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臺灣金石堂、博客來、誠品書店8年暢銷冠軍,清澈見心的文字,芳香四溢的佛理,人一生中必讀的10《和佛陀賞花去》之一,近二十年來銷量第一的禪意散文集。
在尋常的花草世界里,尋得身心安頓的可能。
這是一段出家人的心語,一種深沉的生命感悟,一種禪意,一份親情,借由自然中的花草抒發出來。60種花草,60種心情,帶你走進自己生命的秘密花園。
原來,佛法也可以是那麼美麗的;花開花謝,正是修行好時節。
《和佛陀賞花去》是山林隱士釋見介發表在《中國時報》“佛法秘密花園”專欄上的文字結集,作者借花草植物談佛法,以花觀心,照見生活中煩惱與困頓的解脫之道。
全書文字清新淡雅,篇篇玲瓏剔透。既有出家人的超塵脫俗,又具文學小品的雋永況味。對佛法的見解,如潺潺清流般呈現。簡潔樸實的炭筆素描插畫,襯托出文字的寧靜禪意。該書結合自然與心靈,讓身心忙碌的現代人,在尋常的花草世界里,尋得身心安頓的可能。
在尋常的花草世界里,尋得身心安頓的可能。
這是一段出家人的心語,一種深沉的生命感悟,一種禪意,一份親情,借由自然中的花草抒發出來。60種花草,60種心情,帶你走進自己生命的秘密花園。
原來,佛法也可以是那麼美麗的;花開花謝,正是修行好時節。
《和佛陀賞花去》是山林隱士釋見介發表在《中國時報》“佛法秘密花園”專欄上的文字結集,作者借花草植物談佛法,以花觀心,照見生活中煩惱與困頓的解脫之道。
全書文字清新淡雅,篇篇玲瓏剔透。既有出家人的超塵脫俗,又具文學小品的雋永況味。對佛法的見解,如潺潺清流般呈現。簡潔樸實的炭筆素描插畫,襯托出文字的寧靜禪意。該書結合自然與心靈,讓身心忙碌的現代人,在尋常的花草世界里,尋得身心安頓的可能。
作者簡介
釋見介,喜歡自然與追求人生真理,十余年出家修行的歲月,愈發體認到佛法應在自然中領悟,也應在平實的生活里體會,因此目前于山林間隱居潛修,期待探討更深刻的生命智慧。曾任《香光莊嚴雜志》編輯、《中國時報》"浮世繪"版專欄作者;著有《和佛陀賞花去》、《和佛陀談天說地》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在尋常的花草世界里,尋得身心安頓的可能,原來,佛法也可以是那么美麗的。
·60種花草,60種心情,帶你走進自己生命的秘密花園。
·清澈見心的文字,芳香四溢的佛理!
·人一生中必讀的10本書之一,近二十年來銷量第一的禪意散文集!
·60種花草,60種心情,帶你走進自己生命的秘密花園。
·清澈見心的文字,芳香四溢的佛理!
·人一生中必讀的10本書之一,近二十年來銷量第一的禪意散文集!
序
推薦序
花開花謝,總是修行好時節
奚淞╱文
“香風時來,吹去萎華,更雨新者,如是不絕……”
昔讀佛經,逢佛陀當眾說法時,常有天花飄墜的幻麗場景,令我驚異、感動。學佛多年,漸漸了解到其實在大乘經典奇跡式的華麗文辭背后,有其真實寓意。
佛說緣起。在佛陀的分析中,身心世界無時無刻莫不處于剎那、剎那的生滅變化中。向人們揭示出自然現象本質的佛陀,當其說法之際,這大千世界有多少花朵正在開落;而有情心靈中,又有多少念頭正在生滅。佛經中“諸天雨華”,或應不只指物質界花朵,也意指心靈花朵吧。
幸聞佛法的我們,當亦在花里聞法、花里修行;感念世尊時,我們更以鮮花供佛。近讀見介師一系列借花卉植物談佛法的散文,篇篇玲瓏剔透,仿佛一連串披光帶露的花串,從中便也感受到一份鮮花供佛的美意了。
認識見介師多年。不多言語,喜好天然花草的她,也袖藏一支好文筆。十分清簡的袍服下,誰能猜出她已經出家有十六年之久了?
透過新編成《和佛陀賞花去》散文集,見介師的個性、喜好,以及她對佛法的見解,都如潺緩清流般呈現。即使是出家人輕貪愛、重舍離,從見介師的字里行間,仍能讀出一份她對家鄉及親人深沉的摯愛。
見介師俗家姓楊,是在高雄縣美濃鎮世代居住了兩百多年的客家家族。“說到我出家因緣,實在是十分單純的。”一回,見介師對我笑說:“讀專科學校時,我參加佛學社團,對佛法很喜歡。不久,一道選擇題就發生了──想繼續深究佛法,在當時似乎只有出家一途。出家呢,還是不出家?”
