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重現:音箱與房間的聲學與心理聲學(第3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音頻技術與錄音藝術譯叢
ISBN13:9787115609670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加)弗洛伊德‧E.圖爾
出版日:2024/09/01
裝訂/頁數:平裝/368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三版
商品簡介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講的是人耳的聽覺特性,包括人耳聽覺極限/聽覺閾限、不同人群的聽音能力、人耳聽覺可能受到的潛在干擾因素和主觀聽音測試的必要條件等內容;第二部分詳細論述了在聲音的重現過程中,音箱本身的聲學特性、房間與音箱的相互作用,以及人耳對各個環節的主觀感知的差異;第三部分通過大量實驗和測試,論證人耳在主觀感知時的共性,以及人耳主觀感知與客觀測試之間的對應關係;第四部分具體分析了家用立體聲音箱、家庭影院音響、電影院音響、耳機、車載音響、錄音室音響等各種常見的聲音回放系統。
本書罕見地以大量科學、客觀的測試手段對聲音的主觀聽感做了詳盡的研究,回答了與聲音的重現和理想聽音系統搭建有關的大部分問題。本書適合聲學、錄音、音頻工程等專業師生作為教程;也適合音樂、影視、現場演出等領域的音響技術專業人員鞏固基礎、查漏補缺;此外,音樂迷、Hi-Fi發燒友、音響DIY愛好者等也可通過本書獲得專業的知識。
作者簡介
弗洛伊德·E. 圖爾(Floyd E. Toole) 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NRCC)研究員。曾擔任哈曼國際公司的聲學工程副總裁和聲學顧問。他曾獲得美國音頻工程學會(AES)金獎和銀獎,以及CEDIA 和ALMA 頒發的終身成就獎。他是美國音頻工程學會、美國聲學學會和CEDIA的會員。
名人/編輯推薦
1.本書罕見地以科學客觀手段對此前主要依賴主管評價的聲音感知過程進行測量和分析;
2.用可靠的分析方法評價一個音箱的好壞;
3.作者弗洛伊德·E. 圖爾(Floyd E. Toole)博士曾是哈曼國際的研發副總裁、聲學顧問。有眾多產品研發經驗和科學研究工作成果;
3.第3版增加了新的研究結果,包括耳機、音箱的實測數據等,同時也對舊版內容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更易於系統地理解相關知識。
目次
第1章 聲音的產生與聲音的重現
1.1 聲音的產生—現場古典音樂表演 002
1.2 聲音的產生—現場流行音樂表演 004
1.3 重現聲音—音頻行業 005
1.4 保護藝術—音頻怪圈 007
1.5 音樂和電影的現狀 010
1.6 音箱和房間所扮演的角色 012
1.7 人類的適應性,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 012
1.8 人類的可暗示性 014
第2章 關於音頻的科學觀點
2.1 科學研究的要求 020
第3章 主觀測量—將觀點變為事實
3.1 盲聽有必要嗎? 025
3.2 聽音能力與聽音者的表現 029
3.3 聽音的壓力 033
3.4 需要多少聲道? 034
3.5 控制主觀評價中的變量 035
第4章 聲音的主觀感知維度和物理維度
4.1 頻域 050
4.2 振幅域 051
4.3 振幅與頻率相結合:頻率響應 053
4.4 振幅與頻率相結合:等響曲線 055
4.5 我們能聽到的範圍 060
4.6 線性失真:頻響變化和相頻變化 063
4.7 振幅、頻率和時間相結合:瀑布圖 072
4.8 相位和極性—我們能聽到波形本身嗎? 074
4.9 非線性失真 076
4.10 波長,深入理解音頻的關鍵 079
第5章 音箱的特徵—我們能描述什麼樣的音箱是好的嗎?
