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380 元優惠價
:90 折 342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胡適研究是近二、三十年來海峽兩岸學術界相互交流的「熱點」,對胡適的認識經歷了一個從重新評價到重新發現的過程。本書是近二十年來作者研究胡適及其思想的選粹之作。所選論文涉及胡適與北京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中研院史語所的歷史關係,胡適與傳統文化的關係,胡適的哲學成就,胡適的英文作品解析,胡適的檔案文獻整理等問題,作者以新發掘的歷史材料對胡適的歷史形象作了新的建構,再現了胡適作?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巨人的精神風貌和文化成就,是胡適研究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作者簡介
歐陽哲生
1962年5月生於中國湖南省長沙市。現?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之現代闡釋》、《新文化的傳統——五四人物與思想研究》、《科學與政治——丁文江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等。編有:《胡適文集》等多種文集。
1962年5月生於中國湖南省長沙市。現?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之現代闡釋》、《新文化的傳統——五四人物與思想研究》、《科學與政治——丁文江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等。編有:《胡適文集》等多種文集。
目次
代序 胡適的文化世界
胡適與北京大學
胡適與哥倫比亞大學
胡適與中研院史語所
中國近代學人對哲學的理解——以胡適為中心
中國現代哲學史上的胡適
胡適與道家
胡適與中美文化交流
中國的文藝復興——胡適以中國文化為題材的英文作品解析
胡適檔案文獻的發掘、利用與整理
附錄一 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之現代意義闡釋
附錄二 中國哲學史研究範式回顧
附錄三 胡適:1917(電視紀錄片腳本)
胡適與北京大學
胡適與哥倫比亞大學
胡適與中研院史語所
中國近代學人對哲學的理解——以胡適為中心
中國現代哲學史上的胡適
胡適與道家
胡適與中美文化交流
中國的文藝復興——胡適以中國文化為題材的英文作品解析
胡適檔案文獻的發掘、利用與整理
附錄一 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之現代意義闡釋
附錄二 中國哲學史研究範式回顧
附錄三 胡適:1917(電視紀錄片腳本)
書摘/試閱
【胡適與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是中國的最高學府。以他的資格而論,他可以成為中國歷代「太學」的正式繼承者,然而北大從民國以來有一個堅定的遺規,將他的校齡只從1898年「戊戍」維新的那一年算起。胡適是1910年考取清華學校第二批「庚款」赴美官費留學生,二十年代,清華大學籌建國學研究院,「母校」有意請他去做導師,胡適婉言謝絕了,他自認是「北大人」了。「北大人」這是「五四」時期出現的一個新名詞,它的含義就像它的來源一樣,與新文化運動有著密切的內在關聯。最初大概是舊派從宗派的角度使用這個名詞來譏嘲以北大為依託的新派,後來新文化陣營的人物也援引為自我標榜。 胡適是「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物,又是北大的知名教授,三、四十年代又先後出任北大的文學院院長、校長。無論從那一方面看,他都可以看作是民國時期北大的一個主要代表。有意思的是,胡適和北大還是同一天生日(12月17日),這個神秘的巧合使他們兩者的關係更耐人尋味。