作為被鐘愛的家中長女,又處在傳統謹嚴的客家家庭,她選擇出家,一定令父母非常為難吧。這份情懷,充分流露在見介師撰寫父親與椰子樹的短文里:“爸!這片椰林種多久了?我問。就是你出家那年我開始種的,你出家多久,這椰子樹的歷史就有多久。父親站在椰林前對我說……”
接著,作者追問:“這片田,在小學任教的父親從來都是無條件借給鄰居耕作,為什么會在我出家那年種滿椰子樹呢?”總而言之,這是父親的一個決定。
父親的椰子樹長大成蔭,結實累累。每年他帶著椰子汁,到寺廟探望出家的女兒。作者道:“那滋味總是點滴在心頭。”
如此,父親投身椰林以堅持對子女的愛。“每次回去,我一定去看看和我出家年資一樣的椰子樹……微風吹過,椰子樹沙沙作響……父親就在這里度過多少我不在家的日子啊!”作者因此從天下父母不求報償、無悔付出的親情中,體會到了何謂菩薩的大悲心。
“堅固不移的決定,可以為親情,也可以為佛法。”作者在這篇精短的散文中,把父親的愛與椰子樹的蒼影合而為一,進而成為她自己對佛法的堅持,其堅牢一如古印度神話中暴風雨神因陀羅的石柱。
“回顧起來,我受父親的影響很深。”見介師說,“父親一生甘于淡泊,不求名利,愛好天然。我也是這樣,不喜歡人為堆砌造作,偏好從大自然里印證一份對佛法的體悟。”
見介師當年出家,純屬于一份少女對佛法觸及人生無常及苦痛的敏感,便決定了自己要追尋“離貪、瞋、癡煩惱,證無上解脫”的目標。十六年過去了,從外表看不出歲月在她容顏上留下多少痕跡。她風光霽月地笑說:“世事經歷愈多,我皈依佛陀的心意愈發堅定。”
兩年多來持續寫作,至此成為《和佛陀賞花去》的精彩成績。觀內容,包括了“煩惱花園”、“修行花園”、“寂靜花園”共計六十種品目的花草植物。雖然篇章名目活潑逗人,但細讀之下,其中借自然審美所帶出的佛法卻都十分中肯。從中可以看到見介師對“法”的堅持。
大自然可親、可近;佛陀的法揭示的無非是大自然所深藏的理則,也應當是可親、可近的。在佛法的緣起分析中,身心世界瞬息生滅流變,一如自然里花開花落。至于該如何修行,讓我們試模擬佛陀的話語,或可以如下這么說:
花開,令人喜悅。那就享受這喜悅吧。可是,你能不能放下隨后生起的貪執呢?
花謝,令人悲傷。那就看清這苦楚吧。試試看,你能不能安忍這份苦?而不生起心里的排斥和瞋恨呢?
還有那無花的時節,仿佛無苦也無樂。能稱它是“無聊”,還是“平靜”?這時節,莫起造作,放下愚癡,你或許能得到澄明如鏡的觀照力呢!
如是人生際遇在樂、苦、不苦不樂三種基本感受中,隨因緣而輪轉;而修行人則在花開、花謝以及心境的生生滅滅中,一點一點地放下自己的貪、瞋、癡,自在解脫的心也就漸漸分明了。
見介師,祝福你,祝福我,祝福大家。
花開花謝,總是修行好時節
奚淞╱文
“香風時來,吹去萎華,更雨新者,如是不絕……”
昔讀佛經,逢佛陀當眾說法時,常有天花飄墜的幻麗場景,令我驚異、感動。學佛多年,漸漸了解到其實在大乘經典奇跡式的華麗文辭背后,有其真實寓意。
佛說緣起。在佛陀的分析中,身心世界無時無刻莫不處于剎那、剎那的生滅變化中。向人們揭示出自然現象本質的佛陀,當其說法之際,這大千世界有多少花朵正在開落;而有情心靈中,又有多少念頭正在生滅。佛經中“諸天雨華”,或應不只指物質界花朵,也意指心靈花朵吧。
幸聞佛法的我們,當亦在花里聞法、花里修行;感念世尊時,我們更以鮮花供佛。近讀見介師一系列借花卉植物談佛法的散文,篇篇玲瓏剔透,仿佛一連串披光帶露的花串,從中便也感受到一份鮮花供佛的美意了。
認識見介師多年。不多言語,喜好天然花草的她,也袖藏一支好文筆。十分清簡的袍服下,誰能猜出她已經出家有十六年之久了?
