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排名第一的TED演講人,全球知名教育家肯·羅賓遜,教育創新五部曲之一!
你認為自己有天份嗎?你的天賦是什麼呢?你知道怎麼找到自己的天賦嗎?對於那些已經發現自身天賦的人來說,他們做著自己生來就該做的事,過著了幸福自由的人生。但絕大多數人還沒能找到這種感覺,生活對他們而言只是日復一日的煎熬與磨難。
這本書將透過整理分析你面臨的現實困惑,以及提供實際的訓練方法,幫助你從混沌不明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天賦所在!
湛廬文化出品。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天賦。發現天賦的第一步,是要認清並瞭解自己的天賦所在。發現天賦並非無章可循,本書將通過科學有效的訓練,帶領讀者走上自身天賦的探尋之路!
全書精心編排六大板塊,助你發現自己真正的天賦!
在作者看來,發現自身天賦需要我們挖掘自己的天分,感受自己的熱情,端正自己的態度,尋找自己的“部落”,這些對於我們提升幸福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者簡介
肯·羅賓遜
1950年出生於英國利物浦。 1968年進入利茲大學學習英語和戲劇。 1981年進入倫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戲劇教育與教育劇場。
1989—2001年,任英國華威大學教育學教授;2003年,因具有傑出貢獻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封為爵士;被譽為全球*影響力教育家。
2011年,入選「全球*影響力50大商業思想家」排行榜。
排名的TED演講者。截至2017年6月,透過TED網站觀看羅賓遜《學校扼殺創造力》演講的人數超過5000萬人。創造了TED大會創立以來的紀錄。
名人/編輯推薦
樹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人間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 《發現天賦的15個訓練方法》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天生擅長且喜歡做的事,關鍵在於找到天分與熱情的結合點。 「發現天賦」不僅有助於你在事業上的成功,還能催生你的「幸福」。只要按照書裡精心設計的15堂訓練課認真練習,你就一定能夠走上一條通往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的希望之路。
——彭凱平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發現自己的天賦並加以合理運用,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技能,甚至是人*重要的美德。
——陳勁
清華大學教授
創新人才的湧現、天賦的發現與培植不是無根之木、無水之源,有其內在規律可循。 《發現天賦的15個訓練方法》從人的內心探求天賦的發現奧境,進而開闢一條通往創新人才源源湧現的蹊徑,有了這樣一些開放的視角,當可激發創新人才的創造力。
——翟小寧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語文特級教師
在創造力培養方面,肯·羅賓遜先生是全球*影響力的專家,他的書激勵著無數教育者對自己所在的學校展開改革。正如羅賓遜先生指出,當前人們對結果給了太多關注,卻對過程知之甚少;對政府和社會的需求關注過多,卻對學生的渴望缺乏關懷。在分數為王的前提下,人們只是它的奴隸。我們的學校需要的不是政策和口號,而是在態度、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方面真正認識到,學生是他們的學習和命運的主導者,而肯·羅賓遜先生的這套書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江學勤
獨立教育學者,《創新中國教育》作者
其實,有關教育的問題,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或“完美方案”,更沒有“一招制勝”“一勞永逸”的教育模式或系統。教育是社會問題,同時,因為教育關乎人類社會的未來,所以更是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所以我們研究和學習教育創新的目的不應該是給出一套“答案”,而是懷著更開放的心態,在不斷地質疑、提問、實踐和總結中摸索前進。這套教育主題叢書如果能帶給我們這樣的心態、碰撞和思考,我想就夠了。
———— 李一諾
一土學校創辦人,2016年“全球青年領袖”
我們已經開始反思大量生產式教育的價值。學校不只是為了方便家長謀生某業的託管所,更不是政治教化的集中地。如何讓學校回歸教育的本質,真正激發學生的熱情與創造力、培養終身學習者,這套書開啟了通往未來的討論。
