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學入門
哆啦A夢知識大探索05:世界家屋觀測器
Fury of Nature: When Hurricanes and Tsunamis Rock the World
A True Book: Money: What Banks Do with Money
Artemis Fowl #1-8 (英國版)(共8本平裝本)
Vuela

TOP
4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中國史學入門
滿額折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中國史學入門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30 元
優惠價
90477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顧頡剛是古史辨學派創始人,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奠基人。
本書提綱挈領地介紹中國各歷史朝代的更迭,並且將古代社會的各個層面如哲學、文學、經濟、宗教、自然科學等都做了簡介;對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以及各朝代的部分雜史等古書,從經學、漢學、史料學、考古學和考據學等方面加以簡述。把三四千年的中華歷史和文化舉重若輕地娓娓道來,使讀者從總體上了解和把握中國歷史的基本情況。

作者簡介

顧頡剛(1893—1980)
江蘇蘇州人,著名歷史學家。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歷任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雲南大學、齊魯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蘭州大學等大學教授及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主任、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主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組院士、中國科學院(後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他在上古史、民俗學、歷史地理學領域取得了傑出的成就。生平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古史辨》《秦漢的方土與儒生》《三皇考》《史林雜識初編》《吳歌甲集》等。

目次

I /序言
xii /三版前言— 新消息

1 /一 中國民族史概要
1 /1. 打破兩個錯誤的觀念
3 /2. 中華民族的形成、壯大和發展
3 /(1)商
4 /(2)周、秦
10 /(3)漢
11 /(4)三國、兩晉、南北朝
13 /(5)隋、唐、五代
15 /(6)宋、遼、金
16 /(7)元
17 /(8)明
18 /(9)清
21 /3. 各民族神話中的祖先
22 /(1)盤古開天闢地
22 /(2)三皇五帝的各種說法
28 /(3)夏、商、周的傳說和歷史

32 /二 經書、子書和戰國古書
32 /1. 最早的中國文字
33 /2. 經書漫談
34 /(1)《詩經》
34 /(2)《尚書》
36 /(3)《禮經》
37 /(4)《春秋經》
38 /(5)《孝經》
39 /(6)《論語》
40 /(7)《孟子》
41 /(8)《爾雅》
41 /(9)《易經》
42 /(10)經書雜論
43 /3. 說說諸子百家
46 /(1)《墨子》
49 /(2)《楊子》
49 /(3)《莊子》
51 /(4)《老子》
53 /(5)《韓非子》
54 /(6)法家
55 /(7)《管子》
56 /(8)陰陽家
58 /(9)名家
58 /(10)雜家
58 /(11)諸子雜論
62 /4. 經書、子書以外的戰國古書
62 /(1)《竹書紀年》
63 /(2)《穆天子傳》
65 /(3)《國語》
65 /(4)《戰國策》
66 /(5)《逸周書》
66 /(6)《世本》
67 /(7)《山海經》
70 /(8)《楚辭》

73 /三 中國史書
75 /1.《二十四史》
79 /2.《史記》
84 /3.《漢書》、《後漢書》
90 /4. 史書續談

99 /四 雜史
100 /1. 漢朝雜史
102 /2. 六朝雜史
105 /3. 唐朝雜史
109 /4. 宋代雜史
112 /5. 元代雜史
115 /6. 明代雜史
117 /7. 清朝雜史

124 /五 經學、漢學

149 /六 清代古學整理、考據學

166 /七 史料學與考古學的結合

210 /八 略談中國古代社會

231 /九 淺談中國古代文學

258 /十 中國宗教史略

272 /十一 中國哲學史略

303 /十二 中國歷代京都和北京小史

343 /後記
346 /修訂再版後記
350 /校訂後記
358 /三版校訂後記

 

書摘/試閱

一 中國民族史概要

今天,十二月十五日,顧老看起來面色紅潤,腰板倍兒直,精神煥發,應我的請問,興致盎然地講述中國民族的源流。他的思路異常清晰,語言有條不紊,邏輯性強。談起中華民族的歷史,他帶着一片摯愛之情,高論滔滔不絕。他的北京話帶有少許蘇州鄉音,徐徐漫道。

1. 打破兩個錯誤的觀念

 人們對於中華民族的來源,有兩個不科學的錯誤觀念,必須打破。

 第一個錯誤,說中華民族自從三皇五帝以來,一直是統一的;又一直是封建帝王世代相傳下來的。

 其實不然,三皇五帝是許多民族在悠悠的遠古時期的不同的神;後人才把這些神聯繫起來,成為許多民族共同的神,稱作「三皇」和「五帝」。古人說自己是「三皇」、
「五帝」生出來的,是黃帝的子孫。其實,這是不對的。這個說法鐵板釘釘般地定下來,就使得科學的民族史無法研究。
 
