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生命科學變奏曲: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
滿額折
生命科學變奏曲: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
生命科學變奏曲: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
生命科學變奏曲: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
生命科學變奏曲: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
生命科學變奏曲: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
生命科學變奏曲: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
生命科學變奏曲: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
生命科學變奏曲: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
生命科學變奏曲: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

生命科學變奏曲: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00 元
優惠價
9045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0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

The Variations of Life Science

「這是絶望的冬天
也是希望的春天」
讓我們一起克服困難
期盼雨水滋潤與陽光揮灑的到臨 」


本書屬於作者「科學新知系列」第六部作品,由大眾最關心的「COVID-19」揭開第一節序幕,到「懷念科學人」的終幕。
鋪展出多年積累的用心力作。

五位重量級學者、名人好評、真心推薦
柯承恩 臺大名譽教授
看完本書之後,
讀者會更了解為什麼我們對於默默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人」,
需要給予更多溫暖的掌聲,也需要激勵更多年輕學子,在未來從事科
學工作,為這地球與人類的永續發展,創造進一步的貢獻。
蔡揚宗 臺大名譽教授
透過英昌兄的妙筆,我讀得津津有味。
特別是在第一章,英昌兄非常有系統地追蹤了新冠疫情的發展,……
……本書的確是記錄了這一次;人類應付新冠肺炎病毒非常寶貴的歷史與資料。
陳良基 前科技部部長
作者以他數十年浸淫在生物科技領域的專業,
以及與全球各個重要生物科技先驅共事的經歷,
才能如此傳神又精闢的帶領讀者;遨遊在科學探索的旅途。
……他是以社會責任的俠義精神,來推廣生命科學,精神可佩。
陳嘉祥 長庚大學教授、長庚醫院主治醫師
書名雖為《生命科學變奏曲──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
但內容卻遠勝於此。……
……以生花妙筆,整理成淺顯易懂的科普文章,
增進我們對這些生醫重要進展的知識了解,對台灣生醫科學知識的推廣,
與科學文化的型塑與發展,有重要的貢獻,值得感謝與推薦。
鄭文燦 桃園市市長
我想,讀者可以透過閱讀本書,瞭解醫學、科學發展及偉大的科學人之外,
同時認識一位對生命科學富有熱忱的許英昌博士。
王陸海 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中醫學院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可以說英昌是一位近代科學發展史的 中時見證者和述說家。以他在生化科學
的造詣和研究經驗,扮演著 一位廣泛民眾和科學領域的橋梁人物。

作者簡介

許英昌

癌症研究科學人,任職生物科技公司,也在大學兼任。專長為生物化學,研究領域包括細胞內訊息傳遞、胰島素及血液幹細胞生長因子的分子作用機制、細胞型免疫及生技產業分析。

嘗試從文化、藝術、法律及管理等多元領域中切入,探討生命的本質與科學的真諦。深深體會出科學創意,始於藝術抽象概念的孕育。

筆耕不輟,至今已出版六本著作。更希望能持續地不斷閲讀、寫作與討論,善盡知識分子對社會的關懷與責任。


◎1989年,作者與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羅森(Ora Rosen)教授(左三),
攝於紐約史隆凱特琳癌症紀念醫院。
「科學新知系列」作品
1 . 現代醫學與生活
2 . 生物科技新未來
3 . 台灣生技站起來
4 . 生命科學新展望
5 . 生命科學隨想曲
6 . 生命科學變奏曲

翻譯作品
1 . 追獵癌症(天下文化出版)

