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我的姊姊不一樣
六十年來雲和月:回顧那段我與王尚義及李敖的歲月
華北平原楊樹人工林碳通量測算技術研究(簡體書)
格林童話:故事大師普曼獻給大人與孩子的53篇雋永童話【新裝版】
科技博物:第十三卷第三期(98/09)
小狼的夢想(平裝)(簡體書)

TOP
4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滿額折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暢銷經典插畫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50 元
優惠價
90585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銷售萬冊,一本有美感、有感動的藝術史
STORY+ART+DESIGN
「那些年,我們沒上到的藝術史,都在這一本。」──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陳慕天

【得獎紀錄】
★2018年第75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讀物★
★第41次中小學生讀物推介書單★

●英國藝術說書人與水彩插畫家的完美結合●
穿越時空、身歷其境說故事
道出,4萬年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

一物一時代,從史前到當代,從亞洲、歐洲、中東到非洲的68件作品
小孩、大人都有感,親子共讀最佳讀本!

以人性為軸,激發出「是誰或什麼賦予了藝術品價值?」的深刻思考。
這是一本相當有趣而出色,適合親子共讀的藝術史,
這趟行旅,不單是美感教育,更是人性的再教育。──親子共讀專家幸佳慧

這本藝術史,起始於四萬年前位於德國的一處洞穴內,結束於2014年北京的人行道上。跳脫藝術史角度,回到時代現場,一件作品反映一個時代,從史前走向文明,展開雄心壯志,引發革命,到用不同方式看待世界,用藝術故事娓娓道出人類四萬年歷史的一千零一夜。

書中沒有大量的風格分析,但有豐富的藝術家故事。為BBC製作藝術節目,英國知名藝術史學者麥可˙博德,比誰都知道故事的力量。這一篇篇既像是訴說著歷史長河,又描繪著藝術家創作心思,宛如一千零一夜,一個故事牽動著下一個故事……
──傳說秦始皇製作真人大小兵馬俑的靈感是來自遙遠西域的旅者,這些人曾經看過一位家喻戶曉的希臘國王銅像,名叫亞歷山大大帝。即使秦始皇一心一意阻絕任何統治者再籌組一支地下軍團跟他對抗,因此下令將所有工匠與他們製作的兵馬俑一起陪葬。但他絕對不是相信雕像神祕力量的最後一位皇帝。
──大約二千二百年前,當時秦始皇正帥領真實的大軍南征北討,在鄰國的土地上開闢出血跡斑斑的大道。遠在義大利的羅馬,也逐漸形成另一個帝國的中心。接下來的二百年裡,戰無不勝的羅馬軍團征服了歐洲廣大的幅員,還擴及北非和地中海東部的土地。羅馬已經變得比雅典、甚至任何希臘城邦都更加富裕,更遼闊,也更強大。
──在伊本.巴瓦卜寫完最後一本可蘭經抄本不久,一位名叫范寬的中國畫家,浪跡在翠華山的山林間,尋找一條下山的路。
──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法國王室只顧著在宮廷中和貴族階級宴飲作樂,無視子民的生活困頓和挨餓。人民現在已經當家作主了,過去的日子裡,國王和貴族付錢給藝術家,僱用藝術家來為他們打理門面,讓他們看起來很強大,藝術家也只能聽命行事,那種日子也已經結束了。大衛想為革命服務,畫家必須說出真相!
──誰說畫家就該手握畫筆,面對畫布或坐或站。帕洛克喜歡像美國納瓦荷原住民畫沙畫的方式,直接滴漏在畫布上。藝術家艾未未的作品在整個偌大的展場裡,鋪滿了葵花籽。它們其實不是真種子,卻是貨真價實的一億顆,用手工做出來的──每一顆,都是硬白瓷燒製、手工繪出的。全部葵花籽動用了一千六百名工匠,花了兩年半時間來完成,等於有四千年的時間在製作和繪畫這些種子,每顆種子都獨一無二。每粒小種子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歷史」一詞,聽起來像是一則完成的故事──彷彿過去發生了什麼事、它們究竟意謂著什麼,都已經白紙黑字寫得一清二楚了。但作者對藝術的感覺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麼他想透過一系列故事來講藝術史的原因。用故事激發讀者的想像力,重回藝術現場。