透過新編成《和佛陀賞花去》散文集,見介師的個性、喜好,以及她對佛法的見解,都如潺緩清流般呈現。即使是出家人輕貪愛、重舍離,從見介師的字里行間,仍能讀出一份她對家鄉及親人深沉的摯愛。
見介師俗家姓楊,是在高雄縣美濃鎮世代居住了兩百多年的客家家族。“說到我出家因緣,實在是十分單純的。”一回,見介師對我笑說:“讀專科學校時,我參加佛學社團,對佛法很喜歡。不久,一道選擇題就發生了──想繼續深究佛法,在當時似乎只有出家一途。出家呢,還是不出家?”
作為被鐘愛的家中長女,又處在傳統謹嚴的客家家庭,她選擇出家,一定令父母非常為難吧。這份情懷,充分流露在見介師撰寫父親與椰子樹的短文里:“爸!這片椰林種多久了?我問。就是你出家那年我開始種的,你出家多久,這椰子樹的歷史就有多久。父親站在椰林前對我說……”
接著,作者追問:“這片田,在小學任教的父親從來都是無條件借給鄰居耕作,為什么會在我出家那年種滿椰子樹呢?”總而言之,這是父親的一個決定。
父親的椰子樹長大成蔭,結實累累。每年他帶著椰子汁,到寺廟探望出家的女兒。作者道:“那滋味總是點滴在心頭。”
如此,父親投身椰林以堅持對子女的愛。“每次回去,我一定去看看和我出家年資一樣的椰子樹……微風吹過,椰子樹沙沙作響……父親就在這里度過多少我不在家的日子啊!”作者因此從天下父母不求報償、無悔付出的親情中,體會到了何謂菩薩的大悲心。
“堅固不移的決定,可以為親情,也可以為佛法。”作者在這篇精短的散文中,把父親的愛與椰子樹的蒼影合而為一,進而成為她自己對佛法的堅持,其堅牢一如古印度神話中暴風雨神因陀羅的石柱。
“回顧起來,我受父親的影響很深。”見介師說,“父親一生甘于淡泊,不求名利,愛好天然。我也是這樣,不喜歡人為堆砌造作,偏好從大自然里印證一份對佛法的體悟。”
見介師當年出家,純屬于一份少女對佛法觸及人生無常及苦痛的敏感,便決定了自己要追尋“離貪、瞋、癡煩惱,證無上解脫”的目標。十六年過去了,從外表看不出歲月在她容顏上留下多少痕跡。她風光霽月地笑說:“世事經歷愈多,我皈依佛陀的心意愈發堅定。”
兩年多來持續寫作,至此成為《和佛陀賞花去》的精彩成績。觀內容,包括了“煩惱花園”、“修行花園”、“寂靜花園”共計六十種品目的花草植物。雖然篇章名目活潑逗人,但細讀之下,其中借自然審美所帶出的佛法卻都十分中肯。從中可以看到見介師對“法”的堅持。
大自然可親、可近;佛陀的法揭示的無非是大自然所深藏的理則,也應當是可親、可近的。在佛法的緣起分析中,身心世界瞬息生滅流變,一如自然里花開花落。至于該如何修行,讓我們試模擬佛陀的話語,或可以如下這么說:
花開,令人喜悅。那就享受這喜悅吧。可是,你能不能放下隨后生起的貪執呢?
花謝,令人悲傷。那就看清這苦楚吧。試試看,你能不能安忍這份苦?而不生起心里的排斥和瞋恨呢?
還有那無花的時節,仿佛無苦也無樂。能稱它是“無聊”,還是“平靜”?這時節,莫起造作,放下愚癡,你或許能得到澄明如鏡的觀照力呢!
如是人生際遇在樂、苦、不苦不樂三種基本感受中,隨因緣而輪轉;而修行人則在花開、花謝以及心境的生生滅滅中,一點一點地放下自己的貪、瞋、癡,自在解脫的心也就漸漸分明了。
見介師,祝福你,祝福我,祝福大家。
目次
推薦序花開花謝,總是修行好時節
自序做個自在賞花人
煩惱花園
因為愛別離,所以嬰兒的眼淚流成海
五蘊生滅,如相思花云的積聚與散失
揮別心中楊柳愁緒
習氣如林中蔓澤蘭難以除盡
苦的真諦,山苦瓜知道
你是否如苦楝花,在已逝春光里苦苦追戀?
我的“我見”在樹蘭身上一覽無遺
無明,就像那盆不知因果的紫背草
別讓瞋怒之火,燒了芬芳的桉樹林
滿天繁星里,可還有赤馬天人的光亮?
