子投身餓虎遺骨起塔〉)、割肉救鴿(卷一○〈釋迦為薩婆達王身割肉貿鷹〉);有的則成為此後的小說、傳奇、話本、戲曲的重要素材。如眾多的神怪故事,對六朝、隋唐的志怪小說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催發和推動的作用。又如卷四一所載的〈檀膩身獲諸罪〉(原出《賢愚經》卷一一):(王)見二母人共諍一兒,時王明黠,以智權計:今唯一兒,二母爭之;聽汝二人,各挽一手,誰能得者。非其母者,於兒無慈,盡力頓牽;所生母者,於兒慈深,不忍拙挽。王鑒其偽,詰出力者,強謀他兒。即向王首。兒還其母,各爾放去。
這段故事流傳到元代後,其基本情節演變為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欄記》雜劇;甚至到了近代和現代,在歐洲又有沃爾亨、克拉崩、布萊希特改編的《高加索灰欄記》等三種戲劇,可見影響之大。又如〈商人驅牛以贖龍女得金奉親〉(卷四三所載,原出《僧祇律》卷三二),則和龍女牧羊、柳毅傳書的故事相似,後者當是受到前者的啟發,兩者應有淵源關係。
佛經故事傳說運用的散、韻結合的藝術形式,直接影響了中國通俗文學,從唐代變文、宋元平話,直至元明戲曲、曲藝的某些樣式中,均可感受到這種直接的傳承。此外,《經律異相》在語言研究上也不無價值。作為中古漢語研究不可多得的語料,《經律異相》在文字(特別是俗字)、詞彙(特別是新詞新義、外來詞)、語法(特別是構詞法)的研究,以及對漢語語文辭書的編寫功用(例如揭示語詞的源頭、完善義項、收錄口語詞)還有待進一步發掘。
目次
導 讀
序
卷第一 天部上
四天王
忉利天
魔 天
梵身天
光音天
色究竟天
無色四天
三小災
三大災
劫之修短
日
月
星
雷
電
雲
風
雨
卷第二 欲色天人部下
帝釋從野干受戒法
日天王問日月往行
天人手出甘水濟五百賈人
天寶女口密
卷第三 地 部
閻浮提內方國近遠及所出有
迦蘭陀長者施佛精舍事
崑崙寶山為五百羅漢所居
地大動有八種緣
五面益物大樹
毒 樹
大海有八德
明月摩尼珠
生寶珠
人飲乳多少及形壽不同
鬱單曰
卷第四 應始終佛部第一
得道師宗
現生王宮
阿難問葬法經
摩耶五衰相
卷第五 應身益物佛部
三種密
現鐵槍報
化四梵志掩耳不受但各聞一句得道
以足指散巨石
卷第六 現涅槃後事佛部第三
天人龍分舍利
迦羅越比丘共人起塔獨加供養故手雨七寶
踊出寶塔
起塔中悔後生為大魚
善容王造石像
卷第七 外緣佛部第四
釋氏緣起
羅侯羅處胎六年
五百釋女欲出家投請二師
卷第八 自行菩薩部第一
薩陀波崙為欲聞法賣心血髓
淨藏淨眼化其父母
一切世間現為師婦所愛違命致苦
題耆羅那賴提耆二人共爭令五日闇冥
久修忍辱割截不憂
幼年為鬼欲所迷
卷第九 外化菩薩部第二
菩薩端坐山中鳥孺頂上子未能飛終不捨去
