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滿額折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水晶之心:改變命運的二十則心智慧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啊!苦多而樂少,總在黑暗中,努力去尋找光的指引、生命的方向……
然而,任何煩惱都可以轉化,從改變「心」開始,但要有「心智慧」!

從這一刻起,我是自己心的主人;改變了心,自然而然就能改變命運。

★ 作者松柏仁波切出身皇族,是別日國王的外孫,為頂果欽哲法王所認證的貢直仁波切第五世轉世;他是佐欽熙日森五明佛學院最博學的堪布;桑耶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金剛上師。

★ 松柏仁波切淬鍊二十則心智慧,既是最淺顯易懂、適用於生活的藏傳版《心經》釋義,從認識「無明之心」到體悟「水晶之心」,也是開啟你我正能,轉變命運的最佳煉心術。。

★ 此書特別收錄,藏傳版《心經》原文與中譯。

★ 心,如水晶任事物穿透,始終清澈發光。期望每個人能在生活中,能以水晶之心的智慧面對所有的無常,也能自在地面對生命中每一個高潮或低潮。

★ 佛法如果不能落實在人生中,那麼我們學習佛法做什麼呢?只是一種空談或玄想而已,丟掉也無妨!佛陀說了八萬四千種法門,無非要斷我們的八萬四千種煩惱,佛法除了去聽、去思惟外,更要確實去行持、去實踐。這部《水晶之心》,既是松柏仁波切寶貴的煉心術,更是改變命運的般若心智慧之集成。

★ 松柏仁波切曾發願:即使只有一位弟子,我都願意教導;願我所在之處,就是成就佛法的地方!

「很多人往往無法做心的主人,無法掌握這顆心,特別是這顆心總是往壞處去想,往垃圾去鑽,往煩惱去黏著。負面往往比正面更具有吸引力,像一顆強力的磁鐵緊緊地黏住你的心,你愈想甩掉它,它就愈黏愈緊,這就是吸引力法則。有些人會運用正面的心念去轉化負面,這當然也不錯,但一個人若擁有真正的心智慧,是不執著於任何的善與惡,是超越所有的正面與負面,因為他有一顆透明無染的水晶之心,可以穿越任何事物而成為心的主人,他能洞察、覺知每一個起心動念,卻能保持禪定的力量,如如不動。」──堪布 松柏仁波切

★ 更多松柏仁波切智慧開示:

「我們不要擔心煩惱、害怕煩惱,相反地,要把煩惱視為成就的利器。」

「佛陀說『輪迴是苦』,並沒有講這個世界是苦的,是因為我們的身心被煩惱、業力、痛苦給控制住,所以造成苦。」

「什麼是自在?無礙就是自在,放鬆就是自在,無所牽絆就是自在,沒有束縛就是自在,圓滿就是自在。」

「透過利他,破除我執與我所執,透過利他,修自己的無畏之心,增加內在的勇氣,透過解除別人的恐懼、擔心、害怕,你就能超越一切恐怖。」

「覺醒的心,即是明白我們這個人生就是一場水月大夢,夢中也許會出現一些啟發性的悟境,
但不必在乎夢中虛幻的得與失。」

「『放下』與『放棄』是兩回事,要放下無明、執著和五毒煩惱,你將獲得更多資糧;但放棄一切,你將一無所有!」

作者簡介

堪布 松柏仁波切(Khenpo Sangpo Rinpoche)

生於一九七四年春天的堪布 松柏仁波切,乃西藏四大皇家貴族之康區甘孜別日王國後裔,外祖父別日翁地為著名的別日國王;一九五九年皇族沒落,輾轉遷徙尼泊爾。

三歲時,烏金仁波切指認為活佛化身;七歲時,在別日家族護持助建的貢龍寺出家;十三歲時,頂果欽哲法王認證為佐欽貢直仁波切第五世轉世,正式坐床;隨即被送往藏傳佛教寧瑪巴重要法脈傳承之一的佐欽寺,跟隨上師佐欽寺第十二代法台──白瑪格桑法王,於其所創建的「熙日森五明佛學院」接受嚴格的顯密佛法教育,並於八千多位僧眾中脫穎而出,取得堪布學位,開始教授佛法。