5.1 前人的智能 086
5.2 確定重要變量—我們要測量什麼? 088
5.3 消聲測量—SPINORAMA的逐漸發展 089
5.4 總聲功率作為測量參數 098
5.5 為什麼要測量這些?有更好的方法嗎? 100
5.6 根據消聲數據預測房間曲線—曲線匹配練習 101
5.7 結束音頻怪圈:從測試數據中預測聽音者的偏好 106
5.8 音箱諧振的檢測和補救措施 111
第6章 音箱/房間系統簡介
6.1 一個房間,兩種聲場—過渡頻率 116
6.2 音箱與房間相互作用的概述 118
6.3 可歸因於房間的音色和空間印象 120
第7章 過渡頻率以上:聲學現象和主觀感知
7.1 物理變量:早期反射聲 124
7.2 物理變量:音箱的指向性 131
7.3 物理變量:表面聲學處理 131
7.4 在實際情況下的主觀評價 136
7.5 專業聽音與娛樂聽音 152
7.6 房間反射的感知效應 155
7.7 對反射聲振幅的有意義的測量 166
第8章 低於過渡頻率:聲學現象和感知
8.1 室內共振與駐波基本原理 170
8.2 現實解決方案 177
8.3 我們聽到的是頻譜碰撞,時間鳴響,還是兩者都有 200
8.4 立體聲低頻:小事生非 203
8.5 低頻管理使一切成為可能 203
8.6 總結與討論 205
第9章 相鄰邊界和音箱安裝效果
9.1 立體角對全向聲源輻射的影響 208
9.2 經典的相鄰邊界效應 210
9.3 音箱安裝選項和效果 212
9.4 “邊界友好”音箱設計 216
9.5 陣列音箱—操縱臨界相互作用的其他方法 218
9.6 聽眾也有界限 220
第10章 聲音重現空間中的聲場
10.1 反射 222
10.2 傳播 226
10.3 直達聲和早期反射 229
10.4 房間的近場和遠場—聲級與距離 230
10.5 聲源的近場和遠場 232
10.6 高頻空氣吸收 235
10.7 家庭影院和電影院屏幕的聲音損耗 236
10.8 常見聲源的指向性 237
第11章 電影院中的聲音
11.1 電影聲音的閉環 240
11.2 電影院中的聲場 241
11.3 X曲線的起源 245
11.4 近研究的進一步確認 249
11.5 平坦的直達聲是經久不衰的愛 252
11.6 替代目標—是時候繼續前行了嗎? 255
11.7 房間大小和座位的影響 259
11.8 影院之聲—何去何從? 261
第12章 家庭聽音室、家庭影院和錄音室中的聲音
12.1 好的聲音始於好的音箱 264
12.2 小房間中的音箱:房間曲線的意義 268
12.3 聽音室中對聲音頻譜的主觀偏好 273
12.4 家庭影院中的語音清晰度 275
12.5 錄音混音室 277
第13章 設計、測量和校準音頻回放系統的合理方法
13.1 低頻—普遍存在的問題 286
13.2 高於過渡頻率的聲音 287
13.3 是否存在一個普適目標? 294
第14章 測量方法
14.1 頻率響應的其他觀點 298
14.2 響度測量和系統級校準 302
14.3 測量話筒 309
第15章 多聲道音頻
15.1 一些基礎定義 312
15.2 多聲道音頻的誕生 313
15.3 立體聲—重要開端 315
15.4 四聲道—立體聲時代2 318
15.5 多聲道音頻—電影來救場 320
15.6 多聲道音頻走進家庭 321
15.7 到底需要多少只音箱?在哪裡安裝? 324
15.8 環繞聲系統布局 329
15.9 環境聲學備選方案 333
15.10 上混頻器操作:工作中的創造力 334
15.11 多聲道音頻數字化、離散化和壓縮化 335
15.12 三維聲音—沉浸式音頻 336
第16章 音箱與功放
16.1 音箱阻抗變化的後果 340
16.2 阻尼系數的騙局 341
16.3 音箱靈敏度與功放 343
16.4 削波的可聞性 344
第17章 聽力損失和聽力保護
17.1 職業噪聲暴露限值 347
17.2 非職業噪聲暴露 348
17.3 雙耳聽音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348
17.4 癡迷可能並非壞事 349
第18章 50年間音箱設計的進展
18.1 現實世界簡介 352
18.2 音箱市場的20年 355
18.3 一些早期的專業監聽音箱 360
18.4 環顧四周,展望未來 363
18.5 結語 367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