——馬志娟
LIFE教育創新高峰會負責人,21世紀教育研究院教育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如果全世界的創新教育圈要推選一位領導人物,我一定把票投給肯·羅賓遜。雖然在洛杉磯住了16年,但他那種在女王受勳之前就有的貴族氣質和專屬於英國紳士的口音、詞彙和幽默方式,以及他對美國乃至全球教育現狀的冷嘲熱議實在讓人著迷,欲罷不能。
——錢志龍
獨立教育學者
序
從“思考人生”走向“創造人生”
本書將帶你進行一趟尋找天賦之旅。
幾年前,我在俄克拉荷馬州聽過一個古老的故事。兩條小魚順流而下,途中遇到了一條逆流而上的大魚。大魚說:「早啊,孩子們。今天的水怎麼樣?」兩條小魚禮貌地衝它一笑,繼續向前遊。過了一會兒,其中一條小魚問同伴:「什麼是水呀?」那條小魚已經視水為無物,渾然不覺自己就在其中。
天賦就是這樣讓你渾然不覺,讓你在做某件事情時能產生強烈的共鳴,促使你發自內心地做自己。
你呢?你覺得自己有天份嗎?自己的天賦是什麼?如何去找到它呢?世界上有許多人已經發現了自己的天賦,做著自己生來就該做的事情,他們是幸福的。然而,更多的人還沒有找到這種感覺,他們活得併不快樂,生活對他們來說只是熬日子。
從《讓天賦自由》說起
我的《讓天賦自由》 (The Element: 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一書於2009 年出版,這本書主要談論上述兩種生活方式之間的差異和各自產生的不同結果。天賦是天資與個人興趣或熱情的結合。想想你會主動去做的某些事情,像是彈吉他、打籃球、烹飪、教書等。我曾與一位年過六旬的婦人聊天時得知,她做了一輩子的會計。讀小學時,她就對數學著了迷,所以她成功地找到了天賦。由此看來,發現天賦之旅的步,就是要認清並了解自己的天資。
順應天賦絕不意味著僅僅做自己擅長做的事情。很多人其實比較擅長做自己不怎麼喜歡做的事情。要做到順應天賦,我們也必須熱愛它。例如上文提到的那位令人尊敬的會計就是如此:她不僅擅長與數字打交道,而且熱愛它,這就是她願意為之獻身的事業。中國的大思想家、哲學家孔子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雖然孔子肯定沒有讀過我的這本《讓天賦自由》,但我們的想法卻如此相似。
《讓天賦自由》這本書鼓勵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自己和生活。這本書獲得了世界各地不同年齡層讀者的熱烈反響。在我接受訪談和簽書時,常聽讀者說起他們正在尋找新的方向,所以才買了這本書。而有一些讀者則表示,他們是為自己的孩子買的,或是為愛人、朋友和父母買的。我總是會問他們:你們在做什麼?是否喜歡現在做的工作?有一些人,無論他們做的是什麼,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的,我非常喜歡”,而且臉上洋溢著無比燦爛的笑容。我明白,這些人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天賦。但是,有些人則會含糊其詞地說,“我覺得目前看來還不賴……我得以此為生”,他們還要繼續探尋。
尋找自己的天賦為什麼這麼重要?首先是個體原因:因為我們要以此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天資,以及可以為之奉獻一生的事業。第二個原因是社會原因:我們必須去發掘自己被深埋的天賦,喜歡自己的工作、生活,讓自己更快樂、更幸福。第三個原因是經濟原因:天賦有可能讓你從經濟上受益,當然,你也可以拒絕透過自己的天賦來賺錢。尋找天賦的根本在於更好地平衡你的生活。在現今的社會中,你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工作選擇,甚至可能在職業生涯中從事各種不同的工作。你選擇的起點不一定是你的終點。了解自己的天賦將會為你帶來更好的發展方向,而不是簡單地從上一份工作跳槽到下一份工作。無論你處於什麼樣的年齡段,這都將是實現自我的職業路徑。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工作,那正是你思索和尋找新方向的時機,如果你了解自己的天賦,就更有可能找到以此為生的方法。如果你現在正處於職涯的中期,那麼你就要做好應對劇烈變化的準備,去尋求一種真正與自我天賦相符的職業。如果你已經退休,何不趁這樣的時間好好思考這些問題?這正是重新發掘自己內心的熱情,再一次華麗轉身的絕佳時機。而從企業層面來說,當經濟狀況不好時,比起那些員工大多冷漠、憤世嫉俗和呆板的企業與組織來說,那些員工能夠全心投入的企業和組織會更容易成功。
雖然《讓天賦自由》這本書試圖啟發和激勵讀者,但它並不是一本實用手冊。自從這本書出版以來,人們總是會問我很多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如果我沒有什麼天資,怎麼辦?
如果我沒有真正熱愛的東西,怎麼辦?
如果我熱衷於那些自己毫不擅長的事情,怎麼辦?