二十三歲時,白瑪格桑法王特別推薦為桑耶寺住持,成為桑耶寺多年來唯一最年輕、博學的金剛上師。一九九八年業力使然及弘法使命,離開西藏,於尼泊爾設立「桑耶寺佛法中心」,又前往歐洲挪威、德國、英國、瑞典、丹麥、西班牙,以及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地弘揚佛法。

二○○一年隻身來台,隨即在台中、新竹成立「桑耶寺佛法學會」,二○一三年台北中心亦正式成立;許多信徒因仁波切慈悲莊嚴的法相,及任運自在、隨順眾生的親切特質,紛紛皈依、親近。尤其他無揀擇、無分別的平等心,更是其圓滿自性的修行證果。

仁波切曾發願:即使只有一位弟子,我都願意教導;願我所在之處,就是成就佛法的地方!

從煩惱中生起「心」智慧

一切的身心障礙,都是從煩惱開始的,這麼說,我想很多人都會同意的。
眾生都希望遠離煩惱的束縛,真正地斷煩惱卻是不可能的,因為煩惱無量無邊,可是如果你能放下分別,不去執著,你就能做到「煩惱自在、自在煩惱」的境界。就像天空中忽然颳風、下雨、打雷,種種的天氣變化,可是天空依然是天空,它如如不動,既不去分別好與壞,也不去執著非要陽光燦爛、風和日麗不可,我們的眼睛看見了外境的諸相,但心不去執著,自然就能自在無礙了!

我出身於西藏四大皇家貴族之一的康區甘孜別日家族,外祖父別日翁地,更是赫赫有名的別日國王,而我的母親希拉康卓是他唯一的孩子。一九五九年,中共統治西藏時,我的祖父過世,家族在地方上的勢力也隨之瓦解,並輾轉流亡至尼泊爾。這個看似不幸的因緣,卻造就我學佛的機會,因為如果家道依然興旺如昔的話,我就是別日王國的繼承者,根本不可能去出家。
一九七四年春天,我母親懷了我,在懷孕過程中,她一直感覺身體很輕鬆,也不會亂發脾氣,整個人好像變成另一個人似的,非常清明,甚至還夢見諸佛菩薩及蓮花生大士前來加持。說來也很奇妙,在十月出生前一天,我的父母親同時做了一個吉祥的夢,看見佛菩薩圍繞四周。當母親分娩時,竟無絲毫的痛楚,而且出生那一刻,天空中出現了彩虹,還伴隨著海螺與梵音。三歲時,烏金活佛指認我:「這孩子將非同凡響,是佛菩薩的化身,將來必會擔當弘揚佛法之大任。」

這些奇妙的預示,使我的父母深信我不是一位普通人,我可能是活佛轉世,應該出家學習佛法,因此在我七歲時,送我返回過去別日家族所護持、助建的寺院──貢龍寺,跟隨上師擋契多傑仁波切的轉世活佛巴匹仁波切,學習藏文和般若經典和施身法。除此,我在貢龍寺還學習伏藏、手印、本尊金剛法器及儀軌等等。當時西藏的物資十分貧乏,五十幾個小喇嘛只有一本經書可供我們輪流傳閱,因為我的記憶力比較好,可以很快把經文背起來,所以老師會將僅有的經書先給我讀,再傳給其他人。

貢龍寺是別日生康(甘孜縣生康鄉)最著名的寺院,「貢固」是西藏一種花名,「龍巴」為山谷之意,所以,「貢龍寺」意為開滿貢固花朵的山谷。它是蓮花生大士加持的聖地,也是寧瑪派佐欽寺的分寺,擁有一百多年歷史。
關於它興建的起源是這樣的:當時,諾布活佛在這一帶閉關修行,一日,著名的多哲欽仁波切底下四大金剛弟子之一──擋契多傑仁波切途經此地,忽聽見從雪山冰川所流下的淙淙河水間,傳來陣陣的〈蓮師心咒〉,他知道附近必有高僧駐足,便溯河而上,發現正在苦修的諾布活佛,於是兩人一起閉關修法。後來別日家族發心供養,禮請擋契多傑仁波切至皇宮花園,建造了貢龍寺,並擔任住持。文化大革命時遭到破壞,只剩一個建築軀殼,近年陸續維修,二○○四年,我另動土創建生康佛學院,以推廣佛法教育,隔年完工,目前住持為諾布活佛之轉世。