一、「五四」時期:北大的革新健將
1917年7月,胡適學成歸國,他接受蔡元培先生的北大教授之聘,是陳獨秀曾從中極力促成.此前陳獨秀致信胡適:「蔡孑民先生已接北京總長之任,力約弟為文科學長,弟薦足下以代,此時無人,弟暫充乏。孑民先生盼足下早日回國,即不願任學長,校中哲學、文學教授俱乏上選,足下來此亦可擔任」。 表達了虛位以待的誠意。不過,蔡先生早已讀過胡適《諸子不出於王官論》等考據文字,對胡的學術功力留下了深刻印象。 何況胡適此時已因倡導「文學革命」名震海內,成為文壇的一顆耀眼新星。
9月21日,北大舉行開學典禮。胡適以〈大學與中國高等學問之關係〉為題演講,重點闡述大學儲積國家高等知識、高等人才以及在科研、開拓新科學,發展國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鼓勵要用西方現代的大學觀念和管理方式來改造和經營中國的大學, 為北大的整頓和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根據和學習模式。
蔡元培先生主長的北大可謂人才薈萃,尤其是在文科,舊學新派的陣營都很強壯。胡適的到來無疑是給新派增添了一員大將。其時「在北大教職員宿舍裏有個卯字型大小住的人,全肖免」,胡適、劉半農、劉文典(1891年生,辛卯年)是三隻小免子;陳獨秀、朱希祖(1879年生,己卯年)是兩隻大免子;而蔡先生(1868年,丁卵年。按:如以陰曆計,蔡的出生時間是在丁卵年)是老免子。 蔡、陳、胡三隻「三個年輪的兔子」可謂老、中、青的絕妙結合,他們共同推動北大的教育改革和新文化運動。
胡適進北大的第一年,在哲學門擔任中國哲學史大綱、西洋哲學史大綱兩門課;在英國文學門擔任英文學、英文修辭學、英詩、歐洲文學名著等課。此外,他還為哲學門研究所擔任「中國名學」、「最近歐美哲學」,為國文研究所擔任「小說」等講座。授課跨系,科目亦多,任務繁重。西洋哲學史、英文這類與歐美有關的課程,對胡適這位「鍍金」歸來的留學生來說並不為難,憑藉他在美留學所獲得的學業基礎足以應付;唯獨中國哲學史這門課實屬不易。該課原由素以治國學見長的老先生陳漢章(1849—1938)擔任,他從三皇五帝講起,講了半年才講到周公。胡適接任後,發下他的講義《中國哲學史大綱》。照馮友蘭先生的說法:「那時候,對於教師的考驗,是看他能不能發講義,以及講義有什麼內容。」 曾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先生接替馬敘倫先生的「宋學」一課,因講義有誤,被學生轟走。此次胡適發下的講義「丟開唐、虞、夏、商,徑從周宣王以後講起」。據當年聽課的學生顧頡剛回憶:「這一改把我們一班人充滿著三皇五帝的腦筋驟然作一個重大的打擊,駭得一堂中舌撟而不能下。」 北大學生對教師素來挑剔,此次有些學生也以為這是思想造反,不配登臺講課,他們找來在學生中頗有威望的傅斯年來聽課,結果傅聽課後的評價是:「這個人,書雖然讀得不多,但他走的這一條路是對的。你們不能鬧。」經他這麼一說,這場風波才平息下去。胡適的課漸漸吸引頗有國學修養的傅斯年、顧頡剛等人,他們認為胡適「有眼光,有膽量,有斷制,確是一個有能力的歷史家」。
胡適在北大的月薪(兼研究所)是兩百八十元,屬於任聘教授中最高的一檔。 現能查到「五四」前後七、八年間,胡適在北大擔任的課程:1917年9月至1918年7月在哲學門有「中國哲學史大綱」(哲學門第一學年必修課,週三時)、「論理學」(哲學門第一學年必修課,週二時)、「西洋哲學史大綱」(哲學門第二學年必修課,週三時)、「中國哲學(四)」(哲學門第三學年必修課,週三時),在英國文學門有「英文學‧戲曲(三)」(英文學門第三學年必修課,週二時,與陶孟和合開);另擔任研究科目「公孫龍子考訂學」和「近世小說」。 1918年9月至1919年7月有「中國哲學史大綱」(哲學系和學校共同必修課,週二時)、「西洋哲學史大綱」(哲學系本科第二學年必修課,週三時)、「論理學」(哲學系必修課,週二時)、「英美近代詩選」(英文學系選修課,週一時)。 