如果我擅長做那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該怎麼辦?
如果我無法以天賦謀生,怎麼辦?
如果我有很多其他的責任和事情要承擔,怎麼辦?
我會不會太年輕或太老了?
每個人是不是只有一種天賦?
天賦是一生只有一種,還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
我怎麼知道自己已經找到天賦了呢?
我該怎麼幫助我的孩子找到他的天賦?
這些問題都是有答案的。隨著《讓天賦自由》一書越來越受歡迎,我知道自己必須回答這些問題,《發現天賦的15 個訓練方法》正是我努力回答這些問題的嘔心力作。因此,無論你做什麼,不管你在哪裡,也不管你有多大年紀,如果你正在尋找自己的天賦,那麼這本書就是為你而作的。你可能正處於以下某種狀態:
由於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天資和熱情而茫然;
正在思考學校應該選擇哪些課程;
正在決定是讀大學,還是做點什麼兒別的什麼;
做著一份不怎麼喜歡的工作,正思索著如何改變;
正值中晚年,感覺需要一個新的方向;
沒有工作,正在努力思考要做什麼。
如果你剛好認識一些正在尋找天賦的人們,那麼這本書將會是一份好禮物。
目次
推薦序做教育創新真正的領導者
前言 從“思考人生”走向“創造人生”
第1章 發現天賦
我的天賦是如何被發現的
發現天賦的 3 個步驟
發現天賦的 3 大原則
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訓練方法1冥想
訓練方法2評估“現在的你”
訓練方法3描述自己
第2章 你擅長什麼
天資與能力
發現自己天資的 4 種測試
你有多少選擇
換個角度試試
訓練方法4 你擅長什麼?
第3章 如何發掘你的天賦
網站設計師是如何成為魔術師的
突破教育的阻礙
專注
做真正的自己
訓練方法5:如何發現你的天資?
訓練方法6:挖掘你的天資
第4章 你的愛是什麼
感受熱情
身體能量與心靈能量
忠於心靈
正向情緒的力量
訓練方法7:你喜歡什麼?
訓練方法8:什麼會吸引你?
第5章 什麼會讓你覺得幸福
不幸福的真相
幸福的意義
提高幸福指數的 3 大要素
超越自我
訓練方法9:你幸福嗎?
訓練方法10:幸福圓圈
第6章 你的態度是什麼
你的水杯有多滿
衝破障礙
改變你的思維模式
改變他人的態度
訓練方法11:你是如何看待事物的?
第7章 你的現在是不是你的未來
走出去
你的處境如何
關一扇門,開一扇窗
你想去哪裡
訓練方法12:你現在在哪裡?
第8章你的「部落」在哪裡
「部落」文化
「部落」的 4 大好處:肯定、指引、合作與鼓舞
做不同的嘗試
找到你自己的“部落”
訓練方法13:想像你的“部落”
第9章 接下來你該怎麼做
以退為進
聽從內心的召喚
也許,的選擇就是好的選擇
可塑的人生
訓練方法14: 你的初始行動計劃
訓練方法15給支持者的一封信
結語讓我們過著熱情、有目標的生活吧!