有的藝術家在岩石和牆壁上作畫,有的畫在木板、帆布和紙上。他們用石塊、金屬、黏土、鐵絲,甚至麥片粥來做雕塑。他們耐心在灰泥上拼貼數千顆馬賽克顆粒,將彩色玻璃碎片或瓶蓋組合起來,撕碎報紙,拍照攝影。為什麼藝術家想要花費時間和力氣來做這些事?本書裡的每位藝術家,都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他們的答案取決於他們生活的時代,以及居住在哪裡。歐洲冰河時期做雕刻和繪畫的人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他們也許沒有「藝術」之類的字眼來形容自己的行為,但這並不礙事。這些早期人類已經能熟練製作一些在當時看起來必定具有魔力的東西。能夠將想法、夢想化成摸得到、看得見的物件和形象,變成生活裡的東西,向來就是一種魔法的展現。許多無法(或不容易)以語言表達的事情,藝術就成為我們的語言。只要有生命、有想像的所在,就有它綿延不絕的蹤跡。

【美感細胞發達人士 一致推薦】
幸佳慧 兒童文學作家/親子共讀專家
陳慕天 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
曾成德 教育部美感課程推廣實務工作計劃主持人
鄒駿昇 插畫家
劉惠媛 教育部美感計劃核心規劃小組核心委員

原書名:《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精美插畫版】》

作者簡介

麥可.博德 Michael Bird
作家,藝術史學者,廣播人。文章散見於The Times, The Guardian, Modern Painters, Tate,並為英國BBC和Radio4製作藝術節目。
著有《一百個改變藝術的想法》、《聖艾芙斯藝術家:一部地點與時間的傳記》,介紹珊德拉.布婁、布萊恩.溫特、林.查德維克等現代藝術家的著書,兒童詩選《蚱蜢在笑》。此外也發表散文與文章,廣泛受邀演講。作者目前在大英圖書館的古狄生獎金支助下,進行現代英國藝術的口傳歷史研究。

蘇威任
遊蕩,思想,音樂,認真與不認真,快樂的活著。巴黎第十大學碩士畢,現為譯者。譯有《普普藝術,有故事》、《改變這世界,平面設計大師力》、《心靈之眼:決定性瞬間,布列松談攝影》、《主廚養成聖經》、《吉他魔法書》、《論盧梭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什麼是遊戲?》等書。

插畫家
凱特.伊文斯 Kate Evans
2006年畢業於法爾矛斯藝術學院,獲得插畫優等學士。畢業後即以自由插畫家身分工作,合作對象包括哈潑柯林斯出版社,衛報,麥克米倫出版社,國家地理雜誌,倫敦交通局,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雜誌。作品曾在布里斯托、巴斯、倫敦、斯德哥爾摩展出。目前在布里斯托生活和工作。

名人/編輯推薦

屬於魔法的一部分
這本藝術史,起始於四萬年前位於德國的一處洞穴內,結束於2014年北京的人行道上。中間這段期間,我們會在各種不同場合跟藝術家碰面──在山上,採石場,沙漠中,棚子裡,蒸汽船上,宮殿,墓地裡,更不用說畫室和工作室了。有的藝術家在岩石和牆壁上作畫,有的畫在木板、帆布和紙上。他們用石塊,金屬,黏土,鐵絲,甚至麥片粥來做雕塑。他們耐心在灰泥上拼貼數千顆馬賽克顆粒,將彩色玻璃碎片或瓶蓋組合起來,撕碎報紙,拍照攝影。為什麼藝術家要花費時間和力氣來做這些事?也許本書裡的每位藝術家,都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他們的答案取決於他們生活在什麼時代,以及居住在哪裡。歐洲冰河時期做雕刻和繪畫的人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他們也許沒有「藝術」之類的字眼來形容自己的行為,但這並不礙事。這些早期人類已經能熟練製作一些在當時看起來必定具有魔力的東西。能夠將想法、夢想化成摸得到、看得見的物件和形象,變成生活裡的東西,向來就是一種魔法的展現。儘管我們已不再獵長毛象,我們仍然有強烈的慾望想要把思想和感情中那看不見的生命跟外在世界做聯繫。許多無法(或不容易)以語言表達的事情,藝術就成為我們的語言。

