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日本民具事典:近1500張插圖描繪日本庶民生活原型
商品資訊
系列名:浮世繪
ISBN13:9789578630680
替代書名:絵引 民具の事典【普及版】: イラストでわかる日本伝統の生活道具
出版社:遠足文化
作者:岩井宏實-監修; 工藤員功-編; 中林啓治-繪
譯者:連雪雅
出版日:2019/02/20
裝訂/頁數:平裝/536頁
規格:21cm*14.8cm*3.5cm (高/寬/厚)
重量:881克
版次:1
商品簡介
最詳盡的日本庶民日常用品總覽
12大類生活道具 × 1139項民具解說 × 1500張精細插圖
透過民俗學‧歷史學觀點完整圖解
從地域差異、用途到構造
全盤掌握日本物質文化體系
何謂民具?
昭和十一年(1936)在《民具蒐集調查要目》中,針對「民具」的定義如下:
民具是「我國同胞基於日常生活的需要,利用技術製作成貼近生活的道具」,這個定義至今仍是民具研究的根基。項目分為:
一、衣食住的相關物品
二、謀生的相關物品
三、通信、運輸的相關物品
四、團體生活的相關物品
五、禮儀的相關物品
六、信仰儀式的相關物品
七、娛樂、遊戲比賽的相關物品
八、玩具、吉祥物
「民具」二字給人的感覺不外乎是衣食住、謀生、搬運之類的器具,其實範圍遍及生活中的大小事,那是人們因應生活所需,製作使用並傳承給後代的所有器具與造形物。
本書收錄了超過1000項生活道具,將帶領讀者了解民具所蘊含的人類智慧、對社會生活的價值、因應生活空間特性的技巧,以及製作者與使用者的巧思。藉由這本串連古今未來的民具事典,使更多人對民具產生興趣,進一步理解日本物質文化的真實面貌!
日本民俗學界集大成之作!
為說明因應生活需求製作的民具,必須透過視覺傳達具體的形態,才能夠讓讀這具體感受到各民具的具體用途、構造、歷史變遷與區域性的差異。同時透過圖文說明,也讓整本書和民具一樣具有貼近生活的親切感。
本書的所有項目搭配全新繪製的插圖,參考日本民俗學界傳奇行者──宮本常一的民具收藏,是日本屈指可數的民具相關資料。透過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榮譽教授──岩井宏實的專業監修與策劃,透過插圖呈現民具的外型,搭配簡潔扼要的文字敘述,構成這本劃時代的日本民具全圖解典藏版!
被現代人遺忘的傳統文化、無可取代的手作溫度,
大眾的生活智慧正是傳統文化最寶貴的資產!
人類展開社會生活型態後,為了讓日常生活更有效率且富足,運用智慧製作用具並充分活用。付出的努力持續累積,造就今日的生活與社會。人類自認早已熟知如此傳承下來的民具,在機械化、工業化的現代社會,其實已有很多東西不再為人知悉。以庶民的生活瑣事為題材、製造各種笑點的落語,劇情當中就經常出現民具,然而如今卻聽來陌生。
不過,長年將能力投注於製作使用民具的傳統文化,仍有不少被現代的先進工業技術採用。而且,在重新認識傳統文化之美的今日,過去的傳統民具再次受到人們青睞,悄悄地形成一股潮流。比起合乎規格的冰冷機器,帶著溫度的木、竹等材料製成的民具更受歡迎,我們願意花上數個月甚至數年的時間,等待職人手工製作的精緻工藝品。從傳統孕育而成的洗練設計,正是世上最珍貴的美感資產。
作者簡介
一九三二年出生於奈良縣,二〇一六年逝世。立命館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日本史學碩士、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榮譽教授、帝塚山大學榮譽教授、文學博士。曾任大阪市立博物館主任學藝員、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民俗研究部長、帝塚山大學校長、大分縣立歷史博物館館長。主要著作有《地域社會的民俗學研究》、《繪馬》、《曲物》、《看板》、《民具博物誌》、《旅行民族誌》等書。