1919年9月至1920年7月在哲學系有「中國哲學史大綱」(週二時)、「近年思潮」(與陶孟和等人合開,週二時),在英文學系有「英文學(四)詩」(一、二、三年級皆可選讀,週三時)。 1924年9月至1925年7月,在哲學系有「中國哲學史」(週二時)、「近世中國哲學」(週二時)、「清代思想史」(週一時),在英文學系有「詩(三),週二時」。 1925年9月至1926年7月在哲學系有「中國中古思想史」(週四時),在英文學系有「英漢對譯(二)」(第四學年必修課,週二時)、「小說(三)」(第三、四學年選修課,週二時)。 胡適在北大的名聲鶴起,是與「文學革命」的凱歌行進和他本人在新文化運動中的領導地位分不開的。正是在來北大的前幾年中,胡適創造了舉國矚目的文化成就。在文學領域,他推出了第一部新詩集——《嘗試集》,第一部白話戲劇——《終身大事》,第一部白話翻譯外國文學作品集——《短篇小說》一集;刊發了〈建設的文學革命論〉、〈論短篇小說〉、〈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等重要論文;從理論到創作為白話文運動提供了典範;他率先將考證運用於古典小說研究,其中以〈《紅樓夢》考證〉一文影響最大,朱自清曾說:「將嚴格的考證方法應用到小說上,胡先生是第一個人。他的收穫很大,而開闢了一條新路,功勞尤大,這擴大了也充實了我們的文學史。」 在哲學領域,他出版了《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該書一方面繼承傳統「漢學」的實證方法,一方面對傳統學術從內容到形式進行全面的變革,它所提供的系統性方法和整體性思維為中國哲學史這門新學科的創建提供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範式,故馮友蘭譽之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 在《新青年》上,他先後開設「易卜生專號」、發表〈實驗主義〉長文,將當時在西方頗有影響的兩大思潮介紹給中國學界,為一代學人解放思想,走上個性解放之路提供了思想武器。所有這些,既為胡適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也為北大這座新文化運動的搖籃增添了光彩。北大浸染於新文化運動的新鮮空氣,昔日沉悶的校園沸騰起來了。胡適與北大會計課職員鄭陽和發起成立「成美學會」,擘劃章程,帶頭捐款,效古君子成人之美之意,資助熱心向學而家境貧寒的子弟得到蔡元培、章士釗、王景春等人的贊助。 蔡元培先生發起成立進德會,旨在提倡培養個人高尚道德。甲種會員以不嫖,不賭,不納妾為基本條件;乙種加上不做官員,不當議員;丙種會員再加不飲酒,不食肉,不吸煙.胡適自列為甲種會員。 1918年夏,傅斯年、羅家倫等二十餘位學生自動組織校內第一個響應新文化運動的學生團體──新潮社,並創辦《新潮》雜誌,胡適應邀擔任他們的顧問。
北大真正確立其現代意義的管理體制和教學體制是在蔡元培任職期間。蔡先生對於教員,雖新舊相容,只看其是否有一技之長;但在體制改革方面卻不得不倚傍陳獨秀、胡適這批新派教員。對胡適這位「舊學邃密、新知深沉」的學人,蔡先生不僅欣賞他的學識,為他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作序;而且對他的改革建議言聽計從,並委以重任,施展他的才華。胡適來北大任教後不久,即被任命為英文部教授會主任。 1917年12月,北大成立哲學研究所,被任命為主任。 1918年9月,被任命為北大英文學研究所主任。 9月30日,學校議定編輯《北京大學月刊》,各科編輯由各所主任輪流擔任,每冊之總編由各研究所主任輪流擔任,四月份歸胡適總編。 1919年10月27日,經蔡元培先生批准即日起代理教務長(至12月17日); 12月2日,出任北大組織委員會委員。 1920年10月16日,北大評議會決議:胡適為預算委員會和聘任委員會委員、出版委員會委員長。 1922年4月19日,當選為北大教務長(至12月20日因辭職)及英文學系主任。 1918年10月下旬,胡適以最高票(二十票)當選為北大評議會評議員,以後連選連任,這是校內的最高立法機構和權力機構, 為學校決策獻計獻策,參與學校管理。