 第二個錯誤,以為中國民族是在四面八方之中央,其他少數民族在四邊,東方的民族叫做夷,西方的稱為戎,那在南方的就叫蠻,而北方的則呼為狄。

 實際上並非如此,古時,夷人、狄人各方都有。夷、 狄、戎、蠻並沒有某種固定的地域分配。

 現今,我們知道的有「北京人」,山西「丁村人」,廣西「柳江人」。這都是新發現的五十萬年前到四五萬年前的古人。這些古人,與今日之中華民族,究竟有何聯繫?還不知道,沒有研究清楚。

 今天的中華人,只不過四千年。而人類整個歷史異常漫長,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才數千年。可是,考古,可到達一萬年;古生物學可到一百萬年;地質學可以到幾百萬年。真不知,人類史從何時起始。

 現在的有文字記載,又有文物為佐證的人類歷史,仍舊是太短太短了。


2. 中華民族的形成、壯大和發展

(1)商
 古老的中華民族歷史,有文字資料的,自商代的甲骨文起始,算來不過只有三千到四千年。

 商人,是中華民族。它的東邊為鳥夷人。鳥夷人把鳥作為自己的圖騰。鳳鳥氏、玄鳥氏和爽鳩氏都是鳥夷。鳥夷人所佔地域極為廣大。大概以山東為中心,最北到東北 地區;南到江蘇;西到河南。這些都有考古的根據。鳥族文化是黑陶文化。黑陶在山東、河南、東北、江蘇等區域發現很多。黑陶的特點是薄,上面都有鳥頭。這些是近些年才發現知曉的。

 商的西邊是羌人。羌人佔地有陝西、甘肅一帶。

 商人在河南、河北地區。同其他部落比起來,當時已算是很大的了。

 商的南邊是越,在甲骨文中無越的資料。因商同越的交往少。那時,商與南方、北方的關係少,而與東方、西方的關係多。

 商的北面,仍是夷。夷人沿海而居。另外它的北邊還有狄,但關係不多。

 商代的中華民族大概如此。

(2)周、秦
 商之後為周。周是羌人。羌人分成兩支,一是姬姓,一是姜姓。都起源在渭河流域,陝西一帶地方。姬姓同姜姓聯姻。羊加男人為羌,羊加女人為姜。他們都以羊做圖騰。
 
 周人後來向南、向東方擴展。向南方擴展的是太伯。他沿漢水向東南發展到湖北、江西、浙江、江蘇,建立了吳國。這當然不是太伯一人、一次行動所達成的,而是慢慢地逐步形成的,從而吳國為周所統治。那個地方原本是越人。

 另外,周人向東擴展到了山西,再往東南到了河南。這一來,周人便同商人起了衝突,發生戰爭。結果,周滅了商。周的地方大了。最初周武王時候,他們擴充到河南、陝西、山西三省,地域就很龐大了。

 周武王死了以後,他的子侄起來叛亂。這就引發了周公的東征。東征名義上是平叛,實際上則大大開拓了疆域。河北、山東都被吞併了。這個地帶原是鳥夷的居留地,鳥夷人被迫分散,有的留下,有的逃到南方,有的逃往西方,有的跑往北方。所以周公東征的地方愈大,鳥夷人的分散也愈廣。

 後來的秦人,姓嬴,是鳥夷的一族。周公把秦人從東方趕到了西方。後來的越國,也是鳥夷人,嬴姓。犬戎滅了周,東方的鳥夷人姓嬴的自東方搬遷到西方。總之,東方和西方的各族混合了。到了秦代,東方的各族的人,則為來自西方的人(秦人)所統治了。

 狄,即犬戎,以犬為圖騰,商時已有。到周時,同犬戎就近了。狄在西、北方,勢力很大,地域很廣。西部的 在陝北地區,北部的在山西、河北地區,內蒙古全是狄 人。戰國以後變為匈奴。歷史上的匈奴,來自狄人。

 到了春秋時代,狄人分為白狄和赤狄兩支,用旗的不同來劃分。赤狄佔地在陝西、山西、河北一帶。白狄在河 北的定縣。晉人滅掉了山西與河北的很多白狄和赤狄。到戰國時期,秦又滅了陝西白狄。於是,狄更往北去。所以,戰國到秦、漢,狄人都到長城以北去了。秦、晉、 燕各國都營造長城。到戰國時,晉國亡了之後,趙國、秦國、燕國全都造長城,為的是防禦狄人。

 秦、漢以後,匈奴力量大,地域比中原還要大,佔有了蒙古和新疆。匈奴人善於騎馬射箭,善於打仗。所以秦朝特別派了大將蒙恬去抵禦匈奴。可是,仍然被匈奴人搶去肥沃的河套地帶,直到漢武帝時候才奪回。

