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當代建築十五講
商品資訊
ISBN13:9789888466481
替代書名:Fifteen Lessons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董豫贛
出版日:2018/07/31
裝訂/頁數:平裝/408頁
規格:23cm*15.4cm*2.2cm (高/寬/厚)
版次:1
定價
:NT$ 530 元優惠價
:90 折 477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集中梳理西方現當代建築的發展脈絡,史論結合,堪稱現當代建築簡明史和入門書。
◎圖文並茂,賞析經過時間沉澱的現代建築傑作,呈現當代建築的奇觀和實驗。
◎作者為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著名建築師、建築評論家。在北大主講「現當代建築賞析」通選課十年,成為北大最受歡迎的精品課之一。
賞析現代建築傑作,呈現當代建築奇觀
北京大學知名學者、著名建築師董豫贛在北大主講的「現當代建築賞析」選修科,是北大最受歡迎的精品課之一。本書由通選課講稿整理而成。
作者走進歷史深處的現代建築山巒,全面梳理西方現代建築發生、發展的脈絡;集中對柯比意、密斯、萊特、路易‧康四位現代建築大師的建築思想加以探討,並考察他們的思想在西方、日本、中國當代建築中的主要影響與不同表現;反思中國現當代建築與西方同時期建築差距與差異,從而提出中國當代建築的地域性與國際化問題。
輔以眾多建築作品的賞析,史論結合,圖文並茂,是現當代建築史入門佳作。
作者簡介
董豫贛
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著名建築師、建築評論家。
在北大主講「現當代建築賞析」選修科十年,成為北大最受歡迎的精品課之一;為理清講義陸續撰寫的七十餘篇論文,在各類雜誌上刊登;偶然著成的兩本有關建築與藝術的小書《極少主義》《文學將殺死建築》,都在半年左右重印;為教學實踐所建成的幾幢建築,曾被國內外多種報刊報導,並由此出版了兩本專著《從傢具建築到半宅半園》《敗壁與廢墟》;近年來迷戀造園,相關造園作品連續三年入選《中國建築藝術年鑒》,為此新開一門「中國古典園林賞析」選修科,也從幾年前三十餘人的冷清小課發展為百餘人的擁擠大課。
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著名建築師、建築評論家。
在北大主講「現當代建築賞析」選修科十年,成為北大最受歡迎的精品課之一;為理清講義陸續撰寫的七十餘篇論文,在各類雜誌上刊登;偶然著成的兩本有關建築與藝術的小書《極少主義》《文學將殺死建築》,都在半年左右重印;為教學實踐所建成的幾幢建築,曾被國內外多種報刊報導,並由此出版了兩本專著《從傢具建築到半宅半園》《敗壁與廢墟》;近年來迷戀造園,相關造園作品連續三年入選《中國建築藝術年鑒》,為此新開一門「中國古典園林賞析」選修科,也從幾年前三十餘人的冷清小課發展為百餘人的擁擠大課。
目次
第一講 建築與文學:大建築的衰亡
一 建築的發端
二 建築的象徵
三 建築的風格
四 大建築的輝煌
五 作為特殊時空的《巴黎聖母院》
六 建築是凝固的史詩
七 作為巴別塔的建築術
八 聖經會摧毀宗教
九 印刷術將殺死建築術
十 這些會摧毀那些
十一 文學將殺死建築
十二 小將殺死大
第二講 建築與革命:柯比意的建築革命
一 建築或革命
二 為誰建築
三 如何建造
四 複製還是模仿
五 選擇甚麼標準
六 水平長條窗與自由立面
七 自由平面與精確造型
八 屋頂花園與平屋頂
九 底層架空與城市革命
十 城市與建築
十一 建築與理想
十二 唯有思想可以流傳
第三講 建築與史詩:密斯的鋼鐵建築
一 水晶宮是否為建築的爭論
二 玻璃與晶體
三 抽象與表現
四 抽象與造型
五 空間與流動
六 時代建築是甚麼
七 時代建築要滿足甚麼
八 萬能空間
九 空間原型
十 從「是甚麼」到「怎麼做」
十一 上帝與細部
十二 少就是多
第四講 建築與有機:萊特的有機建築
一 有關「有機」的自然定義
二 有機與創造
三 形式追隨功能
四 形式的生成
五 有機建築的日本影響
六 有機建築與風格雜交
七 流水別墅的自然關係
八 面向自然的體量出挑
九 技術與藝術
十 水平的自然象徵
十一 民主與創造
十二 城市與鄉村
第五講 建築與秩序:路易.康的建築餘暉
一 美與驚訝
二 感覺與思想
三 形式與設計
四 慾望與需要
五 形式與表達
六 材料與秩序
七 結構與秩序
八 空間與秩序
九 節點與秩序
十 光線與秩序
十一 可度量與不可度量
十二 靜謐與光明
第六講 建築與裝飾:史卡帕的有機裝飾
一 有機裝飾
二 節點構成
三 分離與細部
四 分離與連結
五 片段性與整體感
六 體量與轉角
七 史卡帕的三種裝飾語言
八 鋸齒形線腳與建築輪廓
九 基督魚與馬賽克
十 橋與拱
十一 建築與裝飾
十二 工藝與文脈
第七講 建築與符號:1960年代的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
一 時代精神與歷史繼承
二 純粹對複雜
三 簡單對折衷
四 從複雜到折衷
五 非傳統的使用傳統
六 文脈的複雜與隱喻的雜亂
七 裝飾性符號
八 模仿與集仿
九 經典與方言
十 大招牌與小建築
十一 消費時代的建築週期
十二 反動與創新
第八講 建築與地域:地域性建築的不同表現
一 現代化與國際化
二 現代性與歷史性
三 國際化與地域性
四 地域性與本土性
五 開放的地域性
六 是建造還是佈景
七 地方材料與身體感知
八 有情感的建築
九 地域與鄉土
十 地域文化與國家邊界
十一 現代建築與美國風
十二 獨創性與可能性
第九講 建築與消費:電影 Playtime 裡有關創造的秘密
一 電影場景之一:機場—作為歷史集仿的地點
二 離題討論之一:現代還是後現代批判?