蒜香藤問:“你停止了嗎?”
“執取”比鬼針草還黏人!
美麗而有毒的是曼陀羅,也是欲望
牽牛花、露珠、生命,三者皆無常
無謂的堅持,像易散的芒花般脆弱不堪
看!煩惱正如火焰花熊熊燃燒著!
隨境流轉的我,似風中的昭和草
在珠串般的飛揚草上,看見“相續”
深深我執,戀戀水仙
修行花園
學佛所需的長遠心,比種常春藤還長遠
把握當下吧!否則你將錯過今天的藍星花
像蘆莉花一般,隨緣盡分地開自己的花
野牡丹告訴我,要追求修行的寬廣天地
在迷迭香的葉尖,憶念佛陀
“勝解”就如椰子樹站穩腳跟,堅定不移
留在樹上的木蓮花,提醒我:以“法”供養十方
對治熱惱的“左手香”在哪里?
皈依佛門的我,應該落地生根了吧!
木棉樹下,我明白什么是“英雄之心”
寒冬山茶——紀念一位故人
一顆龍眼,一段往事
明了眾生的根機,像知道茉莉花的特性般重要
慈悲是知道螃蟹蘭需要什么
忍辱最有力量,忍住酷陽與礫土的薰衣草最美!
與月見草一起等待靜謐的月夜
善用其心,日日皆春
美麗的扶桑籬笆來自于作意編織,修行也需作意
油菜花說,日日都是好日
從觀照一朵山芙蓉開始
度眾生要像蘋婆樹,為眾生撐起一把希望之傘
蝴蝶與冇骨消相應,我的心要與什么相應?
燃燒的愿力,燃燒的鳳凰花!
寂靜花園
虛虛實實,是芭蕉,也是人生
來年,山櫻還開否?
走出煩惱火宅,體證竹林清涼
每一顆咖啡豆,都曾是一朵咖啡花
天地無常,盡在粉撲花開謝之間
葉片落盡,梅花綻放;煩惱葉落,涅槃花開
何處追尋逝去的野姜花?
看樟樹繁華落盡,想人生平凡最幸福
桃花不知何處去?
無常如幻,長生不老的仙桃豈能長存?
柿子紅了,生命的成熟又是什么呢?
從黑眼花的注視中,學習慈悲的凝視
遇見高山野花般的修行者
桃花心木——以自己為舟航
你聽見桂花落下的聲音了嗎?
永遠不要放棄“花落蓮成”的夢想!
人能“無我”,如空氣菠蘿遠離大地嗎?
覺悟者之歌——菩提樹下的永恒故事
自序做個自在賞花人
煩惱花園
因為愛別離,所以嬰兒的眼淚流成海
五蘊生滅,如相思花云的積聚與散失
揮別心中楊柳愁緒
習氣如林中蔓澤蘭難以除盡
苦的真諦,山苦瓜知道
你是否如苦楝花,在已逝春光里苦苦追戀?
我的“我見”在樹蘭身上一覽無遺
無明,就像那盆不知因果的紫背草
別讓瞋怒之火,燒了芬芳的桉樹林
滿天繁星里,可還有赤馬天人的光亮?
蒜香藤問:“你停止了嗎?”
“執取”比鬼針草還黏人!
美麗而有毒的是曼陀羅,也是欲望
牽牛花、露珠、生命,三者皆無常
無謂的堅持,像易散的芒花般脆弱不堪
看!煩惱正如火焰花熊熊燃燒著!
隨境流轉的我,似風中的昭和草
在珠串般的飛揚草上,看見“相續”
深深我執,戀戀水仙
修行花園
學佛所需的長遠心,比種常春藤還長遠
把握當下吧!否則你將錯過今天的藍星花
像蘆莉花一般,隨緣盡分地開自己的花
野牡丹告訴我,要追求修行的寬廣天地
在迷迭香的葉尖,憶念佛陀
“勝解”就如椰子樹站穩腳跟,堅定不移
留在樹上的木蓮花,提醒我:以“法”供養十方
對治熱惱的“左手香”在哪里?
皈依佛門的我,應該落地生根了吧!
木棉樹下,我明白什么是“英雄之心”
寒冬山茶——紀念一位故人
一顆龍眼,一段往事
明了眾生的根機,像知道茉莉花的特性般重要
慈悲是知道螃蟹蘭需要什么
忍辱最有力量,忍住酷陽與礫土的薰衣草最美!
與月見草一起等待靜謐的月夜
善用其心,日日皆春
美麗的扶桑籬笆來自于作意編織,修行也需作意
油菜花說,日日都是好日
從觀照一朵山芙蓉開始
度眾生要像蘋婆樹,為眾生撐起一把希望之傘
蝴蝶與冇骨消相應,我的心要與什么相應?