編撰│工藤員功
一九四五年出生於北海道。於武藏野美術短期大學主修演藝設計科。在宮本常一先生的指導下,於武藏野美術大學生活文化研究會、日本觀光文化研究所從事民具的調查、收集與研究。一九八九年至二〇〇六年擔任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資料圖書館民俗資料室專員。現為千葉縣柏市文化財產保護委員。主要著作有《生活中的竹與稻草》、《日本民具辭典》(共編著)等書。
插畫│中林啓治
一九三五年出生於東京都。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繪畫系(油畫),曾進入吉田謙吉舞台美術研究所,在日活攝影所從事電影美術設計。一九七一年於全方位媒體開發研究所協助博物館的展示設計與調查。現為Senographika代表。主要著作有《古早的道具》、《記憶中的街道 澀谷》等書。
連雪雅
生活中少不了日文的陪伴,對翻譯工作懷抱著高度熱情。譯作包含食譜、親子教養、旅遊圖文、醫療保健等生活實用書籍與小說。
名人/編輯推薦
※珍藏推薦※
林于昉 秋惠文庫
林承緯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大阪大學博士
許耿修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中心主任
「民具承載著日本列島居民們的生活歷史。本書不只記載現今仍為人使用的生活道具,更觸及現已消逝之民具的起源與變遷,並佐以插圖、詳加解說。了解日本的歷史及文化不可或缺的知識盡在本書中。」──平川南(日本山梨縣立博物館榮譽館長)
「圖解一目了然、掌握日本物質文化體系的寶典、忠實呈現最純正完整的日本文化風景。欲認識日本傳統的必讀之作。」──林承緯(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大阪大學博士)
序
前言
早在明治時代便已經有人開始研究日本的民具,那個人是愛德華.摩斯(Edward Sylvester Morse)。儘管當時還稱不上是研究,對日本民具深感興趣的他,努力蒐集並理解民具。摩斯博士為了進行腕足動物等的採集,於明治十年(一八七七)六月來到日本,後因發現大森貝塚(※摩斯博士搭乘往返橫濱與東京之間的電車時注意到這座貝塚,後來進行挖掘。這座貝塚不只是日本第一個考古遺跡,出土文物本身更揭開了繩文時代的人類生活)而聞名。待在日本的期間,他對日本民具與住宅產生興趣,在其著作《日本的每一天》(Japan Day by Day)中曾提到:「近來我對日本的居家藝術很感興趣……倘若有充裕的時間,真想將這類物品全部蒐集起來」。居家藝術是指家庭中使用的器具,如各式桶類。
摩斯博士想藉由了解日本庶民的生活用具,也就是民具,以及製造、使用那些用具的生活方式,進一步理解日本與日本人。第三次訪日期間,他蒐集的資料已達八二一件,還親自編寫了蒐集目錄。之後數量愈來愈多,最後以摩斯收藏品的名義收藏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塞勒姆(Salem)的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Peabody Essex Museum),據說數量多達三萬件。
還有一位坪井正五郎博士,他可說是日本人類學的先驅。明治十九年(一八八六),他在《東京人類學會報告》創刊後不久便提出正月習俗的調查研究,誌中刊載了削掛(P407)等正月習俗相關的民具調查報告、關於獨木舟和樏(P120)的調查研究。明治二十年(一八八七)出版了《工商技藝看板考》一書,被視為研究招牌的起點。
正式的民具研究始於澁澤敬三老師。大正十年(一九二一),他開始蒐集並研究以鄉土玩具為主的民俗物件。大正十四年(一九二五)成立了蒐集、展示、研究民俗物件的組織「閣樓博物館」(Attic Museum)。澁澤老師認為玩具不只是娛樂玩物,而是如實呈現各地風土、生活與信仰的民俗物件,他的理念帶給今日的鄉土玩具研究許多啟發。
