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與世界主義:西方戲劇與中國歷史舞台
商品資訊
ISBN13:9789882372931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作者:約瑟夫.列文森 (Joseph R. Levenson)
譯者:董玥;蕭知緯
出版日:2024/02/01
裝訂/頁數:精裝/168頁
規格:23.5cm*15.2cm*1.5cm (高/寬/厚)
商品簡介
打字機上的遺作,史家列文森未竟的關懷
中國歷史的特殊性如何與普遍的世界史相調和?
什麼是列文森追尋的「新形式的世界主義」?
「人的本性不是普遍的,但他的歷史是。」
附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長序,
詳述《儒家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之後的新「三部曲」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列文森之子托馬斯.列文森(Thomas Levenson) 作序
葉文心、歐立德(Mark C. Elliott)、董玥、黃樂嫣(Gloria Davies)、齊慕實(Timothy Cheek)、白傑明(Geremie R. Barmé) 聯合撰寫長篇導讀
在完成《儒家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之後,約瑟夫.列文森(Joseph Levenson, 1920–1969)原擬圍繞「地方主義與世界主義」寫作新的三部曲。因他猝然去世,未能完篇。本書為該三部曲第三卷的部分內容,基於在香港中文大學搜集的20世紀以來西方戲劇的中文譯本等資料展開研究:面臨中國文化認同的現代困境,新興的世界主義者如何以各自的方式回應過去與當下、普遍與特殊等根本性的焦慮;而他們的對手,「他們的同類,他們的兄弟」—地方主義的文化革命者們,在怎樣的層面上與他們產生深切的共鳴。
書前附有列文森的學生與同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歷史系教授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 1937–2006)的長篇序言,依據列文森的著述、未刊筆記和草稿,介紹這一研究的前前後後,及其在列氏思想脈絡中的延續和突破。
作者簡介
作者
約瑟夫.列文森 (Joseph R. Levenson, 1920–1969)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歷史系首任Sather講座教授,以對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奠基性研究享譽於世,被稱為「莫扎特式的史學家」。
列文森從真誠的人文主義關懷出發,致力於在舊的問題中探尋新的意義;同時突破西方漢學和社會科學的畛域,把人類文明的普遍視角與中國經驗的獨特性融匯起來,從而將中國歷史的書寫推進到世界歷史話語的範疇之中。他以一系列著作提出的諸多論題,如天下與國家、傳統與現代性、科學與儒學、經典主義與歷史主義等,在他因意外身故後的半個多世紀裏,持續為中國研究學界提供綜合性的思考框架與對話坐標。
1987 年,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創設「列文森圖書獎」,以紀念他的學術貢獻。
譯者
董 玥
華盛頓大學施友忠中國研究講座教授、中國研究項目主任。主要研究中國現代史,尤其是社會文化史與城市史,著作有《民國北京城:歷史與懷舊》、The Modern Girl Around the World: Consumption, Modernity, and Globalization(合編)、Everyday Modernity in China(合編)等。
蕭知緯
加州州立大學聖馬可分校歷史系教授,研究中國近代文化史、電影史等,譯作有《拉莫萊特之吻:有關文化史的思考》。
目次
「列文森文集」主編序 董玥 / vii
漫長的回家之路 托馬斯.列文森 / xiii
序言 魏斐德 / 1
作者自序 / 25
第一章 共產黨人的世界主義 / 27
第二章 「資產階級」的世界主義(上) / 47
第三章 「資產階級」的世界主義(下)與共產黨人的地方主義 / 67
在21世紀閱讀列文森:跨時空的對話 葉文心等 / 85
參考文獻/ 133
譯者說明/ 237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無庫存之港版書籍,將需向海外調貨,平均作業時間約3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縮短等待時間,建議您將港書與一般繁體書籍分開下單,以獲得最快的取貨速度。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