在我十三歲時,大成就者頂果欽哲法王,認證我是佐欽貢直仁波切的第五世轉世,並正式坐床。不久,我就被送往佐欽熙日森五明佛學院,接受寧瑪巴顯密佛法傳承的嚴格教育。
我的根本上師──白瑪格桑法王是一位慈悲無私的尊者。他是佐欽大圓滿寺第十二代法台,也是佐欽大圓滿龍欽心髓的法脈傳承上師。現任佐欽傳承近三百座寺院的總住持及佐欽熙日森五明佛學院名譽院長等。
一九四三年,白瑪格桑法王出生於西藏的一個高貴世家。出生後不久,即被第六世佐欽法王吉扎‧向秋多吉、佐欽貢直仁波切、蔣揚欽哲仁波切等高僧大德,一致認定為佐欽堪欽白瑪班扎法王的第三世轉世靈童。自十七歲起,他就肩負起照管整個佐欽寺的重責大任。

佐欽寺位於西藏康區日當山谷中的白瑪唐,三百年前,由第五世達賴喇嘛大圓滿法的上師──白瑪仁增,應其(第五世達賴喇嘛)敦請而創立了佐欽寺,也是整個西藏最主要的寧瑪巴寺院之一。經歷一百六十年後,佐欽寺又成立熙日森五明佛學院,提供完整的佛法修習,培育出無數的大學者和大成就者,但在文化大革命時毀於一旦。
一九八三年,在一次外出弘法的途中,上師不幸遭遇了重大的車禍,當時他的左眼受傷,左腳粉碎性骨折,左顱骨也骨折並大量出血,傷勢十分嚴重。這一場車禍,他獲得了一筆傷殘賠償金,但他卻把這筆錢用來重建佐欽熙日森五明佛學院,再將文革後倖存的出家人召集一起,共同恢復寺院的傳統和教法,並開始培養新一代的僧人,我就是當時被培育的僧才之一。而為了度化更多的眾生,上師進一步在佐欽白瑪唐幽靜的山谷深處,另創建白瑪唐大圓滿閉關中心,主要修持使人直接證悟的「大圓滿法」,許多出家人長期在這裡閉關修行。

如果,我的上師很執著於他車禍所受的傷的話,我想他這輩子應該都很煩惱,因為他失去左眼的視力,可是白瑪格桑法王卻能夠從煩惱中掙脫出來,將鮮血換取的代價轉化為慈悲菩提的力量,他成就了佛學院的重建,也成就了僧才的佛法教育。也因此,我們熙日森五明佛學院的每一位學生,就算再頑皮,面對這位嚴格又慈悲的上師,總是非常佩服,內心也充滿著感激之意。
我在熙日森五明佛學院,前後歷經四年顯宗、四年密宗,共八年的佛學受持及薰陶,加上陸陸續續的四年閉關潛修,在一次文殊菩薩佛學測試法會中,從八千多位僧眾裡以優異的成績脫穎而出,唯一取得白瑪格桑法王頒發特優佛學博士學位,並賜予法名——堪布 松柏仁波切,隨即在五明佛學院擔任教授,傳授佛法。
半年後,拉薩桑耶寺的主事邀請上師前往講經說法,事後特地委請他推薦一位卓越的主法金剛上師駐錫桑耶寺,負責帶領僧眾修行及宣揚佛法的住持工作。白瑪格桑法王特別慎重地推舉我承擔這個大任。當時,我年值二十三歲多,是桑耶寺多年來唯一一位最年輕、博學的金剛上師。

桑耶寺是西藏第一所佛寺,也是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的發源寺,在一千兩百多年前,西藏國王赤松德贊為了弘揚佛法,費盡千辛萬苦,特別自印度迎請蓮花生大士前來度化藏人、費時十二年修建的寺院,曾帶領寧瑪巴教派走向歷史的高峰,其崇高的位置不言而喻。桑耶,藏文的意思為「出乎意料」、「不可想像」,此寺命名的由來,據說是赤松德贊急於知道此寺建成後的樣貌,於是蓮花生大士從手中變出該寺的幻象,赤松德贊見後大叫一聲:「桑耶!」之後便以此為名。
我能夠以年輕有為之姿,擔任桑耶寺的金剛上師,照理說是無比地榮耀,可是命運也給了我「桑耶」般的無常示現。一九九八年,我因業力的使然,以及發願將藏傳佛法傳布全世界的使命離開西藏,回到尼泊爾設立「桑耶寺佛法中心」。隨後又因緣際會,前往歐洲的挪威、德國、英國、瑞典、丹麥、西班牙,以及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地弘揚佛法。