主編作品
1 . 松友會刊第1-4期
2 . 歐洲經濟與產業發展
3 . 松友會刊第9-11期

鄭安安◎封面圖

名人/編輯推薦

「生命科學變奏曲」
推薦序

蔡揚宗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好友許英昌博士又要出書了,這是除了碩博士論文之外,英昌兄要出版的第六本書,對於認識英昌的人來說,他的寫作之勤應該一點也不會感到意外。雖然我們知道許博士平日有許多社團要忙碌,有大量活動要參與,有自己與他人的演講要安排,有堆積如山的書本要閱讀,有應接不暇的文章稿約要寫作交付,但是英昌兄總是有異於常人的體力和效率。大家很難想像對於已經擁有生化博士的他,可以在原本的專業領域之外,又讀了台大EMBA班,另完成了東吳大學法律碩士,而且還讀完了師大音樂系碩士班,他的確是一位興趣廣泛且多才多藝的神人。
我認識英昌兄已經二十多年,發現他想學什麼就奮力勇往直前,並且全心專心投入,其結果就是學什麼像什麼,這簡直是斜槓人生的最佳典範。我們都不知道英昌兄是如何安排時間的,如果從成果來看,他似乎一天有48小時可以運用,這著實令人讚嘆與佩服。
對於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世代人來說,大家這一輩子所經歷過最重大的事恐怕莫過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與蔓延。此次疫情爆發至今也已經超過兩年了,這兩年來各國為了對抗疫情紛紛實施鎖國鎖城,校園數度被迫關閉,到校上課改成視訊教學為常規。國際航空與旅遊不時停擺,產業供應鏈受到嚴重衝擊,許多國家在家上班仍然持續中,新冠肺炎不但已經帶來人類生活的諸多不便,更造成全球超過573萬人死亡。雖然台灣受到的影響相對比較小,但是對於我們生活型態與習慣的改變,縱然不一定是絕後,但恐怕也是空前無疑。
在這動盪不安的兩年裡,有人焦慮驚慌,有人恐懼無助,更有人不顧自己生命危險守護病患救人為先,也有人日以繼夜地研發疫苗以對抗病毒。英昌兄則本著他的專業勤於寫作,發表文章,讓大家對新冠肺炎病毒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建立正確有效的防護觀念。此外對於疫苗的創新與開發進度,各廠商所採取的開發策略,各國政府的因應措施,許博士均不厭其煩地給大家正確的資訊與指引,充分發揮知識份子關懷社會和悲天憫人的情操,用專業知識與道德勇氣提供建言,盡了知識份子貢獻國家社會的責任。
這本書的內容說實在並非我的專業,但是透過英昌兄的妙筆,我卻也讀得津津有味。特別是在第一章英昌兄非常有系統地追蹤了新冠疫情的發展,從一開始人類的措手不及到基因定序直到疫苗的研發與緊急授權,過程中病毒如何肆虐又為何變種,人類與新冠肺炎病毒的大戰可謂刻骨銘心,這場隱形的戰爭可說是與我們這兩年來能夠生活與存活息息相關。對於醫學門外漢的我來說第二章與第三章是了解現代醫學科學發展非常簡單扼要的彙總大要,人類也因為受惠於這些偉大的科學家不斷的創新突破,讓我們可以更容易對抗疾病,活得更健康更長壽。第四章英昌兄把最近十年來分別獲得拉斯卡獎及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的得主為對象,娓娓道來其為何得獎,她他們的貢獻在哪裡,以及桂冠背後的聰慧、熱情、專注、毅力、合作和不眠不休的辛苦過程,讓世人知道成功絕非偶然,桂冠也不是天上憑空掉下來的。最後一章作者以懷念11位巨星殞落的傑出生醫科學家做結尾,這些巨星不見得有榮膺諾貝爾獎桂冠,但是他們每一位都在自己專精的領域表現傑出,幾乎在生醫科學的創新與突破上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最難得的是他們是多麼的堅守原則,平易近人,栽培後進不遺餘力,這些名人軼事透過英昌兄感性的文筆也一樣令人如沐春風,誠然興起「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之歎。
這本書是彙集英昌兄在過去兩三年來所撰寫的相關文章,雖然從現在事後的角度來看,有些東西已經成為歷史,若干渾沌已經水落石出,另外有些疑慮已經獲得妥善解決,更有些策略做法勝敗已經分明,但本書的確是記錄了這一次人類應付新冠肺炎病毒非常寶貴的歷史與資料。本書的內容雖然有許多是跟生技科學與生物化學相關的知識與術語,但是透過英昌兄熟練流暢與平易近人的文筆,相信大家都不難讀懂並吸收受益。本書除了傳達新冠疫情相關的正確資訊觀念具有安撫人心之外,每篇文章字裡行間幾乎都可以看到英昌兄以非常正面與鼓勵的態度,一方面期許為政官員,另方面勉勵生技製藥業者,提醒得恰到好處。在討論完每個問題之後英昌兄亦經常用十分委婉的語氣提出他的專業見解與建議,此充分展現英昌兄為人處事謙虛的一面。對於不論是從事生技化學的研發人員或是醫藥生技產業和醫療從業人員,英昌兄更是不斷強調科學家必須奉客觀專業為圭臬,以誠信正直作黃金準則。願與大家共勉之。