牧牛小兒善說般若義弘廣大乘
卷第一○ 隨機現身上菩薩部第三
能仁為婬女身轉身作國王捨飼鳥獸
一切妙見為盲父母子遇王獵所射
曠野等為殊形化諸異類
婆藪現為仙人身度六百二十萬估客
卷第一一 隨機現身下菩薩部第四
作肉山以施眾生
現為大理家身濟鱉及蛇狐
為白象身而現益物
卷第一二 出家菩薩僧部第一
無垢山居女人庇雨其舍眾仙稱穢昇空自證
女人在胎聽法轉身為丈夫出家修道
沙門慈狗轉身為人立不退轉
卷第一三 聲聞無學第一僧部第二
迦葉身黃金色婦亦同姿出家得道
憍陳如拘鄰等五人在先得道二緣
阿那律端正或謂是女欲意往向自成女人
阿那律等共化跋提長者及姊
卷第一四 聲聞無學第二僧部第三
舍利弗化人蟒令生天上
舍利弗先佛涅槃
目連為母造盆
目連現二神足力降二龍王
目連心實事虛
卷第一五 聲聞無學第三僧部第四
畢陵伽婆蹉以神足化放牧女
跋難陀為二長老分物佛說其本緣
阿難與佛先世為善友
阿難七夢佛為解說
阿難為旃陀羅母咒力所攝
卷第一六 聲聞無學第四僧部第五
羅旬踰乞食不得思惟結解食土般泥洹
分那先為下賤多知方宜遇佛得道
願足羅漢化一餓鬼說其往昔惡口
卷第一七 聲聞無學第五僧部第六
僧大不納其妻出家山澤賊害得道
摩訶盧惜義招鈍改悔得道
兄弟爭財請佛解競為說往事便得四果
卷第一八 聲聞無學第六僧部第七
重姓魚吞不死出家悟道
二十億耳精進太過
比丘好眠見應化深坑懼而得道
比丘與女戲有惡聲自殺天神悟之精進得道
比丘在俗害母為溥首菩薩所化出家得道
卷第一九 聲聞不測淺深僧部第八
貧人婦掃佛地得現世報終至得道
耶舍因年飢犯欲母為通致佛說往行
比丘夜不相識各言是鬼
比丘居深山為鬼所嬈佛禁非人處住
沙門行乞主人有珠為鸚鵡所吞橫相苦加忍受不言
卷第二○ 聲聞學人僧部第九
選擇遇佛善誘捨於愛欲得第三果
比丘坐禪為毒蛇害生天見佛得道
旃陀利七子為王逼殺失命
卷第二一 聲聞行惡行僧部第一○
調達拘迦利更相讚歎
調達先身為野狐
善星比丘違反如來謗無因果
卷第二二 聲聞無學沙彌僧部第一一
沙彌推師倒地而亡以無惡心精進得道
沙彌隨聖師入山得四通知為五母所痛念
沙彌於龍女生愛遂生龍中
卷第二三 聲聞無學尼僧部第一二
花色得道後臥婆羅門竊行不淨
差摩蓮花遇強暴人脫眼獲免
毗低羅先慳貪從佛受化得道
卷第二四 轉輪聖王諸國王部第一
劫初人王始原
大王致輪之初
金輪王王化方法
蓋事轉輪王有大利益
卷第二五 行菩薩道上諸國王部第二
尸毗王割肉施代鴿
須陀須摩王為鹿足王所錄聽還布施事畢獲免
薩和檀王以身施婆羅門作奴
卷第二六 行菩薩道下諸國王部第三
二王以袈裟上佛得立不退之地
大光明王始發道心
多福王事梵志增福太子奉佛兩師角術
卷第二七 行聲聞道上諸國王部第四
摩訶劫賓寧王伐舍衛遇佛得道
婆羅門王捨於國俸布施得道
犍陀王捨外習內得須陀洹道
普達王遇佛得道
卷第二八 行聲聞道中諸國王部第五
波斯匿王遊獵遇得末利夫人