十多年來,我像不停的飛鳥一樣,到處留下漂泊的足跡,卻無一永久的停駐處,假如我執著於坐擁一方大廟堂的話,對於這樣的人生遭遇,我一定會很煩惱;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我並未受大廟堂的束縛,為維持一間大廟堂的生計而困擾,可以四海雲遊,看見不同風光,我的弟子遍及歐亞,這不也是我的幸運,這就是「煩惱自在、自在煩惱」!

所以,煩惱是可以轉化的,要怎麼轉化呢?要從改變「心」開始。改變心要有智慧,也就是佛陀所說的《般若心經》的智慧。
佛陀開悟後,在初轉法輪,談「苦、集、滅、道」四聖諦後,有感於改變心要從智慧開始,因此,二轉法輪他花了很長一段時間講述了《般若心經》、《金剛經》、《大般若經》。這些二轉法輪時所說的大乘經典,都以「般若智慧」,也就是「空性智慧」為主題,其中《般若心經》是最小,也是最基礎的精隨。當心具備了般若智慧,佛陀才更進一步三轉法輪,談「如來藏」,也就是佛心、佛性,一切眾生都有佛心、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

在這裡,我將《般若心經》的要義概括為二十則「心」智慧,從認識「無明之心」到體悟「水晶之心」,就是《般若心經》煉心術所得的智慧結晶。當你的心擁有了智慧,同樣發生的一件事,你內心生起的已不是煩惱,而是包容、慈悲和感恩。改變了心,自然而然就能改變命運。
期望每一位眾生能在生活中,能以水晶之心的智慧面對所有的無常,也能任運自在地面對生命中每一個高潮或低潮,祝福大家:扎喜得樂、吉祥如意!

目次

【自序】從煩惱中生起「心」智慧
【編者的話】烏雲夜的剎那閃電 ◎鄭栗兒

第一篇:心是什麼?
心的抉擇
心是什麼?
佛陀三轉法輪與般若「心」智慧

第二篇:認識無明之心
心智慧1:無明的心
心智慧2:煩惱的心
心智慧3:痛苦的心
心智慧4:我執的心
心智慧5:被業力牽制的心

第三篇:體悟水晶之心
心智慧6:自在的心
心智慧7:觀照的心
心智慧8:空的心
心智慧9:不生不滅的心
心智慧10:無罣礙的心
心智慧11:無畏的心
心智慧12:光明的心
心智慧13:清淨的心
心智慧14:慈悲的心
心智慧15:無量的心
心智慧16:覺醒的心
心智慧17:放下的心
心智慧18:感恩的心
心智慧19:柔軟的心
心智慧20:快樂的心

附錄:中、藏文之《般若心經》除障略軌

書摘/試閱


內文節選一

心的抉擇
禍與福、好與壞都是心去認定的,
你認為是不好的事,轉個心念,可能是件好事。

在西藏有一個故事,很類似中國的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很早以前,康區有一對相依為命的父子,這位老父親自從妻子過世後,天天拿著轉經輪,虔誠地持誦〈六字大明咒〉,對世事並不多加理會。他的兒子養了一匹漂亮的駿馬,是他最心愛的寶貝。

有一天,這匹馬卻不見了,兒子翻越一座座崇山峻嶺,就是沒有發現馬兒的足跡。人們來到老人面前,表達心中的遺憾:「這匹馬是你家僅有的財產,就這樣給跑掉了,真是可惜啊!老天爺對你們實在太不公平了。」

老人只顧轉著經輪,笑笑回答:「別這麼說,對於老天爺的任何安排,我們都應心存感激,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是福?什麼是禍?」

不久,馬兒回來了,後面還帶了一群野馬,兒子喜出望外,趕忙馴服這群野馬。家裡平白無故多了這筆財富,鄰人又來恭賀,但老人依然面不改色地說:「是呀!真的很感激老天爺,但什麼是福?什麼是禍呢?」