燃燒的愿力,燃燒的鳳凰花!
寂靜花園
虛虛實實,是芭蕉,也是人生
來年,山櫻還開否?
走出煩惱火宅,體證竹林清涼
每一顆咖啡豆,都曾是一朵咖啡花
天地無常,盡在粉撲花開謝之間
葉片落盡,梅花綻放;煩惱葉落,涅槃花開
何處追尋逝去的野姜花?
看樟樹繁華落盡,想人生平凡最幸福
桃花不知何處去?
無常如幻,長生不老的仙桃豈能長存?
柿子紅了,生命的成熟又是什么呢?
從黑眼花的注視中,學習慈悲的凝視
遇見高山野花般的修行者
桃花心木——以自己為舟航
你聽見桂花落下的聲音了嗎?
永遠不要放棄“花落蓮成”的夢想!
人能“無我”,如空氣菠蘿遠離大地嗎?
覺悟者之歌——菩提樹下的永恒故事
書摘/試閱
1.習氣如林中蔓澤蘭難以除盡
那天下山有些晚了,夕陽迅速在山后隱去,明月已東升,淡淡的月光灑在谷中的村落,也照在我們回寺的路上。古人說“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就是這等風光吧!
眺望遠山,黑夜與白晝竟如此不同,白天里爭奇斗艷的野花已不見倩影,而月光下那一大片墨綠的山色,透露著幾許神秘。
就著微亮的月光,我看清楚了身旁的藤蔓。啊!月色里的蔓澤蘭,那無盡延伸、糾纏不清的千萬只手臂,如惡魔般張牙舞爪……聽說,蔓澤蘭繁衍力強,種子隨風播散,落土即發,所到之處,植物窒息枯死,就算以火焚燒,仍會重生,是恐怖的“綠癌”。
“蔓澤蘭像什么?”同行者中有人問,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習氣”。習氣無窮無盡,難以斷除,生生世世如影隨形,即使成就了阿羅漢果,習氣仍在,其滲透力遠超過想象。
習氣又稱做煩惱習、余習、殘氣,由于我們充滿煩惱的念頭與行為常常生起,久而久之,熏習于心中,形成一種反射動作式的反應行為,那就是習氣。
就像茶喝完了,杯中無茶,卻余茶香一樣。有句話說:“煩惱易斷,習氣難除。”只有修行圓滿的佛陀才能斷除煩惱與習氣。而習氣的發動,常常來得又快又急,剎那之間,習慣性的語言與動作就發生了,也往往傷害自己與他人而不自知。
要如何才能斷除這種不善的習慣呢?德籍斯里蘭卡高僧向智尊者說:“能保持不動而單純地專注于其上,或暫停而作明智的反思,常常會使貪欲的最先誘惑、憤怒的最初浪潮與愚癡的首陣迷霧消失,不會造成嚴重的纏縛。”因此,當習氣沖動而出時,訓練心停止與放緩,將使煩惱局限于最初的范圍,不致無限擴展。
當然,從某個角度來說,習氣也有好的,《華嚴經》便勉勵佛子要培養菩提心、善根等十種習氣,培養“善的自發性回應”,是治不善習氣的一種法門!
相對地,若任由煩惱的習氣不斷蔓延,如林中蔓澤蘭般,善根得不到佛法陽光的照耀,只能逐漸枯萎了。
如今,臺灣山林中蔓澤蘭正以無比快速的速度繁衍,何時才能清除殆盡呢?恐怕就像人去除習氣般困難吧,我想。
心靈小花圃
蔓澤蘭:蔓藤植物,被稱為“綠癌”,臺灣中低海拔山區到處可見,林木一旦被包覆,很快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枯死。
習氣:“由于習氣,我們的心不得平靜,因為過去的行為我們繼承了這些,使它們如影隨形地困擾我們。”(《阿姜查的禪修世界》阿姜查著)
訓練心停止與放緩:當習氣沖動而出時,訓練心停止與放緩,使煩惱局限于最初的范圍,不致無限擴展。
2.你是否如苦楝花,在已逝春光里苦苦追戀?
剛開始,我并沒有發現苦楝花。
小路依舊迤邐至天邊,遠方霞光燦爛,桃花心木紅葉繽紛,誰會注意那淡到幾乎看不見的紫花已綴滿了苦楝樹呢?春天遠去了嗎?為何滿地紫花飄砌?驀然回首,我看見了佇立在小路轉角的一樹紫花。哎!“只怪南風吹紫雪,不知屋角楝花開”呀!