胡適不負蔡先生期望,在參與學校的各種機構和事務中,或出謀劃策,或積極引導,或獨當一面。1917年11月16日創辦《北京大學日刊》,是出自於胡適的建議。當年10月,教育部召集專門會議討論修改大學章程,胡適極力建議改分級制為選科制,此議獲通過,胡適便以創議人身份擬定具體章程細則。 北大於1919年正式改用選科制和分系法。胡適還創議仿效美國大學建制實行各科教授會制度;提議設立各科各門研究所,以使本科畢業生繼續從事較深的專門研究。這些創議均獲蔡元培的首肯和支持,從而有力地推動了北大的改革。創行選科制,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成立研究所,給學生的進一步深造和教員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間;召開教授會,打破了受政府官僚體制制約和影響的舊有學校管理制度,確立了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新體制。
1919年10月,胡適發表《大學開女禁的問題》,主張在北大收女生旁聽作為正式女生的過度,並呼籲社會改革女子教育,使與大學教育銜接起來。 這個建議很快得到素來主張男女平等的蔡元培的贊同。1920年春,北大就招收了女生九人入文科旁聽,暑假又正式招收女生,開中國大學男女同校之先河。
胡適剛到北大任教不久,就受聘為教育部主辦的「國語統一籌備會」會員, 從此他致力於在教育領域實行「語文合一」。1919年11月,胡適首倡並聯名馬裕藻、朱希祖、錢玄同、周作人等北大教授向教育部提出《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 這份議案由胡適擬稿,教育部於1920年2月批准頒發了這個議案,大學教材正式開始採用新式標點符號。1920年秋,教育部又頒令小學教材使用白話文,白話文在教育領域開始獲得正統地位。
胡適積極幫助學校延攬人才,以增強北大師資。蔡元培說他:「整理英文系,因得胡君之介紹而請到的好教員,頗不少。」
1920年夏,陳衡哲學成歸國,經胡適的推薦,聘任為北大第一位女教授。被稱為「只手打孔家店」的吳虞,在四川因守舊勢力的攻擊,處境困難,胡適力邀他在北大當文科教員。最令人感動的是胡適幫助林語堂出國留學的故事,林語堂赴美留學,行前已與北大約定,回國後為北大服務。不料在美期間,林語堂生活遇到困難,打電報給胡適,請求北大預支一千美元以接濟生活,這筆款子由胡適擔保,居然匯來了。在哈佛大學拿到碩士後,林語堂又去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博士,他又向胡適寫信,向北大借一千美元,錢也如數彙來了。林語堂回國後,去北大向蔣夢麟先生道謝,蔣說:「什麼兩千塊錢呢?」原來解救了他在外國困苦的是胡適。那筆近乎天文數字的款子,是胡適從自己的腰包裏掏出來的。 胡適的用意就是希望林語堂能安心求學,日後好為北大服務。
在推動北大的國學研究朝著系統化、科學化方向發展方面,胡適發揮了示範作用。胡適的中國哲學史研究、中國古典小說考證和整理,在當時都頗具影響。1922年2月18日,北大研究所國學門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公推胡適為《獎學金章程》起草者及國學門雜誌主任編輯 。在各方面協作和努力下,《國學季刊》於1923年1月創刊,胡適任編輯委員會主任。該刊採橫排版,作英文提要,這在中國雜誌史上都是創舉。胡適發表的〈《國學季刊》發刊宣言〉,系統闡述了研究「國故學」的原則與方法,這對當時的國學研究,特別是對「古史辨」討論有很大的影響。