果然,兒子在馴服其中一匹野馬時,一不小心把腿給摔斷了,眾人幫忙抬他回屋時,忍不住對老人抱怨:「你兒子真倒楣呀!沒想到這匹野馬為他帶來了這樣的厄運!」

老人平靜地答道:「我很感謝佛菩薩,如果不是祂們的加持,我兒的小命可能就不保了!什麼是福?什麼是禍?」後來,康區分裂的幾個小王國開始徵兵,準備打仗爭奪地盤,因為摔斷腿的關係,年輕的兒子沒有被軍隊帶走,附近的村民得知後,又是一場驚呼:「你真是太幸運了!兒子沒被抓去當兵,一定是你天天持咒才會有這樣的福報。」

原本笑而不語的老人,轉著手中的經輪,忽然唱起歌來:

……莫為得失幻相,心存執著偏見。不希求、不恐懼,不期盼、不焦慮。不管命運為何,都要時時感恩。接受所有的事,接納每一個人。遵循佛陀教法,保持自在祥和……。

什麼是福?什麼是禍?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這就是我們的「心」在世俗中,經常要面臨的選擇和判斷。

這個故事,更深一層的意義是:禍與福、好與壞都是心去認定、分別的,同樣的事情你認為是不好的,但轉個心念,它可能是件好事。事實上,事情的本身並無好壞可言,完全取決於心的抉擇。

心,像一個魔術師,可以千變萬化,可以大如一座須彌山,也可以小如一顆芥子,而一顆微小的芥子,也可以容納無限大的須彌山。這就是心的傳奇之處。

但是,很多人卻往往無法做心的主人,無法掌握這顆心,特別是這顆心總是往壞處去想,往垃圾去鑽,往煩惱去黏著。不信的話,你在每天睡前,好好回想今天所發生的人事物,你會發現第一個浮現的念頭,往往都是令你不開心的事、討厭的人,或是煩惱的問題,以及憂鬱的情緒……等等負面想法。

負面往往比正面更具有吸引力,像一顆強力的磁鐵緊緊地黏住你的心,你愈想甩掉它,它就愈黏愈緊,這就是「吸引力法則」。有些人會運用正面的心念去轉化負面,這當然也不錯,但一個真正的佛教徒,是不執著於任何的善與惡,是超越所有的正面與負面,因為他有一顆透明無染的水晶之心,可以穿越任何事物而成為心的主人;他能洞察、覺知每一個起心動念,卻能保持禪定的力量,如如不動,就像前面故事中的這位老人一般。

要做心的主人之前,首先要先認識心是什麼?什麼是心?

內文節選二

心智慧6:自在的心
什麼是自在?
無礙就是自在,放鬆就是自在,
無所牽絆就是自在,沒有束縛就是自在,圓滿就是自在。

藏文版《般若心經》一開始的經文如下: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鷲峰山中,與大苾芻眾及諸菩薩摩訶薩俱。爾時,世尊入甚深明了三摩地法之異門。復於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觀察照見五蘊體性,悉皆是空。

(如我阿難所聽聞,那時佛陀在王舍城的靈鷲山,和出家比丘、諸位菩薩等聚會一處。當時,佛陀進入甚深清明的三摩地之境,透過佛陀的加持力,觀自在菩薩亦領悟般若空性智慧的究竟奧祕,觀察照見到一切身心五蘊的體性都是空的。)
藏文版的《般若心經》,名為《薄伽梵般若波羅蜜心要》,意為:「諸佛之母智慧到彼岸之心要」。薄伽梵的意思是「佛母」──坦然安坐妙菩提座,任運摧滅一切魔軍大勢力,成就無上善法,也是自在、吉祥、尊貴之意。當一個人已征服四魔(煩惱魔、五蘊魔、死魔、欲魔),斷盡一切煩惱,證得諸法實相,斷、證圓滿,得一切智慧者,就是薄伽梵。
《般若心經》盛行於許多國家,也有許多大同小異的版本,如中文版經文直接切入教法,而藏文版則如一般佛說的經典,一開場由「如是我聞」開始,先將人、事、時、地、物交代得清清楚楚。藏文版的《般若經》統稱「十七母子經」,《般若心經》是其中之一,也有說是《般若經》的第二十五頌。
德格版的《西藏大藏經》中,收藏有兩種版本,一是印度堪布無垢友與譯師寶車(Rin Chen sde)所譯,經名就是《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另一版本譯者不可考,經名為《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敦煌藏文文獻版本則有第三種版本,名為《聖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普遍流傳的版本即為無垢友的版本。
那爛陀法脈傳承中,以五大圓滿來形容此經:

一、導師圓滿,佛陀親自說法。
二、時間圓滿,佛陀住世,成佛二十年。
三、說法圓滿,講的佛法內容為般若智慧,也是最高無上的智慧。
四、聽者圓滿,在場有諸多菩薩、聲聞、比丘、比丘尼、居士、天神,以及許許多多有形、無形眾生。
五、地點圓滿,也就是印度的靈鷲山,為佛教聖地之一。

此部經說法的緣起是這樣的,當時佛陀與諸菩薩、聲聞及弟子們,正齊聚於靈鷲山中部結夏安居,度過印度漫長的雨季。靈鷲山位於佛陀遊化的六城市王舍城之郊,屬環繞王舍城的奇哈薩山五峰之一,因為突出的灰岩貌似鷲頭而得名。佛陀在此駐留二十年,宣說著名的《法華經》和《般若經》。
這一天,宣說《心經》時,佛陀是在禪定,而且不是一般的禪定,而是深妙的三摩地,空性就是深妙,也是一般所說的真如與實相。既然在禪定,佛陀又如何說法呢?當時,觀自在菩薩正專心凝思,觀修般若波羅蜜多而照見五蘊自性皆空,此時深入三摩地光明的佛陀,特別以慈光加持觀自在菩薩和舍利子(舍利弗),使之一問一答間,鋪陳出空性智慧的義理,佛陀出定後歡喜讚歎,認可了觀自在菩薩所說的法,這就是《心經》說法的大致經過。

菩薩和眾生的不同,就像狗和獅子的差別。
眾生的無明愚癡像一條狗,菩薩的智慧勇敢像一頭獅子。一個人拿著石頭打狗,狗會痛,但牠以為石頭是敵人,所以去咬石頭,不了解石頭是從哪裡來的,所以一輩子盲目地被丟石頭。獅子呢?牠被石頭打到時,就會去追人,把真正的禍源消除掉,所以一輩子只會丟一次石頭。這個丟石頭的「人」,就是「我執、煩惱、業力」,是煩惱、業力控制了石頭(敵人)去害你,你生氣想報仇,但不知道真正的對象其實是我執、煩惱、業力;菩薩卻能以他的智慧和勇敢,斷除我執、煩惱、業力,更能以慈悲原諒敵人,因為他知道敵人其實是很可憐的,被煩惱、業力給控制住,這就是菩薩和眾生的差異。
菩薩是智慧的(大智)、勇敢的(大力),也是慈悲的(大悲)。

觀自在菩薩又是誰呢?觀自在菩薩就是佛教中眾所周知、最受歡迎的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的名字很有意思的,觀世之音,也就是聽到眾生求救的聲音,他都會慈悲地前往救度。觀世音菩薩悲憫眾生,因不忍心看見眾生流轉生死苦海當中,所以發願要度盡所有的眾生,可是眾生實在太無明了,造業迅速,觀世音菩薩認真地救度,才一休息就發現地獄又充滿造惡業的眾生。觀世音菩薩實在太累了,他忍不住流淚,一顆淚珠化身為綠度母,一顆淚珠化身為白度母,度母對觀世音菩薩說:「聖者請勿絕望,我來幫助你解救所有的眾生。」從此,度母成為觀世音菩薩的得力助手,成為眾生的依怙。
在佛教中,假如破壞上師的善業,障礙僧團的運作與和諧,是犯了墮無間地獄的大惡業,也是五逆罪之一;同樣地,假如幫助上師的善業,盡心盡力護持僧團的發展,就等同上師的化身一般。度母因為幫助觀世音菩薩,故等同於觀世音菩薩。藏傳佛教以綠度母為主尊,共有二十一尊度母化身,是西藏人最依賴、也最喜愛的菩薩。度母,救度之母,就是「解救眾生的母親」,將我們從八種危難中解脫出來:驕慢、愚癡、憤怒、忌妒、邪見、吝嗇、貪愛、懷疑,使我們生活更加豐盛美好。
觀世音菩薩又名觀自在菩薩,為什麼這裡要稱之為觀自在菩薩?因為當具備了般若空性智慧的道行,照見我們的身心五蘊都是緣起性空,都是因緣和合、虛妄不實,有什麼好在意,又有什麼好執著?有了這樣的空性智慧就能夠觀一切皆自在了!觀一切自在,也就能處處自在。
什麼是自在?無礙就是自在,放鬆就是自在,無所牽絆就是自在,沒有束縛就是自在,圓滿就是自在。當心不隨念轉,不受境遷,不執於我,不住好壞,自然就煩惱不起,妄想不生,惡業不造,看一切自在,心一切自在。
真正的自在,不是隨便的自在,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正念的自在,邪念的自在是隨便,正念的自在是隨喜,有智慧、有正念地過日子就能自在。

