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了教練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心理學科學,對於人們的發展、學習和成長起到的促進作用。本書涵蓋了教練心理學的哲學原理、相關的心理學原理、主要的教練心理學流派、教練模型,以及教練干預技術。本書因循“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原則,結合教練心理學基本原理、日常實踐、具體的教練過程、教練者的角色以及教練干預技術,希望能夠清晰淺顯地將教練心理學的面貌展現給讀者。
作者簡介
王青,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講師、晨暉學者。英國布裡斯托大學哲學博士,英國心理學學會(BPS)Associative Fellow,英國註冊心理學家(Chartered Psychologist)。研究領域為教育心理學、教練心理學,是將教練心理學概念正式引進國內的首位青年學者。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寫給所有對教練心理學感興趣,以及有意從事教練或教育職業的讀者。近幾年與教練(coaching)相關的自助類書籍在國內如火如荼,主要集中在商業管理和個人生活管理方面。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教練的價值,然而紮根于心理學原理的教練心理學專著還不多見。
教練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心理科學,對於人們的發展、學習和成長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因循“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原則,本書系統地梳理教練心理學的哲學原理、教練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流派、經實證研究檢驗的教練模型、具體的教練過程、教練者的角色以及核心教練干預技術,以淺顯易懂的文字風格和生動的教練案例讓讀者瞭解教練過程和教練關係背後的心理學機制。
教練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心理科學,對於人們的發展、學習和成長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因循“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原則,本書系統地梳理教練心理學的哲學原理、教練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流派、經實證研究檢驗的教練模型、具體的教練過程、教練者的角色以及核心教練干預技術,以淺顯易懂的文字風格和生動的教練案例讓讀者瞭解教練過程和教練關係背後的心理學機制。
序
前 言
當我首次在國內提出“教練心理學”概念的時候,我收到了五花八門的問題:
“它是體育教練員的心理學嗎?”
“它到底研究什麼呀?”
“它和書店裡那些商業教練、教你怎麼發展領導力、自我提升之類的書有什麼關係?”
“心理教練和心理諮詢有區別嗎?”
……
這些問題反映了人們對教練心理學的好奇,也表明這個領域仍然處於發展初期,對人們來說相對陌生,儘管我們有很多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做著與“教練”類似的工作,同時也在“被教練”著。我寫這本書的初衷就是想與讀者們一起回答這些問題。
教練心理學的概念正式進入心理學領域是在2000年,我最初接觸到教練心理學的時間是在2009年。當時,我在英國布裡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修讀博士研究生,從教練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和學習力,幫助他們成為更富有自主性、心理彈性和創造力的終身學習者。教練心理學的理念與我的“助人哲學”十分契合,我也深深地愛上了這門學科。
當時,教練心理學的應用已經在各個領域如火如荼地展開,然而相關的科學研究卻十分缺乏,主要的研究工作由英國心理學會和澳大利亞心理學會的教練心理學特殊研究小組發起,他們認為教練需要和心理科學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為人們服務。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教練心理學的科研與應用從運動管理和工業組織領域擴展到企業管理、教育培訓、醫療諮詢、社會工作等領域。在高等教育領域,許多大學也開始跟進研究,開設與教練心理學相關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課程,如悉尼大學、倫敦城市大學、東倫敦大學等。在教練實踐領域,較有權威的行業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心理教練的認證課程,如美國的國際教練聯盟、英國的教練協會等。在中國,我所在的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率先開展了關於教練心理學在教育領域的研究工作,國內暫時還沒有正規的有關教練心理學培訓、督導以及資格認證的機構,這是教練心理學在發展過程中必經的一段摸索之路。
教練心理學適用于不同年齡層和不同背景的人們,是一條自我成長發展以及幫助他人成長發展的有效途徑。教練心理學很簡單,它不需要購買任何高端的設備或裝置,也不需要學習任何複雜的事物,只需要至少兩個人(教練者和受教者)投入到真誠、平等、開放和切實有益的對話之中。本書旨在面向所有對教練心理學感興趣或有意從事教練職業的人群
,並提供給他們一些有用的指導。與市面上的“自助類”(self-help)教練書籍不同,本書遵循“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原則,結合教練心理學基本原理、日常實踐、具體的教練過程、教練者的角色以及教練干預技術,希望能夠清晰淺近地將教練心理學的面貌展現給讀者。衷心希望教練心理學能夠在國內得到普遍重視,逐步建立起行業規範,將來廣泛應用到教育、培訓、輔導以及社會服務等育人、助人的行業中去。
當我首次在國內提出“教練心理學”概念的時候,我收到了五花八門的問題:
“它是體育教練員的心理學嗎?”