一、「五四」時期:北大的革新健將
1917年7月,胡適學成歸國,他接受蔡元培先生的北大教授之聘,是陳獨秀曾從中極力促成.此前陳獨秀致信胡適:「蔡孑民先生已接北京總長之任,力約弟為文科學長,弟薦足下以代,此時無人,弟暫充乏。孑民先生盼足下早日回國,即不願任學長,校中哲學、文學教授俱乏上選,足下來此亦可擔任」。 表達了虛位以待的誠意。不過,蔡先生早已讀過胡適《諸子不出於王官論》等考據文字,對胡的學術功力留下了深刻印象。 何況胡適此時已因倡導「文學革命」名震海內,成為文壇的一顆耀眼新星。
9月21日,北大舉行開學典禮。胡適以〈大學與中國高等學問之關係〉為題演講,重點闡述大學儲積國家高等知識、高等人才以及在科研、開拓新科學,發展國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鼓勵要用西方現代的大學觀念和管理方式來改造和經營中國的大學, 為北大的整頓和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根據和學習模式。
蔡元培先生主長的北大可謂人才薈萃,尤其是在文科,舊學新派的陣營都很強壯。胡適的到來無疑是給新派增添了一員大將。其時「在北大教職員宿舍裏有個卯字型大小住的人,全肖免」,胡適、劉半農、劉文典(1891年生,辛卯年)是三隻小免子;陳獨秀、朱希祖(1879年生,己卯年)是兩隻大免子;而蔡先生(1868年,丁卵年。按:如以陰曆計,蔡的出生時間是在丁卵年)是老免子。 蔡、陳、胡三隻「三個年輪的兔子」可謂老、中、青的絕妙結合,他們共同推動北大的教育改革和新文化運動。
胡適進北大的第一年,在哲學門擔任中國哲學史大綱、西洋哲學史大綱兩門課;在英國文學門擔任英文學、英文修辭學、英詩、歐洲文學名著等課。此外,他還為哲學門研究所擔任「中國名學」、「最近歐美哲學」,為國文研究所擔任「小說」等講座。授課跨系,科目亦多,任務繁重。西洋哲學史、英文這類與歐美有關的課程,對胡適這位「鍍金」歸來的留學生來說並不為難,憑藉他在美留學所獲得的學業基礎足以應付;唯獨中國哲學史這門課實屬不易。該課原由素以治國學見長的老先生陳漢章(1849—1938)擔任,他從三皇五帝講起,講了半年才講到周公。胡適接任後,發下他的講義《中國哲學史大綱》。照馮友蘭先生的說法:「那時候,對於教師的考驗,是看他能不能發講義,以及講義有什麼內容。」 曾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先生接替馬敘倫先生的「宋學」一課,因講義有誤,被學生轟走。此次胡適發下的講義「丟開唐、虞、夏、商,徑從周宣王以後講起」。據當年聽課的學生顧頡剛回憶:「這一改把我們一班人充滿著三皇五帝的腦筋驟然作一個重大的打擊,駭得一堂中舌撟而不能下。」 北大學生對教師素來挑剔,此次有些學生也以為這是思想造反,不配登臺講課,他們找來在學生中頗有威望的傅斯年來聽課,結果傅聽課後的評價是:「這個人,書雖然讀得不多,但他走的這一條路是對的。你們不能鬧。」經他這麼一說,這場風波才平息下去。胡適的課漸漸吸引頗有國學修養的傅斯年、顧頡剛等人,他們認為胡適「有眼光,有膽量,有斷制,確是一個有能力的歷史家」。
胡適在北大的月薪(兼研究所)是兩百八十元,屬於任聘教授中最高的一檔。 現能查到「五四」前後七、八年間,胡適在北大擔任的課程:1917年9月至1918年7月在哲學門有「中國哲學史大綱」(哲學門第一學年必修課,週三時)、「論理學」(哲學門第一學年必修課,週二時)、「西洋哲學史大綱」(哲學門第二學年必修課,週三時)、「中國哲學(四)」(哲學門第三學年必修課,週三時),在英國文學門有「英文學‧戲曲(三)」(英文學門第三學年必修課,週二時,與陶孟和合開);另擔任研究科目「公孫龍子考訂學」和「近世小說」。 1918年9月至1919年7月有「中國哲學史大綱」(哲學系和學校共同必修課,週二時)、「西洋哲學史大綱」(哲學系本科第二學年必修課,週三時)、「論理學」(哲學系必修課,週二時)、「英美近代詩選」(英文學系選修課,週一時)。 