好信王發願灌佛
瓶沙王有四種畏
多智王佯狂免禍
卷第二九 行聲聞道下諸國王部第六
優填王請求治化方法
不眠王殺睡左右
卷第三○ 諸國王夫人部
阿育王夫人受八歲沙彌化
王后生肉棄水遂生二兒為毗舍離人種
卷第三一 行菩薩道上諸國太子部上
曇摩鉗為法燒身火坑變為華池
忍辱為父殺身
卷第三二 行菩薩道下諸國太子部中
長生欲報父怨後還得國
慕魄不言被埋後言得修道
人藥王子救疾
卷第三三 學聲聞道諸國太子部下
祇陀太子捨五戒行十善請佛聞法得初道果
諸太子問佛幾等有出家者佛出所更皆悉悟道
最勝王子植德堅固終不可移
卷第三四 諸國王女部
波羅奈王金色女求佛為夫
波斯匿王女金剛形醜以念佛力立改姝顏
波羅奈國王七女與帝釋共語
卷第三五 得道長者部上
福增百歲出家見其本骸心曉見道
須達多崎嶇見佛時獲悟道
長者新生一子即識本緣求母請佛甘味自下
卷第三六 雜行長者部下
迦羅越以飽食施鳥令出腹中珠
音悅今身受先世四種報
香身長者婦為國王所奪
卷第三七 優婆塞部
優婆塞持戒鬼代取花
清信士臨亡夫妻相愛生為婦鼻中蟲
有人路行遇見三變身行精進
有人命終十日還生述所經見
卷第三八 優婆夷部
婦人喪失眷屬心發狂癡
提韋婆羅門女無子自焚遇辯才沙門聞法悟解
難陀然燈聲聞神力共不能滅
卷第三九 外道仙人部
外道立異見原由
螺文仙人造書風雨不能飄浸
四仙人得道緣
獨角仙人情染世欲為婬女所騎
卷第四○ 梵志部
梵志喪兒從閻羅乞活詣佛得道
梵志諂施比丘說一偈能消
梵志棄端正婦於樹上愛著鄙婢後悔無益
卷第四一 婆羅門部
老乞婆羅門誦佛一偈兒子還相供養
婆羅門夫婦吞金錢為糧身壞人取為福即得道
婆羅門生美女佛言不好
卷第四二 居士部
琝荼財食自長聞法悟解
郁伽見佛其醉自醒受戒以妻施人
闍利兄弟以法獲財終不散失
卷第四三 估客部
彌蓮持齋得樂踏母燒頭
優婆斯納兄妻後悔為道兄射殺弟反矢自害
商人驅牛以贖龍女得金奉親
賈客採寶救將死人
卷第四四 男庶人部上
賢直竊珠不伏獲賜
木巧師及畫師相誑
有人家富王責條疏其已用物王乃覺悟
貧老夫妻三時懈怠端然守困
童子施佛豆生天後作轉輪王
卷第四五 女庶人部下
長髮女人捨髮供養佛
婦人化婿戶上懸鈴使聞聲稱佛後免地獄
瞻婆女人身死闍維於火中生子
摩那祇女懷盂謗佛地即震裂身陷地獄
女人懷妊生四種異物
換貸自取取多還少命終為犢
卷第四六 鬼神部
往昔阿修羅與天戰見帝釋迴車而散
羅侯羅有女帝釋強求起兵攻戰
阿修羅先身厭為水漂願得長大形
乾闥婆
緊那羅
鬼神皆依所止為名
金床女裸形著衣火然
二鬼負屍拔出手足頭脅從人易之形改心存遇佛得道
鬼子母先食人民佛藏其子然後受化
卷第四七 雜獸畜生部上
師子王有十一勝事
師子虎為善友野干兩舌分身喪命
象子生而失母為仙人所養
二牛角力牽載
狗乞食不得詣官訟主人
鹿母落弶乞與子別還來就死
銘陀獸剝皮濟獵師命
野狐從師子乞食得肥後為師子所食