“它到底研究什麼呀?”
“它和書店裡那些商業教練、教你怎麼發展領導力、自我提升之類的書有什麼關係?”
“心理教練和心理諮詢有區別嗎?”
……
這些問題反映了人們對教練心理學的好奇,也表明這個領域仍然處於發展初期,對人們來說相對陌生,儘管我們有很多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做著與“教練”類似的工作,同時也在“被教練”著。我寫這本書的初衷就是想與讀者們一起回答這些問題。
教練心理學的概念正式進入心理學領域是在2000年,我最初接觸到教練心理學的時間是在2009年。當時,我在英國布裡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修讀博士研究生,從教練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和學習力,幫助他們成為更富有自主性、心理彈性和創造力的終身學習者。教練心理學的理念與我的“助人哲學”十分契合,我也深深地愛上了這門學科。
當時,教練心理學的應用已經在各個領域如火如荼地展開,然而相關的科學研究卻十分缺乏,主要的研究工作由英國心理學會和澳大利亞心理學會的教練心理學特殊研究小組發起,他們認為教練需要和心理科學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為人們服務。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教練心理學的科研與應用從運動管理和工業組織領域擴展到企業管理、教育培訓、醫療諮詢、社會工作等領域。在高等教育領域,許多大學也開始跟進研究,開設與教練心理學相關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課程,如悉尼大學、倫敦城市大學、東倫敦大學等。在教練實踐領域,較有權威的行業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心理教練的認證課程,如美國的國際教練聯盟、英國的教練協會等。在中國,我所在的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率先開展了關於教練心理學在教育領域的研究工作,國內暫時還沒有正規的有關教練心理學培訓、督導以及資格認證的機構,這是教練心理學在發展過程中必經的一段摸索之路。
教練心理學適用于不同年齡層和不同背景的人們,是一條自我成長發展以及幫助他人成長發展的有效途徑。教練心理學很簡單,它不需要購買任何高端的設備或裝置,也不需要學習任何複雜的事物,只需要至少兩個人(教練者和受教者)投入到真誠、平等、開放和切實有益的對話之中。本書旨在面向所有對教練心理學感興趣或有意從事教練職業的人群
,並提供給他們一些有用的指導。與市面上的“自助類”(self-help)教練書籍不同,本書遵循“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原則,結合教練心理學基本原理、日常實踐、具體的教練過程、教練者的角色以及教練干預技術,希望能夠清晰淺近地將教練心理學的面貌展現給讀者。衷心希望教練心理學能夠在國內得到普遍重視,逐步建立起行業規範,將來廣泛應用到教育、培訓、輔導以及社會服務等育人、助人的行業中去。
目次
目 錄
前言1
第一章 教練心理學的來源及發展現狀
一、 何謂教練
二、 何謂教練心理學
三、 教練心理學發展的三個時代
本章要點
第二章 教練心理學的哲學基礎
一、 以人為本
二、 存在體驗
三、 系統建構
本章要點
第三章 教練心理學與其他助人方式的異同
一、 教練和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的異同
二、 教練和啟導的異同
三、 教練和學習支架的異同
本章要點
第四章 人本主義教練
一、 人本主義對教練心理學的影響
二、 人本主義教練的特徵
三、 人本主義教練操作原則
本章要點
第五章 認知行為教練
一、 認知行為教練的理論基礎
二、 認知行為教練的理論發展和模型
三、 認知行為教練的實證研究證據
本章要點
第六章 焦點解決教練
一、 焦點解決教練的基本精神和原則
二、 焦點解決教練的三個階段
本章要點
第七章 動機式訪談教練
一、 動機式訪談教練的概念及理論
二、 動機式訪談教練的原則和精神
三、 動機式訪談教練的過程及核心技能
本章要點
第八章 積極心理學教練
一、 積極心理學對教練心理學的影響
二、 積極心理學教練的兩大根基
三、 積極心理學教練模型和技術
本章要點
第九章 正念教練
一、 正念的概念與核心特徵
二、 正念訓練的方法
三、 正念教練的模型和方法
本章要點