以社會俠義精神談精彩的生命科學故事
陳良基 前科技部部長

新型冠狀病毒橫掃全球,改變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習慣,也重創了世界村的美夢,檢疫、隔離、維持社交距離、少接觸成為常態。經由現代媒體視覺資訊的即時傳播,我們看到全世界不少地區,人們陷入絕望驚慌的環境中。更多科學證據,更多科學研究,成了全球唯一的期待。人類再次驚覺,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生物、生命了解太少,有太多未知仍等待人類去探索。而病毒變異速度之快,也逼迫人類要快速的渴求新知,需要更多資源投入在了解生物科技,了解病毒,了解病毒與人類共存的世界。

誠如作者所言,「這是絕望的冬天,也是希望的春天」。病毒肆虐固然帶來絕望,但科學人面對病毒的努力奮戰,一定會帶給人類更多的希望。這本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個個科學人努力突破人類在生物科技領域知識疆界的故事。作者以他數十年浸淫在生物科技領域的專業,以及與全球各個重要生物科技先驅共事的經歷,才能如此傳神又精闢的帶領讀者遨遊在科學探索的旅途上。每個故事都很容易懂,每篇都會有個即時性且吸引人的醫學相關主題。寫的是硬梆梆的醫學主題,但是,內容往往會迴朔至初始,是某個用心的科學家先幫我們掀開這個主題的神秘面紗,中間經歷多少轉折,多少失敗,最後終於又由某位幸運或是鍥而不捨的科學家,發現或發明了某一種新的科學技術,幫我們突圍。清楚有趣的人事時地物,讓每篇故事都生動活潑,文字淺顯易讀,是一本在疫情期間很值得翻閱的科普書籍。

我在擔任科技部長時,就曾極力推動科普書籍,我覺得這是一本結合時事、醫學科技新知、醫界故事、醫學倫理社會,內容相當好的一本科普。想了解醫學科學裡面一些重大醫學過程的人,以及未來想要從事醫學科學研究的人,也可以從這些故事中,發現不少道路。

除了書籍本身,作者許英昌博士,也是非常特別的一個人。大家從作者履歷中,大概會很驚訝地看到,許博士不只是一位經營生物科技的企業家,也在國立大學兼任教職。他參與很多基金會的運作,也創立、參與甚或經營許多社團、校友會、群組等等,然後他又身兼合唱團團長,喜愛音樂,到處找機會辦音樂會,就是一個很現代跨領域的斜槓人。在這樣的多角化斜槓人生之餘,居然至今已經出版過五本生物科技的書籍。這樣的奇人,也很值得大家認識。我第一次認識許博士,就是在擔任台大副校長期間,受邀參加台大EMBA合唱團的演出,當時他是合唱團團長。我的觀察,他是一位非常入世、接台灣地氣的科學人。高中在建國中學的薰陶下,擁有一顆赤子之心,享受探索科學的樂趣,也有具有悲天憫人的社會關懷和俠情、所以只要有相關團體找他幫忙,他一經承諾,赴湯蹈火般的全神投入。這種俠情造就他看到任何生物科技方面的社會議題時,會希望以生命科學的背景和知識來改變這個社會。他是以社會責任的俠義精神來推廣生命科學,精神可佩。