透過藝術作品,我們跟這些創作者產生了連結,即使他們生活的時代和地點顯得如此遙遠。不過,藝術家的生活和人們對於藝術的想法,已隨著時間的流轉有所改變,因此這些作品一定帶有某些神祕感。究竟當一名羅馬壁畫家、中世紀的伊斯蘭抄經人、或維多利亞時代的攝影師是什麼滋味?透過故事,這本書放入了許多藝術事件──人物、日期、歷史事件──不過,光靠這些事實絕構成不了完整的畫面。歷史裡通常存在很多空洞,必須用想像力加以填補。

「歷史」一詞,聽起來像是一則完成的故事──彷彿過去發生了什麼事、它們究竟意謂什麼,都已經白紙黑字寫得一清二楚了。我對藝術的感覺不是這樣,不管是神廟裡的壁畫或網路上的一幅作品──這也是我想透過一系列故事來講藝術史的原因。一則故事即便聽過了,也能憑想像力在當下再度發生。也許你很清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但它仍然可以像第一次發生那樣。藝術家便常說,無論他們已經累積多少經驗,一旦投入另一件新作品,就像再度邁入一段未知的旅程。

本書裡的一些藝術家,能夠以一種前無古人的方式在進行繪畫或雕塑創作;另外也有的藝術家,會帶領我們用全新的眼光來看生活中的尋常事物。他們每個人所創作的作品,對我來說,都各自有獨到的存在感。當我看到它們、想到它們時,就好像打開了一扇門、呼吸到不一樣的空氣。

不論對藝術家,或對於每個想接觸藝術、瞭解藝術的人來說,藝術有時令人感覺無比親近,有時卻又像隔重山一般遙遠──真是既熟悉,又陌生。我們禁不住會想像:「要是能夠正確理解一件藝術品,它應該看起來會『正常』一點。」但我一點都不想讓藝術失去它的奇異感,這屬於它魔法的一部分。

目次

前言
從洞窟走向文明(紀元前40,000-20年)
1 獅子人:最早的藝術家
2 動物的魔法:洞穴畫家
3 繪畫裡的故事:古代的畫家、雕刻師和抄寫員
4 用我的方式看:阿肯那頓的藝術家
5 生命繼續下去:圖坦卡門之墓
6 旅人的故事:陶甕畫家克萊提亞斯
7 偉大的想法:菲迪亞斯和帕德嫩神廟
BOX: 雅典希臘(約紀元前432年)
8 戰士加工廠:秦始皇的工匠
9 高大的訂單:雕刻家和皇帝
10 美景共欣賞:羅馬畫家

神聖的場所(800-1425)
11 眼對眼:聖索菲亞的馬賽克師
12 書法家的夢想:伊本.巴瓦卜
13 山水人:范寬
14 浮在水面的城市:吳哥窟的建造者
BOX: 吳哥窟,柬埔寨(十二世紀)
15 奇幻的光線:夏特爾的彩色玻璃師
16 栩栩如生的故事:喬托
17 生命的種種面向:中世紀抄經人和泥金字裝飾人
18 國王頭:伊費的青銅鑄師
19 雪天使:安德烈.盧布留夫

雄心壯志(1425-1550)
20 發現未來:多納泰羅
BOX: 佛羅倫斯,義大利(十五世紀)
21 最小的細節:揚.凡.艾克
22 飛向太陽:阿茲特克人
23 肌膚之下:李奧納多.達文西
24 努力工作,成名在望:阿爾布雷希特.杜勒
25 從石頭到雕像:米開朗基羅
26 哲學的藝術:拉斐爾
27 夜正年輕:提香

人間故事(1550 – 1750)
28 寒冷的適意:彼得.布魯格爾
29 獵豹之王:巴沙梵與達姆達斯
30 光的晚餐:卡拉瓦喬
31 花女:林布蘭特
BOX: 阿姆斯特丹,荷蘭(十七世紀)
32 繪畫就是我:阿爾特米西亞.真蒂萊斯基
33 早安!:迪亞哥.委拉斯奎茲
34 想像你在那裡:克勞德.洛漢
35 你看得越久:約翰尼斯.維梅爾
36 紙牌屋:尚.西美翁.夏丹

