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體驗與審美超越(簡體書)
Quantum Computing (Second Edition)
黑森林:风险管控与危机应对的本源(電子書)
我的百變人物畫:激發孩子的觀察力!
中國現代詩學叢論(簡體書)
完全潛入!日本生活會話手記
《道德經》泰譯本研究(簡體書)
The Business of Birth ― Malpractice and Maternity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罹癌母親給精神科醫師女兒的15堂課套書(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戰鬥終了已黃昏)
本草之歌(彩繪版)(簡體書)
手機攝影技巧150例(簡體書)

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生命體驗與審美超越(簡體書)
滿額折

生命體驗與審美超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生命體驗與審美超越》中介紹了人的審美需要、審美態度、審美體驗、審美活動中的主客關系和身心關系,以及美的價值規范和審美諸形態、藝術活動中的審美傳達乃至審美向生活世界回歸等一系列重大議題,表述了作者個人的新的思考,特別是從民族傳統審美經驗里汲取資源,以之與西方近現代美學思想相會通的嘗試,或可參考。

作者簡介

陳伯海,1935年生。上海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上海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唐詩學引論》、《中國詩學之現代觀》、《文學史與文學史學》、《中國文化之路》等,主持編撰《中國詩學史》(七卷本)、《近四百年中國文學思潮史》、《上海文化通史》等。

名人/編輯推薦

《生命體驗與審美超越》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目次

引言 在“解構”與“重構”之間——美學命運之思
第一章 人為什么需要美——論審美的可能性
一、需要與生命活動
二、需要的層級結構
三、審美需要何以可能
第二章 怎樣才是“對世界的藝術的掌握”——論審美態度及其性能
一、審美態度問題的提出與反響
二、審美態度的基本性能
三、審美態度的功效及其功能組合
第三章 生命體驗的自我超越——論審美體驗的由來與歸趨
一、何謂“體驗”
二、審美來自生命體驗
三、從生命體驗到體驗生命
四、審美體驗的持續深化及其歸趨
第四章 “一體兩用”“感而遂通”——論審美活動中的主客關系
一、超越性生命體驗的主體化建構
二、超越性生命體驗的對象化顯現
三、“一體兩用”、“感而遂通”
第五章 “肉身”也能“證道”——論審美活動中的身心關系
一、哲學與審美傳統中的“身體”
二、身體在何種意義上成為審美主體
三、身體在審美體驗過程中的作用
四、作為欲望的身體及其與審美的關系
第六章 美在“天人合一”——論審美價值理念及其存在本原
一、從“美是什么”到“美如何是”
二、美的存在方式及其本原一
三、美的價值尺度
四、美感心理效應
第七章 琳瑯滿目的美世界——論審美諸形態
一、美和丑
二、崇高和優美
三、悲劇性和喜劇性
四、新奇?怪誕?荒誕
五、娛樂?狂歡?眩惑
第八章 藝術與審美——論審美傳達
一、作為審美傳達活動的藝術
二、藝術創作與審美傳達
三、藝術作品與審美傳達
四、藝術欣賞與審美傳達
第九章 “人詩意地棲居”——論審美向生活世界的回歸
一、“向生活世界回歸”是當代審美的大趨勢
二、“審美回歸生活世界”與“日常生活的審美化”
三、審美向生活世界回歸的重大意義
余論 “有容乃大”——論生命體驗美學的當代建構
一、生命論審美理念的承傳與革新
二、在不同美學思潮的互補互動中實現綜合創新
三、幾句贅辭
后記

書摘/試閱



我們已經辨明了“審美無關利害”說的確切含義,但不等于對這個提法取無保留的贊成。要看到,單純用“無關利害”或“非功利”來標示審美態度的超越性能,總不免有其缺憾,容易將審美誤導到脫離現實生活的軌道上去。審美作為人的精神超越(心靈自由解放)的需求,雖有別于實用功利,卻仍不離乎人生大用,它是人的整體生命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于內在生命的充實與提升尤有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審美既有非功利的一面,而亦有功利的一面,是功利與非功利的統一,確切地說,是要通過超越日常實用功利以求得精神世界的大利,故簡單稱之為“非功利”,就不如改作“非實用”或“超實用”更能體現它的性能。還要看到,審美所追求的精神超越,亦不能同各種實際的利害關系截然分割。人的審美體驗是從他的日常生活感受中提煉出來的,其中必然會打上其現實生命活動的烙印;審美態度作為整個人生態度的一個組成環節,也會同人的其他方面的生活態度結成千絲萬縷的糾葛。這表明“超越”只能是相對的超越,雖力求超脫實用功利眼界的羈絆,而仍會隱含并折射出各種現實的功利關系來。所謂“享樂著美的時候,雖然幾乎并不想到功用”,“然而美底愉樂的根柢里,倘不伏著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見得美了”,這一精辟的論斷,對于那種將審美的超越描繪成“不食人間煙火”式的超然絕塵,不啻是當頭棒喝,催人警醒。
由審美的超越與現實人生的關聯,便可引出審美態度的另一個基本的性能,即它的情感指向性,也是審美有別于哲思、信仰之類同屬超越性精神追求活動的特性所在。這并不意味著審美只限于情感活動。作為復雜的心理體驗過程,審美活動包含人的感覺、知覺、聯想、想象、理解、判斷、情感、意欲眾多心理因子在內,各有其能動的作用。但在整個審美心理流程中經常居于主導地位的,則仍要歸之于審美的情感指向,因為審美體驗本質上是一種情感生命體驗,而審美態度正是在這種以情感生命體驗對待世界的方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審美態度的情感指向性使它不光具有識別美丑和判斷美與非美的功能,更表露出一種愛美、欲美、樂美的強大的心理傾向,故而它所主導下的審美活動,亦主要地呈現為情感性的體驗活動,并不同于一般的認知,即不是按認知的邏輯(由生動的直觀上升為抽象的思維)來展開自身的進程,卻要以情感的邏輯為依托來逐步取得深化和演進,這也是審美心理活動的特異性的表現。不過要看到,審美的情感指向又不能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指向,它是與審美的超越性相結合的,是超脫日常功利追求的情感生命體驗。審美態度中的愛美、欲美、樂美,顯現為一種投向美的對象,融入美的境界,以感受美的魅力,并藉以充實、拓展自己心靈世界的意向,整個地屬于情感體驗的范疇,并不必然地涉及占有的欲望乃至獲取的行為;且一旦轉變、生成為實際占有與獲取的意向,則審美態度即趨于消解,情感體驗亦便轉向了意欲行為。可見堅守情感生命體驗的指向,是審美態度區別于其他各方面人生態度的一大分野,不可不加關注。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