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15(三)凌晨網頁進行維護,造成不見敬請見諒
跟著400年前旅遊達人一起趴趴走:就算是一個人上路也沒關係,他想看見的,何止是整個世界。徐弘祖這個人,與他的《徐霞客遊記》
滿額折

跟著400年前旅遊達人一起趴趴走:就算是一個人上路也沒關係,他想看見的,何止是整個世界。徐弘祖這個人,與他的《徐霞客遊記》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79332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這個人,
一‧輩‧子‧都‧在‧玩

最無謀的旅行計畫
四百年前(可能會要命)的驚人旅程

雪中登黃山、試錢塘江潮。親赴雲貴、泛舟於太湖。
他的極限壯遊,記下四○○年後已經看不見、或仍能夠看見的風景

就算是一個人上路也沒關係,
他想看見的,何止是整個世界。



◎四百年前就說實話的旅遊達人:旅行,除了湖光山色、良辰美景外,你還會碰到……

徐弘祖──他的另一個稱號,你可能比較熟悉,叫做徐霞客,清代、不對,幾乎是中國最有名、最重要也最瘋狂的旅遊達人。他生在四百年前,從那時就走最硬的行程、看最棒的風景。看山景還不夠,要就看黃山;看雪景有要求,就要看黃山的雪景!在本書中,他不但詳細地描述他是怎麼登上黃山:

「登上(黃)山走了五里,向廟中借了燈籠,頂著漫天大雪,踩著一路冰淩,走了二里,途經天門。繼續走了一里左右,就進入榔梅庵。路途中經過天門、珠簾兩地勝景,並沒有時間駐足觀賞,只能聽到樹林中冰淩墜落時發出的清脆的聲音。走入榔梅庵之後,一場冰雹突然降下,而潯陽叔翁與奴僕僮子還在後面。我獨自一人躺在房間的床上,一整夜都在聽屋簷上滴水的聲音,無法入眠。」

──換句話說,他不但在大雪時登山(……)而且真的登上黃山,一路行腳艱苦到他連看風景的時間都沒有。當然啦,第二天早上,他看見了現今都難得親眼看見的黃山美景──冰花玉樹,天地之間一片銀白。他甚至走過十幾里的雪中山路,就為了看飛瀑美景,古寺石橋。生在四百年前的他,完成了四百年後的我們,都肯定無法完成的壯舉。

但在這些美好的景色外,在這一路上,他遇到水賊、被人坑拐;他也碰到很糟的嚮導,在旅途中失去很好的朋友(然後為了擔心旅途會中斷所以沒有回頭收走骨灰……)甚至在晚年時被跟隨他達數年之久的僕人拐走積蓄。他留下的這些紀錄,甚至有一段時間沒有獲得很好的保存。目前現存的這些內容,也是後人十分努力,才得以整理成書,讓四百年後的我們,可以領略到在那樣的時空裡,有這樣一個人,去做了這些事。

◎等等,「徐弘祖」是誰?他有多厲害!?

徐霞客原名徐弘祖,「霞客」是他的號。生於萬曆年間的他,不但是中國史上最有名的自助旅行者,也是最重要的地質學家。他使用各種方法,或者步行、或者乘船、或者乘轎,走遍中國的十六個行省。登山遊湖、攀岩溯江,在那個我們認為出遊無比艱難的時代,他不但成功四出遊覽,留下詳實的記錄,成為日後重要的史料,甚至是紀錄石灰岩地貌的第一人!

這一切,全都發生在距今四百年前。

◎不只是讀古文,還要讀到四百年前,他走過的那些名山大川、美景殊勝

而為了能夠讓讀者突破古文的限制,本書特別精選《徐霞客遊記》,並補上題解、原文、注釋、譯文。徐弘祖的文字精煉,描繪景物栩栩如生。加上白話解析的協助與說明,我們便能夠透過徐弘祖的一雙眼,看見四百年前,他窮極半生,努力去看見、行走,以及接觸的美景。道士引路、僧人齋飯、船夫渡河、舟子浮橋,他的文字足以帶領讀者走進山水墨畫之中,彷彿能夠吸進一口冷冽的空氣,品味現今已不復存的浪漫。

◎本書為《徐霞客遊記》9789869966306二版

作者簡介

徐弘祖

一五八七年-一六四一年。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明代著名的地理學者、旅行者。

徐家早年富裕,至弘祖時家道中落。徐弘祖依靠家中田產,自二十二歲起出外遊歷,時間長達三十年。不但走遍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山西,遊遍名山大川,也在當時即對石灰岩地貌(喀斯特地形)進行詳實的記錄與考察。且因為徐弘祖遍覽山川,而得以與南納西族土司木增、黃道周、錢謙益、陳仁錫等人結為知交。