我在暮色里遙望苦楝樹,一抹斜陽映照,只見粉紫花朵與嫩綠新葉,交織成一片迷離幻境,在天際渲染出層層的紫云,如夢似幻。
據說“苦楝”在中國古代寓意“苦戀”,而在臺灣則與閩南語的“可憐”發音相近,人們因此不愿栽種于自家庭院。如同許多薄命的紅顏,苦楝在美麗的外表下,似乎有著坎坷的命運。
晚風吹送,苦楝樹旋轉起一身紫色薄紗舞衣,輕甩著朵朵紫色流蘇,與春天翩然共舞。難道她不知道春光乍現,轉眼又遠揚嗎?為何還“苦苦留戀”呢?或許她正想與春天共老吧!然而,春天何曾為誰駐足呢?
生命中許多片段,就如苦楝花模糊的花影,在人生逐漸逝去的春光里,氤氳成一幅朦朧的畫,就像定格的老照片般,在記憶深處散發幽光。一旦面臨似曾相識的情景,開啟了記憶的黑盒子,所有回憶又像浪潮般拍打心海,發黃的細節或許不復追憶,但感覺留存下來,或悔恨、遺憾,或憤慨、哀傷,或無奈、不平,呼應著現前情境,心中再次驚濤拍岸。
生命是多么無常,對于渴望永恒的人們來說,無常帶來苦迫──外境不斷生、住、異、滅,剎那變化;而我們的心則念念遷流不息,或追憶過去或幻想未來,未曾稍停,這種因時光流逝與念頭奔騰所帶來的深沉不安,佛教稱之為“行苦”,是人生的“三苦”之一。無怪乎有人說:“生命的本質就是不安。”
然而,要讓自己心安真的如此困難嗎?慧海禪師說,用功之道在于“饑來吃飯,困來即眠”,只是我們常常“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啊!就在最平常的生活中,把心專注,只管當下,學學寒山子“秋到任他林落葉,春來從你樹開花,三界橫眠閑無事,明月清風是我家”的瀟灑吧!
心靈小花圃
苦楝花:落葉喬木,二至四月開花,花有特殊香味,淡紫色花呈圓錐花序。每年苦楝花開時,就知道春天來了。
行苦:“真正輪回的痛苦,就是隨業、煩惱的不自主的性質,這稱為行苦。”《佛子行三十七頌摘要》
專注當下,自然心安:用功之道在于“饑來吃飯,困來即眠”,就在最平常的生活中,把心專注,只管當下。
3.學佛所需的長遠心,比種常春藤還長遠
聽說一盆枝葉搖曳隨風舞動的常春藤要種許久。
我種的那小株常春藤已經好幾個月了,依然如兩撇八字胡般,不知何時才能看到它長發翩翩。對于這種生長速度比蝸牛爬行還慢的植物,我簡直失去了耐心。
有一天,我忍不住去買了盆飄逸優雅的“長”春藤。我把它掛在窗邊欣賞,只見每片葉子翠綠飽滿,迎接著斜入屋內的陽光。
風起時,那長長的腰肢擺動如跳水舞般;風停時,那靜止的綠色藤蔓則如飛瀑般流瀉而下,煞是好看!最妙的是,每條枝干尾端向上卷起的葉片既像少女微翹的發梢,更似瀑布飛濺的水花,我稱它為“綠瀑”。
不料,幾次外出遠行,托人照顧的結果,“綠瀑”竟逐漸減少了風采,終究徹底干枯。隨著它長長的枝葉一根根枯萎,忍痛摘除,無力補救之下,我的耐心也幾近枯萎。
也許我樂于見到植物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一面,而無法接受蕭瑟凄涼、頹敗衰亡的一面吧!對于這兩者,我并未維持等距的關懷;就如同看待修行,并未時時提醒自己保持平等精進的長遠心。
記得剛出家時,懷抱著遠大的理想,割愛辭親踏入佛門,年輕氣盛的我,對于出家修行有著無限憧憬。一旦實際投入時,卻處處與自己的習氣抵觸,往往弄得傷痕累累。最懊惱的是,我這么努力了,為什么沒有進步呢?
一次,我把煩惱告訴師父,師父問:“你覺得自己哪里沒有進步呢?”我絮絮叨叨地訴說著,師父聽了回答:“修行是要細水長流的,不要想一口飲盡西江水。”
可不是嗎?佛經說修行須“三大阿僧只劫”,換算成現代的算法,簡直長得難以計算。在漫長的修道旅途中,長遠心是何等重要!所謂的“修行”豈是一朝一夕可成?“勇猛心易發,長遠心難持”,古來修行者不知凡幾,真正有所成就者又有幾人?不就是因為漫漫菩提道上忘失了長遠心嗎?