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

柯承恩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新冠疫情從2020年1月開始到今年2月中,全球感染人數約4億2千萬人,死亡人數580萬人,所造成的經濟與社會衝擊更是前所未有。人類科技的進步可以上太空,可以用AI放大人類千百倍的腦力,但對於小而又小的新冠病毒卻在開始時顯得束手無策,直到現在才稍有控制的能力,也還持續在對抗之中。

而新冠疫情對於全球社會行為、經濟發展,甚至國際政治都來無以倫比的震撼與挑戰。這些問題都需要全球社會運用科學的知識逐步地來瞭解,並開發出可以預防及醫治疫情的疫苗、醫藥與醫材來克服疫苗的攻擊。如此重大災害所帶來的衝擊,也加速全球許多國家對於病毒的科學研究、規劃新的防疫體制,並調整社會經濟的行為等,讓全球在面對未來的仍可能出現的新種病毒中,建好更堅強的防線,強化社會發展與自然共存的健康環境與生活方式。本書作者從關切社會的情懷,提供了解新冠病毒的科學知識與科學家在這過程中所付出的心力,讓讀者更深入了解科學發展過程的各種挑戰與感人的故事。

作者許英昌是我在台大EMBA教學中很有特色的一位學生。他自己是英國生化博士,他從2002 年進入台大後,我就認識他。他對於各種知識有廣泛的興趣,而且不以自己原有的專業領域為滿足。我也認為EMBA的學習目的與一般大學或研究所以特定的專業領域為主有所不同,它主要是培養產業界或政府部門的高階人士,在經營事業各方面所需要的廣度知識與技能。所以英昌也修習了很多課程,包括有關在當時較屬於前瞻科技與產業發展的課程。我們也多次討論如何將這類的知識推廣給更多的業界學員,以便融入在他們規劃事業發展的策略中。

英昌提醒我們在二十一世紀,這個世界所面臨的各種挑戰,疫情只是其中之一,還包括氣候變遷、環境污染、糧食問題、人口老化等,在在都挑戰人類未來的生存。因而科學新知的突破與培養更多的科研人才與科學家更為重要。科學家的成長之路也是充滿挑戰,而需要堅持與毅力。英昌舉出了好幾位生物科技與醫學領域的科學家在這過程中努力,非常值得社會的肯定與學習。看完本書之後,讀者會更了解為什麼我們對於默默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人」,需要給予更多溫暖的掌聲,也需要激勵更多年輕學子在未來從事科學工作,為這地球與人類的永續發展創造進一步的貢獻。



鄭文燦
桃園市市長

從科學看見疫情新希望

2019年底COVID-19開始悄悄在全球蔓延,現代醫學進步快速,但COVID-19傳播與病毒株變異越來越迅速,防堵疫情不只要靠科學數據與防疫經驗,也需要全民共同落實防疫措施。疫情擴散至今,因為國人團結防疫,台灣仍可以維持在安全狀態下生活。

桃園是國門之都,防堵病毒傳播的第一線,防疫桃園隊努力守護台灣,面對疫情的任何一個時刻,我們的防疫團隊始終保持戰戰兢兢的態度,認真完成每一項防疫任務,市府採取精準疫調、匡列、採檢、隔離、消毒,做好每一個環節,並阻斷任何一條可能的傳播鏈,讓社區及早恢復安全,大家都能生活更安心。

許英昌博士以生命科學專業,將過去撰寫文章整理集結成冊,包括COVID-19對醫學及科學的影響、近十年生物科技發展、科學專業倫理、科學人的歷史與故事等,許博士用清楚、易懂的文字,讓讀者瞭解COVID-19疫情變化,提供大家進一步對科學研究有新的啟發與想法。