大革命!(1750 – 1860)
37 風暴與寧靜:賈克路易.大衛
38 沒有人是英雄:法蘭西斯科.哥雅
39 巨岩、石頭與樹木: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
40 波浪之下:葛飾北齋
41 藝術的化學: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波特
42 我會證明給你看!: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
BOX: 倫敦,英格蘭(十九世紀初)
43 行動計劃:古斯塔夫.庫爾貝
44 每一分錢都值得: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

用不同的方式看(1860-1900)
45 藝術的搖籃:貝爾特.莫莉索
46 偉大的寫生:克洛德.莫內
BOX: 巴黎,法國(十九世紀晚期)
47 剎那之間:艾德沃德.邁布里奇
48 顏色是怎麼構成的?:喬治.秀拉
49 文生的星夜:文生.梵谷 227
50 透過她的手:卡蜜兒.克勞岱爾
51 如何組合在一起:保羅.塞尚

戰爭與和平(1900-1950)
52 剪剪貼貼:喬治.布拉克
53 生日快樂!:馬克.夏卡爾
54 轉出一個故事:馬歇爾.杜象
55 同志們!:瓦爾瓦拉.史狄帕諾娃
BOX: 莫斯科,俄羅斯(1930年代)
56 生命的圓圈:瓦西里.康定斯基
57 兩個世界間的女孩:芙里達.卡蘿
58 夢之海:胡安.米羅
59 說真話的謊言:帕布羅.畢卡索
60 鵝卵石與炸彈:亨利.摩爾
61 全都是垃圾!:庫特.史威特

藝術的關注(1950 – 2014)
62 從顏料罐到畫布:傑克遜.帕洛克
BOX: 紐約,美國(1950年代)
63 在藍色的早晨:亨利.馬蒂斯
64 這裡發生了什麼事?:安塞姆.基弗
65 我做的夢:埃米莉.凱米.寧瓦瑞
66 請進:路易絲.布爾喬亞
67 瓶蓋的魔法:艾爾.安納崔
68 播種:艾未未