譯者後記
書摘/試閱
六大版塊,幫助你發現天賦
《發現天賦的15 個訓練方法》是《讓天賦自由》一書的強大補充,我稱之為「續集」。本書以《讓天賦自由》的核心觀點為基礎,為人們提供了一些建議、技巧和資源,以便將這些觀點應用於現實生活中。本書由9 章內容和結語組成:
第1 章描述了尋找天賦的步驟、基本原則及其重要性;第2 章講述的是如何分辨自己的天資;第3 章是幫助你審視自己,是否充分挖掘了自己的天資以及如何去做;第4 章是告訴你如何激發熱情,以及它在尋找天賦中的意義;第5 章探尋的是幸福的意義,以及在尋找天賦的過程中如何提升我們的幸福感;第6 章關注的是你的態度,因為它會支持並推動你進步;第7章將幫助你估量自己的處境,並創造改變的機會;第8 章是關於尋找屬於自己的“部落”,如何與“部落”成員互動;第9 章將幫助你制定一個行動計劃,並提出了幾個關鍵的步驟;結論將總結本書的主旨:為什麼尋找天賦這麼重要。
本書有6 大內容版貫穿始終,都旨在幫助你思考和尋找自己的天賦。
理念與原則
每一章都詳述了這樣的理念和原則:要明白自己天賦的真正意義,以及它對你生活的影響。這本書延續了《讓天賦自由》裡的觀點,也進一步介紹了許多新概念,它們對你尋找天賦,了解自己是否已經找到天賦至關重要。
故事與案例
書中有很多各行各業人士的故事,它們多來自《讓天賦自由》一書的讀者,主要講述人們如何找到了自己的天賦,探尋的過程以及在探尋過程中面臨的困境。這些故事可以啟發你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道路,並告訴你:大多數人在尋找天賦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這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發現天賦訓練營
書中有很多可以幫助你尋找天賦的訓練方法。你會發現一些方法很難,但它們也很有趣、很有啟發性。當然,你也可以蜻蜓點水一樣一瞥而過,假裝自己已經做到了。一切就看你自己了。不過,如果你真心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賦,那麼我建議你全部都要試一試。這些訓練方法不是為了讓你檢視自己的錯誤或失敗,也不是助你成功的魔法公式,而是用來幫助你深刻自省,審視周圍環境,發掘自己的天資、熱情、態度和潛力的。
其中一些方法需要道具。如果有條件的話,請準備幾張紙、彩筆、彩色便利貼、雜誌、膠帶和其他你能想到的東西。你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請準備好日記本和剪貼簿,並儘可能多地在上面記錄和標註你的想法,甚至可以塗鴉,盡量讓這些標記多元化。每個人的思考方式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訓練方法上要有彈性和創造性,關鍵在於用自己擅長也適合自己的方式。無論用什麼方式,都要盡可能專注,避免訓練過程中的干擾。每次練習時,要確保有半小時左右的閒暇時間。
不要被「巴納姆效應」誤導
書中我也提供了一些可用的參考資料,例如天資或性格測驗、一些可登入做測試或參閱的網站等,它們可以讓你以更豐富的方式去了解自己。
我要謹慎地再提醒幾句。人們可能會相信那些性格測驗或星座描述,並認為“這就是在說我”,但我想提醒讀者不要完全相信這些描述,只有探尋天賦才能讓你真正了解自己。我這樣說是有理論基礎的。
1948 年,美國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Bertram Forer)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主觀驗證」(subjective validation)。福勒在他的學生中進行了分組人格測驗。他沒有對學生們的測試結果進行個別分析和單獨評價,而是給他們所有人都反饋了同樣的評價:他從報紙的星座專欄上摘下來的一段內容。福勒告訴同學們,這是根據他們每個人的測試結果精心得出的個人化回饋。結果,這些個性描述似乎適合於每個人。這種現像被稱為“巴納姆效應”(Barnum statements),以著名馬戲團經紀人費尼爾斯· 巴納姆(PTBarnum)命名,因為他有一句名言:“我就是在說你。”福勒用的那段話如下:
你非常期待他人喜歡和尊重你。你常常自我反思。你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你有一些性格上的弱點,但是你懂得如何以長補短。你看起來安靜自律,但內心卻充滿了焦慮和不安全感。有時,你會懷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確的選擇,做的事情是否正確。你喜歡事情變化多樣,一旦被條條框框所限制,你就會感到失望。你相信自己是個獨立的思考者,而且引以為傲,你絕對不會認同那些沒有被充分驗證的觀點。你覺得在他人面前不加掩飾是一件很愚蠢的事。你有時外向、親和、善於社交,有時內向、警覺、喜歡獨處。你的某些理想顯得不太現實。安全感是你生活的主要追求。