昭和五年(一九三○)他編撰了《蒐集物基準》,向各地的研究者傳達蒐集民俗物件的迫切性,主張民俗物件需進行科學實證研究的必要性,推廣民俗物件的蒐集與調查,當時將民俗物件稱作「民俗品」。昭和八年至九年(一九三三~三四)這段時期,開始改以「民具」稱之。昭和十年(一九三五),《閣樓月誌》的〈閣樓記〉中將「民具」定為正式名稱。
昭和十一年(一九三六),在《民具蒐集調查要目》中針對「民具」的定義,向閣樓博物館(後改名為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的研究者與日本全國對民具有興趣的研究者提出解說。
民具是「我國同胞基於日常生活的需要,利用技術製作成貼近生活的道具」,這個定義至今仍是民具研究的根基。項目分為:
一、衣食住相關物品
二、生計相關物品
三、通信、運輸相關物品
四、團體生活相關物品
五、禮儀相關物品
六、信仰儀式相關物品
七、娛樂、遊戲競技相關物品
八、玩具、吉祥物
「民具」二字給人的感覺不外乎是衣食住、生計、運輸之類的器具,其實範圍遍及生活中的大小事,那是人們因應生活所需,製作使用並傳承給後代的所有器具與產物。
人類展開社會生活型態後,為了讓日常生活更有效率且富足,運用智慧製作用具並充分活用。付出的努力持續累積,造就今日的生活與社會。民具原本是出自生活需求,由某人構思出來的創作,最終被鄉鎮村落或同業等生活共同體認可為方便有效的用具,使得其創意及模式逐漸定型,製作者和使用者共同學習,彼此延續著傳統,代代傳承。
人類自認早已熟知如此傳承下來的民具,但其實已有很多不再為人知悉。以庶民的生活瑣事為題材、製造各種笑點的落語,劇情當中就經常出現民具,然而如今卻有許多民具聽來陌生。例如「道具屋」這個故事,就是將民具的名稱當作哏。
在接觸民具的機會日漸減少的情況下,戰後的高度經濟成長帶動了產業技術急速發展,促成高度情報化的社會,塑膠與不鏽鋼製品成為日常生活用具的主流,被稱為塑膠不鏽鋼文化時代。再者,隨著大量生產和快速製造的技術成熟,在社會上興起速成文化,種種因素使得傳統民具逐漸被人們遺忘。
不過,長年投注心力於製作、使用民具的傳統文化中,仍有不少元素為現代的先進工業技術所採用。而且,傳統民具在今日再次受到一般市民,尤其是家庭主婦的青睞,悄悄地形成一股潮流,只要走進百貨公司的日用品賣場或專賣店就能觀察到。比起規格統一的冰冷機器,以木、竹等為材料、帶著溫度手感的民具更受歡迎,從傳統粹練而成的設計巧思中體會美感,這樣的社會風潮也擴及日本傳統文化。
面對如此現況,於是決定編寫民具事典,以期大眾了解民具所蘊含的人類智慧、對社會生活的價值、因應生活空間特性的技巧,以及製作者與使用者的巧思。希望藉由這本串連古今未來的民具事典,讓更多人對民具產生興趣。
*
一般人對辭典、事典的印象,不外乎是以「文字」解說的書籍。但要說明因應生活需求製作的民具,得透過視覺傳達具體的形態,才能更有助於讀者理解。也就是說,將實際的民具配合時空變化以圖像呈現,應該就能產生貼近生活的親切感吧。
昭和二十九年(一九五四)三月七日,澁澤敬三老師在〈能否製作圖畫索引〉的文章中提到:「這好比文字的索引,十多年前我就在想,能否製作圖畫索引」。繪卷中為輔助了解主題而描繪的背景或插圖,不少都傳達出當時民眾的生活,而在驗證過程中,那些圖畫便成為研究民具歷史的具體線索。利用繪卷進行的民具研究,在澁澤老師去世的隔年,即昭和三十九年(一九六四)終於出版成一套五冊的《繪卷中的日本庶民生活圖畫索引》。
另外,昭和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一九六四~一九六七),受過澁澤老師指導的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的研究員及同好為悼念他,編寫出版了四卷的《日本民具》。書中收錄的內容是從閣樓博物館草創期收集的龐大民具中所精選的項目,以精美照片呈現民具的實體,加上適切的說明。當時對民具有興趣的人將此鉅著視為珍藏之作。