世界地圖
年表
名詞釋義
藝術作品清單
索引
圖片版權

書摘/試閱

◎用我的方式看:阿肯那頓(Akhenaten)的藝術家
接到法老的諭令時,王室的雕刻家和畫家都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他們竟然要把法老王阿肯那頓畫成長長的橡皮臉,馬鈴薯下巴,大鼻子,招風耳,擠得出肥油的肚子和彎彎的大腿。過去還不曾以這種方式表現過埃及法老王。
當阿肯那頓在距今約三千三百七十年前登基時,埃及歷任的法老已經超過一百位,埃及那套生活方式看來也將永遠持續下去。法老的名字和超人功績都透過繪畫、雕塑、文字記錄在宮殿、墳墓和寺廟中,也同樣能在百姓的日用品裡看到。一塊研磨化妝品的石板上,便雕刻了那爾邁法老像,法老王正用權杖擊打敵人頭部。還有賽提一世的巨型雕像,壓倒性睥睨一整隊大軍,敵人就像被法老王戰車輾過的麥子。
埃及雕刻師必須耐性十足。他們手上最堅硬的金屬工具是青銅製的,青銅對刀劍或長矛來說也許很適合,但用它來雕刻玄武岩這類堅硬的石頭就非常吃力。雕刻師可能得花上數個月的時間,用一塊更硬的石頭來刻劃原石。這種雕刻稱作凹浮雕,是埃及雕刻師精通的技法,即在光滑的石面上陰刻出造形和象形文字。當明亮的陽光斜射在凹浮雕上,打出的銳利陰影看起來就像是一幅硬筆畫。
據我們所知,有些法老王的鼻頭上可能長疣,或耳朵有毛。但藝術家總設法把法老王的臉處理得光潔無瑕,中規中矩,而且老實說,相當空洞。他們像戴著一張面具,或者說他們高貴的頭腦裡連一個念頭也沒有。
阿肯那頓想:「如果他們還準備把我弄成那個樣子,他們的震撼教育可就要來了。」他堅持自己的雕像和畫像必須像個真實的人。阿肯那頓甚至還可能要求藝匠把他的鼻子和下巴做得比實際更大,如此一來他的臉就更容易被辨認。阿肯那頓和他的王妃娜芙蒂蒂有六個女兒。在王室藝術家的巧手下,她們在父母膝下玩耍嬉鬧,和一般小孩無異,完全不像以往那種僵硬、毫無人性的風格。
阿肯那頓和所有埃及人一樣,成長在眾多神祇形象環繞的世界裡,但他認為改變的時刻到了。他廢除這些大大小小神祇的地位,宣稱只有一位神存在──阿頓,其意指太陽圓盤。為了將「一神」的訊息推廣給全埃及人民,阿肯那頓對雕塑家和畫家允許繪製的神像和場景傳統做了一番徹底的革新。禁止再刻畫原本那些有貓頭、鱷魚頭、鷹臉或豺狼臉的舊神,現在只能呈現阿頓,也就是說,只能畫一個圓圈。這個圓有光線射出,末端有小手,撫觸著法老王和他的家人,王室一家人承接著阿頓的光芒。在阿肯那頓的新宗教裡,必須記得這一個圖象。
「真是大不敬啊。」舊教的祭司私底下抱怨連連,「這會惹得眾神憤怒啊。」阿肯那頓完全不在意。這件事由他負責,他要做出改變。他要臣民完全拋棄舊方式舊習俗。將來的一切,都會是嶄新的。
阿肯那頓原本以阿蒙霍特普四世之名即位,他為自己取了新名字阿肯那頓,意思是「阿頓的僕人」。他在尼羅河畔建立一座新城市,稱作阿肯那頓,意即「阿頓的地平線」。他建造新的廟宇、宮殿和房舍。
一位名叫圖特摩斯的雕塑家在阿肯那頓城經營工房,他用一塊石灰岩雕刻出娜芙蒂蒂王后的半身像。在圖特摩斯巧手下,她看起來很漂亮,嘴角帶著柔和的笑容,也許真實生活裡的她就是這個模樣。娜芙蒂蒂時髦的頭上戴著埃及后冠,這又是阿肯那頓所做的另一項改變。早期的法老從未允許讓王后或妃子被描繪成與帝王平起平坐。圖特摩斯必定曾因為技藝超群而獲得阿肯那頓和娜芙蒂蒂的信任。他自己便住在一幢大別墅裡,像貴族一樣擁有馬車和馬匹。
長相滑稽的阿肯那頓,美麗的娜芙蒂蒂,六個乖巧的女兒,簡直是完美的家庭。就算家人之間有爭執或耍脾氣,從王室塑像和浮雕作品裡也絕對看不出來。浮雕裡的女孩在母親和父親身上玩耍,而阿頓的光芒向下輻射,像在幫她們搔癢。埃及強烈的陽光襯托出雕刻裡的每個細節,彷彿藝術家不是別人,就是阿頓本人。