我期勉自己:在一飲一啄間,咀嚼著修行深長的意味;在舉手投足間,匯聚著福德智慧的資糧。追尋“萬古長空”,也不能遺忘“一朝風月”,在每個流過的當下用心。
心靈小花圃
常春藤:蔓性植物,可在室內或室外栽培,生長速度緩慢,卻給予人生命力旺盛的希望。
長遠心:“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勸發菩提心文》省庵大師著)
日日用心,細水長流:追尋“萬古長空”,也不能遺忘“一朝風月”,必須在每個流過的當下用心。
……
那天下山有些晚了,夕陽迅速在山后隱去,明月已東升,淡淡的月光灑在谷中的村落,也照在我們回寺的路上。古人說“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就是這等風光吧!
眺望遠山,黑夜與白晝竟如此不同,白天里爭奇斗艷的野花已不見倩影,而月光下那一大片墨綠的山色,透露著幾許神秘。
就著微亮的月光,我看清楚了身旁的藤蔓。啊!月色里的蔓澤蘭,那無盡延伸、糾纏不清的千萬只手臂,如惡魔般張牙舞爪……聽說,蔓澤蘭繁衍力強,種子隨風播散,落土即發,所到之處,植物窒息枯死,就算以火焚燒,仍會重生,是恐怖的“綠癌”。
“蔓澤蘭像什么?”同行者中有人問,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習氣”。習氣無窮無盡,難以斷除,生生世世如影隨形,即使成就了阿羅漢果,習氣仍在,其滲透力遠超過想象。
習氣又稱做煩惱習、余習、殘氣,由于我們充滿煩惱的念頭與行為常常生起,久而久之,熏習于心中,形成一種反射動作式的反應行為,那就是習氣。
就像茶喝完了,杯中無茶,卻余茶香一樣。有句話說:“煩惱易斷,習氣難除。”只有修行圓滿的佛陀才能斷除煩惱與習氣。而習氣的發動,常常來得又快又急,剎那之間,習慣性的語言與動作就發生了,也往往傷害自己與他人而不自知。
要如何才能斷除這種不善的習慣呢?德籍斯里蘭卡高僧向智尊者說:“能保持不動而單純地專注于其上,或暫停而作明智的反思,常常會使貪欲的最先誘惑、憤怒的最初浪潮與愚癡的首陣迷霧消失,不會造成嚴重的纏縛。”因此,當習氣沖動而出時,訓練心停止與放緩,將使煩惱局限于最初的范圍,不致無限擴展。
當然,從某個角度來說,習氣也有好的,《華嚴經》便勉勵佛子要培養菩提心、善根等十種習氣,培養“善的自發性回應”,是治不善習氣的一種法門!
相對地,若任由煩惱的習氣不斷蔓延,如林中蔓澤蘭般,善根得不到佛法陽光的照耀,只能逐漸枯萎了。
如今,臺灣山林中蔓澤蘭正以無比快速的速度繁衍,何時才能清除殆盡呢?恐怕就像人去除習氣般困難吧,我想。
心靈小花圃
蔓澤蘭:蔓藤植物,被稱為“綠癌”,臺灣中低海拔山區到處可見,林木一旦被包覆,很快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枯死。
習氣:“由于習氣,我們的心不得平靜,因為過去的行為我們繼承了這些,使它們如影隨形地困擾我們。”(《阿姜查的禪修世界》阿姜查著)
訓練心停止與放緩:當習氣沖動而出時,訓練心停止與放緩,使煩惱局限于最初的范圍,不致無限擴展。
2.你是否如苦楝花,在已逝春光里苦苦追戀?
剛開始,我并沒有發現苦楝花。
小路依舊迤邐至天邊,遠方霞光燦爛,桃花心木紅葉繽紛,誰會注意那淡到幾乎看不見的紫花已綴滿了苦楝樹呢?春天遠去了嗎?為何滿地紫花飄砌?驀然回首,我看見了佇立在小路轉角的一樹紫花。哎!“只怪南風吹紫雪,不知屋角楝花開”呀!
我在暮色里遙望苦楝樹,一抹斜陽映照,只見粉紫花朵與嫩綠新葉,交織成一片迷離幻境,在天際渲染出層層的紫云,如夢似幻。
據說“苦楝”在中國古代寓意“苦戀”,而在臺灣則與閩南語的“可憐”發音相近,人們因此不愿栽種于自家庭院。如同許多薄命的紅顏,苦楝在美麗的外表下,似乎有著坎坷的命運。
晚風吹送,苦楝樹旋轉起一身紫色薄紗舞衣,輕甩著朵朵紫色流蘇,與春天翩然共舞。難道她不知道春光乍現,轉眼又遠揚嗎?為何還“苦苦留戀”呢?或許她正想與春天共老吧!然而,春天何曾為誰駐足呢?