1919年9月至1920年7月在哲學系有「中國哲學史大綱」(週二時)、「近年思潮」(與陶孟和等人合開,週二時),在英文學系有「英文學(四)詩」(一、二、三年級皆可選讀,週三時)。 1924年9月至1925年7月,在哲學系有「中國哲學史」(週二時)、「近世中國哲學」(週二時)、「清代思想史」(週一時),在英文學系有「詩(三),週二時」。 1925年9月至1926年7月在哲學系有「中國中古思想史」(週四時),在英文學系有「英漢對譯(二)」(第四學年必修課,週二時)、「小說(三)」(第三、四學年選修課,週二時)。 胡適在北大的名聲鶴起,是與「文學革命」的凱歌行進和他本人在新文化運動中的領導地位分不開的。正是在來北大的前幾年中,胡適創造了舉國矚目的文化成就。在文學領域,他推出了第一部新詩集——《嘗試集》,第一部白話戲劇——《終身大事》,第一部白話翻譯外國文學作品集——《短篇小說》一集;刊發了〈建設的文學革命論〉、〈論短篇小說〉、〈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等重要論文;從理論到創作為白話文運動提供了典範;他率先將考證運用於古典小說研究,其中以〈《紅樓夢》考證〉一文影響最大,朱自清曾說:「將嚴格的考證方法應用到小說上,胡先生是第一個人。他的收穫很大,而開闢了一條新路,功勞尤大,這擴大了也充實了我們的文學史。」 在哲學領域,他出版了《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該書一方面繼承傳統「漢學」的實證方法,一方面對傳統學術從內容到形式進行全面的變革,它所提供的系統性方法和整體性思維為中國哲學史這門新學科的創建提供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範式,故馮友蘭譽之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 在《新青年》上,他先後開設「易卜生專號」、發表〈實驗主義〉長文,將當時在西方頗有影響的兩大思潮介紹給中國學界,為一代學人解放思想,走上個性解放之路提供了思想武器。所有這些,既為胡適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也為北大這座新文化運動的搖籃增添了光彩。北大浸染於新文化運動的新鮮空氣,昔日沉悶的校園沸騰起來了。胡適與北大會計課職員鄭陽和發起成立「成美學會」,擘劃章程,帶頭捐款,效古君子成人之美之意,資助熱心向學而家境貧寒的子弟得到蔡元培、章士釗、王景春等人的贊助。 蔡元培先生發起成立進德會,旨在提倡培養個人高尚道德。甲種會員以不嫖,不賭,不納妾為基本條件;乙種加上不做官員,不當議員;丙種會員再加不飲酒,不食肉,不吸煙.胡適自列為甲種會員。 1918年夏,傅斯年、羅家倫等二十餘位學生自動組織校內第一個響應新文化運動的學生團體──新潮社,並創辦《新潮》雜誌,胡適應邀擔任他們的顧問。
北大真正確立其現代意義的管理體制和教學體制是在蔡元培任職期間。蔡先生對於教員,雖新舊相容,只看其是否有一技之長;但在體制改革方面卻不得不倚傍陳獨秀、胡適這批新派教員。對胡適這位「舊學邃密、新知深沉」的學人,蔡先生不僅欣賞他的學識,為他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作序;而且對他的改革建議言聽計從,並委以重任,施展他的才華。胡適來北大任教後不久,即被任命為英文部教授會主任。 1917年12月,北大成立哲學研究所,被任命為主任。 1918年9月,被任命為北大英文學研究所主任。 9月30日,學校議定編輯《北京大學月刊》,各科編輯由各所主任輪流擔任,每冊之總編由各研究所主任輪流擔任,四月份歸胡適總編。 1919年10月27日,經蔡元培先生批准即日起代理教務長(至12月17日); 12月2日,出任北大組織委員會委員。 1920年10月16日,北大評議會決議:胡適為預算委員會和聘任委員會委員、出版委員會委員長。 1922年4月19日,當選為北大教務長(至12月20日因辭職)及英文學系主任。 1918年10月下旬,胡適以最高票(二十票)當選為北大評議會評議員,以後連選連任,這是校內的最高立法機構和權力機構, 為學校決策獻計獻策,參與學校管理。