徐弘祖過世前,將遺稿託付家庭塾師季夢良整理。但由於明清戰亂的關係多有佚失,由後人重新編輯成冊。現多以「季夢良抄本」和「徐建極抄本」為基礎進行編校。

《徐霞客遊記》是徐霞客根據自身的遊覽經歷並採用日記體的方式撰寫的一本關於中國古代地理的著作。作者徐弘祖,字振之,別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是中國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自幼立志要覽盡大好河山,探尋大自然的奧秘。因此,他從二十二歲起便開始外出旅行,直至生命結束。在三十多年的時間裡,他先後東渡普陀,北游幽燕,南達閩粵,西北勇攀太華之巔,西南遠涉雲貴邊陲,在大半個中國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與歷代貪戀山水風景的文人雅士不同的是,徐霞客的遊覽不僅僅以觀賞美景為目的,同時還對所到之處的地理、地貌進行了詳盡的考察,並對古代書籍中的錯誤記載進行了糾正。在考察大自然的過程中,不管困難多麼大,條件多麼惡劣,他都沒有放棄,詳盡而生動地記錄了當地的情況。也正是這種對地理地貌研究的科學態度以及實事求是的記錄精神,讓《徐霞客遊記》一書在中國古代地理科學史上有著不可比擬的重要地位。

由於常年跋涉在外,徐霞客身染重病,無法整理自己的手稿。他在臨終前,託付給他的外甥季夢良來整理自己的手稿,後來經由季氏、王忠紉的共同努力將其手稿編輯成書。不過讓人惋惜的是,在明末戰亂時,江陰諸多地區遭到清軍荼毒,《徐霞客遊記》的大部分手稿也因此毀於火中,季氏整理的版本遺失殆盡。所幸世上還存有多種抄寫版本,後來經過季會明、李寄(徐霞客第四子)多次整理搜集,讓《徐霞客遊記》免遭湮滅的命運。

《徐霞客遊記》問世以來,備受世人推崇。它涉及的內容廣泛、豐富,從名山大川到動植物,再到手工業、礦產、農業、交通運輸、城市建造等,都有所記錄,為研究中國歷史自然地理與歷史人文地理提供了價值極高的史料。另外,徐霞客用自己實際考察的結果糾正了很多錯誤的說法,彌補了前人研究中的不足,充分表現了徐霞客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

另外,《徐霞客遊記》作為一部地理學著作,其文學價值也不容忽視。徐霞客使用其精妙的文筆,描繪了錦繡河山和自然界的奇妙景觀,將所見所想均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人們面前,同時也帶給人們不少感悟,讓人讀起來,如身臨其境。

本書為精編選譯版本,由題解、原文、注釋、譯文四個部分構成。為了方便讀者了解所刻畫內容的大致情況,我們增添了題解,同時也增添了注釋,對難懂的詞句進行了詳細的解釋,譯文多採取直譯,最大限度地便於讀者閱讀和理解。

衷心希望本書能成為您全方位感受和理解《徐霞客遊記》這部傳世名作的良師益友!

目次

前言
一、遊天台山日記
二、遊雁宕山日記
三、遊白嶽山日記
四、遊黃山日記
五、遊武彝山日記
六、遊廬山日記
七、遊九鯉湖日記
八、遊嵩山日記
九、遊太華山日記
十、遊太和山日記
十一、閩遊日記前
十二、閩遊日記後
十三、遊秦人三洞日記
十四、湘江遇盜日記
十五、遊七星岩日記
十六、與靜聞永訣日記
十七、遊白水河瀑布日記
十八、遊盤江橋日記
十九、隨筆二則
二十、遊茈碧湖日記
二一、遊大理日記
二二、遊高黎貢山日記
二三、遊雞足山日記後
二四、法王緣起
二五、溯江紀源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遊茈碧湖日記

【題解】

茈碧湖位於浪穹縣(今改名為洱源縣)。長堤將湖一分為二,北面是深海,有水溢出,稱為二院還;南面是淺湖,湖面較寬,稱為茈碧湖。從明朝末年至今,茈碧湖縮小了很多,淺水區已經全部成路。徐霞客對茈碧湖在當時的情況進行了翔實的記錄,是重要的研究茈碧湖變化的資料。另外,洱源也被譽為是「熱水城」。在本篇日記中,徐霞客也對該縣的溫泉情況進行諸多介紹,為了解該縣溫泉情況提供重要的資料。