 秦、漢時代,在北面以長城阻擋匈奴的戰馬。在南方,就開拓越。西周時吳太伯已到了越,這時又到南海郡和桂林郡(即廣東、廣西),還到了閩中郡(即福建)和象郡(就是越南)。

 越南的越人,在古代原本和浙江的越人是相同的。浙江的越有甌人,東甌人在溫州,西甌人在廣西。

 南方的越人,用船向南方去,十分便利。如同北方的匈奴用馬,能開到遠方。

 越人,矮小的身子,黝黑色的皮膚,所以也有人稱其為馬來種族。因為體格和馬來人相同,這一種族,也許是中原人。再往南,則到了東南亞,好像匈奴人之到了西伯利亞。

 所以,古代的中華人,分為三:
 1 在中間地區,中華先人,是東方的人和西部的人所合併起來的。
 2 在北邊地區,匈奴人,向北擴展。
 3 在南部地區,越人。

 因此,可以這樣說:全亞洲,在遠古的歲月裡,曾是三族共同開發。古日本、古朝鮮可能是鳥夷人。因為鳥夷人說,其祖先是鳥卵所生。在朝鮮,現在有許多證據。
 
 從商、周到秦代,許多民族合併起來,漢代以後就叫中華民族,這其中包括了許多少數民族。例如,貴州的夜郎國,雲南的滇國都併到一起。夜郎國,在漢武帝以前是獨立存在的,到武帝時把它合併了。「夜郎自大」是怎麼回事?漢朝使者到夜郎國,夜郎國王問道:「漢朝,比起我夜郎國來,孰大?」所以留下這個典故。比喻一個人不知天高地厚,而妄自尊大,人們就說他是「夜郎自大」。其實,他本不大。

 中華民族的形成、壯大和發展,要歸功於三個人:
 1 周公,他併下鳥夷,一直到了東方,到了海邊。
 2 秦始皇,他併下了南方的越,到了福建、廣東、廣西。
 3 漢武帝,他發展到了雲南、貴州。四川,戰國時,秦國就加以開發。四川,一 是巴,在重慶;一是蜀,在成都。秦始皇之能夠統一全中國,和開拓四川大有關 係。因為,四川有米,打下巴和蜀之後,有了三個大地區,就可以攻取東方,東 方卻不能打四川。

 內地的小種族有許多許多。如蠻,它分很多個種族。對於蠻的開發,要歸功於楚。

 楚,本為東方的人,同鳥夷很近。楚人姓羋。楚以羊為圖騰。原先在河南的東部,被周公一打,遷徙到漢水流域湖北一帶。到了荊山,周公的力量達不到了,以後,它壯大起來。接着,南方的許多小種族都為它所合併。包括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各區域。楚曾派人打雲南,沒有成功。但南蠻的大部分是被楚所同化。

 戰國時,越國滅了吳國之後,楚國把越國滅掉。所以,楚在春秋、戰國時代,地域最大,其周圍有五千里。其次,才是秦。當時,許多人以為楚是要統一全國的;可是,楚卻為秦滅掉。

 春秋時代,有四個大國。即齊國、晉國、秦國、楚國。齊國佔了山東的大半(東北部),及河北的南部。晉國佔了山西的全部及河北的西部。晉國本在山西的南部,它向北發展,到了雁門關以南一帶地方。

 秦國,原先是在甘肅的東部——清水縣。後來它擴充到陝西中部,再擴充到陝北以及陝南,加上甘肅的西部。到戰國年間,秦國擴展到四川。秦始皇時,已經達到了福建和兩廣,這時的版圖同當今的領域,就已經差不多了。

 說到燕國,很有味道,它本來很小,可是到戰國時期卻大起來。它到了遼寧及內蒙古的東部。燕昭王向東北發展,到達熱河、遼寧。這一擴充,主要是打擊了朝鮮。原在遼寧、熱河、河北、東北之一角的朝鮮人,便移到了現下的朝鮮。

 朝鮮人稱大河為灤。「灤」字變音成「遼」,又變為「凌」,這在韓音中,都是河。

 朝鮮人東遷,但是有一部分朝鮮人仍然留居在東北,這就是原名稱的高麗。到唐朝,唐太宗又去打高麗,當時主要在今之鞍山一帶區域。所以戰國時的燕國很大。

 戰國時候有七個國家最大,即齊、楚、燕、趙、秦、韓、魏。當時韓國、魏國在他們各國中間地方,被擠得無法向外擴大。韓國就是河南的中部和西部;魏國是山西、 河南與河北的各一部分,這是最小的兩個國家。

趙國往北發展,它原來在山西的北部和河北的西部,建都在河北的邯鄲。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77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