這些學生需要在0~5 中選擇一個數字,用來表示這些描述與自己的符合程度:0表示一點也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後,所有學生給的分數平均為4.26分。此後,研究人員針對不同族群多次重複這項測試,發現所有測試的平均分數都在4.2分左右。對此現象的一種解釋是,當人們進行這類測試時,他們內心希望這些描述都是真實的,因而也傾向於認為這些描述都與自己相符。
對於這種解釋,我們可以找到很多例證,而且不是近期才有的一種現象。在1879 年出版的傑羅姆· K. 傑羅姆的經典喜劇小說《三人同舟》(Three Men in a Boat)開頭處,憂鬱的主角擔心自己生病了,他拿起一本醫學字典想查看自己到底得了什麼病:
我閒來無事,就想翻書研究各種疾病。眼就看到了瘟疫的介紹,我知道它一定是一場極其恐怖的毀滅性災難,當我看“疾病先兆”一節看到一半時,就確信自己已經無藥可救了。我坐了下來,被恐懼包圍。然後,我無比絕望地繼續翻書,看到了“傷寒症”,看完它的症狀之後,我發現自己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感染了傷寒,而且毫不自知。為了看看還有什麼病,我繼續往下看。 「舞蹈病」我也有,我就知道!我開始對自己這個特殊案例充滿了興趣,我乾脆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並且按照字母順序,從頭到尾跟自己的情況進行對比……後,我發現我沒有得的就是髕前滑囊炎……後一種是“發酵病”,我的診斷之路也終於結束了。
荒誕顯而易見。
書中的問題、訓練方法和技巧都是鼓勵你去發現自己的天賦、興趣、感受和態度。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要盡量忠於現實,不要被「巴納姆效應」和理想化思維誤導。本書不能包治百病,對每個人的針對性也有所不同。沒有所謂的通用測試,也沒有測試或訓練方法能完全囊括你所有的能力和特質,它們都只是用來激發你的想像力、自知力和可能性。你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看哪一種能描繪出真實的你。
左思右想
本書每章末尾都會有幾個問題,答案沒有對錯,只是給你一個用於自省的框架,有一些問題可能會很有趣或很適合你。透過這些問題,你會養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我建議大家不要急於求成,一開始就去嘗試回答所有問題:當你碰到這些問題時,別著急,慢慢思考,循序漸進。請牢記:不要把讀完本書當作一項任務,要知道,你正在尋找一種值得我們畢生追求的東西。
富有個性的測試
發現天賦之旅是一種個人化的追尋過程,是一種探索。天賦追尋之旅是雙向的:它向內挖掘自我的靈魂,向外尋找外在世界蘊藏的機會。本書將會成為你這段旅程的好夥伴。能否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賦,取決於你的決心和毅力,更取決於你對成功的渴望程度。如果你已經準備好了,我相信你一定會收穫不菲,備受啟發。
我無法保證你在合上這本書的那一刻就能找到自己的天賦,因為每個人的起點不同,探尋天賦的路徑也各異。任何探索的旅程都不能保證我們能夠找到自己所尋找的東西。這本書不是告訴你要走哪一條路或去往某個目的地,而是為你提供一個路標,提供一些基本原則和工具,幫助你走出自己的路。
尋找自己的天賦並不意味著棄他人於不顧,也不是對現狀的全盤否定,而是深入剖析自己,試試自己能否更加努力地去發掘自己的天資和內心的熱情,找出癥結所在,並力圖解決。
有些人活著,沒有任何冒險和抱負,而有些人活著,為的就是一場探險。約瑟夫· 坎貝爾(Joseph Campbell)曾對歷史上的英雄神話、世界各地的文化傳說進行了研究。對於所謂的“英雄之旅”,坎貝爾認為:所有的英雄都面臨著相似的挑戰。所以,你的探尋之路也自會有它的挑戰和收穫。
雖然每個人的人生無可取代,但我們可以透過參考前人的經驗來繼續前進。後,我想說,只有你知道自己是否已經到達了境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賦。無論如何,你都應該篤信:天賦是值得追尋的!
[精彩樣章]
我的天賦是如何被發現的
以下我以自身的經驗為例,來說明發現天賦的過程有多神奇。我常常會被人問到我的天賦是什麼、我是何時發現自己的天賦的。我的故事聽起來很荒誕不經,但它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些普適的原則。
我幾乎對所有事情都相當有天資,只是我對絕大多數天資都沒有持之以恆。十幾歲時,我似乎能感覺到,一位的音樂天才就潛伏在我身體裡。但是,當我發現那些真正的鋼琴家都用雙手彈奏時,我便默默放棄了,要知道,我只喜歡用幾根手指頭亂彈。另外,我還可以輕鬆地用吉他即興彈奏,很快就掌握了齊柏林飛船樂團(Led Zeppelin)那首經典曲目《全部的愛》(Whole Lotta Love)的前奏。當我把整首曲子聽完後,我決定還是把吉他演奏事業留給吉米· 佩奇(Jimmy Page)。況且,彈吉他很傷手指!