三 電影場景之二:辦公樓—現代建築的效率特徵
四 離題討論之二:文明與遠慮
五 電影場景之三:展銷大廳—後現代主義時代的消費觀念
六 離題討論之三:生產與消費
七 電影場景之四:公寓—消費時代家庭的瓦解
八 離題討論之四:壁爐與電視
九 電影場景之五:旅館—作為對消費時代的質疑
十 離題討論之五:顧客與上帝
十一 電影場景之六:夜總會—消費時代的末日狂歡
十二 離題討論之六:符號與奇觀
第十講 建築與教育:1980年代的解構主義思潮
一 建築與建造
二 建築與製圖
三 建築與工程
四 建築與教育
五 結構與解構
六 幾何與圖解
七 結構與圖解
八 空間與圖解
九 圖解與質疑
十 生成與驅動
十一 結構與解構
十二 解構與反思
第十一講 當代建築的奇觀:消費時代的奇觀傾向
一 上帝建築師的奇觀
二 建築理論的超級雜交
三 混雜都市裡的建築奇觀
四 機器時代的機器表皮
五 消費時代的表皮奇觀
六 消費時代的結構奇觀
七 消費時代的獨特性追求
八 獨特物體的獨特質疑
九 超級市場的超級創造
十 歷史城市的建築奇觀
十一 當代建築的迪士尼奇觀
十二 城市紀念物
第十二講 當代建築的實驗:非主流建築師的獨立研究
一 造型與雕塑
二 空間與輪廓
三 角部與體量
四 造型與獨石
五 造型與裝置
六 造型與幾何
七 造型與意境
八 空間與氣候
九 空間與材料
十 空間與技藝
十一 空間與氛圍
十二 空間與自然
第十三講 東鄰日照(上):日本當代建築盛況
一 開敞與封閉
二 公共與私密
三 分散與聚集
四 建築與都市
五 建築與庭院
六 身體與環境
七 空間與文化
八 抽象與原型
九 抽象與意向
十 抽象與具象
十一 灰度與廢墟
十二 日本與國際
第十四講 東鄰日照(下):中日現當代建築概況比較
一 日本近代建築思潮概況
二 中國近代建築思潮概況
三 日本1960 年代的建築實踐概況
四 中國建築的後現代波瀾
五 日本當代建築師非風格的傳統研究
六 中國建築的本土性建築實踐
七 建築與材料技術的實驗
八 非常建築的非常實驗
九 劉家琨的低技實驗
十 王澍的營造實驗
十一 實驗建築的反思
十二 中國建築的本土化與當代化
第十五講 建築與自然:中國建築的可能性展望
一 造型與光線
二 自然與建築
三 現代玻璃材料與植物
四 現代混凝土材料與植物
五 植物與建築的現代關係
六 妹島和世建築中的自然觀
七 景觀建築的廢墟意向
八 隈研吾基於自然的反造型
九 中西文化模式比較
十 陰陽模式裡的建築重審
十一 陰陽模式下的城市與建築
十二 陰陽模式下的自然與城市
後記
一 建築的發端
二 建築的象徵
三 建築的風格
四 大建築的輝煌
五 作為特殊時空的《巴黎聖母院》
六 建築是凝固的史詩
七 作為巴別塔的建築術
八 聖經會摧毀宗教
九 印刷術將殺死建築術
十 這些會摧毀那些
十一 文學將殺死建築
十二 小將殺死大
第二講 建築與革命:柯比意的建築革命
一 建築或革命
二 為誰建築
三 如何建造
四 複製還是模仿
五 選擇甚麼標準
六 水平長條窗與自由立面
七 自由平面與精確造型
八 屋頂花園與平屋頂
九 底層架空與城市革命
十 城市與建築
十一 建築與理想
十二 唯有思想可以流傳
第三講 建築與史詩:密斯的鋼鐵建築
一 水晶宮是否為建築的爭論
二 玻璃與晶體
三 抽象與表現
四 抽象與造型
五 空間與流動
六 時代建築是甚麼
七 時代建築要滿足甚麼
八 萬能空間
九 空間原型
十 從「是甚麼」到「怎麼做」
十一 上帝與細部
十二 少就是多
第四講 建築與有機:萊特的有機建築
一 有關「有機」的自然定義
二 有機與創造
三 形式追隨功能
四 形式的生成
五 有機建築的日本影響
六 有機建築與風格雜交
七 流水別墅的自然關係
八 面向自然的體量出挑
九 技術與藝術
十 水平的自然象徵
十一 民主與創造
十二 城市與鄉村
第五講 建築與秩序:路易.康的建築餘暉
一 美與驚訝
二 感覺與思想
三 形式與設計
四 慾望與需要
五 形式與表達
六 材料與秩序
七 結構與秩序
八 空間與秩序