生命中許多片段,就如苦楝花模糊的花影,在人生逐漸逝去的春光里,氤氳成一幅朦朧的畫,就像定格的老照片般,在記憶深處散發幽光。一旦面臨似曾相識的情景,開啟了記憶的黑盒子,所有回憶又像浪潮般拍打心海,發黃的細節或許不復追憶,但感覺留存下來,或悔恨、遺憾,或憤慨、哀傷,或無奈、不平,呼應著現前情境,心中再次驚濤拍岸。
生命是多么無常,對于渴望永恒的人們來說,無常帶來苦迫──外境不斷生、住、異、滅,剎那變化;而我們的心則念念遷流不息,或追憶過去或幻想未來,未曾稍停,這種因時光流逝與念頭奔騰所帶來的深沉不安,佛教稱之為“行苦”,是人生的“三苦”之一。無怪乎有人說:“生命的本質就是不安。”
然而,要讓自己心安真的如此困難嗎?慧海禪師說,用功之道在于“饑來吃飯,困來即眠”,只是我們常常“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啊!就在最平常的生活中,把心專注,只管當下,學學寒山子“秋到任他林落葉,春來從你樹開花,三界橫眠閑無事,明月清風是我家”的瀟灑吧!
心靈小花圃
苦楝花:落葉喬木,二至四月開花,花有特殊香味,淡紫色花呈圓錐花序。每年苦楝花開時,就知道春天來了。
行苦:“真正輪回的痛苦,就是隨業、煩惱的不自主的性質,這稱為行苦。”《佛子行三十七頌摘要》
專注當下,自然心安:用功之道在于“饑來吃飯,困來即眠”,就在最平常的生活中,把心專注,只管當下。
3.學佛所需的長遠心,比種常春藤還長遠
聽說一盆枝葉搖曳隨風舞動的常春藤要種許久。
我種的那小株常春藤已經好幾個月了,依然如兩撇八字胡般,不知何時才能看到它長發翩翩。對于這種生長速度比蝸牛爬行還慢的植物,我簡直失去了耐心。
有一天,我忍不住去買了盆飄逸優雅的“長”春藤。我把它掛在窗邊欣賞,只見每片葉子翠綠飽滿,迎接著斜入屋內的陽光。
風起時,那長長的腰肢擺動如跳水舞般;風停時,那靜止的綠色藤蔓則如飛瀑般流瀉而下,煞是好看!最妙的是,每條枝干尾端向上卷起的葉片既像少女微翹的發梢,更似瀑布飛濺的水花,我稱它為“綠瀑”。
不料,幾次外出遠行,托人照顧的結果,“綠瀑”竟逐漸減少了風采,終究徹底干枯。隨著它長長的枝葉一根根枯萎,忍痛摘除,無力補救之下,我的耐心也幾近枯萎。
也許我樂于見到植物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一面,而無法接受蕭瑟凄涼、頹敗衰亡的一面吧!對于這兩者,我并未維持等距的關懷;就如同看待修行,并未時時提醒自己保持平等精進的長遠心。
記得剛出家時,懷抱著遠大的理想,割愛辭親踏入佛門,年輕氣盛的我,對于出家修行有著無限憧憬。一旦實際投入時,卻處處與自己的習氣抵觸,往往弄得傷痕累累。最懊惱的是,我這么努力了,為什么沒有進步呢?
一次,我把煩惱告訴師父,師父問:“你覺得自己哪里沒有進步呢?”我絮絮叨叨地訴說著,師父聽了回答:“修行是要細水長流的,不要想一口飲盡西江水。”
可不是嗎?佛經說修行須“三大阿僧只劫”,換算成現代的算法,簡直長得難以計算。在漫長的修道旅途中,長遠心是何等重要!所謂的“修行”豈是一朝一夕可成?“勇猛心易發,長遠心難持”,古來修行者不知凡幾,真正有所成就者又有幾人?不就是因為漫漫菩提道上忘失了長遠心嗎?
我期勉自己:在一飲一啄間,咀嚼著修行深長的意味;在舉手投足間,匯聚著福德智慧的資糧。追尋“萬古長空”,也不能遺忘“一朝風月”,在每個流過的當下用心。
心靈小花圃
常春藤:蔓性植物,可在室內或室外栽培,生長速度緩慢,卻給予人生命力旺盛的希望。
長遠心:“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勸發菩提心文》省庵大師著)
日日用心,細水長流:追尋“萬古長空”,也不能遺忘“一朝風月”,必須在每個流過的當下用心。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