狼得他心害怨女嬰兒
獼猴奉佛缽蜜
兔王依附道人投身火聚生兜率天
卷第四八 禽畜生部中、蟲畜生部下
正音王死相
金羽鴈猶愛前生妻子日與一毛
白鶴等常吐根力八道之音
鴿鳥捨命施飢窮人
鴿被鷹逐遇佛影則安弟子影猶顫
雉救林火
烏與雞合共生一子
眷屬先少後多
一蛇首尾兩諍從尾則亡
盲龜值浮木孔
百頭魚為捕者所得聞其往緣漁人悟道
蛤聞甘露死生天上見佛得道
穀賊天金藏以報穀主
汪中大蟲先世業緣
蝨依坐禪人約飲血有時節
卷第四九 地獄部上
閻羅王等為獄司往緣
閻羅三時受苦
閻羅王問罪人
十八地獄及獄主名字
五官禁人作罪
始受地獄生
應生天墮地獄臨終有迎見善惡處
八王使者於六齋日簡閱善惡
卷第五○ 地獄部下
阿鼻地獄受諸苦相
十八小地獄各有十八獄圍遶阿鼻
序
卷第一 天部上
四天王
忉利天
魔 天
梵身天
光音天
色究竟天
無色四天
三小災
三大災
劫之修短
日
月
星
雷
電
雲
風
雨
卷第二 欲色天人部下
帝釋從野干受戒法
日天王問日月往行
天人手出甘水濟五百賈人
天寶女口密
卷第三 地 部
閻浮提內方國近遠及所出有
迦蘭陀長者施佛精舍事
崑崙寶山為五百羅漢所居
地大動有八種緣
五面益物大樹
毒 樹
大海有八德
明月摩尼珠
生寶珠
人飲乳多少及形壽不同
鬱單曰
卷第四 應始終佛部第一
得道師宗
現生王宮
阿難問葬法經
摩耶五衰相
卷第五 應身益物佛部
三種密
現鐵槍報
化四梵志掩耳不受但各聞一句得道
以足指散巨石
卷第六 現涅槃後事佛部第三
天人龍分舍利
迦羅越比丘共人起塔獨加供養故手雨七寶
踊出寶塔
起塔中悔後生為大魚
善容王造石像
卷第七 外緣佛部第四
釋氏緣起
羅侯羅處胎六年
五百釋女欲出家投請二師
卷第八 自行菩薩部第一
薩陀波崙為欲聞法賣心血髓
淨藏淨眼化其父母
一切世間現為師婦所愛違命致苦
題耆羅那賴提耆二人共爭令五日闇冥
久修忍辱割截不憂
幼年為鬼欲所迷
卷第九 外化菩薩部第二
菩薩端坐山中鳥孺頂上子未能飛終不捨去
牧牛小兒善說般若義弘廣大乘
卷第一○ 隨機現身上菩薩部第三
能仁為婬女身轉身作國王捨飼鳥獸
一切妙見為盲父母子遇王獵所射
曠野等為殊形化諸異類
婆藪現為仙人身度六百二十萬估客
卷第一一 隨機現身下菩薩部第四
作肉山以施眾生
現為大理家身濟鱉及蛇狐
為白象身而現益物
卷第一二 出家菩薩僧部第一
無垢山居女人庇雨其舍眾仙稱穢昇空自證
女人在胎聽法轉身為丈夫出家修道
沙門慈狗轉身為人立不退轉
卷第一三 聲聞無學第一僧部第二
迦葉身黃金色婦亦同姿出家得道
憍陳如拘鄰等五人在先得道二緣
阿那律端正或謂是女欲意往向自成女人
阿那律等共化跋提長者及姊
卷第一四 聲聞無學第二僧部第三
舍利弗化人蟒令生天上
舍利弗先佛涅槃
目連為母造盆
目連現二神足力降二龍王
目連心實事虛
卷第一五 聲聞無學第三僧部第四
畢陵伽婆蹉以神足化放牧女
跋難陀為二長老分物佛說其本緣
