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十九世紀後半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香港,是亞洲少數的國際都會。憑藉「不列巔和平」(Pax Britannica)和全球化,香港當時是東亞的主要商港之一,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不時要路經香港前往世界各地,甚或於此定居營生。香港也是不少華人和日本人離開亞洲,前往歐美的第一站,是他們看見「現代」世界的第一道窗口。他們在香港可見到現代物質文明燦爛一面、英國在殖民地的制度建設、各族群在香港的不同文化和創意,亦可窺見作為殖民地的香港在種族和階級方面的不公,或當時各地常見的貧富懸殊等問題。
可是,這個時期亦是近代歷史最為血腥的一頁,世界風雲變色,亞洲亦不可倖免。由於殖民地政府相對開放的出入境政策(特殊人物如胡志明和戴笠的經歷或許有別),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或以此為家,或暫居避難,或只稍作勾留。他們有時會記下所見所聞,從不同角度留下舊日香港的片段。著者或對自身所處的社會進行批判,或借在港經歷抒懷,或兩者兼之。這些表述自然是有趣的史料,但要將其置於特定的時代和人物背景下理解,不能對其真實性毫無保留地接受或隨便以現時之標準評價。
師姐的大作細數明治到昭和初期曾於香港落腳的日本名人在港行狀,這些名人背景各異,有文壇泰斗、軍政要人、王公貴胄、宗教領袖等,他們在香港遊山玩水有之,見學交流有之,留下不少紀錄。除了自身經驗印象外,他們亦側寫了日本僑民在港的經歷,研究者亦可資參考。當時可以留下文字記述者,大多屬於重要人物,是社會的少數;如將來發現更多來自日本的「普通人」在香港生活的記述,對研究者而言自然是個好消息。部分日人到港目的是搜集軍事情報,他們的經歷亦有不少參考價值,可惜時至今日仍少有相關發現。
香港人對旅行有幾乎執迷的熱愛,加上社交媒體的普及,港人亦留下不少關於日本的記述。近二十年,學界日益重視遊記、日記等史料,關於華人在日本遊歷見學的研究亦汗牛充棟,不但描述赴日者的經歷,亦細數這些經歷的影響。
或許,將來師姐或其他學者可以撰寫一本不同族裔香港知識分子的日本遊記合集,與此書相映成趣。
再次恭喜師姐完成大作,為近代香港和日本的交流歷史補白。是為序。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鄺智文
目次
序 005
前言——香港與日本:亞洲西化先驅兄弟? 007
第一章——最早來到香港的日本人 013
第二章——明治維新志士取經之地:英殖香港 017
第三章——明治時代(一八六八至一九一二)到訪香港的日本名人 022
01.陸奧宗光:為日本鋪設電䌫的取經之旅 024
02.大山巖:陸上雄獅拜會寶雲總督 032
03.東鄉平八郎:搭乘天城艦途經香江的海上皇者 042
04.高橋是清:被刺殺的日本首相與精通英語的香港人 052
05.黑田清輝:日本洋畫家筆下的維多利亞港 060
06.大谷光瑞:探索絲綢之路的日本僧侶 070
07.夏目漱石:一位鬱鬱寡歡青年的香江之旅 080
08.乃木希典:在維港展現軍事眼光的陸軍名將 088
09.島村抱月:在香港墳場前感嘆的日本劇作家 096
10.北里柴三郎:撲滅香港鼠疫的大恩人 106
11.澀澤榮一:視香港為名不虛傳的經貿港口 112
12.與謝野晶子:不同時空望着同一月亮 122
第四章——大正時代(一九一二至一九二六)到訪香港的日本名人 132
01.河東碧梧桐:親自到訪灣仔煙花之地 134
02.裕仁:朝鮮義烈團香港暗殺事件 142
03.鈴木梅四郎:親歷海員大罷工的日本社會學家 150
04.草野心平:與印度詩人泰戈爾的香港對話 156
第五章——昭和時代(一九二六至一九四〇)到訪香港的日本名人 164
01.石川達三:芥川獎得主的香港遊記 166
02.高濱虛子:帶女兒遊覽香江的日本父親 174
03.橫光利一:為香港寫下不朽俳句的日本詩人 182
04.武者小路實篤:跟在港日人深入香港的日本文學家 188
第六章——戰前日本遊客的香港體驗 195
01.日本與香港早期海上航路 196
02.早期日本領事館與到訪香港的日本人 201
03.戰前的香港手信 204
04.戰前的香港酒店 207
05.戰前的香港旅遊景點 215
附錄 225
01.參考書目 226
02.戰前訪港日本名人表 229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