其實,江戶時代已有重視圖像呈現的著作。首先是元祿三年(一六九○)由京都的平樂寺、大坂的村上清三郎及江戶(東京)的村上五郎兵衛共同出版的職業百科事典《人倫訓蒙圖彙》,共七卷七冊。先分別列出公家、武家、僧侶的身分、家世、職務等,再細分為藝能部、作業部、商人部、細工人部、職之部、勸進餬部,針對五百多種的身分、職業,以圖文說明其內容與由來,並且簡單介紹三都(江戶、京都、大坂)的名店。
其次是正德二年(一七一二)左右,由大坂的醫師寺島良安編寫的圖解百科全書《和漢三才圖會》。全書共一○五卷,範圍涵蓋天部、天文、包含異國人一覽在內的人倫、技藝、藝能、神祭具、兵器、廚具、船橋具、農具等各種器具、動植物及食物等,以漢字名、日語名搭配圖文記述。
江戶時代末期的書籍則是喜田川守貞所著的《守貞謾稿》,於嘉永六年(一八五三)起稿,慶應三年(一八六七)增訂。該書以江戶、大坂、京都為中心,將七百項的事物名稱與事象分類為時勢、家宅、職業、雜業、貨幣、男女衣飾、音曲、遊戲、食物等附圖說明,除其所見聞之事項以外,還參考了書籍、繪畫等補充了六百多個項目。這樣的書籍方便我們了解江戶時代人們的生活,而圖像更能加深理解。
不過,那些書籍仍是以文章為主,圖像的存在只是輔助理解,作用好比今日的插圖。
*
因此,本書是以「圖畫」為索引,透過圖文說明所有項目。書中收錄了一千多的項目,且非按五十音排序,是依用途分為十二章:「飲食」、「裝扮」、「居住」、「耕種」、「飼養」、「捕獲」、「製作」、「運輸」、「買賣」、「祈願」、「娛樂」、「交流」。全圖示的目次也是日本首創的。
民具的分類依前文中《民具蒐集調查要目》歸納的八大項進行了用途、功能等各類別的研究,但有些民具具有多種用途,有時在其他情況下也會使用同形器物,不少民具難以歸納於某個明確的項目。這也正是民具的特性,因此本書的十二章也未必是最確切的分類。
透過插圖呈現民具的外型,搭配簡潔扼要的文字敘述,希望能有助讀者理解各民具的具體用途、構造、歷史變遷與區域性的差異等。不過民具依時代、地區而異,即使是相同時代或地區也有各種形態,因此插圖僅以具代表性或構造易理解的為主,無法完整展示所有的樣貌,這點還請各位諒解。
繪製插圖時,主要是參考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資料圖書館民俗資料室的收藏資料。該資料室的收藏最初來自於曾經跟隨澁澤敬三老師一同進行民俗學、民具學研究的宮本常一老師,從各地蒐集而來的藏品數量已超過九萬件。本書的共著者工藤員功多年來負責維護管理這些收藏,並持續累積研究成果,可說是日本屈指可數的民具相關資料。
關於作為項目標題的各個民具名稱,考慮到時代、地區的差異性是民具的特徵,在研究上也是一大重點,因此標題以外的別稱皆可透過索引查詢。
編寫本書時也參考了許多日本各地研究民具者的心血成果,在此向諸位表達感謝之意。
如前所述,本書的所有項目皆搭配插圖是民具事典的劃時代創舉,這也是本書引以為傲之處。書中的插圖皆由中林啓治獨自完成,他在民具的造詣極深,創作出許多民具的插畫作品,且屢屢參與博物館舉辦的民具展示。本書可說是集其大成之作,中林先生豐富的學識與努力更提升了本書的價值。將龐大數量的插畫整理修正,製成索引的山本薰,面對如此耗費心力的工作,非常感謝您的細心付出。另外,中村先生繪製插圖時,承蒙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資料圖書館民俗資料室等各機關、研究者給予莫大的協助,再次致上由衷的謝意。
不只是民具,希望本書能夠成為對日本文化有興趣的人有幫助的良書,也請各位不吝指教。
目次
第一章 飲食
第二章 裝扮
第三章 居住
第四章 耕種
第五章 飼養
第六章 捕獲
第七章 製作
第八章 運輸
第九章 買賣
第十章 祈願
第十一章 娛樂
第十二章 交流
索引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