第十章 敘事與敘事—合作教練
一、 敘事理論和敘事心理學
二、 敘事教練和敘事—合作教練的核心工作
三、 敘事教練與敘事—合作教練的實踐指導方針
本章要點
第十一章 GROW模型
一、 GROW模型的理念: 潛力,而不是表現
二、 GROW模型的本質: 提升自我意識和責任感
三、 GROW模型的教練步驟
本章要點
第十二章 理性教練ABCDEF模型
一、 何謂理性教練
二、 ABCEDF模型步驟及其含義
三、 ABCDEF模型實例: 寫作教練
本章要點
第十三章 SPACE模型
一、 SPACE模型
二、 SPACE模型的發展
三、 SPACE模型的操作
本章要點
第十四章 欣賞式探詢模型
一、 何謂欣賞式探詢模型
二、 欣賞式探詢模型的五大原則
三、 欣賞式探詢模型的過程及階段
本章要點
第十五章 積極傾聽
一、 貫注行為
二、 觀察技巧
三、 聚焦式傾聽
本章要點
第十六章 同理性伴同
一、 建立共情關係
二、 準確共情
三、 同理性回應
四、 伴同性在場
本章要點
第十七章 探究性詢問
一、 詢問的主要類型
二、 “探詢十誤”: 錯誤的詢問方式及糾正方法
三、 探究式詢問的策略與技巧
本章要點
第十八章 總結及反饋
一、 總結與反饋的功能
二、 總結與反饋的技巧
三、 總結與反饋的時機
本章要點
第十九章 自我表達、提供信息和給予建議
一、 自我表達的技巧
二、 無效的信息和建議
三、 提供信息和提出建議的技巧
本章要點
第二十章 教練心理學的職業倫理
一、 教練心理學行業的倫理特殊性
二、 教練心理學的八項核心倫理原則
三、 職業教練者的倫理決策模型
本章要點
參考文獻
致謝
前言1
第一章 教練心理學的來源及發展現狀
一、 何謂教練
二、 何謂教練心理學
三、 教練心理學發展的三個時代
本章要點
第二章 教練心理學的哲學基礎
一、 以人為本
二、 存在體驗
三、 系統建構
本章要點
第三章 教練心理學與其他助人方式的異同
一、 教練和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的異同
二、 教練和啟導的異同
三、 教練和學習支架的異同
本章要點
第四章 人本主義教練
一、 人本主義對教練心理學的影響
二、 人本主義教練的特徵
三、 人本主義教練操作原則
本章要點
第五章 認知行為教練
一、 認知行為教練的理論基礎
二、 認知行為教練的理論發展和模型
三、 認知行為教練的實證研究證據
本章要點
第六章 焦點解決教練
一、 焦點解決教練的基本精神和原則
二、 焦點解決教練的三個階段
本章要點
第七章 動機式訪談教練
一、 動機式訪談教練的概念及理論
二、 動機式訪談教練的原則和精神
三、 動機式訪談教練的過程及核心技能
本章要點
第八章 積極心理學教練
一、 積極心理學對教練心理學的影響
二、 積極心理學教練的兩大根基
三、 積極心理學教練模型和技術
本章要點
第九章 正念教練
一、 正念的概念與核心特徵
二、 正念訓練的方法
三、 正念教練的模型和方法
本章要點
第十章 敘事與敘事—合作教練
一、 敘事理論和敘事心理學
二、 敘事教練和敘事—合作教練的核心工作
三、 敘事教練與敘事—合作教練的實踐指導方針
本章要點
第十一章 GROW模型
一、 GROW模型的理念: 潛力,而不是表現
二、 GROW模型的本質: 提升自我意識和責任感
三、 GROW模型的教練步驟
本章要點
第十二章 理性教練ABCDEF模型
一、 何謂理性教練
二、 ABCEDF模型步驟及其含義
三、 ABCDEF模型實例: 寫作教練
本章要點
第十三章 SPACE模型
一、 SPACE模型
二、 SPACE模型的發展
三、 SPACE模型的操作
本章要點
第十四章 欣賞式探詢模型
一、 何謂欣賞式探詢模型
二、 欣賞式探詢模型的五大原則
三、 欣賞式探詢模型的過程及階段
本章要點
第十五章 積極傾聽
一、 貫注行為
二、 觀察技巧
三、 聚焦式傾聽
本章要點
第十六章 同理性伴同
一、 建立共情關係
二、 準確共情
三、 同理性回應
四、 伴同性在場
本章要點
第十七章 探究性詢問
一、 詢問的主要類型
二、 “探詢十誤”: 錯誤的詢問方式及糾正方法
三、 探究式詢問的策略與技巧
本章要點
第十八章 總結及反饋
一、 總結與反饋的功能
二、 總結與反饋的技巧
三、 總結與反饋的時機
本章要點
第十九章 自我表達、提供信息和給予建議
一、 自我表達的技巧
二、 無效的信息和建議
三、 提供信息和提出建議的技巧
本章要點
第二十章 教練心理學的職業倫理
一、 教練心理學行業的倫理特殊性
二、 教練心理學的八項核心倫理原則
三、 職業教練者的倫理決策模型
本章要點
參考文獻
致謝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