內文節選三

心智慧20:快樂的心
佛法使我們知足常樂,不會犯錯,享有為他人付出的喜悅,
佛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慈悲,帶來智慧,
慈悲與智慧的快樂,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快樂了!

《般若心經》來到了最後:「時薄伽梵說是語已,具壽舍利子、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天、人、阿蘇羅、乾闥婆等皆大歡喜,聞佛所說,信受奉行。」
佛陀說完時,舍利弗、觀自在菩薩及一切三善道天、人、阿修羅、神眾等等,無不皆大歡喜,聞佛所說,信受奉行。

在此,這個皆大歡喜,除了聽聞殊勝佛法的歡喜外,還包括了究竟的快樂,也就是這個般若心要,就是真正的解脫之鑰。有了這把鑰匙,就能打開快樂的大門。所以大家都很歡喜,高高興興地信受奉行。
佛陀這一生一直在尋找真正快樂的鑰匙,找到後,他又四處說法,告訴大家如何得到快樂的方法。
我說人生是苦的,你會認同嗎?
你或許會想:人生明明也有快樂啊?
所謂的「財、色、名、食、睡」,不就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嗎?但靜下來想一想,這是真的快樂嗎?還是滿足一時的欲望?這些快樂是恆久的嗎?還是短暫的火花吧了!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身旁有位很厲害的國師,能夠預知未來,所以國王非常倚重他。有一天,國師在觀測天象時,察覺到七天後會下一場雨,這場雨可不是一般普通的雨,喝到雨水的人會變成神經病。於是,國王趕緊命人儲水,並把水槽密封起來,不讓可怕的雨水滴進來。
七天後,天空中果然下起一場好大的雨,所有的人民喝了雨水後,果然都變成了神經病,唯一沒事的只有國王。問題是,整個國家的人民都發瘋了,他們認為國王的正常才是不正常,國王才是一個神經病。最後,國王受不了了,決定也要喝雨水,讓自己也變成神經病,這樣大家都正常了!

這個故事讓我們反思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你追求的快樂是真的嗎?而且也提醒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眼睛所見的一切不一定是真,一切因緣和合的法,就是無常變化,所有物質或心念的變化都是空的。人世間所享受到的快樂,接下來一定會痛苦;現在有錢,也可能某一天沒錢;現在健康,也不一定永遠都健康,某一天也會生病。
人類存在的本質,就是為了追求快樂、解脫痛苦。追求快樂、解脫痛苦,這個生命方向是對的,但很多人自私無明,造成追求快樂的方法錯誤,用自私的想法來行動自己的身、口、意,結果不但沒有得到快樂,反而製造許多困難、障礙及負面的因緣,而使自己痛苦不堪;這個痛苦還影響到旁邊的有緣人,從這裡形成了煩惱的輪子,也就是輪迴的業力。