許博士求知慾望強烈,總是不斷學習新事物,他完成英國南漢普頓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後創立生物科技公司,更陸續完成臺灣大學管理學院EMBA碩士、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學位,並擔任合唱團團長舉辦數場音樂會,是一位多才多藝,兼具科學專業與人文藝術的創業家。

全球疫情已有2年之久,許博士以科學專業、獨到的觀察,將科學知識、資訊用心撰寫成豐富的內容,從COVID-19的變化到科學新知與突破,並期盼疫情中能看見新希望,大家也能準備好迎接後疫情時代的來臨。我想,讀者可以透過閱讀本書,瞭解醫學、科學發展及偉大的科學人之外,同時認識一位對生命科學富有熱忱的許英昌博士。



陳嘉祥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與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許博士將其歷年來所寫文章,集結成書,我有幸先睹為快。書名雖為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但內容卻遠勝於此,除了介紹目前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新冠病毒相關知識外,還包括對台灣科學文化與生技發展相關事件的評論與建議,拉斯克獎與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主題與內容,世界著名的科學爭論事件的介紹與評論,以及幾位卓然有成的生物醫學界傑出人士的生平與貢獻,內容十分豐富多元。許博士以簡潔的文筆,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看似平易,但所言皆有憑有據,顯見所下工夫之深與閱讀之廣,不愧為接受嚴謹學術訓練之科學人。

閱讀許博士文章後有幾個感想,第一、許博士認為基礎科學研究為生技發展的基石,各界需重視與投資更多資源於基礎科學研究,沒有基礎科學研究的生技產業難以永續。第二、台灣需建立相關的科學文化,與完備的法令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台灣生物醫學健康地發展。藉由國外學界發生的事件與處理經驗,我們可以作為借鏡。第三、生物醫學內容與範圍極為廣泛,與我們的生活與健康關係密切,但是生醫重大進展的相關知識又相當深奧,想要了解這些內容絕非易事。許博士願意花時間與精力,將這些知識的發展背景與應用,以生花妙筆,整理成淺顯易懂的科普文章,增進我們對這些生醫重要進展的知識了解,對台灣生醫科學知識的推廣與科學文化的型塑與發展,有重要的貢獻,值得感謝與推薦。

自序

疫情終於讓我有時間可以靜下來,把過去幾年來寫過的文章,一一整理出來,集結成冊。科學正不斷地朝前邁進,新的觀念與技術,有如波濤洶湧般接踵而來,而有機會能將這些科學脈動,逐一抽絲剝繭慢慢內化,總帶給我心靈上,充滿無比平靜與滿足,寫作記錄下內心自我反省的一段對話。

本書分成五章節,第一章,Covid-19知多少?第二章,醫學科學新知,第三章,科學新突破,第四章,拉斯卡獎舆諾貝爾獎的桂冠,第五章,懷念科學人。

第一章、Covid-19疫情,從2020年1月開始,如烽火燎原,迄今全球6億人確診,死亡人數達660萬人。我們對病毒了解多少?免疫系統如何反應?疫苗製造過程?變種病毒株對疫情的影響又如何呢?Omicron的出現又代表什麼意義呢?毫無疑問,以mRNA為抗原的破壞性創新研發,已完全顛覆傳統製藥技術,未來將提供一技術平台,應用於抗癌及及製造疫苗上。

第二章、醫學科學新知,簡單介紹近十年生物科技發展過程,人類基因可否申請專利?科學家如何對抗流感、H7N9、伊波拉、茲卡、登革熱及立百病毒呢?

第三章、科學新突破,談到Crispr技術,讓基因修改變得輕而易舉。也談科學道德,誠信正直是科學人的根本,在利益薰心的社會,又如何避免利益衝突扭曲科學的真,如何持續堅定科學人的品呢?