胡適不負蔡先生期望,在參與學校的各種機構和事務中,或出謀劃策,或積極引導,或獨當一面。1917年11月16日創辦《北京大學日刊》,是出自於胡適的建議。當年10月,教育部召集專門會議討論修改大學章程,胡適極力建議改分級制為選科制,此議獲通過,胡適便以創議人身份擬定具體章程細則。 北大於1919年正式改用選科制和分系法。胡適還創議仿效美國大學建制實行各科教授會制度;提議設立各科各門研究所,以使本科畢業生繼續從事較深的專門研究。這些創議均獲蔡元培的首肯和支持,從而有力地推動了北大的改革。創行選科制,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成立研究所,給學生的進一步深造和教員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間;召開教授會,打破了受政府官僚體制制約和影響的舊有學校管理制度,確立了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新體制。
1919年10月,胡適發表《大學開女禁的問題》,主張在北大收女生旁聽作為正式女生的過度,並呼籲社會改革女子教育,使與大學教育銜接起來。 這個建議很快得到素來主張男女平等的蔡元培的贊同。1920年春,北大就招收了女生九人入文科旁聽,暑假又正式招收女生,開中國大學男女同校之先河。
胡適剛到北大任教不久,就受聘為教育部主辦的「國語統一籌備會」會員, 從此他致力於在教育領域實行「語文合一」。1919年11月,胡適首倡並聯名馬裕藻、朱希祖、錢玄同、周作人等北大教授向教育部提出《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 這份議案由胡適擬稿,教育部於1920年2月批准頒發了這個議案,大學教材正式開始採用新式標點符號。1920年秋,教育部又頒令小學教材使用白話文,白話文在教育領域開始獲得正統地位。
胡適積極幫助學校延攬人才,以增強北大師資。蔡元培說他:「整理英文系,因得胡君之介紹而請到的好教員,頗不少。」
1920年夏,陳衡哲學成歸國,經胡適的推薦,聘任為北大第一位女教授。被稱為「只手打孔家店」的吳虞,在四川因守舊勢力的攻擊,處境困難,胡適力邀他在北大當文科教員。最令人感動的是胡適幫助林語堂出國留學的故事,林語堂赴美留學,行前已與北大約定,回國後為北大服務。不料在美期間,林語堂生活遇到困難,打電報給胡適,請求北大預支一千美元以接濟生活,這筆款子由胡適擔保,居然匯來了。在哈佛大學拿到碩士後,林語堂又去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博士,他又向胡適寫信,向北大借一千美元,錢也如數彙來了。林語堂回國後,去北大向蔣夢麟先生道謝,蔣說:「什麼兩千塊錢呢?」原來解救了他在外國困苦的是胡適。那筆近乎天文數字的款子,是胡適從自己的腰包裏掏出來的。 胡適的用意就是希望林語堂能安心求學,日後好為北大服務。
在推動北大的國學研究朝著系統化、科學化方向發展方面,胡適發揮了示範作用。胡適的中國哲學史研究、中國古典小說考證和整理,在當時都頗具影響。1922年2月18日,北大研究所國學門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公推胡適為《獎學金章程》起草者及國學門雜誌主任編輯 。在各方面協作和努力下,《國學季刊》於1923年1月創刊,胡適任編輯委員會主任。該刊採橫排版,作英文提要,這在中國雜誌史上都是創舉。胡適發表的〈《國學季刊》發刊宣言〉,系統闡述了研究「國故學」的原則與方法,這對當時的國學研究,特別是對「古史辨」討論有很大的影響。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