九 節點與秩序
十 光線與秩序
十一 可度量與不可度量
十二 靜謐與光明
第六講 建築與裝飾:史卡帕的有機裝飾
一 有機裝飾
二 節點構成
三 分離與細部
四 分離與連結
五 片段性與整體感
六 體量與轉角
七 史卡帕的三種裝飾語言
八 鋸齒形線腳與建築輪廓
九 基督魚與馬賽克
十 橋與拱
十一 建築與裝飾
十二 工藝與文脈
第七講 建築與符號:1960年代的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
一 時代精神與歷史繼承
二 純粹對複雜
三 簡單對折衷
四 從複雜到折衷
五 非傳統的使用傳統
六 文脈的複雜與隱喻的雜亂
七 裝飾性符號
八 模仿與集仿
九 經典與方言
十 大招牌與小建築
十一 消費時代的建築週期
十二 反動與創新
第八講 建築與地域:地域性建築的不同表現
一 現代化與國際化
二 現代性與歷史性
三 國際化與地域性
四 地域性與本土性
五 開放的地域性
六 是建造還是佈景
七 地方材料與身體感知
八 有情感的建築
九 地域與鄉土
十 地域文化與國家邊界
十一 現代建築與美國風
十二 獨創性與可能性
第九講 建築與消費:電影 Playtime 裡有關創造的秘密
一 電影場景之一:機場—作為歷史集仿的地點
二 離題討論之一:現代還是後現代批判?
三 電影場景之二:辦公樓—現代建築的效率特徵
四 離題討論之二:文明與遠慮
五 電影場景之三:展銷大廳—後現代主義時代的消費觀念
六 離題討論之三:生產與消費
七 電影場景之四:公寓—消費時代家庭的瓦解
八 離題討論之四:壁爐與電視
九 電影場景之五:旅館—作為對消費時代的質疑
十 離題討論之五:顧客與上帝
十一 電影場景之六:夜總會—消費時代的末日狂歡
十二 離題討論之六:符號與奇觀
第十講 建築與教育:1980年代的解構主義思潮
一 建築與建造
二 建築與製圖
三 建築與工程
四 建築與教育
五 結構與解構
六 幾何與圖解
七 結構與圖解
八 空間與圖解
九 圖解與質疑
十 生成與驅動
十一 結構與解構
十二 解構與反思
第十一講 當代建築的奇觀:消費時代的奇觀傾向
一 上帝建築師的奇觀
二 建築理論的超級雜交
三 混雜都市裡的建築奇觀
四 機器時代的機器表皮
五 消費時代的表皮奇觀
六 消費時代的結構奇觀
七 消費時代的獨特性追求
八 獨特物體的獨特質疑
九 超級市場的超級創造
十 歷史城市的建築奇觀
十一 當代建築的迪士尼奇觀
十二 城市紀念物
第十二講 當代建築的實驗:非主流建築師的獨立研究
一 造型與雕塑
二 空間與輪廓
三 角部與體量
四 造型與獨石
五 造型與裝置
六 造型與幾何
七 造型與意境
八 空間與氣候
九 空間與材料
十 空間與技藝
十一 空間與氛圍
十二 空間與自然
第十三講 東鄰日照(上):日本當代建築盛況
一 開敞與封閉
二 公共與私密
三 分散與聚集
四 建築與都市
五 建築與庭院
六 身體與環境
七 空間與文化
八 抽象與原型
九 抽象與意向
十 抽象與具象
十一 灰度與廢墟
十二 日本與國際
第十四講 東鄰日照(下):中日現當代建築概況比較
一 日本近代建築思潮概況
二 中國近代建築思潮概況
三 日本1960 年代的建築實踐概況
四 中國建築的後現代波瀾
五 日本當代建築師非風格的傳統研究
六 中國建築的本土性建築實踐
七 建築與材料技術的實驗
八 非常建築的非常實驗
九 劉家琨的低技實驗
十 王澍的營造實驗
十一 實驗建築的反思
十二 中國建築的本土化與當代化
第十五講 建築與自然:中國建築的可能性展望
一 造型與光線
二 自然與建築
三 現代玻璃材料與植物
四 現代混凝土材料與植物
五 植物與建築的現代關係
六 妹島和世建築中的自然觀
七 景觀建築的廢墟意向
八 隈研吾基於自然的反造型
九 中西文化模式比較
十 陰陽模式裡的建築重審
十一 陰陽模式下的城市與建築
十二 陰陽模式下的自然與城市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