◎透過她的手:卡蜜兒.克勞岱爾 Camille Claudel
我的工作嗎?我是一位藝術評論家。「誰需要聽評論?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憑自己的主見來認識藝術。」你可能會這麼說。當然當然,我完全同意,只要你別到最後又跟其他人看法一致就好啦。
以我們偉大的法國民眾為例吧。今年,1898年,我們絕對是一個熱愛藝術的泱泱大國。否則,每年怎麼會有數以萬計的人參觀沙龍展?那麼,眾人一致認同最好的法國雕塑家是誰?那還用說嗎,當然是奧古斯特.羅丹。不論你走到哪裡都會聽到這個名字,羅丹,羅丹,羅丹,每個人都在複誦這個名字。
我不否認,羅丹的確是傑出的雕塑家。但你們知道嗎?有時我故意問人:「告訴我,羅丹為什麼是個天才?」他們會回答:「看看那尊雕像的手,多麼具有表現力。只有羅丹能讓人類的手訴說那種表情。」
「啊哈,」我說:「你們可知道是誰雕出這雙手?不是羅丹本人,是卡蜜兒.克勞岱爾。」他們不可置信地看著我,因為他們根本沒聽說過克勞岱爾;或者就算聽過,也不清楚她究竟是怎麼有才華,或羅丹有多少成就要歸功於她。
我很了解克勞岱爾,相信有一天她會享有她應得的名聲。她還是個小女孩時,就已經會用黏土、泥巴或任何材料來製作雕塑。十六歲時,她說服父母讓她前往巴黎讀書。她與幾位女孩一起租下一間工作室。原本的老師離開後,新接替的老師就是羅丹。羅丹一眼就看出克勞岱爾的天賦,一個這麼年輕的學生,已擁有超齡的天分和毅力。總之,長話短說,羅丹正在進行一項政府委託的大案,一件有十多個人像的巨型紀念雕像。他邀請克勞岱爾擔任助手。
她仍繼續創作自己的雕塑。「多麼年輕有為的藝術家,」人們常說:「但你看得出來,她受羅丹影響很深。」為什麼他們卻看不到,羅丹也受她影響很深。他們不相信一位沒沒無聞的年輕女子居然能為法國名雕塑家提供創意。我不禁想像,如果卡蜜兒.克勞岱爾是個男人,這個故事會變得多麼不同。
克勞岱爾深愛羅丹,但人們認為她的一切都是從羅丹那裡得來的,這令她十分沮喪。你知道,羅丹雕塑的人物都是裸體的、米開朗基羅式的。因此克勞岱爾開始雕穿衣服的人物,她讓自己的創作看起來盡量跟羅丹不一樣。她遠離巴黎,待在倫敦的朋友家好幾個月。聽說,羅丹傷心欲絕,但他仍絕口不願承認:「我虧欠卡蜜兒甚多。」
為什麼我對克勞岱爾評價這麼高?她的雕塑表現了一個人的內在情感。在她的作品前面你渾然忘記眼前的東西只是一塊大理石或一片青銅,你從雕塑體驗到一種真實的感同身受。她創作了一件兩個跳舞人物的作品,你可以感受到將兩人連繫在一起的愛,感受到音樂節奏令他們手舞足蹈。這不過是一件小小的雕塑,和她的許多作品一樣,小,卻充滿動感和情感。
上一次我去克勞岱爾的工作室拜訪,她正在雕刻一塊瑪瑙。那是一個波浪造型的小雕塑,捲起的波浪推擠出強大的動能,即將崩落碎裂成浪花。「你知道葛飾北齋的大浪嗎?」我問道。「誰不知道呢。」她笑答。即使她腦中一直想到北齋的畫作,她的大浪卻非常不同。她先用石膏做模型,瞭解完工後的雕塑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三個年輕的女子在浪頭下,或玩耍或跳舞,大浪似乎在保護她們,同時又極度狂野而危險。我感受得到她們正享受這無憂無慮的片刻。她們蹲伏著,期待大浪來臨,既興奮又害怕。
克勞岱爾跟我談到這塊水綠色的天然美玉,如何跟女孩們的形象構成對比,女孩們的造形會以青銅鑄成。這些人物十分活潑,刻劃細緻,完全不像羅丹的人物。
「依我看來,卡蜜兒,」我說:「妳是個天才。」
她露出苦笑的表情,好像她認覺得我不過是說說好聽話而已。假如我對羅丹說出同樣的讚美,他大概連一秒鐘都不會懷疑我的話。
無論如何,我希望我有說服你去看看卡蜜兒.克勞岱爾的作品。那麼,還有什麼推薦的藝術家嗎?有的,你真的該去看看莫內新畫的睡蓮。