用自私的想法去做事時,就像山上滾下的小雪球,一開始愈滾愈大,可是滾到地面時,雪球就散掉了,什麼都沒有留下。這就是眾生的眼光淺短,往往只著眼於現在,貪圖近利、不願吃虧,且好大喜功。貪、瞋、癡的結果,久而久之,自己的身、口、意影響靈魂,也汙染靈魂,與下三惡道相應,而墮入三惡道。
所以,一個人在生活中,面對感情、事業和家庭,如果自私的話,對自己和眾生都不好。佛法卻是相反的,佛菩薩的眼光深遠,知道慈悲才是快樂的來源,利他就是成就自己,吃虧就是占便宜,故一個人要相信佛法,再用佛法來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就是改變一切,就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自私的循環,製造了惡的因緣。
如前所說,輪迴的根,就是自私所產生的我執無明,我執的無明生起分別心,有分別心就有煩惱,有煩惱就有業障,有業障就有痛苦。所有痛苦都來自於自私、我執,因此,人不可以太自私、太執著於這個我,自私的人煩惱、恐懼、業力特別多,故要學《般若心經》,才能拔除執著的根。學《般若心經》就是學空性智慧,有了智慧,就懂得慈悲無私、放下一切,得到真正的快樂。

我去過很多國家,像挪威人對金錢的要求不高,社會福利也做得很好,但他們不怕老的時候沒有錢,反而最怕孤單。因為地理環境永晝永夜的關係,也造成精神憂鬱症或躁鬱症的患者非常多,需要有一些心靈上師來幫助他們,而佛法就是最好的力量。我的挪威弟子Aksel Sogstad是其中一個例子,他因小時候父親憂鬱症自殺的影響,長大後,吸毒打架,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後來認識佛法後,他完全改變,不但接受自己的錯誤,還發心懺悔,不抽菸、不喝酒,並以身示範教導別人如何戒毒,轉化痛苦為快樂。現在他有很好的家庭和工作,也在挪威弘揚佛法。所以說,再無明、痛苦的人,都有機會得到快樂,只要你願意改變自己的自私和我執。
有一天,佛陀在衹樹給孤獨園安居時,梵天來訪,向尊貴的佛陀頂禮,並提出幾個疑問。梵天問道:「請問世尊,什麼是最犀利的劍?什麼是最毒的藥?什麼是最強烈的火焰?什麼是最黑的長夜?」
佛陀回答:「惡口罵人是最犀利的劍,貪心是最毒的藥,煩惱是最強烈的火焰,愚癡是最黑的長夜。」
梵天又問:「什麼人的獲益最大?什麼人的損失最多?什麼人又是最陰險的賊?」
佛陀回答:「布施的人獲益最大,貪得無厭的人損失最多,心懷惡意的人是最陰險的賊。」
梵天再問:「什麼是最有影響力的?什麼是最令人討厭的?什麼會破壞友誼?誰又是最好的醫生?」
佛陀回答:「善行是最有影響力的,它能引發萬種功德。惡行最令人討厭的,它能引人墮入深淵。妒忌和自私是友誼的殺手,佛是最好的醫生。」
梵天十分滿意,合掌讚歎佛陀的智慧,又再問說:「世尊,什麼是最殊勝的?怎樣才可以獲得?」
佛陀回答:「福德與智慧是最殊勝的,福慧雙修可以出輪迴、超三界,不但自利,也可利人。精進不懈,就能得到福慧雙修了!」梵天聽完佛陀的開示,豁然開朗,歡喜頂禮而去。

福慧雙修就是真正的快樂。比起世界上其他人,西藏人算是快樂的人!西藏人的快樂一方面來自大自然的環境,雪域之美打開每一個西藏人的心;另一方面來自於簡單生活的快樂,冷天裡的一杯酥油茶、家裡犛牛生了小牛、參加一場法會……,這些就足以讓一個西藏人感到無比的快樂了;當然最重要是對佛法的信心,讓西藏人的身心靈得到了安頓,老人家整天轉動著轉經輪,嘴裡誦念咒語,或者朝聖者辛苦地一步一拜前往拉薩,你看他們的臉上有痛苦嗎?沒有!而是充滿了虔誠的感動和快樂。佛法使我們知足常樂,不會犯錯,享有為他人付出的喜悅,佛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慈悲,帶來智慧,慈悲與智慧的快樂,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快樂了!
般若心智慧所帶給我們最終的利益,也就是終極的快樂的心,當我們的心回到它的本質:空、不生不滅;光明、清淨、慈悲、無量,那不正是最究竟真實的快樂嗎?快樂不要自己獨享,請把佛法的快樂散播到全世界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人跟我一起發願:「願我所在之處,就是成就佛法的地方!」你的這一個發心,就讓你成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