阿難與佛先世為善友
阿難七夢佛為解說
阿難為旃陀羅母咒力所攝
卷第一六 聲聞無學第四僧部第五
羅旬踰乞食不得思惟結解食土般泥洹
分那先為下賤多知方宜遇佛得道
願足羅漢化一餓鬼說其往昔惡口
卷第一七 聲聞無學第五僧部第六
僧大不納其妻出家山澤賊害得道
摩訶盧惜義招鈍改悔得道
兄弟爭財請佛解競為說往事便得四果
卷第一八 聲聞無學第六僧部第七
重姓魚吞不死出家悟道
二十億耳精進太過
比丘好眠見應化深坑懼而得道
比丘與女戲有惡聲自殺天神悟之精進得道
比丘在俗害母為溥首菩薩所化出家得道
卷第一九 聲聞不測淺深僧部第八
貧人婦掃佛地得現世報終至得道
耶舍因年飢犯欲母為通致佛說往行
比丘夜不相識各言是鬼
比丘居深山為鬼所嬈佛禁非人處住
沙門行乞主人有珠為鸚鵡所吞橫相苦加忍受不言
卷第二○ 聲聞學人僧部第九
選擇遇佛善誘捨於愛欲得第三果
比丘坐禪為毒蛇害生天見佛得道
旃陀利七子為王逼殺失命
卷第二一 聲聞行惡行僧部第一○
調達拘迦利更相讚歎
調達先身為野狐
善星比丘違反如來謗無因果
卷第二二 聲聞無學沙彌僧部第一一
沙彌推師倒地而亡以無惡心精進得道
沙彌隨聖師入山得四通知為五母所痛念
沙彌於龍女生愛遂生龍中
卷第二三 聲聞無學尼僧部第一二
花色得道後臥婆羅門竊行不淨
差摩蓮花遇強暴人脫眼獲免
毗低羅先慳貪從佛受化得道
卷第二四 轉輪聖王諸國王部第一
劫初人王始原
大王致輪之初
金輪王王化方法
蓋事轉輪王有大利益
卷第二五 行菩薩道上諸國王部第二
尸毗王割肉施代鴿
須陀須摩王為鹿足王所錄聽還布施事畢獲免
薩和檀王以身施婆羅門作奴
卷第二六 行菩薩道下諸國王部第三
二王以袈裟上佛得立不退之地
大光明王始發道心
多福王事梵志增福太子奉佛兩師角術
卷第二七 行聲聞道上諸國王部第四
摩訶劫賓寧王伐舍衛遇佛得道
婆羅門王捨於國俸布施得道
犍陀王捨外習內得須陀洹道
普達王遇佛得道
卷第二八 行聲聞道中諸國王部第五
波斯匿王遊獵遇得末利夫人
好信王發願灌佛
瓶沙王有四種畏
多智王佯狂免禍
卷第二九 行聲聞道下諸國王部第六
優填王請求治化方法
不眠王殺睡左右
卷第三○ 諸國王夫人部
阿育王夫人受八歲沙彌化
王后生肉棄水遂生二兒為毗舍離人種
卷第三一 行菩薩道上諸國太子部上
曇摩鉗為法燒身火坑變為華池
忍辱為父殺身
卷第三二 行菩薩道下諸國太子部中
長生欲報父怨後還得國
慕魄不言被埋後言得修道
人藥王子救疾
卷第三三 學聲聞道諸國太子部下
祇陀太子捨五戒行十善請佛聞法得初道果
諸太子問佛幾等有出家者佛出所更皆悉悟道
最勝王子植德堅固終不可移
卷第三四 諸國王女部
波羅奈王金色女求佛為夫
波斯匿王女金剛形醜以念佛力立改姝顏
波羅奈國王七女與帝釋共語
卷第三五 得道長者部上
福增百歲出家見其本骸心曉見道
須達多崎嶇見佛時獲悟道
長者新生一子即識本緣求母請佛甘味自下
卷第三六 雜行長者部下