◎夢之海:胡安.米羅 Joan Miró
再見,英格蘭。米羅倚靠著甲板圍欄,望著翻騰的海水,冒著煙的郵輪駛入英吉利海峽,他的思緒已奔回家鄉了。西班牙隨時可能爆發內戰,人們議論紛紛。至於歐洲其他地區又會變得怎樣呢?德國領導人阿道夫.希特勒的演說語氣愈來愈咄咄逼人,德國的大軍已經挺進到法國邊界了。
米羅的視線從滾滾白色浪花上移開。一隻燕子從眼前飛過,迅捷的翅膀幾乎刷過甲板,一瞬間又已朝陸地飛去。「好兆頭,」他在心裡想,雖然也說不出個原由。那隻鳥的英文叫作什麼?法文叫「宜鴻黛拉」。他會把這個名字用在為居托利女士所繪的四張巨幅畫作裡,命名為「燕子.愛慕」(Hirondelle Amour)。這些畫是設計來製作掛毯的,居托利夫人在巴黎經營時裝生意極為成功,經常委託藝術家為她設計東西。
一個詞能創造自己獨有的氣氛,就像一種顏色。「宜鴻黛拉」是個美麗的詞,就像一只敲響的小鐘。法文的愛情,amour,「愛慕」,既深邃又明亮,像他腳下的大海。米羅想像海裡那些怪異的生物,這一刻可能游向海面,或是潛入海床的瑰麗家中。
他在甲板上來回走動,上上下下。整體而言,他的倫敦行相當成功。1936年6月開幕的超現實主義展絕對是一場大轟動,無論人們是喜歡或憎惡。但現在他更迫不及待想回到自己的工作室。
從古斯塔夫.庫爾貝的繪畫在巴黎引起轟動迄今,又過了將近一百年。這期間出現印象派,接著是梵谷和高更,然後立體派。巴黎代代有才人出,藝術浪潮永遠推陳出新,現在當道的是超現實主義。
「您認為我是超現實主義者嗎?」米羅問居托利夫人,「我不覺得自己想變成某某主義者。」
「如果超現實主義者是一個懂得夢境的畫家,那麼,沒錯,您絕對是個超現實主義者。」
「事情也不是那麼簡單,」米羅嘆了口氣。法國作家安德烈.布勒東發明了超現實主義一詞,也提出身為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應該怎麼做。一開始米羅對布勒東的想法感到興奮,但現在這些做法已經太像一套規則了。
儘管如此,他仍相信這點是真的,正如布勒東所言我們最深的願望和情感,只能透過夢境獲得表達。藝術家若能夠捕捉到夢境的本質,便能捕捉到人類心靈最深層次的運作。重要的是,不要讓你理智的、務實的白天思維,遮蔽了夢境的畫面。
米羅並不認為〈燕子.愛慕〉就是一幅夢境畫面。紅,黃,灰──這些顏色不是想像出來的,它們是真實的,像火柴盒或報紙一樣的真實。有時候米羅會將報紙撕成各種粗獷的造形,他將這些造形狀貼在硬紙板上。真實的造形,真實的紙板。但幾天後他再次見到它們時,那些造形似乎變成飛鳥,一個走近的人,一顆從天空墜落的星星。
他能解釋這些影像是怎麼來的嗎?不能。藝術家的工作不在解釋,米羅也解釋不了,為什麼平凡無奇的事物常常一到他眼裡就有了生命。有時候,一個火柴盒或一把斧頭,對他來說就像一個人一樣活生生,即使在他還是小孩時,他對物體就特別有感受。此外他還能說什麼呢?
「照著你自己的感受前進,」藝術學院的老師這麼告訴米羅。他認為米羅對色彩有一種天賦的敏感,但他畫的線條實在很笨拙。老師讓他戴上眼罩不用眼睛看,而觸摸他在畫的對象。也許這是他一直都覺得自己的畫像夢境的原因──明亮的色彩,自由移動的線條,即使他閉著眼睛,也能清楚看見它們。
英格蘭的海岸逐漸縮小,成為北邊地平線上一道霧濛濛的線條。米羅朝著南邊的地平線搜索法國的地景。他已經迫不及待等著返回巴黎,過去數年來他都定居在這裡。更往南,家鄉的農場在塔拉哥納,燕子一定忙著飛回屋簷下,餵哺巢裡的小燕子。
明年燕子飛回來時,牠們俯瞰的田野依舊平靜如昔嗎?抑或是燃燒的房舍和炸彈炸出的坑洞?
輪船煙囪冒出的濃濃黑煙,像是黑鴉鴉的塗寫,還沒能告訴他答案,便已消散在空中。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8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