【原文】
十八日昧爽促飯,而擔夫逃矣。久之,店人厚索餘貲,為送浪穹。遂南行二里,過一石橋,循東山之麓而南,七里,至牛街子①。循山南去,為三營大道;由岐西南,過熱水塘②,行塢中,為浪穹間道。蓋此地已為浪穹、鶴慶犬牙錯壤矣。於是西南從支坡下,一里,過熱水塘,有居廬繞之。余南行塍間,其塢擴然大開。西南八里,有小溪自東而西注。越溪又南,東眺三營③,居廬甚盛,倚東山之麓,其峰更崇;西望溪流,逼西山之麓,其疇更沃;過此中橫之溪,已全為浪穹境矣。三營亦浪穹境內,余始從雞山聞其名,以為山陰也,而何以當山之南?至是而知沐西平再定佛光寨,以其地險要,特立三營以控扼之。土人呼營為「陰」,遂不免與會稽之鄰縣同一稱謂莫辨矣。

【注釋】
①牛街子:今名為牛街,位於洱源縣北境。
②熱水塘:雲南將溫泉俗稱為熱水塘,這裡專指牛街溫泉,這個溫泉至今依然保存,位於牛街偏南的公路旁。
③三營:今名同,在洱源縣北境。

【譯文】
十八日天剛剛亮的時候催促著吃飯,但是挑夫逃走了。過了很長時間,店主人多收我的錢,為我將行李送到浪穹縣。於是向南走了二里,過了一座石橋,順著東山的山路向南,走了七里,抵達牛街子。順著山向南走,便是前往三營的大路;從岔路口向西南方向,過了熱水塘,在山塢中行走,這是前往浪穹縣的小道。原本這裡已經是浪穹縣、鶴慶府犬牙交錯的交界地帶。於是向西南方向沿著一個山坡的下面,走了一里多,路過熱水塘,裡面有房屋環繞。我向南由田間走,山塢突然變得開闊起來。朝著西南方向走了八里,一條小溪自東向西流。跨過小溪繼續向南,向東遙望三營,在這裡有很多住戶,倚靠著東山山麓,那裡的山峰顯得更為高大;向西眺望溪流,緊挨著西山山麓,那裡的土壤更為肥沃;跨過這條橫在山塢之中的小溪,已經完全到達浪穹縣境內了。三營也位於浪穹縣境內,最開始的時候我在雞足山就聽說過三營的名聲,以為是山陰二字,但是為什麼會位於山的南面呢?到了這裡才知道西平侯沐英第二次平定佛光寨,由於這裡地勢險要,專門設立三營來控制。當地人將「營」讀為「陰」,於是難免會與紹興府會稽相鄰的山陰縣的稱呼相同,無法分辨了。

【原文】
又南十里,則大溪自西而東向曲①。由其西,有木橋南北跨之,橋左右俱有村廬。南度之,行溪之西三里,溪複自東而西向曲。又度橋而行溪之東三里,於是其溪西逼西山南突之嘴,路東南陟隴而行。四里,則大溪又自西而東向曲,有石樑南跨之,而梁已中圮,陟之頗危。梁之南,居廬亦盛,有關帝廟東南向,是為大屯。屯之西,一山北自西大山分支南突,其東南又有一山,南自東大山分支北突,若持衡之針,東西交對,而中不接。大溪之水北搗出洞鼻之東垂,又曲而南環東橫山之西麓,若梭之穿其隙者。兩山既分懸塢中,塢亦若界而為二。

【注釋】
①大溪:指的是現在的茨河。

【譯文】
繼續向南走了十里,大溪自西向東彎曲。順著大溪向西而行,有木橋橫跨在溪水上呈現南北向,橋的左右兩邊都建有村舍。向南過了橋,從溪水的西岸走了三里,溪水又從東向西彎曲。繼續走過橋從溪水的東岸走了三里,於是溪水向西緊挨著西山向南面突起的山口,道路則向東南方向登土隴而行。走了四里,大溪又從西面向東面彎曲,石橋南北橫跨在溪水上面,但是橋的中間部分已經損毀,想要過橋比較危險。橋的南面,住著的人家也很多,有座東南向的關帝廟,便是大屯。大屯的西側,有一道北面從西部大山分出的支脈向南突立的大山,它的東南方向還有一座山,南面從東部大山分出支脈往北突起,像是保持平衡的針,東西交錯相對,但是中間是斷開的。大溪的水向北衝擊出洞鼻的東垂,又轉向南面,環繞東部橫山的西麓,像是梭子一般從山峰之中穿過。兩道山既分別懸立在山塢之中,山塢也像是被分成了兩部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3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