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清明上河圖》 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收錄北宋畫院畫家張擇端繪畫都城汴河兩岸繁華景象。全卷採用原樣印刷,完全以原作面貌復原。為迄今最清晰、最真實反映原作面貌之作。本卷根據故宮真跡而製,為傳世眾多本中的唯一真跡,經過著名書畫專家多次重新鑒定,堪稱藏家的首選。
作者簡介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以獨特的風格,高度概括的技術,真實生動地描寫社會生活等方面,在畫史上贏得了崇高的地位,成為舉世聞名的不朽傑作。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宋徽宗趙佶時期的畫院待詔,善畫巿橋、郭徑、舟車等,作品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都為時人選為神品。
序
清明上河圖 (宋)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清明時節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東角子門內外和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全畫可分為三段:首段寫巿郊景色,疏林薄霧,茅檐低伏,阡陌縱橫,楊柳新綠;其間人物往來,有進城送炭的毛驢小隊,有出城的旅人,以及掃墓歸來的轎乘等。畫出了特定時間內特有的風俗,直接點醒了題目。中段以上土橋為中心,另畫汴河及兩岸風光。汴河是宋代的國家漕運樞紐。從畫面上那滿載貨物的巨大漕船,一艘緊接一艘。碼頭上裝卸貨物,繁忙而緊張,正是汴河所擔負的重任的形象寫照。中間那座規模宏敞、狀如飛虹的木結構橋樑,概稱“虹橋”,正名“上土橋”。橋上車馬來往如梭,商販密集,行人熙攘。橋下一艘漕船正放倒桅桿欲穿過橋孔,梢工們的緊張工作吸引了許多群眾圍觀。畫家在這一水陸交通的匯合點,安插了許多戲劇性衝突情節,使人看來饒有興味。後段描寫的是巿區街道。其中心有一座高大的城門樓,名叫東角子門,位於汴京內城東南。門外第一座橋便是上土橋。城門兩側,街衢交錯,房屋鱗次櫛比。有各種商店,大店門首還結彩樓歡門;小的鋪子,僅祇是一個敞棚。此外還有公廨寺觀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車馬轎駝,絡繹不絕。行人中有紳士、官吏、僕役、販夫、走卒、車轎夫、作坊工人、說書藝人、理髮師、醫生、看相算命者、貴家婦女、行腳僧人、頑皮兒童,甚至還有乞丐。他們的衣冠有分等級,同在街上,而忙閑不一,苦樂不均。城中交通運輸工具,有轎子、駝隊、牛、馬、驢車、人力車等。車子有串車、太平車、平頭車等諸種名目。全卷畫面,內容豐富生動,集中概括地再現了十二世紀北宋全盛時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此畫用筆兼工帶寫,非常老練。設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畫,即所謂“別成家數”。構圖採用鳥瞰式全景法,真實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繪了當時汴京東南城角這典型的區城。作者用傳統的手卷形式,採取“散點透視法”來組織畫面。畫面長而不沉,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如一氣呵成。畫中所攝取的景物,大至寂靜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小到舟車裡的人物,攤販上的陳設貨物,巿招上的文字,絲毫不失。在多達五百餘個人物的畫面中,穿插各種情節,組織得有條不紊,同時又具有情趣。作者善於觀察生活,同時也善於從生活中發掘那些富於詩意、富於戲劇的矛盾衝突,並將它化為藝術形象,其概括和組織才能是令人驚異的。整個畫面步步變化,使觀者目不暇接,而且每看每異,都有新的感受和發現,覺得畫幅後面,還有更加廣闊的天地,畫有盡而意無窮。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