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知識因:知識演化論(知識社會學)
滿額折

知識因:知識演化論(知識社會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5304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將改變你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甚至重新認識「自我」(我是誰?)!

從知識的角度來說
「知識因」(knowledgene)=「知識」(knowledge)+「基因」(gene)的縮寫,是知識的達爾文主義。
人類基因與知識長期共生演化,人類無法單獨而需要知識因協助才能完整演化,像是:在各階段中,學習當時社會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內容。然而,迄今知識因不僅能彌補基因的先天不足,甚至能改造及複製基因;或是已能思考,像是:人工智慧;未來,有朝一日當知識因找到能自行分裂複製的材料時,可能會誕生一種新的生命型態。不過,地球上所有生物基因的DNA及RNA之數目、排序、編碼方式等皆不相同,基因也宛如呈現出知識因的狀態,因此,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基因演化也如同是一場知識因的競賽。

從社會的角度來說
知識起源於人類為求生存的勞動活動之中,因為知識使得人類不同且優於其他僅以基因演化的物種,由於需要傳遞知識,發展出各種語言、文字、圖騰等媒介,來擴大傳遞及複製學習,進而從原始社會發展出文明社會。
在不同人的社會生活中有許多「知識正確」(knowledge correct),令人展開對特定知識的複製學習。人是知識的產物,知識是社會的,而社會是變動的,知識便不穩定,就連真理知識。知識具有社會型,知識的生產歷史脈絡,從遠古時期高高在上的神說,逐漸落入凡間,並在各時代出現社會特徵及其謬誤,像是:科學劇場、知識商品化等。
解構主義大師Derrida以「解構主義」來對抗「結構主義」的謬誤,像是:他認為《聖經》如果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就不會在各時代中,有許多神職人員對《聖經》進行註解及補述等行動,因此,Derrida認為一切萬物的意義等是不穩定的、去結構的。然而,從知識因的觀點,註解及補述等正是知識因的演化行動,用來調整使得原有知識能持續(甚至擴大)下去,並非如Derrida所言只是瓦解原結構,更何況,所有結構本來就並非靜態。

從「我是誰」的角度來說
我們每個人認識世界一切萬物,是由:「能(subject)、所(object)、主體(覺知者,witness)」構成。如同,在精神世界中,《聖經》〈創世紀〉:「神(主體)說,要有光(能),於是有了光(所)!」,並且沒有「神」(主體)的見證,「光」(能、所)並無意義;或是,在物質世界中,見到的一切萬物是由「發出的光(能)、反射的光(所)、人(主體)」見證而成。而此三者正是我們認識一切、與生俱來的根本能力。
不僅,笛卡爾的名言:「我」(主體)「想」(能),故我「是」(所)(cogito, ergo sum),對自我的存在認知由此構成。在每個片刻當下,我們經常有各種思考及念頭,也由「能思考的念頭、所思考的念頭、主體我」產生,因此,因人而有所不同。並且,在社會的日常生活中,這個主體「我」總是在「能生、所生」的特性中,產生形形色色的各種意義、情感、情緒及念頭等,包括:在夢境中。

作者簡介

廖世璋

現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專任副教授

學經歷簡介
現任學術期刊編輯委員及審查委員、國家考試委員、公共工程委員、政府促參委員、公共藝術委員等。曾兼任中原大學、文化大學、空中大學等校,曾任政府文化部門、記者、廣告公司、規劃顧問公司及事務所、出版企劃、專欄漫畫作家等,歷練於產官學三界,亦具有國家專業技師執照及公務人員高等考試資格等。

專長及興趣:文化政策、文化行政、文化研究、博物館經營、博物館策展與展示、文化創意產業、地方文化產業、社區營造、地方品牌行銷、藝術文化園區經營與規劃設計、歷史聚落及古蹟保存再利用、都市設計、地方藝術節慶、公共藝術、社會空間與都市文化研究等。

曾出版「地方文化產業研究」、「文化創意產業」、「光瑜伽」、「都市設計應用理論與設計原理」等著作,以及一些學術期刊論文。

目次

目錄

謝誌
作者序(兼導讀)

第一章 知識起源與歷史脈絡
壹、知識起源:人類為了生存的勞動
貳、知識「神」說
參、知識「真理」
肆、知識生產的歷史脈絡:從天上落下凡間

第二章 知識社會與社會知識
壹、知識與社會
貳、地方知識學
參、知識功能主義(Knowledge functionalism)

第三章 知識已死 ?
壹、知識的終結與謬誤現象
貳、知識做為一種「觀看」(looing)與「凝視」(gaze)
參、「召喚(interpellation)知識」與「知識召喚」

第四章 再認識知識:一個「知識因」(knowledgene)的演化論
壹、知識的「社會正確」(society correct)
貳、知識演化論的「知識因」(Knowledgene)

第五章 「知識鏡像」(knowledge mirror)理論
壹、因果法則
貳、主體缺席:反思當代社會文化理論
參、「知識鏡像」(knowledge mirror)理論

附錄 再定義社會學概念
參考文獻
案例照片資料出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304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