迦羅越以飽食施鳥令出腹中珠
音悅今身受先世四種報
香身長者婦為國王所奪
卷第三七 優婆塞部
優婆塞持戒鬼代取花
清信士臨亡夫妻相愛生為婦鼻中蟲
有人路行遇見三變身行精進
有人命終十日還生述所經見
卷第三八 優婆夷部
婦人喪失眷屬心發狂癡
提韋婆羅門女無子自焚遇辯才沙門聞法悟解
難陀然燈聲聞神力共不能滅
卷第三九 外道仙人部
外道立異見原由
螺文仙人造書風雨不能飄浸
四仙人得道緣
獨角仙人情染世欲為婬女所騎
卷第四○ 梵志部
梵志喪兒從閻羅乞活詣佛得道
梵志諂施比丘說一偈能消
梵志棄端正婦於樹上愛著鄙婢後悔無益
卷第四一 婆羅門部
老乞婆羅門誦佛一偈兒子還相供養
婆羅門夫婦吞金錢為糧身壞人取為福即得道
婆羅門生美女佛言不好
卷第四二 居士部
琝荼財食自長聞法悟解
郁伽見佛其醉自醒受戒以妻施人
闍利兄弟以法獲財終不散失
卷第四三 估客部
彌蓮持齋得樂踏母燒頭
優婆斯納兄妻後悔為道兄射殺弟反矢自害
商人驅牛以贖龍女得金奉親
賈客採寶救將死人
卷第四四 男庶人部上
賢直竊珠不伏獲賜
木巧師及畫師相誑
有人家富王責條疏其已用物王乃覺悟
貧老夫妻三時懈怠端然守困
童子施佛豆生天後作轉輪王
卷第四五 女庶人部下
長髮女人捨髮供養佛
婦人化婿戶上懸鈴使聞聲稱佛後免地獄
瞻婆女人身死闍維於火中生子
摩那祇女懷盂謗佛地即震裂身陷地獄
女人懷妊生四種異物
換貸自取取多還少命終為犢
卷第四六 鬼神部
往昔阿修羅與天戰見帝釋迴車而散
羅侯羅有女帝釋強求起兵攻戰
阿修羅先身厭為水漂願得長大形
乾闥婆
緊那羅
鬼神皆依所止為名
金床女裸形著衣火然
二鬼負屍拔出手足頭脅從人易之形改心存遇佛得道
鬼子母先食人民佛藏其子然後受化
卷第四七 雜獸畜生部上
師子王有十一勝事
師子虎為善友野干兩舌分身喪命
象子生而失母為仙人所養
二牛角力牽載
狗乞食不得詣官訟主人
鹿母落弶乞與子別還來就死
銘陀獸剝皮濟獵師命
野狐從師子乞食得肥後為師子所食
狼得他心害怨女嬰兒
獼猴奉佛缽蜜
兔王依附道人投身火聚生兜率天
卷第四八 禽畜生部中、蟲畜生部下
正音王死相
金羽鴈猶愛前生妻子日與一毛
白鶴等常吐根力八道之音
鴿鳥捨命施飢窮人
鴿被鷹逐遇佛影則安弟子影猶顫
雉救林火
烏與雞合共生一子
眷屬先少後多
一蛇首尾兩諍從尾則亡
盲龜值浮木孔
百頭魚為捕者所得聞其往緣漁人悟道
蛤聞甘露死生天上見佛得道
穀賊天金藏以報穀主
汪中大蟲先世業緣
蝨依坐禪人約飲血有時節
卷第四九 地獄部上
閻羅王等為獄司往緣
閻羅三時受苦
閻羅王問罪人
十八地獄及獄主名字
五官禁人作罪
始受地獄生
應生天墮地獄臨終有迎見善惡處
八王使者於六齋日簡閱善惡
卷第五○ 地獄部下
阿鼻地獄受諸苦相
十八小地獄各有十八獄圍遶阿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