第四章、拉斯卡獎舆諾貝爾獎的桂冠,每年九月及十月,分別公布拉斯卡奬及諾具爾獎得主,乃科學界一大盛事。出類拔萃的科學成果,絕非偶然,乃經科學家長期努力、思考及驗證,歷經無數挫折失敗累積而成。

第五章、懷念科學人,過去幾年來,數位傑出科學人的過世,總帶給我無限感傷。細胞內訊息傳遞大師帕森教授,當年來洛克菲勒大學演講時,神彩奕奕充滿熱情自信與幽默,迄今仍讓我印象深刻。他發現SH-2部位,能一一招攬細胞內下游訊息蛋白,打開訊息傳遞硏究新領域。洛克菲勒大學神經科學大師葛林佳教授,2000年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奬,隔年也應其博士後研究員黃憲斌博士邀請來台演講。期間他問我,當我的老師羅森(Ora Rosen)教授過世後,為什麼沒有考慮去他的實驗室呢?人生總是充滿許多未知。他治學嚴謹充滿創意,提𢹂後進不遺餘力。史隆凱特琳癌症紀念醫院羅森教授也已過世三十年,總帶給我無限回憶,她的堅持、鼓勵與微笑,更深深影響我日後做每一件事的態度。

閲讀寫作演講與討論,似乎已成為我生活上的一大享受,這不是忙人的閒事,也非閒人的忙事。科學的訓練,協助我有勇氣表達自我。相同的思考模式,也幫助我進入法律與音樂的領域,學習方式更是殊途同歸,我的指導老師師大音樂系楊艾琳教授,總能不急不徐,將抽象藝術簡單化,以科學方法表達乾淨利落,更讓我相信藝術與科學乃一體兩面,允許我從另一角度切入,打開心扉認識內心另一面的自我。

法律系余啟民教授,讓我有機會探討美中貿易戰中的來龍去脈,應如何從立法著手,保護台灣高新科技,也讓我重新審思,浩鼎案中,到底有多少人仔細看完起訴書及判決書呢?我的EMBA老師,柯承恩及蔡揚宗教授,從公司治理、政府的公共政策,及危機管理課程中,帶給我許多啟示,更讓我相信「誠信正直」才是待人處世的黃金準則。

我的紐約同學或難友,經常是當我面對困境,百思不解之際,請教的最佳對象,朱堂元、陳嘉祥、黃憲斌、楊肇基、王孟亮、蘇經天,張上裕、林景太、簡志誠及李進成博士等,幫助我思緒更完整,思路更清晰。從基礎研究中看到臨床醫學上的應用。李世仁、葉仰山及瞿志豪的協助,更讓我了解如何進入生技產業的精髓。建中同學,在疫情最嚴重時,更發起「安心台灣」演講系列,從醫學科學、社會經濟及心靈層次上著手,以安定人心,也帶給我許多寫作靈感,尤其是「上善若水,盈科而後進」的人生哲學。王陸海院士協助我校正,並提出許多建議及反思,讓我受益匪淺。

這是第六本生物醫學相關的書,過去二十多年來,相當感謝我的同事夏春霞小姐的協助,她總是不疾不徐幫助我將所有文字稿,清清楚楚一絲不苟整理並付梓。寫作是我的最愛,也讓我找回失去的自信與恆心。明雅及孩子的全力支持,讓我無後顧之憂,在事業、學業及教學的繁重壓力中,仍能擁有片刻對科學的信仰與堅持。

藉由閱讀寫作,讓我有機會持續將科學知識簡單及普及化,讓更多人能在忙碌生活中,也能浸潤在美麗新世界中,享受科學的真善美。期望科學的進展能帶給世人免除疾病的威脅與痛苦,帶來更多健康快樂平靜與安寧。

目次

第一章,Covid-19知多少?
第二章,醫學科學新知
第三章,科學新突破
第四章,拉斯卡獎舆諾貝爾獎的桂冠
第五章,懷念科學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50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