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生健康制度變遷
商品資訊
系列名:M(西南財經-新)
ISBN13:9789576804649
出版社:財經錢線文化有限公司
作者:徐程-等人
出版日:2020/09/25
裝訂/頁數:平裝/454頁
規格:23cm*17cm*2.2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本書將全面總結和反思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簡稱醫改) 的經驗和教訓,分析中國衛生健康制度中政府、市場與社會的角色定位, 找出衛生健康制度建設面臨的核心問題和未來發展的機遇, 為後續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以及全面實施健康中國策略提供借鑑和參考。
作者簡介
近年來主要致力於系統科學視角下的健康治理、公共衛生政策、健康產業發展、醫療體制改革評估、衛生經濟與藥物經濟學評價等領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核心期刊三十餘篇,其中SSCI/SCI十餘篇。
目前主要擔任美國公共管理學會(ASPA)健康與公共事務專委會(SHHSA)執行委員,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Value in Health,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Health Economics,Social Science Journal,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經濟學季刊等雜誌審稿人。
目次
緒論
第一節 背景和意義
第二節 相關研究概述
第三節 思路與方法
第四節 研究內容
第五節 創新與不足
第一章 衛生健康制度變遷總論
第一節 衛生健康制度及其變遷的內涵
第二節 衛生健康制度的歷史變遷及特點分析
第三節 衛生健康制度變遷的動因
第四節 新中國衛生健康狀況變化
第五節 衛生健康制度變遷規律及未來發展
第二章 公共衛生服務制度變遷
第一節 公共衛生服務制度
第二節 公共衛生服務制度變遷具體情況
新中國衛生健康
制度變遷
第三節 公共衛生服務制度變遷的動因
第四節 公共衛生服務制度發生的變化與取得的成就
第五節 公共衛生制度的未來發展趨勢
第三章 醫療服務制度變遷
第一節 醫療服務制度
第二節 醫療服務制度變遷具體情況
第三節 醫療服務制度變遷的動因
第四節 醫療服務發生的變化和基本情況
第五節 醫療衛生服務制度未來發展趨勢
第四章 醫療保障制度變遷
第一節 醫療保障制度
第二節 中國醫療保障制度的變遷
第三節 醫療保障制度變遷的動因
第四節 當前中國醫療保障制度的基本情況
第五節 中國醫療保障制度的未來發展趨勢
第五章 藥物制度變遷
第一節 藥物制度
第二節 藥物制度的變遷
第三節 藥物制度變遷的動因
第四節 藥物制度發生的變化
第五節 藥物管理制度的未來趨勢
第六章 衛生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變遷
第一節 衛生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第二節 衛生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變遷及其發展特徵
第三節 衛生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變遷的影響因素
第四節 衛生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變遷的效應
第五節 衛生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變遷趨勢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新中國與衛生健康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變遷圖示
附錄2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出抬的衛生健康發展政策
附錄3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相關政策
附錄4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醫療衛生服務主要相關政策
附錄5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醫療保障主要相關政策
附錄6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藥物制度主要相關政策
附錄7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衛生健康人力資源主要相關政策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一節 衛生健康制度及其變遷的內涵
一、相關概念及理論
(一) 「制度」和「制度變遷」
對於制度(Institution), 學者們從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和管理學等角度給出了不同的定義。 傳統的制度研究主要從靜態的角度描述政治、規則及法律等。 新制度主義不僅關注制度在政治和經濟中的作用, 而且結合行為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 從動態的角度開展研究。
新制度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Douglass North) 將制度定義為博弈規則, 由正式的規則(憲法、產權制度和合同)、非正式的約束(行為規範、慣例和自我限定的行事準則) 以及它們的實施規則構成, 包括制度安排與制度環境兩個層次。 諾思運用產權理論和國家理論分析制度的變遷, 認為有效率的產權制度是國家設計的結果。 埃莉諾•奥斯特羅姆則從自組織治理的視角將制度界定為工作規則的組合, 決定誰是決策者, 應該允許或限制活動, 遵循合作程序, 必須提供或不提供合作信息, 以及如何根據個人的行動給予回報等。 林毅夫則將制度變遷區分為由政府頒布法令所引起的強制性制度變遷和以人在回應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獲利機會時所進行的自發性變遷即誘致性制度變遷。 他用制度創新的預期收益和費用來解釋誘致性制度變遷的動因,並從制度創新中普遍存在的「搭便車」現象出發, 指出國家干預可以彌補制度供給的不足, 即強制性制度變遷。
也有經濟學家從演化博弈論的視角研究制度的變遷。 哈耶克認為制度變遷是人們在試錯過程中形成的自然演進的結果。 青木昌彥等學者則認為制度是關於博弈的共有信念的自我維護系統, 而制度變遷是在一個演進穩定的博弈中進行的。 也有學者運用行為與演化分析, 提出個人偏好和制度是共同演化的。 這些研究不僅彌補了早期新制度經濟學研究中對博弈規則的外生假設的不足, 而且將微觀個人的行為與中觀的集體行為和宏觀的制度分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馬克思的理論體系主要基於歷史唯物主義, 認為社會制度的本質或基礎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結成的關係, 即社會的經濟結構。 人類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的變遷, 主要以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變遷來解釋。
除此之外, 大量的研究也從其他學科的視角探討了制度的變遷。 管理學視角的制度理論將制度研究與組織密切結合, 不僅研究制度的特徵、決定因素以及制度變遷的動因, 還研究制度環境對組織的結構和運行的影響等問題⑤。 社會學視角的制度變遷基於嵌入性的理論, 強調特定社會中制度的結構性要素, 包括社會成員的行為規範、社會關係、社會結構等。 也有學者從政治學的視角提出利益集團對制度變遷具有決定性作用。 隨著複雜系統科學的出現與發展, 也開始有學者運用相關的理論與方法分析制度系統的演化
(二) 系統科學及治理理論
與傳統的機械論和還原論不同, 系統科學是探索整體、演化及其複雜性的科學。 系統科學從早期研究系統整體性的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開始,逐漸形成以耗散結構理論和協同學等為代表的自組織理論。 近年來, 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 以分形理論和混沌理論為代表的非線性科學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方方面面, 以探索宇宙萬物生成和演化的普遍規律。 前沿的新制度經濟學和演化博弈論等都融合了系統科學多層次動態演化的理論與分析方法。
隨著系統科學的發展, 以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性變化, 治理理論在西方逐漸興起, 許多學者運用治理模式分析制度的結構關係和功能的變化。 治理是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機構和個人管理其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 它是使相互衝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並且採取聯合行動的持續的過程。 這既包括有權迫使人們服從的正式制度和規則, 也包括人們同意或認為符合其利益的各種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它在強調政府分權和社會自治的同時, 主要是打破基於還原論和二分法的政府官僚機制和市場機制的分析範式,從社會多元參與和複雜網絡的視角, 分析探討如何綜合運用公共政策、政府管制、市場規律以及社會組織自治等模式, 共同建立有效的社會和經濟制度,實現治理的目標。
健康治理是「各級政府和政府的各個部門以及其他所有成員通過政府治理和社會治理共同引導社區、國家或者多國共同追求健康和幸福人生的努力。
各級政府和政府的各個部門包括醫藥衛生領域和非醫藥衛生領域、公立和私立以及全民追求共同利益的聯合行動」。 從系統科學和健康治理的視角來分析新中國衛生健康制度變遷, 包括分析衛生健康制度系統環境以及制度規則和制度主體的關係變化, 如政府組織結構和職能的轉變、市場機制以及市場化程度, 以及社會組織和個體參與的程度與協調性的變化等。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