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刊中的香港身世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90 元優惠價
:90 折 441 元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若果有張數十年前的香港舊書單,你是否會沿着書本追尋,看看那個年代的人與事?
遲至1970年代,港人才逐漸對本土各方面的歷史加以重視。儘管因日佔戰亂、及後又因經濟起飛引致拆遷頻密,香港戰前的舊書刊得以保存的雖為數不多,但對重整香港歷史卻意義非凡。本書作者係資深的圖書館從業員,在此書中將現有藏品分成數輯。
第一輯開篇先就追查香港身世朦朧,介紹第一部關於香港通論的中文專著《香港雜記》(1894年)。而中港官方交往,早有先例,《香江酬酢集》一書,呈現了1936年粵港官員酬酢中,香港商人的參與情況及仲介地位的重要性。至於市政考察、工商百貨、宗教廟宇、奴婢賣身等,在在充份描繪了香港社會的過去面相,好讓讀者以今之視昔,悟出香港的宿命來。第二輯雖然在眾多藏品中,只選取幾類作速寫,但已涵蓋了女性、工運、鄉族、教育等項目。第三輯講香港報紙歷史,點出本地社會文化倚賴此種媒體而廣傳,由來已久。研究香港身世,在欠缺系統歷史書寫的情況下,閱讀大量舊報,是可行的策略。兼之第四輯集中介紹了清末至「七七事變」前的 28 種新舊文藝期刊,綜上敘述社會特質,已見其大概了。
香港本地史的研究,現已蔚然成風。新「出土」的舊資料,也陸續在學者們的掌握整理中。本書的意義不僅是幫助搶救和保存香港文獻,也對早期香港史的研究有所啟迪,同時還是學問的普及化,讓香港往昔風貌,一同與普通讀者分享。
遲至1970年代,港人才逐漸對本土各方面的歷史加以重視。儘管因日佔戰亂、及後又因經濟起飛引致拆遷頻密,香港戰前的舊書刊得以保存的雖為數不多,但對重整香港歷史卻意義非凡。本書作者係資深的圖書館從業員,在此書中將現有藏品分成數輯。
第一輯開篇先就追查香港身世朦朧,介紹第一部關於香港通論的中文專著《香港雜記》(1894年)。而中港官方交往,早有先例,《香江酬酢集》一書,呈現了1936年粵港官員酬酢中,香港商人的參與情況及仲介地位的重要性。至於市政考察、工商百貨、宗教廟宇、奴婢賣身等,在在充份描繪了香港社會的過去面相,好讓讀者以今之視昔,悟出香港的宿命來。第二輯雖然在眾多藏品中,只選取幾類作速寫,但已涵蓋了女性、工運、鄉族、教育等項目。第三輯講香港報紙歷史,點出本地社會文化倚賴此種媒體而廣傳,由來已久。研究香港身世,在欠缺系統歷史書寫的情況下,閱讀大量舊報,是可行的策略。兼之第四輯集中介紹了清末至「七七事變」前的 28 種新舊文藝期刊,綜上敘述社會特質,已見其大概了。
香港本地史的研究,現已蔚然成風。新「出土」的舊資料,也陸續在學者們的掌握整理中。本書的意義不僅是幫助搶救和保存香港文獻,也對早期香港史的研究有所啟迪,同時還是學問的普及化,讓香港往昔風貌,一同與普通讀者分享。
作者簡介
楊國雄,畢業於香港大學中文系。任職香港大學圖書館期間,赴夏威夷大學攻讀圖書館學,回港後出任香港大學孔安道紀念圖書館首任館長。1990年移居加拿大,擔任多倫多大學和約克大學合辦的加港文獻館首任館長。在職期間及退休後始終筆耕不輟,合編有《現代論文集文史哲論文索引》(1979),及編著《香港戰前報業》(2013)。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