在更小的時候,我喜歡畫畫,但在學校裡為了集中精力學習其他東西,我不得不中斷了對藝術的追求。在從一個少年成長為青年的歲月裡,我喜歡擺弄和修理各種東西,經常在五金商店裡研究各式各樣的刳鉋機和鑽頭。後來,我又喜歡上了烹飪,在我的孩子們很小時,我的糕點手藝不錯,名氣不大但實至名歸,至少在我的孩子眼裡是這樣。
總而言之,從協奏曲到烹飪,我有過許多人生選擇。當然,擁有多種專長比專精一項更容易讓人無所適從,後來,我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年輕時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天賦是什麼,也不知道天賦是否曾經降臨在我身上。
現在,我知道我的天賦就是與人交流和合作。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各地旅行、與不同的人交流,透過不同媒介與更多的人建立聯繫。小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天賦居然會是這樣的,也沒有料到我會認識這些人。
我1950 年出生於英國利物浦,從小就在一個溫暖歡樂的大家庭長大。我總是獨自玩耍,這主要緣於當時的環境:20 世紀50 年代早期的歐洲和美國,小兒麻痺症正肆虐蔓延,所有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會感染上這種瘟疫。我4歲時得了這種病。一夜之間,我從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孩幾乎變成了癱瘓兒,接下來的8 個月我都是在醫院的隔離病房裡度過的。出院時,我的雙腿依然裝有支架,只能坐在輪椅上,而且必須靠雙拐才能行走。
那時的我真是個無比可愛的小孩。 5 歲時,雖然帶著矯正器,卻難掩我的小捲髮和燦爛微笑所散發出的迷人氣息。然而,那時的我口齒不清,早餐想要「一杯咖灰(啡)和一片烤咩(麵)包」的時候,都沒人理會我。因為口齒不清,3 歲以後,每週我都會被送到一位語言老師那裡進行矯正訓練。據說,我就是在那位老師家裡感染小兒麻痺症的,因為親朋好友中沒有一個人得過這種病。我小時候非常安靜,是個天生的觀察者和聆聽者,我非常喜歡就那麼安靜地坐著,注意那些不起眼的事物。我還喜歡做一些手工藝品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我當時喜歡上木工課。在家時,我會花幾個小時組裝船、飛機和歷史人物的模型,然後為它們上漆。我甚至可以整個下午都在後院裡,用地上的任何東西發明一些幻想遊戲。這一切的一切都無法與我現在的狀況聯繫起來,而我現在是一位在全球範圍內被公眾關注的演講者。就像天下所有的故事一樣,我毫不自知的才華首先被別人發現了。
13 歲時,我的表姐布倫達結婚了,兩個哥哥與表哥一起準備了一個搞笑節目,他們扮成女人,演唱熱門歌曲,這個組合還起了名字叫“蘇打水”。他們需要一個人報幕,哥哥就推薦了我。我很意外,其他人也是如此。但後,我做到了,儘管內心慌亂無比。
我驚呆了,因為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但我的家人們竟然是如此歡樂!他們完全不介意「主持人」身上裝有支架、說話結結巴巴,著實沉浸在狂喜之中。我想,人必須面對並打破自己的恐懼,而非迴避,否則它會一直困擾著我們。那真是一個奇妙的夜晚,我的角色居然受到了好評。這個臨時組合引起了一陣轟動,也受邀到全英各地的俱樂部和劇場演出。只是擔心怕惹怒了不喜歡酸味的人們,我的兩個哥哥把隊名改成了「蘇打姊妹」。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們開始做全英巡迴表演,並參加了一些比賽。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開始意識到:我也可以面對大眾。
高中時,我參與了許多場喜劇的演出,甚至導演了其中幾部。到我上大學時,我在表演和導演方面的品味已頗具水準。雖然我自己沒有意識到,但我常常被邀請去參加辯論賽和演講比賽。一旦站上講台,我就能很快地放鬆下來並非常享受,到現在依然如此。我的職業就是要面對不同的人群來演講,並與他們合作。儘管我在演講之前非常緊張,但從站上台的一瞬間開始,時間就會在我的演講中飛逝。
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天賦,那麼你對時間的感知就會改變。如果你投身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中,一個小時就像是5 分鐘一樣快。我妻子特里總說,從我下班回來時的狀態就知道我一天都做了什麼。如果我回家時看起來似乎老了10 歲,那當天一定是開會了或者處理行政事務了;但是如果我哪天回來神采奕奕,一定是作了演講或者主持了研討會。順應天賦會讓你精力充沛,除此之外的事就都是在消耗你的能量。那麼,你該如何開始尋找自己的天賦之旅呢?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